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管理系统评价

管理系统评价

战略规划过程
战略规划过程包括环境分析、使命与 愿景确定、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 略评估等步骤。
战略类型
常见的战略类型包括成本领先、差异 化、集中化和多元化等。
战略规划与组织结构
战略规划应与组织结构相匹配,以确 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支持战略目 标的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对员工的招聘、 培训、绩效管理和福利等方面的管理活
03 管理系统的评价标准
有效性
目标达成度
衡量管理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预期目标,如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
决策支持
系统是否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和信息,帮 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流程优化
系统是否能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效率
资源利用
系统是否能够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总结词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系统的关键,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绩效。
详细描述
完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 诚度。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总结词
财务管理是管理系统的保障,提高财务 管理水平可以降低风险。
VS
详细描述
加强财务分析、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提 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稳健 。
动。
员工培训与发展
提供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 的技能和能力,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
展。
人力资源计划
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制 定人力资源计划,包括人员数量、质 量和结构的规划。
绩效管理
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对员工的 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管理,以提高员 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

6章管理系统评价

6章管理系统评价
效用具有如下的特性:
(1)效用是主观的,同一事物对不同的人的效用不同; (2)效用是多属性的,收益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评价者的价值
观念、行为偏好等决定了评价方案效用值的大小;
(3)效用是评价与决策环境的产物,同一个评价者在不同的环 境条件下,对同一个方案会有不同的价值感。
2019/11/24
2019/11/24
5
第6章 管理系统评价
第1节 系统评价原理
一、系统评价概述
上述两方面的特性共同决定着企业所提供的产品的总 价值,因此,在系统评价时,往往要将系统的价值进行 多个方面的衡量与评价,这就要对系统的价值属性进行 合理有效的划分。
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系统方案的价值,应该进行技 术评价、经济评价、生态环境评价和系统综合评价。
典型的数学规划方法有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 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等。
此外,还有期望值理论,主要是根据评价方案期望值 的大小进行评价与决策,它适用于程序性的、可重复多 次的决策问题。
2019/11/24
20
第6章 管理系统评价
第1节 系统评价原理

他认为所有的自然语言均是模糊的,比如“红的”和“老
的”等概念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因而是不明确的和模糊的。

扎德教授在1965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模糊集合》
(Fuzzy Sets),文中首次提出表达事物模糊性的重要概念:隶
属度函数,从而突破了19世纪末笛卡儿的经典集合理论,奠定
了模糊理论的基础。
2019/11/24
8
第6章 管理系统评价
第1节 系统评价原理
一、系统评价概述
2.定性指标的主观性影响。
对于定量指标,通过指标的实际取值和评价标准的比 较,容易客观地得出评价方案优劣的顺序。

如何评估现有管理系统并进行改进

如何评估现有管理系统并进行改进

如何评估现有管理系统并进行改进现有管理系统的评估和改进是组织持续发展和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和绩效。

本文将从评估现有管理系统的必要性、评估方法和改进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组织更好地进行管理系统的评估和改进。

一、评估现有管理系统的必要性评估现有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现问题和瓶颈: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包括流程不畅、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2. 提升管理效率:评估可以帮助组织发现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低效环节,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和执行力。

3. 适应变革和发展:评估可以帮助组织及时调整管理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保持竞争力。

4. 提高绩效和创新:评估可以促进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评估现有管理系统的方法评估现有管理系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主要包括:1. SWOT分析:通过对管理系统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全面了解管理系统的内外部情况,为改进提供依据。

2. 流程图分析:绘制管理系统的流程图,分析各个环节的关联和作用,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3. 绩效评估: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对管理系统的执行情况和绩效进行评估,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4. 问卷调查:向管理系统相关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实际执行情况和问题所在。

5. Benchmarking:与同行业或优秀组织进行比较,借鉴其管理经验和做法,发现自身管理系统的不足之处。

三、改进现有管理系统的策略在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空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管理系统的改进:1. 优化流程设计:简化繁琐的流程,减少冗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速度。

2. 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

某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

某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

某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标准1. 引言设备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设备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寿命,保证生产的稳定进行。

为了评估某股份公司的设备管理体系的整体质量,制定一套综合评价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出发,分析某股份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的综合评价标准,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管理现状,找到改进的方向。

