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
主要内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由旧到新的演变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思想政治教材变化对教学的启示一教材由旧到新演变的背景一社会进步和科技迅猛发展二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和发展三素质教育备受关注并得到广泛倡导四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五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本身存在诸多弊病一教材由旧到新演变的过程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组织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组织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 2004年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则既体现国家的要求,也反映基层的需要
、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学发展角度提出课程的实 施建议。
总之,1996年课程标准和2004年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 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编 写,这种差异也就必然反映到教材中。例如: • 新教材的编写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凸显思想政治观点教育, 以观点统帅知识点; • 新教材要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
三、教材结构的变化
• 所谓教材结构,就是教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可以按不同的标准、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划分。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结构 也是及其复杂的。 • 我们仅从教材的类别结构、板块结构、同一板块教材的内容结
构三个层次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
• 思想政治教材是可以分类不同类型的。例如,按课程实施的
展,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
• 新教材要关注课程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 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二、教材管理的变化
• 在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管理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时期都是国家 集中统一管理。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了“一纲多本”的有益探索,为思想 政治学科教材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研究作者:陈宵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28期摘要: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于2018年重新进行修订。

通过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从旧到新发展的背景,比较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之间的区别,总结新教材在编写依据、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进一步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教材变化对广大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新要求和新启示。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28.061本文提到的高中思想政治旧教材,是指按照实验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编写的版本;而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是指按照201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编写的版本。

比较研究新旧版本的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不仅可以总结教材建设经验,丰富教材理论研究,而且对促进教材的完善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开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从旧到新的背景1.1 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许多内容,都是思想政治教材在落实课程设计和确定内容选择时的重要根据。

因此,2018年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教材又进行了修订。

2018版高中政治教材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本必修教材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动。

《经济生活》中增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这一节内容;《政治生活》在最后一课中融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生活》改动的篇幅最大,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生活与哲学》是四本必修教材中改动最小的,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一框题改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这些改动的内容中能看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已经作为学校思政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全面融入进中学思政课的教材。

高中_思想政治_新教材的特点_与现行政治教材比较

高中_思想政治_新教材的特点_与现行政治教材比较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 观点教育, 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
一 、 高 中 《思 想 政 治》 新 教 材 的 基 本 框架特点
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经历探究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 分
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 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
图 1 必修课程的内容及核心概念
必修课程教材的设计反映了“三个代表”的重 对于必修课程教材的框架设计, 它会更依赖相关学
要思想, 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 涵盖了当前 科的理论逻辑, 更显现学科的“专业拓展”特征,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新的要求, 贯彻了 也更具“探究性”的色彩。
“三贴近”的原则, 体现了课程以人为本、注重能力 发展的追求。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做一个有政 治觉悟的人、做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做一个有理
选修
必修 4 选修 1 选修 2 选修 3 选修 4 选修 5 选修 6
生活与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王 婷 北 京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院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教 材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中 学 高 级 教 师 1 00031
常常难以用从课本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 容、组织教材体系的基础。新编教材, 学习过程的
实问题。因此, 在新教材编写中, 仿真情境的设计 步骤、持续和策略是呈现教学内容、组织教材体系
和引入, 成为编写教材至关重要的环节。
的基础, 强调在思维和操作过程中感受、感悟、把
因此, 基于上述认识, 新教材编写者采取了以 握学科知识的意义。因此, 现行教材的关注点是

道法课程标准新旧对比

道法课程标准新旧对比

道法课程标准新旧对比道法课程标准新旧对比道法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道教、儒家、佛教等多种教派的思想和智慧。

道法课程标准的更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改革之一,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本文将对道法课程标准新旧对比进行简要分析。

一、课程框架区别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在课程框架上明确了“思政”和“古诗词曲文化传承”两个板块,强调了关爱生命、自然环境、国家、社会、法律等方面,全面提高了道法课程的全面性、深度性和实用性。

同时,新版标准鼓励学校项目自主设计,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灵活设置道法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

二、课程知识结构区别在课程知识结构上,新版标准对宇宙空间、万物生成、恢复与升华、道德伦理等方面进行了精细划分和重点强调,充分展示了道法理念的博大精深和现实生活的相关性。

同时,新版标准强化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学生搭建起多元文化互动和比较学习的平台。

三、教学方法区别教学方法是道法课程标准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版标准重视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强调了“学查、旁征博引、举一反三、由浅入深”等教学方式的使用,同时推崇开展文化体验、校外实践、课后家庭作业等多种教学活动,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四、师资培训区别道法课程标准的更新,要求对教师的师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使之能够更好地执行新课程标准。

新标准要求教师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理论,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制定一系列教学方案和案例,提高教学透明度和实效性,极大地增强了道法课程的教育及传承水平。

