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东野圭吾经典社会派推理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东野圭吾经典社会派推理作品摘要:作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创作了大量成功的作品。他的作品中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执着探究尤为具有魅力。《红手指》这部作品即其创作后期社会派代表作之一。小说散发的艺术魅力与蕴含的社会价值值得我们欣赏并深思。
关键词:东野圭吾社会派推理小说红手指人性
东野圭吾在日本可谓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畅销推理小说家。同时,他在亚洲也是无数推理小说迷追捧的对象。而今年夏天,随着一部日剧《东野圭吾推理系列》的热播,东野圭吾这个名字无疑被更多国人所知晓,一股“东野圭吾推理旋风”正势不可挡地席卷着整个亚洲。然而我国国内日本文学研究领域对东野圭吾文学的研究却少有涉及,本文旨在探讨东野圭吾出版于2006年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红手指》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一、东野圭吾与其作品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1985年开始活跃于推理小说界。其早期(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娱乐性胜于深刻性,代表作有《放学后》(1985)。中期(20世纪90年代)作品涉及悬疑、科幻、社会等多个领域,逐渐开始突破传统推理的框架,代表作有《宿命》(1990)、《分身》(1993)等。后期(进入21世纪以后)作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代表作有《彷徨之刃》(2004)、《红手
指》(2006)等。东野圭吾的小说一直颇受影视界青睐。至今为止,他的70多部作品中有近30部在各个时期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如电影《宿命》、《信》、《嫌疑人x的献身》等,电视剧《白夜行》、《流星之绊》、《神探伽利略》等,其中多部取得过收视冠军。
二、东野圭吾与社会派推理小说
社会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推理小说的一种流派。社会派推理小说注重运用逻辑推理的手法,制造悬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批判精神,已成为日本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创者是松本清张,代表作家有水上勉、黑岩重吾等。
东野圭吾的侦探小说大致可分为四大类:本格派推理、幽默派推理、悬疑派推理和社会派推理。其中,属于社会派作品的有《白夜行》(1999)、《湖边凶杀案》(2002)、《信》(2003)、《红手指》(2006)等。这些作品均显示了东野圭吾刻画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执着。
三、解读《红手指》
《红手指》是东野圭吾“加贺恭一郎系列”的第7部小说。该书起初是作为短篇在《小说时代》杂志上发表的。准备收入2000
年出版的短篇集《有一个谎言》,却发现题目和情节都不适合短篇,终于在六年之后重新创作成长篇出版了。《红手指》在日本出版3
个月即销售100万册,荣获日本纪伊国屋“年度最佳图书”。《红手指》在中国的知名度虽不及东野圭吾最受欢迎的两部作品《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而涉及这部小说的研究也可说是寥寥无几,但是这并不代表《红手指》就不值得被人们重视和研究。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五十出头的前原昭夫下班后发现一名女童死在自家后院,而凶手正是他十五岁的儿子直巳,在妻子八重子的百般阻挠下,昭夫为了“保护”儿子和家庭,放弃了去警察局自首的念头,转而嫁祸给自己的母亲——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前原政惠。然而,这本小说的独特之处就从刑警加贺恭一郎看穿真相的一刻开始。加贺看出昭夫说谎之后并没有立即戳穿他的谎言,而是对同是刑警的表弟松宫说:“刑警并不是只破案就够了。什么时候破案、怎么破案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家里有隐瞒的真相,但不应该在警察局的审讯室里强迫他们说出来。必须在家里,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段被公认为本书中最经典的话,无疑是作者东野圭吾这位“人性侦探”最好的体现。于是,一场感人肺腑的人性救赎展开了序幕,令所有推理小说的“华丽较量”都黯然失色。
“红手指”这个题目来源于书中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太太前原政惠(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患老年痴呆症,只是为了疏远冷漠的儿子和媳妇,同时也为了体验患过老年痴呆症的老伴死前的感受而伪装出来的)利用口红将自己的手指染红,以此证明自己不是杀人凶手,并希望以此来提醒儿子回头是岸。然而,昭夫并没有发现母亲的良苦用心,反而一味地包庇儿子的罪行。他甚至认为“母亲也一定愿意牺牲自己来救孙子”。直到警察要带走前原政惠时,昭夫看到挂在母亲拐杖上的名签——昭夫小时候亲手做的送给母亲的第一份礼物时,良知未泯的他才最终悬崖勒马。故事中最讽刺的桥段莫过于,当昭夫的儿子直巳被带到警局审讯时,一直闭口不语的直巳平
静下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都是父母不好。”至此,昭夫所谓的对孩子的保护和爱,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小说的主角也终于不再是侦探,而是人性本身。小说的重点也终于不是推理,而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若说《白夜行》与《嫌疑犯x的献身》都蕴含着深沉的爱情之爱,那《红手指》直面的就是缺失的亲情之爱——当今社会悲凉的现实。两个母亲——前原八重子和前原政惠,面对她们各自犯错误的儿子的两种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八重子一味地占有和溺爱儿子,甚至在得知儿子杀人后以“为了儿子的前途”作为托辞,千方百计阻挠丈夫报警自首,她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在拯救自己的儿子;相反,政惠并没有如昭夫期望的那样“牺牲自己来救孙子”,而是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提醒儿子悬崖勒马,勇敢面对错误。结果呢?显然,八重子错了,错在她不懂什么是亲情之爱。她所谓的对儿子的爱不仅使儿子成为一个自我封闭、残忍的杀人凶手,还使之成为了一个不思悔改的社会败类;而政惠的儿子昭夫在最后时刻实现了自我的救赎,虽然这过程依然令人唏嘘不已。一个父亲兼儿子——前原昭夫,母亲和儿子之间的选择,亦是是与非的选择。昭夫真的爱这两者吗?也许他爱儿子直巳,否则也不会为之铤而走险。然而当得知儿子在学校遭到欺负时,他的态度却是粗暴的训斥和逃避;也许他爱母亲政惠,否则也不会有最后的自我救赎。然而他却把患病的母亲视为累赘包袱,对母亲的关心和尊重也只是流于表面,内心却避之不及。难怪他对自己母亲的认识还不如身为外人的加贺。
归根结底,昭夫亦不懂什么是亲情之爱。
由此可见,亲情缺失的社会现状实在令人汗颜。在当今充满竞争和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拼命地努力着、奋斗着。但是,大多数人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同时,却丢失了比物质更宝贵的东西——亲情。在中国,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都是亲情缺失的直接受害者。面对亲情缺失这一问题,社会、个人应该引起强烈重视,并且一起努力,给社会补“爱”。
结语:
《红手指》是一部当之无愧的让读者看完“想大哭一场”的作品,字里行间充满了现实的悲凉。东野曾在访谈中谈到:“人性的独白、社会的炎凉,这些是人类永远需要关注的命题,永远不会过气。”这些命题确实需要我们深思与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