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4

合集下载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3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3

4
主要内容
一、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 二、海洋的侵蚀作用 三、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四、冰川的侵蚀作用 五、风的剥蚀作用
一.河流的剥蚀作用 1、河谷的要素: 谷底 河漫滩 谷坡 河
床 阶地
洪水位
6
河谷形态要素图
阶地
河谷
谷底
谷坡
河 漫 河床 滩
2018/7/14
第二篇
7
2、下蚀作用 湍急的河水以其动能冲刷谷底岩石或河水挟带的 砂石磨损和撞击谷底岩石,使河床加深的过程。
75
冰蚀谷 冰蚀谷是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谷地,其横剖 面呈“U”字形,又称“U”形谷。
76
主要内容
一、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 二、海洋的侵蚀作用 三、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四、冰川的侵蚀作用 五、风的剥蚀作用
五、风的剥蚀作用 1、概念 风以自身的动能和所挟带的砂粒对地表岩 石的破坏的过程。 表现为风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63
2)作用条件: 1、孔隙、裂隙:裂隙愈发育,岩石与地下水的接触 面积愈大,愈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 2、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分布的地区。 3、地下水的溶蚀力:地下水一般含相当的CO2,有 的还溶有HCl或H2SO4等,是一种较强的溶剂,能较 快地分解可溶性岩石。 4、地下水的流动性:处于循环流动状态的地下水可 将溶蚀物质迅速带走,使岩溶作用持续发展。
• 海蚀洞:在岬角处,由于波浪的折射,在岬角两侧 受能量集中的波浪冲蚀而形成的洞穴。
• 海蚀穹:海蚀洞进一步发育连通扩大而成。
• 海蚀柱:海蚀穹崩塌而成孤立的石柱。
基岩海岸海蚀作用结果---
基岩海岸海蚀平衡剖面:当地壳长期稳定,平均海平 面不变时,随波浪侵蚀作用进行,波切台逐渐展宽, 当其宽度发展到波浪虽在波切台上运动,但能量基本 消耗在克服与波切台的磨擦和搬运碎屑物时,波浪不 再有侵蚀能力,此时,基岩海岸的横剖面呈上凸曲线, 曲线上各点的侵蚀强度趋于零,此剖面称为基岩海岸 海蚀平衡剖面。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 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 (800~1200℃)熔融体。它不 连续地发源于地幔顶部或地壳深部。岩浆形成后循软弱 带从深部向浅部运动,在运动中随温度、压力的降低, 本身也发生变化,并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 风化带以下,受温度、 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 响 ,在固态下转变 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 岩石变质后,其原有 构造、矿物成分都有 不同程度的变化,有 的可完全改变原岩特 征。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三、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表生条件下(常 温、常压、富氧和水),由于 气温、大气、水和生物等的 作用,使岩石和矿物在原地 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有 以下3种类型: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在自然界以上3种风化作用可能 并存,但在不同的地区可能 以某一种或两种为主。
(3) 基岩岩性
基岩岩性是影响风化作用的内在因素。岩石的 种类,造岩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岩石的结 构和构造都影响风化作用。此外,岩石中胶结 物的成分和胶结方式、岩石裂隙发育程度等, 也都影响岩石的抗风化能力。
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 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地质学基础
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外地质营力/作用 内地质营力/作用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一、地质营力
地质营力,一般指引起岩石圈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和地表形态运动和变化的自然动力。 根据能量的来源,可将地质营力分为外地质营 力和内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 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 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 的结果。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1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1

(二)海水 运动着的海水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1、波浪 指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的局部质点受到扰动后, 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作周期性起伏运动,并向 四周传播的现象。 它由波长、波高、波峰和波谷等要素描述。
浪基面(wave base)又称浪底,是指波浪作用能 波及的海、湖水深度,在此深度以下波浪的作用 不再影响到沉积物表面颗粒的运动。浪基面的深 度大约等于二分之一表面波长,浅海中通常 20米 左右,湖泊中通常5~10米。
潮汐状况 A
D涨
EARTH
C涨
MOON
B
25
特大潮出现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因日、月引 力的叠加。 每天的小潮汐是由月亮的引力引起。 潮汐现象在低纬度海区最显著,向两极减弱。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的影响涨落幅度特别大。 如加拿大芬地湾潮差达到19.6米,为世界之最。
27
3、洋流(又称海流) 概念:海洋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移动的海水。 影响海流运动的因素:引潮力、风、热盐效应。 洋流的作用: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 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由高纬 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
1-隔水层;2-透水层;3-饱水带;4-潜水面; 5-承压水测压水位;6-上升泉;7-下降泉;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
(四)冰川 概念:在大陆常年积雪的地区,由积雪形成的、 缓慢流动着的冰体。 冰川类型: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 有大陆冰川 (简称冰盖)和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 冰川)。 大陆冰川发育在高纬度地区(如南极洲); 山岳冰川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如喜马拉雅 山、阿尔卑斯山)。
根劈作用
摄于三亚天 涯海角公园
42
第四节 一