总之,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道法课程标准对课程框架、课程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精心设计和改进,相信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新标准将更能够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水平。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

省作为全国首批实施新课改的省市之一,本人是新课改的参与者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认为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现将新旧《课标》从课程性质、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的理念,从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体系的把握到今天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转变。

一.课程性质比较,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注:划线部分为新增要求)它与与“思想政治课”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

二、指导思想比较旧《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够突出,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以下五个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综观五个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科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如对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基本定位和普遍导向;而且涉及了政治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分析——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为例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分析——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为例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是对旧教材必修三“文化生活”和必修四“哲学生活”的重构与整合,对一线思政课教师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笔者参考新旧教材、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2020版教师教学用书、国培示范培训视频等内容,重点从教材宏观把握、教材微观分析、教学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哲学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引导一线教师实现由旧教材向新教材的转变,以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育人。

一、教材宏观把握———高屋建瓴提要钩玄(一)课程性质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例如新教材有四处直接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目;6.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一目;7.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目;9.3“建设文化强国”一目,四处均有直接体现,无形渗透之处比比皆是。

(二)教材编写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尤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重将价值———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为例岳鑫(淄博市第11中学,山东淄博255000)摘要: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哲学部分为例,从课程性质解读、教材编写理念、教材主要特点、教材设计思路、教材核心问题五个方面进行宏观概括,从教材编写逻辑、教材编写结构、教材编写语言、教材编写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微观分析,从而在教师素养、课堂改革、学生评价三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及教学启示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及教学启示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及教学启示发布时间:2021-06-22T09:47:59.48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期作者:刘红玲[导读]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在2018年进行重新修订的,本文通过对比高中思想政治的新旧教材刘红玲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 711500 摘要: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在2018年进行重新修订的,本文通过对比高中思想政治的新旧教材,比较新旧教材的区别,总结出新教材在修订后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以及思想观点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教师需要进一步探讨高中政治教材的变化,针对于教材的变化认真备课,通过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更好地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根据教材的变化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启示。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教学启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重点是要关注人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能够有所提升。

因此,高中政治教材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紧跟时事,这样根据实时的道德标准才能帮助学生提升道德认知。

通过比较新旧版本的政治教材,教师不仅可以总结教学经验,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更多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材的完善并且教师可以有效地开展更多的教学内容。

一、高中思想政治新旧版本教材的变化(一)编写依据的变化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

旧版本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2004年的实验版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的,而目前的新版本教材是2017年所颁布的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

根据这两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个版本教材存在着一些相同之处。

例如,在教材的前言部分都针对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以及基本要求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在课程评价方面都提醒教师需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但是两个版本的教材也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方面、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等方面都根据社会的进步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使得教材内容更加严谨。

新旧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新旧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新旧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课程标准指导着国民教育的各个方面,对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估和国家管理评估教育的基础,是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因此,比较不同版本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也有利于了解中国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前景。

本文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2003年版)》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作为研究的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比较两版本课程标准各个方面的异同,以了解我国思想政治课程发展的动态和前景,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研究发现2017版课程标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地在课程性质部分定义了高中思想政治的本质,在基本理念部分凸显“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结构部分变化较大,必修是培育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新增的选择性必修是选考思想政治学生的必学延展课程;在教学建议部分,主张“议题式”教学,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评价方式部分,与以往版本课程标准表现性评价,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深入研究2017版课程标准的核心变化——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探索核心素养培养、学业质量划分和活动型学科课程开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对两版本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后,针对新课程标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出几点建议,为思想政治教师处理好新旧课程标准的衔接、全面理解新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好利用好新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但目前的研究还
不够完善,要了解新课程标准对育人的指导效果,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及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及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2017年12月,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在以下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并没有明确的告知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学习解读: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

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浅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及内容设置的优缺点

浅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及内容设置的优缺点

浅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及内容设置的优缺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中国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尤其是新的思想政治( 高中) 课程的设置,使德育和社会教育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认为新课程在显示出它的明显优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在此发表我的一些意见,希望有助于课程改革的深化。

一、新课程的优点1、注重生活性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思想政治”新课程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的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是“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

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

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2、突出实践性“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的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遵循高中生活的逻辑,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

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他们无拘无束地谈认识,谈感想,知识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004年版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2004年版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2004年版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2004年版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课程标准是指导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比较分析不同时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能准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有效的指导。

故本论文以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2004年版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

本论文从框架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对两版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框架体系方面,两版课程标准都以课程目标为中心建构框架体系,都包含“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个部分;2017年版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学业质量”“附录”。

