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质参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度(pH)
养殖水体中的养殖鱼类和饵料生物的生长对水体pH值均 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各国的渔业用水标准对此都作了规 定,pH范围一般都定在6.5~8.5。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鱼类和饵料生物的安全pH范围, 并不是养殖生产的最适范围。实际上,不同的养殖对象, 养殖生产的不同阶段,对水质pH的要求是不同的。要求 水体要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 另一方面温度又影响着食物的丰度和水中物理、
化学因素的动态,又间接地支配生物的生活和生 存
水温
• 绝大数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和水温相等或相近。在
一定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 ℃,代谢作用的速度将增大2 ~ 4倍,
的生长、发育等一系列生命过程都受到水温的影响。 •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动物的摄食和生长也随温度而增强,在变
一般硫化氢在酸性条件下毒性加强。当水 中的溶氧增加时,硫化氢被氧化成硫化物, 使毒性减小
第三节 生物指标
3.1. 微生物 微生物是措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需要借助丁显微 镜才能昏到的一群低等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 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 微生物的类群比较繁杂,工要包括原核细胞微生物, 例如细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真核细胞微 生物包括真菌、霉菌、醇母菌、藻类、原生动 物等,以及显微非细胞结构的病毒等
第三节 生物指标
3.2 真核细胞微生物 所谓真核细胞微生物是指细胞核有核膜、 核仁,进行有丝分梨,细胞内有线粒体、 中心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的还有叶 绿体等细胞器的微生物,包括真菌、藻类、 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第三节 生物指标
3.3.3 病毒 病毒是非细胞型微生物。它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 生物,而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只由核酸与蛋白 质组成的大分子,且只含DNA或RNA一种类型核酸的 微生物。其基本特点是:体积极小,用电子显微镜万可 观察到; 一种独特的分子生物,主要由蛋白贡和核酸 组成,每种病毒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缺乏完备的酶 系及核糖体,无独立的代谢能力,不能进行自我繁殖, 只能依赖寄主细跑才能生长、繁殖。
氨氮
氨溶解于水中的非离子氨或分子氨(NH3)与离子氨 (NH4 +)的总量称为总氨。NH3与 NH4 +在水中可以相互 转化,建立下面的守恒关系式:
NH3+H2O↔NH4 ++OH 守恒时氨与氨离子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水的氢离子浓度即 pH值,pH值增加,氨的比率增大,pH值小于7时,几乎 都以氨离子的形式存在,pH值大于11时,几乎都以氨的 形式存在。 同时水温也有影响,但不如 pH 值的影响大,水温高时 氨的比率增大。
பைடு நூலகம் 固体颗粒含量
养殖环境中的固体颗粒主要是有机物,是养 殖过程中投饵、施有机肥以及鱼类和其他水 生生物的排泄物加上各种尸体分解产物的总 和固体颗粒物的含量常常决定养殖的成败
第二节化学指标
溶解氧
溶解氧是与养殖鱼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化学因子之 一。溶氧是大多数水生生物包括鱼类在内生存的 必需条件。 鱼池中过多的氧一般对鱼类没有什么危害,但饱 和度很高时会引起气泡病,尤其是在鱼苗阶段, 危害更大。 在溶氧不足的情况下,有机物质不能完全分解, 产生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这 些物质大量积累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还 会产生毒害作用,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透明度间接显示了水体中固体颗粒的浓度
盐度
• 盐度是反映海水含盐量的指标。盐度的最初含义是:当海水中的 溴和碘被相当量的氯所取代、碳酸盐全部变为氧化物、有机物完 全氧化时,海水中所含全部固体物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以103或‰为单位,用符号S‰表示。它与氯度的关系为 S‰ = 0.030 + 1.8050 Cl‰ • 与含盐量有密切关系的水质参数许多,比如海水的折光率、海水 的密度等都与海水含盐量有密切关系 • 不同种类生物的适应范围不同。水中一定的含盐量是保持生物体 液一定渗透压的需要 • 必须注意,鱼的耐盐限度同盐分的组成有关。
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作用
(1) 氨化作用,就是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而产氨,可在有氧或无氧 条件下进行,其主要受pH值影响,以中性,弱碱性环境最佳。
(2) 硝化作用,就是氨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而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其作 用受水体中溶氧,pH值和温度的影响,以弱碱性为最佳环境。 (3) 反硝化作用,就是硝酸盐还原为较简单的氮化物的所有过程。主要受 pH,N2,NO3-的浓度以及溶氧的影响,许多细菌真菌能起反硝化作 用。 (4) 固氮作用,就是使游离分子氮活化而成氮化物的作用。水体中的某些 微生物和蓝藻类,具有一些特殊的酶系统,能把一般生物不能利用 的单质氮转化为生物能利用的化合物形式,许多放线菌,真菌和藻 类具有这种功能。