2. 设备采购管理2.1 采购流程评价标准应包括设备采购的规范性和效率性。

规范性指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合同和公司内部程序的要求;效率性指采购流程是否简洁高效,能否满足生产需求的及时性。

2.2 供应商选择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考量因素,包括供应商的技术实力、质量管理体系、售后服务等方面。

3. 设备验收管理3.1 验收标准评价标准应明确设备验收的标准,包括设备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性能参数是否达到规定值、外观是否完好等方面。

3.2 验收流程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在设备验收过程中的流程是否规范、清晰,是否有专门的验收人员及验收记录。

4. 设备投入使用管理4.1 培训与培训记录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在设备投入使用前是否对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并记录培训过程及培训效果。

4.2 设备启动与调试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在设备启动与调试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记录相关的启动与调试过程。

4.3 巡检与维修规范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对设备的巡检与维修规范,包括巡检频率、巡检内容、维修措施及维修记录等。

5. 设备保养管理5.1 保养计划与执行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是否制定合理的设备保养计划,并能够按照计划进行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状态的良好。

5.2 保养标准与工具评价标准应明确设备的保养标准与工具,包括保养周期、保养方法、保养工具等。

6. 设备维修管理6.1 维护人员及技能水平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维修人员的数量、技能水平及培训机制。

6.2 维修流程与记录评价标准应考察公司维修流程的规范与记录的完整性,包括维修的流程、维修过程的记录等。

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及分析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及分析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能够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并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这里给出的定义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质,也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对企业管理而言只是一种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分支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自身概念、理论、结构、体系和开发方法的覆盖多学科的新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从概念上,管理信息系统由四个部件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担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和维护。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被看作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分为从底层的业务处理到运行控制、管理控制、最高层的战略计划。

最基层由任务巨大处理繁杂的事务信息和状态信息构成。

层次越往上,事务处理的范围越小,针对的也是比较特殊和非结构化的问题。

一个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可分解为四个基本部分:1、EDPS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输入,数据库的管理、查询、基本运算、日常报表的输出等。

2、分析部分,主要在EDPS基础之上,对数据进行深加工,如运用各种管理模型、定量化分析手段、程序化方法、运筹学方法等对组织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3、决策部分,MIS的决策模型多限于以解决结构化的管理决策问题为主,其决策结果要为高层管理者提供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4、数据库部分,主要完成数据文件的存贮、组织、备份等功能,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

此外,一个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管理功能的不同划分为纵向的子系统。

主要的子系统有:1、库存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对库存的控制、库存台账的管理、订货计划的制定和仓库自身管理等。

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于年月正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于年月日开始运行。

至年月日实施第三方认证审核时为止,已运行了个月,其间进行了2次内部审核和一次管理评审。

审核组通过文件初审和此次现场审核认为:贵质量手册和其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符合GB/T19001-2008标准要求。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比较恰当;体系范围的确定是适宜的,某些要求合删减(7. 5.4顾客财产)也是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识别和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述比较清晰和充分;体系文件的构成满足标准要求,同时制定了相当数量的为确保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己基本满足实际需要。

但文件之间相关要求的协调性上和作业级文件的可操作性上仍然需要做适当调整与补充。

此次现场审核一共发现11项一般不符合项,通过对其分布情况的分析,未构成区域性或系统性问题,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但在内部审核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各有1项不符合项,说明贵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强化。

通过审核过程中对综合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说明最高领导层的认识和体会是比较深刻的,所作的管理承诺正在努力实践中;对过程的识别是充分的,一批外包过程已得到识别,并有效地进行了控制;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也己识别,并进行了重点控制;行政服务质量稳步上升,自体系运行以来,一次完成率由90%提高到93%,整体合格率由91%提高到93%,虽与质量目标的规定还有1%~2%的差距,但已具备了实现质量目标的能力: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较强,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已理解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并为此作出努力;去年12月和今年9月所进行的两次集中的顾客满意程度调查,已提高2. 1个百分点,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顾客投诉。

根据上述情况,审核组做出如下现场审核结论:贵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具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能力,符合GB/T19001-2008标准4. 1条的总要求,且执行情况良好。

仓储管理系统的评价

仓储管理系统的评价

仓储管理系统的评价仓储管理系统是一个用于管理仓库业务的软件系统,它通过集成各种功能模块和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仓库管理。