地质学基础 讲7-讲10-外动力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    讲7-讲10-外动力地质作用

河流机械搬运物的运动方式与磨圆示意图
悬移式 跳跃式 悬移式
棱角状
椭圆状
河流搬运物形态、组分变化示意图
上游区
中游区
下游区

二、海洋的搬运作用 1.机械搬运作用 ⑴ 海浪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悬移,跃移和推移 分选和磨圆程度比河流更好。 ⑵ 浊流的搬运作用:流动持续时间短,分选和磨圆不明显; ⑶ 洋流的搬运作用:流速缓慢,只能以悬移方式搬运极细物质, 搬运能力不大; 2.化学搬运作用: 可溶性物质以真溶液形式在海水中扩散,被长距离搬运 胶体溶液与海水混合发生凝胶沉淀,一般在浅海近岸带沉淀。
三、其他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 1.风的搬运作用:只有机械搬运 搬运方式:悬移、跃移和推移; 分选和磨圆良好。 2.冰川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载运、推运; 不具有分选和磨圆 3.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溶运; 溶洞和地下暗河中的地下水也有一定的机械搬运能力,搬 运的物质是泥质和少量细小砂粒。
第四节 沉积作用
一、河流的沉积作用 1.概述:一般没有化学沉积,只有机械沉积; 机械沉积分异规律:当流动介质的运动速度和搬运能力在一定方向 上作有规律的降低时,被搬运的物质相应按粒 度,密度和形状分异,依次沉积。

砾 砂 粉砂
锡石
磁铁矿
琥珀
石墨
石英
(0.05-0.005mm) (>2mm)(2-0.05mm)
河流的碎屑沉积物为冲积物,具有层理,砂砾层中具斜层理,粉砂层中
二十世纪重大成就
橙色:表层流; 蓝色:底层流 80年代末提出了“全球输送带”概念,这是深海热盐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 述了北大西洋下沉的深层水南下,通过南极绕流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然后上翻 到上层,再返回北大西洋。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特征及岩石类型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特征及岩石类型
2.风化作用的类型:
根据风化作用的方式和特点,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3
第二节 风化作用 2.1 物理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主要由气温、大气、水等因
素的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在此 过程中,矿物、岩石的物质成分不发生变化,只是从整体或大 块崩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物理风化常有温差风化、冰冻作用、 层裂或卸载作用三种方式。 2.1.1 温差风化
12
第四节 搬运作用 三)搬运作用 1.定义: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除少量残留在原地外,大部分
都要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 作用。
2.搬运作用的类型: 碎屑物质的搬运主要以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的方式来进行, 又称为机械搬运;溶解物质的搬运以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的形式 进行,故称为化学搬运。
重结晶作用是指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沉积物 中的矿物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 细粒晶变为粗粒晶,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35
第六节 成岩作用
Chapter one Ends
36
第二章 沉积岩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沉积岩:由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作用)
及部分火山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沉积作用),经成岩作用 后形成的岩石。
7
第二节 风化作用
2.2.1 氧化作用:是指矿物、岩石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起化学反 应形成氧化物使岩石破碎的过程,常把在地表能够发生氧化作 用的地带称为氧化带。
如黄铁矿(FeS2)在地表(氧化环境)的条件下很容易氧化成 褐铁矿(Fe2O3·nH2O):
4FeS2+14H2O+13O2→2(Fe2O3·3H2O)+8H2SO4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4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4
一、河流的搬运作用 二、海洋的搬运作用 三、冰川的搬运作用 四、风的搬运作用
一、河流的搬运作用
• 1 河流机械搬运作用的三种方式 • 2 河流的搬运力和搬运量 • 3 河流搬运过程中的分选和磨圆 • 4 河流的化学搬运作用

8
1、河流机械搬运作用的三种方式
–推移式: –跃移式: –悬移式:

9
河流机械搬运物的运动方式 与磨圆示意图
17
(三)浊流的搬运作用 浊流流速快,具有强大的搬运能力。 搬运物以砂和粉砂为主。
18
主要内容
一、河流的搬运作用 二、海洋的搬运作用 三、冰川的搬运作用 四、风的搬运作用
三、冰川的搬运作用 推运:位于冰川前端的碎屑被冰川以巨大的推力推 动着沿冰床前进; 载运:冰川搬运碎屑的主要方式,冻结在冰川内部 或冰面上的碎屑随冰川一齐运动。
1
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 本章共有六个知识点 • 一、地质营力和地质作用 • 二、风化作用 • 三、剥蚀作用 • 四、搬运作用 • 五、沉积作用 • 六、成岩作用
• 知识点4:


