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根据地延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革命根据地延安》的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缅怀延安
作者:经管113班程菲菲
时间:2012年08月24日
地点:陕西延安
前言:“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小时候第一次读到著名作家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这句诗时,就被他热爱延安的精神所感染,并因而对延安无限神往。

多少年来,总渴望有一次零距离触摸革命圣地的机会,去感悟“延安精神”博大精深的神奇魅力。

一;缅怀延安
机会终于来了!2011年08月08-12日,我随旅游团到西安、延安进行“缅怀之旅、感悟之行”。

我终于得以瞻仰矗立于延岭山顶的宝塔,抚摸了杨家岭七大会议上桌椅,丈量了王家坪、枣园的距离。

亲眼目睹了革命领袖们曾经使用过的简陋用具之后,我终于明白,当年延安枣园的点点灯光,为何最终能照亮神洲大地;终于感悟了共产党人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最后革命胜利的精神源泉。

早晨六点多钟,我们驱车往延安方向疾驶。

天高、云淡、风清、路平。

从西安到延安共400多公里,2006年西延高速公路峻工通车,不仅加速了革命老区发展步伐,也缩短了全国广大延安迷的“心灵”路程。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果树林,出了西安是石榴,从铜川到延安是苹果,<莲~山课件>接近延安则是漫山遍野的枣树林。

粉红的石榴、鲜红的苹果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也向我们展示了老区的经济特色产业。

一路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的效果日益凸显。

虽然触目仍是一片黄色,但远山点点浅绿却在慢慢向周围蔓延——那是退耕还林而种的树木正在茁壮成长。

想毕,不远将来,贫瘠的三秦大地也将会展现出郁郁葱葱的景象。

二;如今的延安
汽车经过三个多小时行驶,进入了延安境内。

据导游介绍,现在延安市市辖1区12县,总人口210万人,总面积36712平方公里。

现在延安经济支柱是旅游业、烟草业、石油化工业,人均收入已达1700多元,财政收入已达29多亿元。

进入延安境内,首先是黄陵,其次是洛川、富县、甘泉县。

中午,当宝塔山上的宝塔映入我们眼帘时,我知道自己终于来到了那神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

街道宽阔整洁、楼房鳞次栉比、火车站宽敞透明、城中人群熙熙攘攘……一切都充满着现代繁华都市的气息,这就是那曾经的革命圣地延安吗?是的,这就是延安,那耸立在延岭山上的宝塔不就是延安标志吗?虽然历经沧桑,但那穿城而过的延河水还在缓缓流淌,延河桥的风姿依然一如当年。

清凉山上的道观、半山腰的新华社旧址、山脚下的广场都向我们表明,这是那座曾经的革命圣地。

三;我们瞻仰第一站是王家坪革命旧址。

王家坪位于延安西北约4公里处,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

旧址现为南北两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

一进王家坪大门便到南院,首先看到的是军委礼堂。

这是一座土木石结构的平瓦房,整个礼堂可容纳二百多人开会,现在还保留着当年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大会时的场景;绕过军委礼堂,向东是毛主席同志会客室旧址。

北院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有军委会议室,墙壁上挂有当年拍摄的很多照片。

朱德同志经常在此召开重要会议,后院有一排访空窑洞,再后还有总政治部组织
部办公室、毛主席居室,毛主席、朱德、王稼祥、彭德怀、叶剑英,林彪当年也住在这里。

在此期间,毛主席发表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重要文章。

朱德为七大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撰写了《中国共产党与军事战争》、《克服困难,向前迈进》等文章,并于1947年4月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了著名散文《母亲的回忆》。

1947年3月初,蒋介石调集了34个旅23万军队,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出动了大批飞机轰炸延安。

毛主席镇定自若地坐在窑洞工作,警卫人员请他到防空洞去,他说:“不要紧,窑洞这么厚”,这时,警卫员石国瑞拣了一块弹片给毛主席看,他接过弹片在手里掂了掂,说:“噢,这个很好啊!可以打两把菜刀用”。

1947年3月18日,延安城里已能清楚地听到枪炮声,彭德怀几次催毛主席动身,他说:“吃吧!吃罢饭再走!敌人要来就请他来吧!我们把窑洞打扫干净,桌椅放端正,茶壶茶杯摆整齐,告诉胡宗南,延安是我们的,我们还要回来的。

”一直到下午6时多,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才离开延安,踏上转战陕北之路。

1948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光复延安。

国民党军队仅仅占领延安1年1月零3天。

又过了一年,即1949年,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

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

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结束,军委和总部在此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大会。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在毛主席旧居门前的石桌向父亲汇报了学习情况。

毛主席听后说:“你已经大学毕业了,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上一个大学——劳动大学,在那里你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这次谈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当年6月26日,国民党中央航空第八大队三十五中队机长刘善本上尉,不愿为蒋介石打内战,驾驶B24式五三O号飞机起义,从重
庆飞抵延安,延安总部在这里举行欢迎晚会,并称赞刘善本驾机起义的壮举。

