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文化与视觉知识下的包豪斯以来的艺术形态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关键词:多元化、混合性、娱乐性、含糊性

内容提要:方法——结合社会背景,从意识形态、设计形式、装饰动机、生产方式、设计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角度,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对古代制造、传统手工业、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分析与认识,从中总结出狭义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

结论——意识形态上向为全人类、整个地球服务的方向发展;设计形式上采取历史装饰、折衷处理的方式, 具有多元化、混合性、娱乐性、含糊性的趋势。

自从古代,人类脱离了愚昧时期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会制造工具,起初利用工具的方便和实用性,进入文明时期,对工具的美观性开始注重,因此在工具上进行装饰。这些活动就是早期的设计方式,包括功能性、实用性、美观性。古代制造的设计是为工具服务的设计,设计者同时也是制造者,特点是实用便利,采用手工。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除了原来简单的功

能性考虑以外,装饰性、象征性、社会性也随即产生。18世纪的设计活动主要是基于手工业为中心的活动,并且设计者和制作者往往是同一人,并没有精细的职业分工,而且设计已经不是为制作简单的工具服务了,而是为权贵和上层贵族阶级。为了满足他们奢华的要求,在设计上自然出现了矫饰的、人为做作的风气。传统手工业时期的设计服务对象是贵族阶级,设计者和制作者不分开,特点是繁琐、矫饰、做作,采用手工工艺。

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使产品两级分化,因而设计家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过分装饰,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蔓延,二是另知识分子感到震惊甚至恐惧的工业化生产的外型粗糙简陋的产品。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从反面刺激了现代工业设计思想的出现。针对以上的现象,约翰·拉斯金提出了产品设计要求美术与技术结合,强调设计的民主特性,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威廉·莫里斯依据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希望通过恢复中世纪的设计讲究手工艺精糂的局面来扭转工业化造成的产品丑陋的状况。认为只有复兴中世纪的歌德风格才能挽救设计精神,才能保持高品位的设计。“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864-1896)的设计服务对象理论上是人民大众,可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费用,不可能被平民百姓所享用;设计者和制作者分开;特点是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推崇自然主义,反工业化采用手工工艺。

与“工艺美术”运动有许多相似的“新艺术”运动(法国,1895-1910)也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反动和对工业化的反感,对传统手工艺的热衷,比较不同的地方是“工艺美术”运动把歌德风格作为设计的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而装饰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完全的平面,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讲,这是部分精英改革设计的企图。“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服务对象是权贵;设计者和制作者分开;特点是强调曲线和有机形态、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反工业化采用手工工艺。

“装饰艺术”运动(法国,1910-1935),受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影响很大,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最根本的不同就是设计师不再回避机械化和新的材料,采用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和设计上的折衷主义立场。装饰的几何动机来源于古典埃及和古代印第安人文化;色彩来源于图坦卡蒙的金面具和爵士乐的节奏,重视强烈的原色和金属色。“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从承认工业化的角度看,不是前两个运动的延续,又由于强调装饰化,与现代主义有很大的区别。“装饰艺术”运动服务对象是资产阶级贵族;设计者和制作者分开;特点是强调几何图案(闪电型、曲折型、箭头型等)和强烈的原色;主张机械化的美,手工艺和工业化结合的折衷主义立场。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设计也出现了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解决工业产品、现代建筑、传达媒介的设计问题;二是针对往昔所有设计运动只强调为社会权贵服务的问题。为解决第一方面的问题,出现了现代设计系统;为解决第二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现代设计是技术层面与思想层面的结合形成现代设计的总体。现代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上发展来的,其中包括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新精英主义和社会主义;新材料的应用——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彼得·贝伦斯);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采用标准化的(穆特修斯)、可批量生产的简单几何造型和中性色彩计划及功能主义。先驱人物有沃尔特·格罗佩斯——提出建立设计学院的具体设想、米斯·凡德洛——观点:“少则多”、勒·科布西耶——观点:机械美学立场,特点是矛盾性(部分是几何形的,部分是生物形态的)。现代主义是把设计从以往为少数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成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具有高度的民主化、社会主义、乌托邦主义色彩;以设计的目的性、功能性为第一位,以形式为结果,是现代主义的初衷,也是现代主义最重要的方面。现代设计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设计者和制作者分开;特点是反对任何装饰,利用简单的几何形式;主张功能主义、理性主义、标准化、批量化和承认现代工业;提倡手工艺、艺术和工业结合;风格单调、冷漠而缺乏人情味——民主性、大众性、工业化。

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在美国发展成“国际主义”风格,从设计风格上与现代主义一脉相承,具有反装饰性、形式简单、强调功能、高度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特点。不同的是“国际主义”风格,把以设计的目的性、功能性为第一位,以形式为结果的现代主义的立场本末倒置,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设计追求的目的,即形式变成了第一性的,功能屈于第二性的。也就是说现代主义的外部面貌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本质已完全不同,它从一种民主主义的、理想主义的,解决为大众服务的社会问题的探索方式,变成了资本主义金钱和权利的代表。因而背叛了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只是在形式上维持或夸大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把原来的为人民大众提供的他们能买得起的“少则多”的设计变成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追求,少则多原来只是为达到低造价目的的一种手段,从而把现代主义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商业风格。60、70年代到高峰阶段,80年代衰退。“国际主义”风格的特点与现代主义不同的是:形式第一,功能第二,取消美感、取消民主特点;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只剩下减少主义、“少则多”的形式躯壳。

于1972年7月15日由日本设计家山崎石设计的美国圣路易的低收入住宅“普鲁蒂-艾戈”被炸毁,代表了国际主义设计的结束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以改变“国际主义”风格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形式上的装饰性的发展,是对米斯·凡德洛“少则多”减少主义的反叛,提倡罗伯特·温图利的“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