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
一、生长快,代谢旺盛
哺乳仔猪的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还不成熟,同时生后早期又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从而构成了仔猪难养、成活率低的特殊原因。
和其它家畜比较,猪出生时体重相对最小,成熟度低,还占不到成年时体重的1%(羊为3.6%,牛为6%,马为9-10%),但出生后生长发育特别快。
一般仔猪初生重在1公斤左右,10日龄时体重达出生重的2倍以上,30日龄达5-6倍,60日龄增长10-13倍或更多,体重达15公斤以上。
如按月龄的生长强度计算,第一个月比初生重增长5-6倍,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增长2-3倍。
仔猪出生后的强烈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的。
一般出生后20日龄的仔猪,每公斤体重要沉积蛋白质9-14克,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
每公斤体重所需代谢能是72.2大卡,为成年母猪22.8大卡的3倍。
矿物质代谢也比成年猪高,每公斤增重中约含钙7-9克,磷4-5克。
由此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上相对较高,对营养不全的反应敏感。
因此,仔猪补饲或供给全价日粮尤为重要。
二、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
猪的消化器官在胚胎期内虽已形成,但出生时其相对重量和容积较小,机能发育不完善。
胃成年时占体重的0.57%,但出生时仅为体重的0.44%,重4-8克,容纳乳汁25-50克,以后才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扩大,到20日龄时,胃重增长到35克左右,容积扩大3-4倍。
小肠在哺乳期内也强烈生长,长度约增5倍,容积扩大50-60倍。
消化器官这种强烈的生长保持到6-8月龄以后开始降低,到13-15月龄接近成年的水平。
消化器官发育晚熟,导致消化腺分泌及消化机能的不完善。
初生仔猪胃内仅有凝乳酶,而唾液和胃蛋白酶很少,约为成年猪的1/3-1/4。
同时,胃底腺不发达,不能制造盐酸。
缺乏游离的盐酸,胃蛋白酶就没有活性,胃蛋白酶的无活性状态,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
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的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
食物主要是在小肠内消化。
所以初生仔猪可以吃乳而几乎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
对乳蛋白的吸收率可达92-95%。
猪乳干物质的1/3是脂肪,也可吸收80%,但对长链脂肪酸的消化力则较弱。
在胃液的分泌上,由于仔猪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条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
只有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后,才分泌少量胃液;而成年猪由于条件反射作用,即使胃内没有食物,同样能大量分泌胃液。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食物对胃壁的刺激,盐酸的分泌不断增加,到35-40日龄,胃蛋白酶才表现出较强的活性,仔猪利用乳汁以外的多种饲料能力大大加强,并进入“旺食”阶段。
直到2.5-3月龄,盐酸的浓度接近成年猪的水平。
哺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快。
食物进入胃内后,完全排空的速度,15日龄时约为1.5小时,30日龄为3-5小时,60日龄为16-19小时。
30日龄喂人工乳的食物残渣通过消化道要12小时,而大豆蛋白则需24小时,到70日龄时,不论蛋白来源如何都约需35小时。
饲料的形态也影响食物通过的速度,颗粒料比粉料通过快。
哺乳仔猪消化器官的大小和机能不完善,构成了它对饲料的质量、形态和饲喂方法、次数等要求的特殊性。
三、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
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的γ-球蛋白。