水生植物是普通植物,不过能够部分或全部 生长在水面下。高等植物通常是在地下生 根。
植物在水中生活的方式各自不同,适应的程 度也有差异。
微生物的生物修复作用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中能起到的作用主 要是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细 菌,真菌、酵母菌或提取物)对环境污染物 的吸收、代谢、降解等功能, 在环境中对污 染物的降解起催化作用, 从而去除或消除环 境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自发的过程。
微生物在碳循环中作用
在水中,微生物参与碳循环的转化, 主要是通过它们对各种含碳化合物, 特别是含碳无氮有机物的作用而进行, 其主要作用是常见的发酵和氧化作用
酸碱度(pH)
酸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的总量,用1L水中 能与OH-结合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水质环境pH值的改变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使水生 动物血液 pH 值发生改变,从而破坏其输氧功能。 间接影响 pH值的改变,影响许多物质存在的形式,特 别是一些有毒物质形式的改变,间接影响生物的生命活 动。
微生物在硫循环中的作用
• 硫有三种形式:氧化态-II(硫氢基,R-SH,以及 硫化物H2S),氧化状态,氧化状态+(硫酸 盐,SO42-)。许多微生物和植物可用硫酸盐作 为硫的唯一来源,以氧化态(R-HS)把它转变 成为有机的硫氢基化合物。微生物产生的 H2S对大多需氧微生物有毒性,并且它可以 与许多的金属离子起反应,使之生成沉淀, 从而起净化作用。
养殖水质参数
本章教学目的
1. 掌握养殖水体中重要的水质参数
2. 掌握水质参数的影响因素
3. 掌握养殖水体中水质参数的主要控制策略
本章重点、难点
1. 养殖系统中水质参数的变化 2. 养殖系统中水质参数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物理指标
水温 • 一方面温度直接影响着有机体的的代谢强度,从 而控制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数量消长和分布 等
微生物在磷循环中的作用
• 磷作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营养元素, 其需要量比氮少,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 限制作用往往比氮更强。P的三种形式: 溶解无机磷(DIP)、溶解有机磷(DOP)、颗 粒磷(PP),三种形式的转化在微生物的作 用下构成磷的一个重要复杂的动态循环。 磷的动态循环可以看成是增磷作用与耗 磷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而养殖水体中 含磷量的变化量即增加或减少量就是由 这对矛盾决定的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
• 浮游生物是指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 物中,那些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 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 生活的这类生物。
• 浮游生物多种多样,特别是动物,几乎可以见 到全部动物类群。属于植物的,以硅藻、鞭毛 藻和蓝藻居多,还有不少附着在悬浮物上的细 菌
高等水生植物
生物耗氧量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好氧条件下,单位体 积水中需氧物质发生生化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 溶解氧的量 BOD测定实际上是对可降解有机物含量的间接 测量
化学耗氧量
化学需氧量( COD)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的 氧化剂相当于氧的量 COD值中包含了还原性物质成分,反映 了水中还原性物质的污染程度。有机物 是水中的主要还原性物质,因此COD也 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 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氨氮的 转化速度较快,使得亚硝酸氮的问题 最为突出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 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对象 如鱼、虾产生危害
硫化氢
硫化氢是有毒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硫化氢, 渗入鱼体后能使血液血红蛋白中的低价铁 变成高价铁,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载氧能 力,造成鱼体组织缺氧,严重时引起死亡
化幅度在适温范围内,周期性的变温对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有
积极的意义。 • 温度影响池塘溶氧。池塘溶氧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减低,水温上 升鱼类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加,因而容易发生缺氧现象。
透明度
测定时将圆盘沉入水中,在不受阳光直射条件下,刚好看不到盘面白 色时的深度,即为透明度
透明度对鱼类的直接影响,主要与鱼的繁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