以下是对仓储管理系统的评价:1. 提高工作效率:仓储管理系统将各项业务流程自动化,通过条码、RFID等技术手段实现快速数据采集和准确信息传递,有效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错误和时间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实现精确库存管理:仓储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仓库货物的进出,通过与销售、采购等系统的数据对接,及时更新库存信息,实现对存货数量、种类等细节的精确掌握,避免过量或不足的库存情况。

3. 优化仓库布局: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对货物种类、形态、重量、体积等进行分析和统计,辅助企业合理规划仓库空间的布局和货物摆放,提高仓库容量利用率,并减少货物损坏和混乱的风险。

4. 实现供应链协同:仓储管理系统可以与供应商、经销商等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5. 提供数据分析支持:仓储管理系统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仓库数据,如进货、出货、库存周转等情况,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帮助企业发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指导决策和优化运营。

6. 增强安全性:仓储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人员权限管理、视频监控等手段保护仓库安全,对于高价值货物、特殊物品等可以进行精确的溯源,有效防范盗窃和损毁风险。

综上所述,仓储管理系统是一个有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精确管理库存、优化仓库布局、实现供应链协同、数据分析和增强安全性等方面的软件系统。

通过运用该系统,企业可以提升仓库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仓储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软件系统,它主要用于对仓库的管理和运作进行全面的监控和控制。

通过集成各种功能模块和技术手段,仓储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仓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时间消耗,并实现精确的库存管理、供应链协同、数据分析和增强安全性。

ERP系统的评价

ERP系统的评价

ERP系统的评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作为一种综合管理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那么,下面将对ERP系统进行评价。

首先,ERP系统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各业务子系统的整合。

传统的企业管理存在着信息孤岛的问题,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畅,导致沟通交流效率低下。

而ERP系统通过各个业务子系统的集成,使得数据和信息流动更加便捷,提高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

其次,ERP系统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

通过自动化、标准化和统一的业务流程,ERP系统能够减少人工操作和数据输入错误的可能性,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ERP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各个部门所需的信息,方便管理者进行决策和问题的分析。

另外,ERP系统还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企业在使用ERP系统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系统进行定制化调整,以适应企业的特殊管理和业务要求。

这种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使得ERP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规模和行业的企业的需求。

此外,ERP系统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ERP系统,企业能够更好地监控和管理各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等,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这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可以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再者,ERP系统能够提供全面的报表和数据分析功能。

通过ERP系统,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各种报表和统计数据,包括财务报表、销售报表、库存报表等。

这些报表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策略。

然而,ERP系统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部分企业对于ERP系统的实施和使用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方法,导致系统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益。