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 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剥 蚀物被外营力搬往它处的过程。
主要内容
• 磨圆:搬运物在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棱角状的颗粒趋 于圆化的作用,称磨圆作用。

12
4、河流化学搬运作用的特点
* 河水对可溶性物质和胶体物质的搬运称化学搬运或 溶运作用。

13
主要内容
一、河流的搬运作用 二、海洋的搬运作用 三、冰川的搬运作用 四、风的搬运作用
二.海洋的搬运作用 分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类型。 机械搬运有:推移、跃移和悬移; 化学搬运有:真溶液和胶体溶液两种方式。

第05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2)

第05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2)

成岩作用
一、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既有机械搬运,也有化 学搬运,以机械搬运作用为主;
全世界的河流每年搬运入海的泥砂量约 200x108t,搬运入海的溶解物质约49x108t。黄河流 经黄土高原后河水含砂量极高,可达37kg/m3 ,年 输砂量达18.8x108t,是世界各大河河水含砂量与输 砂总量的双项冠军。
2.海水的化学搬运作用
河流和坡流带到海里的胶体溶液与
富含电解质的海水混合时可导致凝胶 作用而发生沉淀。所以,这类胶体溶 液不能被长距离搬运,一般都在浅海 的近岸带沉淀下来。
河流带来的、海水对滨海带岩石溶
蚀作用产生的溶解物质,在海水中逐 渐扩散,一部分在滨海带随海浪与潮 流而进退,一部分随洋流而被搬运。
可能的古水流方向
河床中砾石的扁平面一般倾向河流上游
新疆阿克陶县阿合他拉牧场下侏罗统砾岩
2.河流的化学搬运作用
1)河水对可溶性物质和胶体物质的搬运称
为化学搬运(溶运)。
溶运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河流流量及河水的化 学性质。一般河水的盐度<1%,各种溶运物都没 有达到其饱和度,因而无论河水流速的大小都不 会造成溶运物沉淀的现象。
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 圆形的程度。 破碎作用可降低圆度。
球度:碎屑颗粒接近球形的程度。
除冰川外,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磨圆度一般
都变高。
冰川以载移方式搬运碎屑,颗粒之间的磨蚀作
用差,冰碛物一般呈棱角状。
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
磨圆度较好的砾岩,说明 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
棱角状砾岩,反映搬运距 离较短,离物源较近

3.海洋(及湖泊)的搬运特点:
(1)滨海主要由波浪搬运,峡湾或潮汐通道附近主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6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6
• 而水流不畅的封闭型或半封闭型盆地的底部常
发生还原作用。
19
• 6.压溶作用 • 在压力作用下,沉积物(岩)发生的溶解作用称为
压溶作用。
• 如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缝合线构造。
20
问题 1、成岩作用分成哪几个阶段? 2、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结束
16
17
• 4.交代作用 • 沉积物(岩)中某种矿物被另一种矿物所取代的现
象为交代作用。
• 如灰岩中的方解石被白云石交代,形成白云岩或白
云质灰岩。
• 灰岩被SiO2交代,形成燧石结核或燧石层。
18
• 5.氧化还原作用 • 氧化还原作用对含变价元素的矿物影响最为明
显。如在成岩作用阶段,沉积物中的高价铁( Fe3+)、锰(Mn4+)氧化物可被还原成低价的铁 、锰硫化物(黄铁矿、硫锰矿)。
主要内容
一、沉积岩成岩作用阶段 二、沉积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 二、沉积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压溶作用
• • 1.压实作用 • 压实作用是指疏松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
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 小转变为固结的岩石过程。
12
13
2.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
将松散的沉积物颗粒胶结在一起,转变成固结 的沉积岩的过程。
14
15

• 3.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作用是指深埋于地下的沉积物,在一定
的压力、温度影响下,其颗粒成变成粗粒晶体,
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主要内容
一、沉积岩成岩作用阶段 二、沉积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外动力作用与沉积岩

