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的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的兴起3
徐亚平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探讨货币政策透明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说
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能够兴起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货币政策的透明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
策的有效性。在标准的“时间不一致性”理论里面,货币政策是否透明对货币政策的效应
是没有影响的,因为在这类理论里面,经济主体能够使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形成与经济系
统相一致的、无偏的估计。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假设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并不完全成
立。当考虑到经济主体对经济运行结果和经济运行过程的不完全认知时,货币政策透明
性对于促进经济主体的学习过程,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进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不完全认知 公众预期 预期引导 货币政策透明性 货币政策有效性
一、引 言
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央银行是一个带有几许神秘色彩的机构,一般并不明确宣布货币政策的目标,也不向公众详细说明所采取政策的原因与目的等等。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致力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正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选择。那么为什么要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在理论探讨上,大量文献主要是从透明性与中央银行责任制之间的关系来研究货币政策透明制度的兴起(Cukierman,2000;Faust and Svenss on,2001;E ijffinger and Macro,2002)。但Thornton(2002)强调指出,货币政策的透明性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根本性的问题在于货币政策的透明性能否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果透明性仅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的责任性而不利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高,那么这样的透明性也不会为人所接受。Charles Freedman(2002)也强调,在促使中央银行不断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的背后有两个关键性因素,一个是货币政策透明性与责任性、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一个则是货币政策透明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按照Lucas的理性预期理论,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似乎应是降低货币政策的透明性,以形成意料之外的政策变动,或造成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何解释理性预期理论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之间的不一致?本文认为,理性预期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是经济主体对经济运行具有完全的认知,能够形成与经济系统相一致的、无偏的估计。但这种假设在实践中并不完全成立,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经济运行结果的不完全认知。自上个世纪70年代理性预期理论得到广泛应用以后,大量文献都研究或论证了理性预期模型的多重均衡(multiple equilibria),即理性预期解的非唯一性问题(Black,1974;T aylor,1977;Boldrin and W oodford,1990等)。因此,即使理性预期模型存在均衡解,也存在多种收敛路径和结果的可能性。第二,对经济运行过程的不完全认知。有限信息与信息成本决定了人们对于“真实经济模型”(T rue m odel)———即实际经济运行过程———只有模糊的认识。因此,正如Orphanides(2003)等所指出的,本质上,人们也都好比是计量经济学家,他们通
3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230039,电子信箱:h fblackcat@。作者十分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
过相应的参数模型不断估计和更新相应的参数。
在标准的“时间不一致性”理论里面,货币政策是否透明对于货币政策的效应是没有影响的,因为在这类理论里面,经济主体可以准确、无偏地预知未来,因此,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货币政策是否时间一致。但当考虑到经济主体对经济运行结果和经济运行过程的不完全认知时,货币政策透明性对于促进经济主体的学习过程,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进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不完全认知和中央银行的预期引导为分析基础,着重从货币政策透明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来探讨货币政策透明制度兴起的深层次原因及重要意义。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给出基本模型;第三部分从理论上分析当经济主体对经济运行结果和经济运行过程存在不完全认知时,货币政策透明性与有效性的关系;第四部分实证研究中国货币政策透明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进一步分析之前,有必要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进行明确界定。由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几乎涉及到货币政策的各个方面,并且在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性方面,各国做法也不尽相同,因此目前对于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E ijffinger 和G eraats (2002,2005)根据货币政策操作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从行政透明、经济透明、过程透明、政策透明、操作透明五个方面来测度货币政策的透明度;Hahn (2002)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应包括货币政策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操作透明度;Walsh (2001)指出,为了认识和了解货币政策透明性的主要内容,就需要认识货币政策决策与实施中的一些关键因素: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评估以及中央银行所依据的相关信息;我国学者谢平、程均丽(2005)则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划分为3类:目标、知识和决策透明度;对于其中的知识透明度,一般包括信息资料和预测的透明度。但信息资料主要是客观的,而预测则带有较大的主观判断因素,在实际分析中这两类透明度应该分开。因此,本文认为,研究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应主要把握住货币政策决策与实施中的四大关键因素:货币政策目标透明度;经济信息资料的透明度;货币政策决策的透明度,即货币政策是如何制定的,决策依据是什么;以及中央银行有关预测的透明度。
二、基本模型
Lucas (1976)指出,后顾性经验模型缺乏微观经济理论基础,是一种非结构性模型。由于T aylor (1979)、Calv o (1983)、R oberts (1995)、McCallum (1997)等人的贡献,前瞻性模型即新凯恩斯模型为货币政策分析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其基本形式如下:
πt =E t πt +1+ax t +εt
(2.1)x t =E t x t +1-b (i t -E t πt +1)+ηt (2.2)
式(211)为代表总供给的Phillips 曲线,E t πt +1是依据t 期信息对t +1期的通货膨胀做出的预期,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x t 呈正比关系,即系数a >0,εt 表示供给冲击。式(212)为代表总需求的IS 曲线,E t x t +1是依据t 期信息对t +1期的产出做出的预期,货币政策工具i t 为短期利率,系数b >0决定着产出缺口对利率变动的反映程度,ηt 表示需求冲击。
设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均遵循一级自回归过程,则有:
εt =θεt -1+εt
(2.3)ηt =ρηt -1+νt
(2.4)其中0≤θ≤1、0≤ρ≤1,ξt 、νt 为零均值和方差的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当θ=ρ=0,冲击是完全随机的;而当θ=ρ=1时,冲击则遵循随机游走过程。
货币政策的目标函数(损失函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