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 寥,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 天更美好。
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即 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 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 达的心境。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 云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 上了蓝天。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 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 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 反映作者高远爽朗的心情。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
此诗 写于770年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析】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 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 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 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 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 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 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 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然 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将所 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感人肺腑。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 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 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 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 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样的想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 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 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 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 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 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 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 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
5. 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 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6. 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 除诗外,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许多关于“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 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 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至四十三 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 氏已亡。后者认为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 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 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 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 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 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 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 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 思念之切。
理 影入平羌江水流。 第三句写出发

和前往的地点,
诗 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第四句写思念友人

夜发清溪向三峡,
之情。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鉴 赏品 味
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三峡 渝洲
千里旅行图
秋月
整个诗境 诗情媒介 思乡象征 意境明朗
诗歌特色 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
探究与练习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 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 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 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 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 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秋季是个让人感伤的季节,以景衬情。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使人想象了 什么样的情景?表到了怎样的感情?
想象来来日与妻子重逢,在西窗下秉烛夜谈,诉说巴山夜时 彼此相互思念之情。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 孤寂和思恋之情,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5.诗中贮满了离情别恨, “巴 山夜雨”在今天已成为离情的 代用语,而这一短语在诗中反复 运用,你认为作用何在呢?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 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 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 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 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 名的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 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 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 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 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 有《刘梦得文集》。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 (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人真正置身 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pó )然 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 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 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加上两句当 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 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 身世的有力反衬。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 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 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 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 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 的深情怀念。
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
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
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
的抒情佳作。
诗歌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 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结合题目 “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 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
节,我勉强登上高处 远眺,然而在这战乱 的行军途中,没有谁 能送酒来。我心情沉 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 安,那菊花大概傍在 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 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 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 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
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河内怀州(今 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李商 隐年轻高才,出仕后,却身陷“牛李党争”,郁 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 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 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 李”。又与李白、李贺合称“三李”。李商隐的 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 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 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 一绝。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 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 “影入平羌江水流” ,什么“影”?此句什么景 象?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同时暗点 秋夜行船 之事。
• 远游的时令是在 关系倒置
•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
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 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三峡──渝州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 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 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 ( )衬托( ),( )转化为( ) 以会晤的欢娱衬托客居的寂寞,
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
2.“秋”字的作用 ?
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 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 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暗寓着题中“行 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 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作者写思乡, 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 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 “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 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 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 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
1、这首诗前二句言过去之
,为下文作了铺垫;后
二句写现在之
,抒发无穷感慨。
2、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 分析 “落花时节”的多层含义。
3、默写。《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
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 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 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 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 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 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 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 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 “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是实写,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 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 愁的写照,长夜难眠。
第二次出现“巴山夜雨”,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和记忆中(虚写), 营造出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友人)聚 首,促膝长谈的愿望【“巴山夜雨”的重复运用,构思巧妙,体现 了时间、地点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友人)聚首,促膝 长谈的愿望,也能让人感受到诗人长夜难眠,仕途失意的怅惘。】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刘禹锡诗选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1. 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 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 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 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评析】 青年李白胸怀大志,“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这是一首写他自己初次出 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读 诗
首句是仰望,
峨眉山月半轮秋, 写静态之景;
次句是俯视,
歌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 写动态之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