在课程目标方面,两版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都遵循相同的指导思想,体现相同的课程性质,表达相同的功能;2017年版课程标准在2004年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作为课程目标,凝聚了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在课程实施方面,两版课程标准都坚持教学实践要“以生为本”,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注重发掘教材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2017年版课程标准提倡打造以“议题”为中心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教学思路。

在课程评价方面,两版课程标准都重视评价的作用,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2017年版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为培育和测评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抓手。

这些变化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变革,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实践提出了新要求。

基于以上对比分析,提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精准解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积极开发“议题式教学”;深度理解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2022版2011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旧变化比较 40页精品资料 最新

2022版2011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旧变化比较 40页精品资料 最新

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
大任的时代新人。(新增)
下几个方面。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 思想性……
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 人文性……
2 / 40
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
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
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课程性质
2022 年版
2011 年版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
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
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
前言较版课程标准内容。
1 / 40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 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1 年 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 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 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 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 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 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 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 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修订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 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 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 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 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坚持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 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 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 时代性。 三、主要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 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 9522 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 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

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是一个关于比较高中政治课程新旧两个版本的文档。

本文将针对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指最近实施的高中政治课程的标准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通常会引入一些新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新标准的制定通常需要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旧课程标准旧课程标准是过去实施的高中政治课程的标准和要求。

旧标准可能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并且可能已经过时或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旧课程标准可能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显著的差异和变化。

这些差异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点:新课程标准可能引入一些新的知识点,以反映当今社会和政治的发展。

旧课程标准可能不包含或较少包含这些新的知识点。

2. 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可能鼓励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

旧课程标准可能更加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

3. 考核方式:新课程标准可能对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可能引入更多开放性和综合性的考题。

旧课程标准可能更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核。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旧课程标准的差异和变化。

这有助于我们评估新课程标准的优劣,并为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结通过对比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新标准在知识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与旧标准的不同。

这些差异和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

了解并评估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高中政治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上是对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变迁,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进程和时代需求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求。

课程以政治理论、经济思想、法律知识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1993年,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了第一次改革,主要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吸收西方文化和民主理念。

在课程设置上,引入了与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相关的内容,增加了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4年,我国又进行了一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元社会的发展要求。

该次改革突出了经济思想和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热点问题的学习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017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修订。

此次改革突出了时事政治热点、传媒素养等内容的重要性,强调学生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获取、评价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引入了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新的学科知识,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从教育目标角度看,课程标准逐渐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核心。

在改革开放初期,课程标准主要注重学生的政治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对高中生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要求他们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这也是课程标准在2004年和2017年的修订中体现出的变化。

从课程内容角度看,课程标准逐渐拓宽了学科内容的范围。

改革开放初期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政治理论、经济思想和法律知识展开。

而随着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课程标准开始增加与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的内容,并逐渐引入新的学科知识,如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科书比较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科书比较

32010年Vol.25No.3按照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于2004年8月出版了第一本,到2006年6月全套10本全部出齐。

除基本的指导思想和追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一些基本的核心内涵没变之外,新教科书与旧教科书相比有了更大的进步并显示了巨大优越性,更能适合新时期的时代要求。

现对新旧教科书的差别进行简要分析。

1新旧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分析新教科书的编写与课程标准的关系与旧教科书相比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新教科书的编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标准中已经安排的内容和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不完全按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顺序和内容一一对应的编排教科书,在具体编写教科书时对课程标准的有些安排可以进行合理的微调。

例如,《政治生活》有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在课程标准第三个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呈现,而新教科书中则被放在第一个主题“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讲述;《经济生活》将有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前置到了第二单元,这一前置的意义在于充分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在根本性质上有别于其他性质的社会;《经济生活》将第二单元由原来的“投资与创业”改为“生产、劳动与经营”,目的是更加突出生产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中心地位;在《政治生活》中出现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西部大开发等课程标准所没有的知识点。

当然,这种微调不是随意的。

而是基于对新课程的深化,是认识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新旧教科书编写对学生基点认识分析建国以来,虽然经历了几次教科书编写,但一直都摆脱不了学科体系的痕迹,不论改编了多少次教科书,在教科书编排思想上都是大同小异,都是侧重以“学科”为中心。

教科书的编写是以这样的假设为前提的: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本身是无知的,学生具有的只是些零碎、片面的经验和一些不相关的知识,因此认为知识只能来自教科书、来自教师,所以很强调教材的法规性质。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与不变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与不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中的“变与不变”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容在课标的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具体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新课改视角下对比高中政治新旧课程目标

新课改视角下对比高中政治新旧课程目标

新课改视角下对比高中政治新旧课程目标摘要:课程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指明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变化,将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将教学的唯一目的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本文运用李艺的“三层架构”理论对新旧课程目标以统一的维度进行了划分,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明确了课程目标四个指向的三个层次与三维目标的差异。

