教育心理学 7知识的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看,掌握知识可 以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知识的 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理解是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基 础, 知识的巩固有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也是知识的应用的前提。 知识的应用是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最 终目标。同时,知识的应用能有效地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第二节理解及其在知识掌握中的地位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2)难下定义概念和易下定义概念。这 (2)难下定义概念和易下定义概念。这 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斯(S. 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斯(S. H. Hulse) 等人根据概念的本质特征是否明显, 是否易于用规则加以表述而作出的分 类。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3)初级概念和次级概念。这是奥苏伯 (3)初级概念和次级概念。这是奥苏伯 尔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提出的分类。 初级概念是指从概念的正反例中分析 和概括出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 二级概念是指不经过对例证的观察分 析,直接从规定其本质特征的定义中 获得概念。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过程
概念同化是典型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 过程。 过程。 因此,以同化的方式获得概念需要具 备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1)学生头脑中必须有相应的有关概念, (1)学生头脑中必须有相应的有关概念, 以同化新概念。 (2)新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新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感性的概括是在教材直观过程中自 发进行的,其作用是分出事物的共 同特征,它不一定能区分出事物的 本质特征。 学生在通过直观获得感性知识的同 时,也会自然而然地对直观对象进 行概括,但这种概括比较表浅。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性概括是在意识到经验不足时发 生的自觉分析综合的结果,其作用 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质和内在联系。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过程
3.概念的功能 概念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有重要意义, 概念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有重要意义 , 其功能: (1)称谓功能。 称谓功能。 (2)简化认识过程。 简化认识过程。 (3)系统化功能。 系统化功能。 (4)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单 位 。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过程
只有达到应用水平才是透彻地理解 了所学知识。 了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 应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能流畅地背诵 条文,而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条文,而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第四节 影响知识理解的条件 影响知识理解的条件
影响学生理解知识的条件有: 一 、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 二 、 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 度
第五章
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其中对知识的学习是一切学习活动 的基础,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生 用于学习知识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 知识的学习包括三个环节:知识的 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
第一节 知识的传递和掌握 知识的传递和掌握
一、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认识的成果,它 反映事物的属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二、知识的传递 知识的传递是人类借以交流、继承认 识成果,使学习者获得间接经验的一 种活动。
研究者让四组大学生作为被试, 研究者让四组大学生作为被试 , 学习心脏 的解剖结构。 的解剖结构 。 四组被试都听心脏解剖知识 的录音讲解, 的录音讲解 , 但他们接受到的辅助学习材 料不同。 料不同。
第一组:一面听录音, 第一组:一面听录音 , 一面看屏幕上 录音提到的心脏的各个解剖部位的名 词。 第二组:边听录音边看屏幕上的心脏 各部位的轮廓图。 各部位的轮廓图。 第三组:边听录音, 第三组:边听录音,边看屏幕上心脏各 部位的带阴影的详图。 部位的带阴影的详图。 第四组, 边听录音, 第四组 , 边听录音 , 边看屏幕上心脏 的实物照片。 的实物照片。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过程
发现学习费时多,但学会的知识能在 与原来情境差异较大的新情境中很好 地迁移。接受学习速度快,能将知识 正确应用到例子中去,适合高年级学 生,常用来学习较抽象、复杂的知识。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过程
( 三 ) 检验概念和规则的理解水平的方 法 对于下定义概念和规则, 对于下定义概念和规则 , 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
第二节 理解及其在知识掌握中的地位 理解及其在知识掌握中的地位

(1)字面的理解。 字面的理解。 (2)解释水平的理解。 解释水平的理解。 (3)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 (4)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
第二节 理解及其在知识掌握中的地位 理解及其在知识掌握中的地位
二、理解在知识掌握中的地位 理解在知识掌握中的地位 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首要阶段,学生 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如果缺乏理解只会造成对语言符号 的死记硬背。同时,缺乏理解的知 识难以保持和应用。因此,理解知 识对掌握知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过程
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教材的直观和教 材的概括两个环节来完成的。 材的概括两个环节来完成的。 一、教材的直观 教材的直观 教材的直观是指在知识理解的过程 中,有关教材的感性认识的形成过 程。
可以把教材的直观分为三类: 可以把教材的直观分为三类: (一)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是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 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实物 直观包括实物观察、搜集标本、野 外考察、参观、实验等等。通过实 物直观,学生可以直接获得事物的 感性印象。
(二)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是以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作 为对象的直观活动。模型、图片、 幻灯、电影等等都是事物的模拟性 形象,或称模象。模象不是实物本 身,而是将实物的一部分特征模拟 出来用来代表实物的新的形象。它 与实物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差异。