其次,ERP系统的实施过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耗费大量的资金。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培训,以确保员工能够熟练使用系统。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综合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综合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综合评价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对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管理者认证意识、员工参与意识以及体系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某些已认证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质量体系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盲区,如有些企业为取得认证证书只做表面文章,使认证流于形式;认证机构急功近利,为利润而追求数量,随意简化体系要素,甚至帮助申请认证的组织作伪,导致质量体系审核和认证质量下降,其结果必然是导致组织的经营效果达不到目标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韩福荣等提出IS09000标准的路径依赖效应、体系疲劳化、体系空洞化、体系的寿命周期、生态质量管理等新观点,指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根本在于体系创新11;袁俊认为,制约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层对认证的认识、质量管理与企业缺乏系统性融合、质量管理体系程序的合理性、企业管理基础差、培训及认证市场不规范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21;辛熠平等认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主要是指认证证书的有效性,证书的有效性又体现为企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证书的权威性131.作者在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含义和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直觉模糊集理论和TOPSIS法41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模糊TOPSIS法,通过不同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建设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误区和盲区,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带来的增值效果,提升企业组织管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涵义与特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涵义所谓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施持续有效的质量控制,在组织内部所建立的内部质量体系:2000族标准中对有效性有明确的定义:“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因此,有效性是组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是一种度量.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包含两个基本特征:①质量体系本身的有效性,即体系的组成要素,如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是合理的、完善的,且易于操作和评价;组织的日常质量管理活动符合标准、体系程序及相关文件的要求,而且紧密结合组织实际,包括产业规模、产品结构、特点、类型、人员素质和以往的管理经验.②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即体系运行平稳可靠,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自我改进机制,不断提高其适宜性.体系自身的有效性是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基础,它为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必要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源于过程结果的增值,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最高管理者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企业综合管理素质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②质量方针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目标全面实现并有新的提高;③产品的实物质量得到提高,产品成本下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④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自我完善、自我纠正能力,体系持续改进已形成机制,具有持续稳定的运行能力;⑤产品赢得顾客的信任,顾客满意程度达到或超过目标要求,市场竞争力提咼•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特点包括符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等.①符合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首先是一种符合性评定.符合性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符合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产品质量的符合性;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产品质量的符合性是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以及顾客的需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是指组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09000标准的要求,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人员的资格等符合规定的要求.②适宜性.适宜性表明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动态性.适宜性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能结合组织产品的特点,针对IS09000有关标准的控制要求,规定适宜的具有可操作的控制措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产品实物质量有关,应适宜、可度量并能实现.随着经营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的,组织应能够适宜地调整其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③充分性.充分性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能力.充分性关注是否识别质量管理的所有过程以及关键过程;关注员工的职责以及其资格条件是否满足职责的要求;关注过程控制方法、规章制度是否全面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关注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得到全面的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关注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范围、深度和频次的充分性等.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实施后,会发现有些不完善或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因此应对它的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评价.组织进行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完善或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改进和提高组织的能力和经营业绩,增强使顾客满意的能力,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工作能力.按照以顾客为中心、实现过程增值、质量体系具有动态性和实用性等原则,从质量方针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性、质量改进与创新、资源管理、财务运行状况5个方面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3.质量者A=/x.显然,每一个模糊集A对应于下列直觉模糊集:A={IxGX}.对于任一xGX,称n(x)=1-AA(x)—Ya(x)为直觉模糊集A中元素x的直觉指数(intuitionis-ticindex)它表示元素x对A的犹豫度(hesitancydegree)显然,对于每一个xGX,0(X1.设X是给定的非空经典集合,A、B是集合X上的两个直觉模糊集A={={lxGX},则A=B当且仅当(1)=抑(1)且Ya(x)=Yb(x),xGX.定义2设XA=B;④difs(AC)dFS(A,B)+difs(B,C),其中A,B,CGIFS(X);⑤设A,B,CGIFS(X)B比C更靠近A当且仅当difs(A,BXdips(AC).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模型设有m个企业A;,A2,…,Am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价,评价体系有效性的指标集为C={G,C2,…Cn},评价指标Cj的权重为w/,其n中0<w/<1(=1,2,…”),且Ew/=1../’一1①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作者选取质量方针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性、质量改进与创新、资源管理、财务运行状况5个方面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指标.由于每个指标对体系有效性的重要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在评价时的权重大小也应有所区别.作者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取上述5个指标的权重向量为w=(w/,W2,W3,W4,W5)=(,,,,).②构建直觉模糊评价矩阵通过专家打分可以得到企业A;第/个指标的评价值,可用直觉模糊值P/=(A/,YYn)表示.于是可得参评企业集Az,A2,…企业A1,A2,As,A4,A5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所考虑的评价指标为质量方针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性、质量改进与创新、资源管理、财务运行状况5个方面.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统计数据等确定出每个参评企业关于评价指标的直觉模糊评价矩阵如表2所示.根据直觉模糊理想解的定义,构造直觉模糊理想解方案与负理想解方案如表3所示.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d+和d「以及各参评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数U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各参评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数大小可得其体可知企业A4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最佳.5结论建立和运行有效的质量体系,对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作者在界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涵义和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和TOPSIS法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的新方法,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如何衡量管理系统的效益和价值

如何衡量管理系统的效益和价值

如何衡量管理系统的效益和价值管理系统的效益和价值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科学的衡量方法,可以客观评估管理系统的运作情况,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衡量管理系统的效益和价值。

一、财务绩效财务绩效是评估管理系统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比较管理系统实施前后的财务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管理系统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常用的财务指标包括利润率、资产回报率、现金流量等。

管理系统的效益和价值可以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来反映。

二、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衡量管理系统效益的重要方面。

通过比较生产效率指标,如产量、生产周期、资源利用率等,可以评估管理系统对企业生产运营的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体现管理系统的效益和价值。

三、员工满意度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员工满意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和效益。

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员工离职率等指标,可以评估管理系统对员工的影响。

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体现管理系统的效益和价值。

四、客户满意度客户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企业管理系统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率等指标,可以评估管理系统对客户的影响。