厘清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和新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教师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设计和实施教学,提升教师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维目标;核心素养;三层架构;比较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为了在21世纪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核心素养”这一舶来品逐渐出现在教育界中,并应用于我国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普通高中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教育任务。

2017年,教育部发布《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构建了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课程标准。

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强调要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此课程目标与以往的三维目标大不相同。

一、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目标的认识(一)以核心素养为依托的新课程目标所谓课程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与以“三维目标”为依托的旧课程目标不同,高中政治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以核心素养为依托的,目标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具体来说,要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具有法制意识素养的学生、以及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从政治学科角度,为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科学生活和适应社会需求而提出的,是由政治课程抽提而成的学科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它比三维目标更加具体化、功能化和整合化,把学科本质、特有价值的内涵外显了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

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实施新课改的省市之一,本人是新课改的参与者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认为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现将新旧《课标》从课程性质、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的理念,从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体系的把握到今天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转变。

一.课程性质比较,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注:划线部分为新增要求)它与与“思想政治课”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

二、指导思想比较旧《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够突出,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以下五个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综观五个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科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如对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基本定位和普遍导向;而且涉及了政治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

例如(3):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意味着打破了过去学科知识的体系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系统联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4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要求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

)这些既涉及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如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涉及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如倡导教师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既涉及了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传统问题,如重视基础知识、技能的优良传统.又涉及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问题,鲜明地凸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如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各种生活关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同时,还涉及了政治课必须面对的更富挑战的问题:如在“应试教育”影响至深的背景下,如何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既能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又能考查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三、新课程标准内容框架的比较(如下图)思想政治 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 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 4 (生活与哲学)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2.科学社会1.经济4.科学思维常识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思想政治 3(文化生活)主义常识常识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旧课程标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全部必修旧《课标》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全部设定为必修课,课程框架比较简单;高一年级为经济常识;高二年级为哲学常识,高三年级为政治常识。

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侧重点,充分考虑了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联接、有机统一。

新《课标》确定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这四个模块的内容学习主要在高一、二年级完成,每个模块2个学分,共计8个学分。

这一建构对应与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就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它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6个模块,共计12个学分,主要在高三年级完成。

这一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要;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四、新旧结构体系的比较旧《课标》的结构体系为:序言;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教材编写与选用;学习评价与考核。

新《课标》的结构体系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由此可见,两种《课标》都论及了前言(序言)、课程内容,但“小”同“大”异。

就课程性质而言,(略第一点以说明)这里要说明的是它把往日混淆的“德育课”与“思想政治课”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

就课程性质而言,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这里,往日混淆的“穗育课”与“思想政治课”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

此乃“大异”。

但它们都一致承认,“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并且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

此乃“小同”。

另外一个较大的差异就是,新《课标》提出了“教科书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旧《课标》虽然也有“教材编写与选用”栏目,但过于笼统、原则,又主要指向于狭隘的教学,“学科本位”意识浓厚。

新《课标》主要指向于“课程”,它涵盖了政治课程的所有内容。

其实,这种差异与人们对课程和教学的关系认识有关,旧《课标》显现的是大教学、小课程的观念,新《课标》则凸显了大课程、小教学的观念。

五、课程目标比较通过比较可知,新《课标》所提的目标有所增加和调整,总的趋势是由“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

增加的目标部分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我国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所缺失的,如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等。

二是时代发展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如知道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能力。

三是政治与文化效应及育人功能的丰富和发展,如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调整的目标部分有:一是调整名称和内容,如将旧《课标》中的“觉悟”目标改为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更有弹性和操作性。

二是位置调整,如将原来“恰当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具辅助教学”的内容,从“教学原则与方式方法”移到“分类目标”的“能力”栏目中,并将其表述为“发展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课程目标分别如下:旧《课标》的总目标: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年级分科目标:(略)新《课标》的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类目标:知识(略);能力(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略)六、教学建议比较旧《课标》为教学原则与方式方法的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配合教学内容,开展多种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用具。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例如新课标的具体内容中使用了“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两栏,实际上是对教师教学提出的建议。

“内容目标: 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

行为主体是学生。

”“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

运用主体是教师。

”可以看出,新旧《课标》在教学方法改进、实践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能力、育人功能的开发上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新《课标》突出了以下几点:依托生活背景,强调整体素质: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平等、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塑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

七、评价建议比较旧《课标》的评价建议: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和学习水平以及教师教学效果;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习评价一般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途径相结合;学习评价分为识记能力评价、理解能力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

新《课标》的评价要求: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途径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