猪的胚胎构造复杂,在母猪血管与胎儿脐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人三层,牛、羊五层)限制了母猪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
因而,仔猪出生时先天免疫力较弱。
只有吃到初乳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并过渡到自体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母猪初乳中蛋白质含量很高,每100毫升中含总蛋白15,000微克以上,其中60-70%是γ-球蛋白,但维持的时间较短,三天后即降至500微克以下。
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由于肠道上皮对蛋白质有通透性,同时乳清蛋白和血清蛋白的成份近似,因此,仔猪吸食初乳后,可将其直接吸收到血液中,使仔猪血清γ-球蛋白的水平很快提高,免疫力迅速增加。
肠壁的通透性随肠道的发育而改变,36-72小时后显著降低。
免疫球蛋白分为IgG、IgA及IgM三型,其分布、来源及作用各异。
初乳中以IgG为主,约占80%,IgA占15%,IgM占5%,常乳中IgA为主,约占60%,IgG为30%。
在自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中,以IgM为主,IgA次之。
它们主要来自母猪血清,并在乳腺中只合成一部分IgA。
IgG主要是在血清中起杀菌作用,可防败血病。
IgA的特点是能耐酶的消化,可附着在小肠内壁达12小时以上,抑制大肠杆菌活动,抗胃肠道疾病。
IgM对控制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效力最强,如将剖腹取出的仔猪先给予免疫球蛋白,然后静脉注射10 9大肠杆菌,10分钟后几乎全被消灭。
如口服免疫球蛋白,则可抑制大肠杆菌活动。
据试验,10日龄仔猪先接种大肠杆菌,然后一连3天每天喂初乳10毫升,仔猪可活147小时,如不喂则仅活37小时。
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高,但降低很快,而且,IgG的半衰期为14天,IgM5天,IgA2.5天。
仔猪10日龄以后才开始自产免疫抗体,到30-35日龄前数量还很少,直到5-6月龄才达成年猪水平(每100毫升含γ-球蛋白约65毫克)。
因此,3周龄是免疫球蛋白的青黄不接阶段,最易患下痢,是最关键的免疫期。
同时,仔猪这时已吃食较多,胃液又缺乏游离盐酸,对随饲料、饮水进入胃内的病源微生物抑制作用较弱,从而成为仔猪多病的原因。
四、调节体温的机能发育不全,对寒冷的应激能力差
仔猪初生时,控制适应外界环境作用的下丘脑、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等系统的机能虽已相当完善,但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以及为下丘脑所必须的传导结构的机能较低。
因此,调节体温适应环境的应激能力差,特别是生后第一天,在冷的环境中,不易维持正常体温,易被冻僵、冻死。
据研究,初生仔猪的临界温度是35℃。
如它们处在13-24℃间,体温在生后第一小时可降低1.7-7℃,尤其在生后20分钟内,由于羊水的蒸发,降低更快,1小时后才开始回升。
吃上初乳的健壮仔猪,在18-24℃的环境下,约两日后可恢复到常温;在0℃(-4-2℃)左右环境条件下,经10天尚难达到常温。
初生仔猪如裸露在1℃环境中2小时可冻昏、冻僵,甚至冻死。
初生仔猪对体温的调节主要是靠皮毛、肌肉颤抖、竖毛运动和挤堆共暖等物理作用,但仔猪的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又很少,还不到体重的1%,主要是细胞膜组织,保温、隔热能力很差。
野猪比家猪耐寒的主要原因是毛密能保温,如果把初生的野仔猪的毛剪去,其体温比家仔猪下降还明显。
当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下限时,体温靠物理调节已不能维护正常,体内就要靠化学调节增进脂肪的氧化、甲状腺及肾上腺分泌等提高物质代谢增加产热量的生理应激过程。
如化学调节也不能维持正常体温时,才出现体温下降乃至冻僵。
仔猪由于大脑皮层调节体温的机制发育不全,不能协调进行化学调节,因此,是在寒冷的直接刺激下降温的。
同时,初生仔猪体内的能源贮备很有限,每100
毫升血液中,血糖的含量是100毫克。
如吃不到初乳,两天可降至10毫克或更少,即可因发生低血糖症而出现昏迷。
即使吃到初乳,得到脂肪和糖的补充,血糖含量可以上升,但这时脂肪还不能做为能源被直接利用,要到24小时以后氧化脂肪的能力才开始加强,到第6日时化学的调节能力仍然很差,从第9天起才得到改善,20日龄接近完善。
因此,仔猪化学调节体温机能的发育可以分为3个时期:贫乏调节期-出生至第6日;渐近发育期-7-20日龄;充分发挥期-20日龄以后。
所以,对初生仔猪保温是养好仔猪的特别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