提高客户满意度可以增加客户忠诚度,提升市场份额,体现管理系统的效益和价值。

五、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管理系统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

通过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指标,如新产品研发速度、专利申请数量等,可以反映管理系统的效益和价值。

管理系统应该促进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管理系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也是衡量管理系统效益和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评估企业的环保政策、社会公益活动等,可以反映管理系统对社会的影响。

管理系统应该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综上所述,衡量管理系统的效益和价值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估。

学生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评价

学生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评价

学生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评价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管理系统则是一种便捷高效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管理学生信息、班级管理、课程安排等。

本文将围绕学生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评价展开讨论。

一、学生管理系统的实施1.需求分析:在实施学生管理系统之前,对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确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特点。

这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查询和管理、班级管理、课程安排与成绩管理等方面。

2.选取合适的系统:根据学校的规模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学生管理系统。

应综合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易用性、可扩展性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

3.部署与安装:在选定学生管理系统后,学校需要按照系统提供的部署文档和指导进行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同时,在安装过程中应与系统提供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4.培训与上线:学生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需要得到教职工的认可和合作。

因此,学校需要对教职工进行相关培训,使其熟悉系统的操作和功能。

在培训完成后,系统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

二、学生管理系统的评价1.功能性评价:学生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否满足学校的需求,能否对学生信息进行高效的管理和查询,以及是否具备班级和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

评价结果应基于实际使用情况。

2.易用性评价:学生管理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流程,以便教职工和学生能够迅速上手。

评价结果可通过用户反馈和培训成效来考量。

3.数据安全评价:学生信息是敏感信息,学生管理系统应具备严密的数据安全措施,包括数据的备份、权限管理和防止数据泄漏等。

评价结果应基于系统的数据安全机制和实际安全情况。

4.效率评价:学生管理系统的实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评价系统的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评价结果可以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工作效率、减少的人力资源投入等来进行评估。

5.用户满意度评价:学生管理系统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满意度。

可以通过向用户发放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来评价用户满意度。

同时,定期与教职工交流、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也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试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试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试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学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支持教育教学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是指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运行过程和绩效的审查,检验系统是否达到逾期目标,提高应用水平,提出系统改进和扩展方向,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从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角度看,管理系统实施以后,系统评价和运行维护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从查阅的文献资料看,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多集中在设计和开发领域,少量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的文章涉及了评价内容,还没有文章专门研究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因此,笔者借鉴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相关理论,结合自身教务管理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进行初步研究。

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认为,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是一个系统过程。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种,其评价也应遵循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理论。

研究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首先应明确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组成。

1.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静态分析任何评价问题都涉及以下基本要素: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亦包含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指评价活动的实施者,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体即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实施者。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体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主导因素,它决定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选择。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广,涉及人员多。

根据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体主要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用户。

其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又包括教务处员工、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

(2)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对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对象即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进一步细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对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学生管理系统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学生管理系统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学生管理系统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学生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软件系统,旨在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

它通过集成各种教育教学数据,并对学生的学业、操行、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管理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学生档案管理的工具,更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

以下我将从学生信息管理、学生表现评价以及教学管理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学生管理系统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首先,学生管理系统在学生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使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更准确。

学生管理系统可以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课外活动等数据,并实时更新。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学生的成绩、出勤情况、奖惩记录等,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表现。

此外,学生管理系统还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和统计数据,为学生评优评奖、升学选拔等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

其次,学生管理系统在学生表现评价方面的应用能够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仅应该关注学术成绩,更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

学生管理系统可以设定多个评价维度,如学科成绩、体育活动、学术比赛、社团参与等,通过自动化评分和综合计算,为学生量化综合素质提供更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

最后,学生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对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工具。

学生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课程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教学资源共享、作业布置与批改等功能。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学生管理系统的分析报表了解班级和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系统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给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好处。

它不仅为学校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评价手段,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如何评估管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如何评估管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如何评估管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评估管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个高效、稳定的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因此,对管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科学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优化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本文将从性能评估和可靠性评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性能评估是评估管理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

性能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性能、稳定性等。

在进行性能评估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硬件设施、软件架构、网络环境等因素,以全面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

1. 确定评估指标在进行性能评估前,首先需要确定评估指标。

常用的性能评估指标包括:- 响应时间:系统对用户请求作出响应的时间,通常以毫秒为单位。

- 吞吐量: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或事务数量。

- 并发性能:系统同时处理多个请求的能力。

- 资源利用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各项资源的利用情况,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等。