1947年3月,彭德怀主动请缨,要求暂时指挥在陕北的两万军队,保卫党中央,毛主席非常赞同。

3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组成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

彭德怀带领西北野战军抓住战机,以少胜多,一连打胜了著名的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羊马河战役、沙家河战役等,经过七战七捷,共歼敌三万余,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对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各战场的军事行动。

党中央、毛主席对彭德怀的指挥才能和取得的辉煌战绩给予很高的评价。

毛主席重新写下了他初到陕北时对彭德怀同志的赞扬诗:“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四;我们参观第二站是位于延安城西北约2.5公里处的杨家岭。

汽车一侧就是有名的延河,过延河大桥不远便是杨家岭。

一路上,延河水、宝塔山、窑洞、杨家岭等“延安符号”一一映入我的眼帘,看着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景物,我内心有一种庄严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红旗飘扬、军歌嘹亮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很小的时候,“杨家岭的灯火”就深深印在了我脑海里。

我知道,正是在杨家岭那狭小的窑洞里的油灯下,毛主席写出了《矛盾论》、《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而今,当我跨越历史,踏上这块黄土地时,是多么想亲眼看一看当年老人家住过的窑洞、看一看杨家岭的灯火啊!
1937年1月,历经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及主要领导居住在这里。

在此期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抗战,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组织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第七次全国党代会;举行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杨家岭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最艰难走向胜利、中国共
产党从最困苦走向强大的伟大历史,从此,这条陕北高原上普通的大山沟便充满了传奇色彩。

跨进杨家岭沟口中央机关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绿树环抱下的中央大礼堂。

礼堂上空,红旗在蓝天下猎猎飘扬。

礼堂当年由杨作才设计,中央机关同志自己动手建成,它高大雄伟,可算是杨家岭最辉煌的建筑了。

时至今日,礼堂依然保持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旧貌,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主席和朱德的大幅画像及六面党旗。

走进能容纳千人的会场,抚摩着会场一排排简陋的座椅,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革命前辈们正在商讨中国革命的重大决策,仿佛听到听到了领袖们抑扬顿挫的讲话声音。

走出大礼堂,我们过桥来到对面山坡上,这里散布着一些小小的院落,小院里是几孔朴实的窑洞——这是当年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住处兼办公的地方。

毛主席居住的3孔窑洞里,陈设着木桌椅、帆布躺椅、木柜等家具,看上去十分简陋,置身于这朴实的窑洞和小小的院落,望着这简陋的生活和办公用品,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领袖们生活是何等艰苦。

然而,毛主席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著作,就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诞生的。

此时此刻,杨家岭的灯火再一次在我眼前点亮——正是这长明不熄的灯火,为无数革命指明了方向,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

毛主席旧居门前有一方小石桌,标牌注明是当年毛主席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会见处。

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毛主席谈笑风生,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毛主席幽默风趣的语言在陆定一准确流利的翻译下,不断引起美国记者的笑声。

后来,期特朗在她的记录里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那里没有讲究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在毛
主席旧居前,还有一块坡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便是当年毛主席开垦的菜园,他在这里种下辣椒和西红柿等蔬菜。

日理万机的领袖,自己身体力行,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生产运动。

五;在普照的阳光下,我们赶往下一站——枣园。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因枣树多而得名。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往此处。

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亦迁入园内居住。

来延安之前,早就听说毛主席在枣园住过。

想象中,可能是陈旧的窑洞、荒凉的黄土坡。

没想到,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枣园里绿树成荫、树木茂密、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园中千余棵枣树、桃树、杏树生长繁茂。

一入园,迎面看到的就是中央书记处小礼堂,这是1943年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的;再往前走,进入一个小广场,老远就看到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塑像;广场后面,是一片参天大树;顺坡而上,看到一排一排窑洞。

毛主席住的窑洞,分卧室、办公室、会客室,从1943年10月直到1947年2月,毛主席一直住在这里,领导了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

毛主席在这里也写了大量的著作,著名的有《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

在毛主席住的窑洞旁边,有一个毛主席生平图片展览,图片大都是没有公开发表的。

过去看到的照片,都是一些领袖形象,高大威武、气宇轩昂。

今天,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领袖的风采,其中,有一幅毛主席和家人的合影,很引人注目——领袖也是人啊!也有儿女情长。

参观枣园后我们来到新华社旧址前,这里正对宝塔山,背靠清凉观,是个留影的好地方。

老同志们纷纷下车,以宝塔山、延河桥为背景,留下了参观延安的永恒纪念。

仰看宝塔山,近观延河水,夕阳西下,我们将结束旅程,踏上回归之征途。

此情此景,我仿佛又听到了那久违的老歌《延安颂》: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前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通过此次延安之旅我我的思绪不由又飞到了当年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眼前浮现出的是革命先烈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雄壮激昂的冲锋号声里,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画面。

因此,我们更加怀念和崇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的洗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