外动力作用与沉积岩

环境周期性变化,在重力沉积下就形成了“韵律层”.
● 用途:确定地层的顶底 d. 层的厚度:由层面分隔的各层岩石厚度 块层>1m; 厚层1-0.5m; 中厚层0.5-0.1m; 薄层0.1-0.01m;
微层<0.01m
递变层理 (新疆石河子)
2.波痕:波浪弯曲的层面,反映沉积环境动荡. ● 介质定向运动形成不对称波痕:可确定流向(从缓坡向 陡坡),但不能确定顶底. ● 介质往复运动形成对称波痕:不能确定流向,但可确定
2)火山喷发物经水解作用析出SiO2而成;
3)与海中硅质生物有关,如硅藻的繁衍和骨骼的堆积
6.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遇盐酸剧烈气泡) 颗粒结构的石灰岩(按碎屑性质进一步分类):
(1)内碎屑:已沉积的CaCO3被海水冲击破碎(内碎屑灰岩).
(2)生物碎屑:动物的骨骼(珊瑚礁灰岩) (3)球粒或团块:海水中的CaCO3围绕质点凝聚 (4)鲕粒或豆粒: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在深仅数米的动荡浅 水环境中形成,海水中的能够达到过饱和状态,致使能以各 种碎屑物为核心逐次沉淀并滚动。
沉积岩的水平层理 (塔里木盆地北缘)
沉积岩的水平层理 (美国科罗拉多)
b.交错层理:不同沉积层顶底
面不平行.
形成环境:动荡的介质环境. ● 根据“顶截底切”原理,可判 断地层的顶底。
层纹倾斜
层纹交错
交错层理(多向浅水流)
单流向斜层理(新疆拜城)
c. 递变层理:同一层内,碎屑粒级由下而上逐渐变小. ● 形成环境:水体运动可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如水介质
水圈中各部分水体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陆表水(冰川融 化水、河流、湖泊水等)和海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大气 圈中的水蒸气又凝结成雨雪降回陆地和海洋。自然界的水处 于运动和循环中。

外动力作用和沉积岩

外动力作用和沉积岩

② 波痕
浪层对称波痕,日本九州岛(刘焕杰摄,1992)
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
钙质结核
山西保德县扒搂沟太原组
化 学 成 因 的 沉 积 构 造
泥裂 青海湖现代河流沉积
缝合线构造
5.缝合线Stylolite:岩 层中的锯齿状曲线,与 层面平行(但有例外). 区别“Suture”.
缝合线构造
炭化植物树干,日本九州岛第三系(刘焕杰摄,1992)
(三)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2、结构特征 3)颗粒结构
颗粒主要是鲕粒——鲕粒结构
2、结构特征
4)晶粒结构 是内源沉积岩
类的一种结构。是 沉积物质从溶液或 胶体溶液中沉淀时 经过重结晶作用, 或者非晶质和隐晶 质经过重结晶作用、 交代作用后形成的 一种结构。
(三)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2、结构特征
5)生物格架结构
1.层理(Layer,bedding):沉积 岩的成层性与颗粒性质有关: 颗粒粗细、硬度不同就形成了 层理.与气候有关:颜色变化 也形成层理.
层理的组成单位与基本类型
层理的组成单位与基本类型
细层(laminae)又称纹层,是层理的最初级单位,厚度通常 为数毫米或小于1毫米。形态有直线状、曲线状等,同一细层 往往具有比较均一的成分和结构,但有时也可有一些粒级的 变化。它是在相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同时形成物。
层系(set)又可以称为丛系,是层理的组成单位,比细层规 模大,由许多结构、成分、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细层 组成,厚度不等,从几厘米至数米,形成于相同的沉积条件 下,与其他层系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分界面。
层理构造
水平层理:形成于平静的 水介质中,成分以泥质、 粉砂泥质颗粒为主,质地 细腻,层里面易剥开。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第四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1.外动力地质作用一、定义: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辐射下能、重力能和明引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对地表所进行的各种作用。

结果:减小地表起伏、夷平高差。

二、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一)风化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

(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二) 剥蚀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而破坏,破坏产物同时被搬走。

(侵蚀、刨蚀、潜蚀…….)(三) 搬运作用将风化、剥蚀物搬运到它处。

(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四)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

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

CACO3+CO2+H2O Ca[HCO3]2(五)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任何动力搬来的机械的或化学的)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沉积物是松散的,颗粒之间富含孔隙和水分,颗粒之间相互无坚密的连接力,从沉积物沉积岩经历以不几个阶段:1.压固作用上覆沉积物的重量作用于下部使其压实(孔隙减少,水分排除,体积减小)。

2.胶结作用(只发生在碎屑沉积物中)经压固后的沉积物仍有些孔隙(粒间),由胶结物质充真到孔隙中,使沉积颗粒胶结在一起变坚硬。

胶结物主要是化学沉淀物:硅质(SiO2);铁质(Fe2O3.nH2O);钙质(CaCO3);(粘土矿物)不同的化学成分的胶结物坚硬程度不同:硅质铁质〉钙质泥质胶结类型可分为: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

图略胶结类型不同坚硬程度不同: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123. 重结晶作用在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物中,沉积物埋藏后,在新的环境下,受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影响(T<150°),矿物晶粒在原基础上增生、扩大形成较大晶粒紧密相嵌的过程。

(石英、方解石等)。

4. 新矿物生长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在成岩过程中溶解或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稳定矿物使沉积变坚硬,成岩石作用T<150℃ P<14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