2. 进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评估管理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

通过模拟用户行为、压力测试等方式,可以全面了解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

性能测试可以帮助发现系统的瓶颈和性能问题,为系统优化提供依据。

3. 分析评估结果在性能评估过程中,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对系统性能数据的统计和比对,可以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系统配置、优化代码结构等措施,提升系统性能。

其次,可靠性评估是评估管理系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靠性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系统的可用性、容错性、安全性等。

一个可靠的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系统故障对业务造成影响。

1. 确定评估指标在进行可靠性评估前,需要确定评估指标。

常用的可靠性评估指标包括:- 可用性:系统正常运行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 容错性: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的恢复能力。

- 安全性:系统对数据的保护和权限控制能力。

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管理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组织、企业或个人进行管理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用户更高效地组织和处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 优点### 1. 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化处理大量繁琐的管理工作,如数据录入、信息查询、报表生成等,大大减轻了人力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员工可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 2. 实时监控和反馈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各项业务数据和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获取实时反馈,及时做出决策,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3. 数据集中管理管理系统可以将各类数据集中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

不同部门之间可以更好地协作,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录入,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 4. 提升决策效率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报表展示,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管理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业务状况,做出科学的决策,降低决策风险。

## 缺点### 1. 初始投入成本高建立和实施管理系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软件购买、系统定制、培训等费用。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或个人来说,初始投入成本可能较高,需要权衡利弊。

### 2. 系统维护复杂管理系统一旦建立,就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更新,包括软件升级、数据备份、安全防护等工作。

系统维护可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风险。

### 3. 数据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中存储着大量的敏感数据和重要信息,一旦系统遭受黑客攻击或数据泄露,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数据安全是管理系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 4. 人为因素影响管理系统的使用需要员工配合和操作,如果员工对系统不熟悉或不愿意使用,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效果和效率。

管理者需要加强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的接受度和使用率。

## 应用范围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全面管理,包括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等方面。

五种管理系统评估方法

五种管理系统评估方法

五种管理系统评估方法管理系统评估是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评估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管理系统评估方法。

首先,一种常见的管理系统评估方法是“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对管理系统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管理系统的内部和外部情况,找出管理系统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会,应对挑战,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其次,另一种常用的管理系统评估方法是“KPI指标评估”。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关键绩效指标的缩写,是衡量管理系统绩效的重要指标。

通过设定和监控KPI指标,可以及时了解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KPI指标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种常用的管理系统评估方法是“360度评估”。

360度评估是指通过多方面、全方位的评价来了解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

参与评估的人员包括管理者、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等各方面的人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系统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估结果。

通过360度评估,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管理系统的优势和劣势,为管理改进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依据。

第四种常用的管理系统评估方法是“质量管理评估”。

质量管理评估是指通过对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质量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以提高管理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质量管理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管理系统中的质量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确保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最后,还有一种常用的管理系统评估方法是“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对管理系统的绩效指标进行评估,了解管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绩效表现。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
摘要面对新世纪工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领域不断推陈出新的研发管理信息系统,面对这些复杂的管理系统,如何衡量它的有效性,就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本文是对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证分析,主要从整体性、层次性、阶段性、定性与定量、安全可靠性、社会与经济效益六种角度进行总结分析的,对每种评价方法用不同的论点和论据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管理系统;综合评价;整体性;层次性;阶段性;定性;定量;安全可靠性;社会经济效益
引言
事物的发展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律。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近代工业史以时序方式划出了三条线:英国的早期工业化、美国的中期工业化、日本的晚期快速工业化。

当今,德国提出工业4.0时代,美国提出新工业时代,我国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时代等,世界各国所提出的信息化新时标正体现着信息化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的主元素是信息,如何管理好、利用好这些信息?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诸多功能多样的信息系统,且随着信息管理风暴的来临,各领域都在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致使这些系统不断的趋于智能化、复杂化。

事物的因果关系,正引领我们评价信息系统是否按照既定意愿和需求效能在运行,这是一门与系统开发管理密不可分的课题,也是学者研究系统效能特性的微观科学。

要想科学合理、客观正确的评价信息系统,可通过以下各视角进行考量和评测。

1 系统整体性角度
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整体,系统各独立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是没有新质的,整体性是一般系统论的核心。