(三)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 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各 有优势,也各有缺陷。教师在实际 教学中常将它们配合使用。要使学 生从直观中获得正确、丰富的感性 认识,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3)学习者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不难发现, 不难发现 , 概念形成典型地属于发现 学习, 概念同化典型地属于接受学习。 学习 , 概念同化典型地属于接受学习 。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过程
(二)规则的学习 规则的学习 规则是对概念与概念间关系的规定。 概念的定义实际上就是一类特殊的规 则,因此,对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实际 上也是一种对规则的学习。此外,公 式、定律等也是规则。学习规则也就 是理解规则的含义。
4.概念的获得 概念的获得 所谓获得概念就是理解一类事物的一 般特征和本质特征。 学生获得概念有两种基本方式:概念 形成和概念同化。 形成和概念同化。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过程
(1)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是指从大量具体事例中归纳出一 类事物的一般特征。 类事物的一般特征。 (2)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是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关 观念, 以定义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观念 , 以定义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4)具体概念和下定义概念。这是加涅 (4)具体概念和下定义概念。这是加涅 提出的分类。具体概念是指能从对客 观事物的观察中获得的概念。这些概 念在实际生活中能找到对应的例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定义概念是指只能通过下定义的方 式形成的概念。这种概念不能直接从 实物或现象中找到例证,它更多地是 由其他一些概念按一定的规则构成的。
教学活动是典型的知识的传递活动。与 物品传递一样,知识的传递也有传递者、 接受者和被传递物。在教学情境中,教 师、知识、学生是知识传递过程的三要 素。 知识的传递又不同于物品的传递。物品 的传递是直接的传递,知识的传递是借 助媒体进行的间接的传递。
在物品的传递过程中,物品能完整无 损地被接受者所拥有,而在知识的传 递过程中,学生直接感触到的是知识 媒体的物理刺激,他们所获得的知识 能否与教师头脑中所要传递的知识相 一致,会受许多条件的限制。
理解知识依赖于学生以往的知识结构。 学生以往的知识越丰富,系统化的程度 越高,符号越容易顺利地从已有知识结 构中唤起相应的意义,理解新知识越准 确,越容易。
当然,理解知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 渐进的过程。事物的性质可能是多方面的, 对有关的知识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角度,不同 的层次。
只要不是单靠感知觉达到的,都可以 称作理解。但是,要达到对知识的全 面、深入的理解,需要经历一个逐渐 深入、逐渐完整的过程。 史密斯(N. 史密斯(N. B. Smith)通过对学生阅读 Smith)通过对学生阅读 过程中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水平的研究, 提出了阅读理解的四种水平: 提出了阅读理解的四种水平: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过程
1.注意言语与直观相结合 注意言语与直观相结合 2.注意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注意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3.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 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 4.加强对直观对象的分析和综合 加强对直观对象的分析和综合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二、教材的概括 教材的概括是指在理解知识的过程 中,对感性知识进行加工从而获得 理性知识的过程。 对教材的概括有两种水平: 感性的概括和理性的概括。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如果学生只能准确重述教材上的定义或表 述 , 说明学生对它的理解达到了 记忆水平; 说明学生对它的理解达到了记忆水平 ; 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或实例对概念和规 则给出新的描述和解释, 说明达到了理解 则给出新的描述和解释 , 说明达到了 理解 水平; 水平; 如果学生能将学到的概念和规则正确地应 用到新情境中去, 则说明学生达到了 运用 用到新情境中去 , 则说明学生达到了运用 水平。 水平。
第一节 知识的传递和掌握 知识的传递和掌握
三、知识的掌握 知识的掌握 知识的掌握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知识的掌握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 是指对前人创造出的知识的占有, 是指对前人创造出的知识的占有 , 使 之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之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在教学情境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 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向 学生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 生掌握知识。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三、概念的获得和规则的学习 在教学条件下,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 的理解主要是对学科基本概念和规则 的理解。 (一)概念的获得 1.概念的含义 1.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对事物的一般 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2.概念的分类 2.概念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概念分成不同的 类型: 类型: (1)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这是前苏联心理 (1)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这是前苏联心理 学家维果斯基根据获得概念的途径不同, 对概念作出的分类。日常概念是从日常生 活经验中得来,又叫做前科学概念。科学 概念是在学校学习中通过系统的知识讲授 获得的。
一、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首要环节,它是 指了解传递知识的媒体的含义,使语言文 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 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简 而言之,理解就是“ 而言之,理解就是“懂”。 理解知识的过程是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理解知识的过程是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 不 是仅靠感知觉能够达到的, 是仅靠感知觉能够达到的 , 而是必须经过 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 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规则的获得与概念获得一样, 规则的获得与概念获得一样 , 可以有 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 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 规则发现学习是从例子到规则, 规则发现学习是从例子到规则, 规则接受学习是从规则到例子。 规则接受学习是从规则到例子。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研究表明:概念和规则的接受学习 与发现学习各有利弊。一般而言, 发现学习更适合低年级学生,用以 学习具体概念和规则,并有利于学 生学会探索规律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