信息系统要看其整体性,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子系统的效益。

信息系统均存在父子树状结构,是由干系统分解为支系统,它们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勾稽关系,只有各父子系统协同运行才能效能最优,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所以,考量信息系统效能要从整体性角度出发,根据其结构关系来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2 层次性评价角度
层次性是系统结构的基线,是研究各级系统层次关系的要点。

信息系统的干支关系存在着鲜明的层次性,分析其层次合理性是评价信息系统效能的另一视角。

举例来讲,财务管控系统就特别强调各报表或数据层次关系,哪些是基础层数据源,哪些是核算层数据源等,这些数据源是关键点,其层次性更是关键点的集合,某一层出错,其勾稽关系会报错,最终数据就失真。

许多智能系统引用生
物仿生学中的层次性原理来开发的,人体血管及神经组织的树型结构,正表明层次性的重要特点。

因此,评价信息系统时要注意每层支系统运行情况的可靠性和规范性,要采用不同验证指标对各支系统进行分层评测,以确保具备合理的层次性。

3 阶段性评价角度
系统开发首先要有计划管理,阶段性是计划管理的首要原则,对信息系统的开发要经过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系统调整、系统再执行与测试的循环过程,对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长期开发过程进行评价时,如果待系统完成时再评价,可能会出现多米诺式缺陷,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在系统开发各阶段进行分段评价,将其效能缺失尽早发现解决,阶段性评价能使系统可靠性发挥更佳,当系统开发越趋尾声,其效益也就越明显。

所以,应对信息系统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目标评价,并要遵循高效、受控的原则来进行评测指标的设定。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角度
审计方法论就是用定性、定量及两种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各指标具体评价值。

我们都知道信息系统运行效能是否最佳?究其原因有许多,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评价,可引用审计方法论来进行,如:采集值、分析值、计划指标等均可用定量法则评价,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水平高低等就需要用定性法则评价。

再者当系统既需验证其处理数据准确性,又需衡量其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时,就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所以,定量、定性及两种结合用是信息系统评价的重要手段。

5 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角度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早就提出安全性评估办法,并以ISO8402进行标准化定义,我们GJB900《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也对安全可靠性进行风险识别定义。

安全靠性与风险识别有着重要的关联,如何将损失风险限制在人们可接受或波动误差状态下,就是可靠性的基准线。

分析其方法有三种:一是分析系统各阶段或各流程上校验措施的完备性;二是对出现异常情况,其应急措施是否具备适宜性和合理性;三是系统运行中各层级的安全保密性能达到何种级别,处理完毕需保存的数据是否有多种备份方式,是否符合数据存储标准规范等。

6 系统社会经济效益评价角度
评价信息系统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产生的效益,宏观上讲效益可以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微观上是从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进行评价。

直接用货币价值衡量的就是经济效益,是否规范某种行为特征或影响社会进步的就是社会效益,例如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它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违规行驶的重要管理系统,通过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路况信息采集分析功能,可以使车辆避开拥堵路线,节约行驶时间,提高行驶效率,通过交管系统的违规抓拍扣分、罚款,
可以规范车辆的文明行驶,未来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与智能汽车配合使用,可实现强制红灯停车、违规超车、违规超速、醉驾无法启动车辆等功能,实现这些功能后,就可以有效评价其经济效益,如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率、避免塞车节约时间、分析最佳路线节约行驶费用等;通过此系统的高效运行,还可以规范人们的文明驾驶行为,如是否主动排队等待信号行驶、主动为应急车辆让道、按标准速度减速行驶、酒后不驾车等,这正是评价其社会效益或隐性效益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对复杂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可以评测系统是否达到初始需求,是否有效解决流程性问题的规范化,是否有效体现复杂问题的智能化,结合信息系统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可为系统需求改进、升级改造、系统维护提供支撑,通过过程中的纠偏及调整,把缺陷、bug等风险降到最低,降到人们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

这是我通过学习工作中总结的一些评价方法,其实还有许多有效的评价方法,任何科学方法都是随事物动态演变而变化的,但总会有一定规律和方法可寻,我相信通过世界新时代信息化革命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系统的不断实践和发展,将会总结和推理出新的系统评价法则,这将是推动未来工业信息化進程的重要动力。

丁兆涛(198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海龙新材料公司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公司企业管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