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尿路感染的辨治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尿路感染的辨治经验

省中医研究院琪

现代医学认为尿路感染,是由于大量病原微生物侵入尿路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及下尿路感染,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为膀胱炎。此病可概括在中医学淋病畴,相当于热淋、寒淋、气淋、劳淋等。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具有明显的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可有血尿、大量白细胞,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数大于105/ml等。

急性尿路感染采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有良好疗效。慢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用抗菌素效果不佳,或屡愈屡发作,迁延不愈,甚至有肾小管功能减退、肾影不规则、肾脏缩小、肾功能不全者。

从中医学对本病之探索,除热淋外,其余皆属于正气不足,不能防御外邪,或者防御功能减弱,以致有一点外因,如过劳、感寒或因情绪激动(上火)即发作,且随着频繁发作,邪愈甚,正气愈虚,痛苦难堪。

中医对本病认为正气虚邪气不除,《经》谓:“正气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谓的正气既是保卫人体各个脏腑正常生理功能有机活力,又具有抗御外邪的功能。慢性尿路感染从中医角度属于劳淋、寒淋、气淋。其病因病机为正气虚导致邪气羁留不除,用西药抗生素或中药清热通淋之药无效。有的病人虽症状消失,但菌尿不消,白细胞不除,或一时消除,不久又复发,其原因在于正气不复,炎症即不能根除。治疗必须扶正祛邪,而犹须以扶正为主。

下面仅就劳淋、寒淋、气淋证治分别加以论述。

一、劳淋

劳淋书有心劳、脾劳、肾劳之分,关键在于一个劳字,劳本身即含有正

气不足之义,心脾肾劳淋其症候既有相同的症候,又有不同的症候,因而必须辨证施治能中肯,分述如下:

1.心劳

心劳者因思虑伤心而加重,同时出现小便滞涩,尿有余沥,尿频、尿急、尿痛,伴见心悸气短、口干舌燥、手足心热或见失眠等症状,舌尖红或边红苔薄干,脉象多见细数或小数,属气阴不足、邪热蕴,治宜益气滋阴清热,宜益气清热解毒饮。

功能:益气补肾滋阴,清热解毒利湿

黄芪30-50克,太子参20克,莲子15克,地骨皮15克,柴15克,赤茯苓15克,麦冬15克,车前子15克,山芋15克,枸杞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蒲公英20克,瞿麦15克。水煎日二次温服

黄芪、太子参补气;莲子、地骨皮、麦冬滋阴;山芋、枸杞补肾;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瞿麦、车前子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本病由于气虚无力下达膀胱,气化失司,故黄芪、太子参为君;由于淋病日久缠绵不愈,耗伤阴液,用地骨皮、莲子、麦冬滋养阴液,莲子清心火,用枸杞子、山茱萸补肾阴以固摄下元为臣;车前子、赤茯苓、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瞿麦为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则为祛邪之剂。本以益气养阴以固本,清利湿热解毒以治标,正气复、邪气除则病愈矣。

病例一

时某某,女,44岁,某机关干部,2009年9月30日初诊

小便频、涩少、灼热,腰痛,舌红薄苔,脉象滑。患病三年余,经尿检,白细胞满视野,有时30-50/hp,细菌+,经确诊为慢性肾盂肾炎。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初用有效,继续用则无效,反复发作,稍过劳则发作,或感寒亦发作,经西药治疗无效,来中医门诊治疗。

诊断为劳淋,辨证为气阴两虚、湿热之邪不除。

治法以益气养阴为主,辅以清热利湿解毒之品治疗。

生黄芪30克,莲子15克,地骨皮15克,柴15克,茯苓15克,麦冬15克,车前子15克,太子参20克,瞿麦20克,萹蓄15克,双花20克,蒲公英20克,枸杞20克,山茱萸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二次温服

10月20日复诊:服药14剂,小便频不爽,灼热均大好,但仍尿后有余沥感,感全身较前有力,为近二年未有之现象,舌红见浅薄苔,脉弦有力。尿检:白细胞4-6/hp。此气阴渐复,仍小有邪热。上加桂枝10克,小茴香10克,少加温肾之药反佐以助膀胱之气化。继续服14剂观察。

11月15日继续服15剂后,诸症均消失,小便已恢复正常,尿检全阴,全身有力,舌润,脉弦有力,嘱避免过劳及感冒。

按:本病例经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经用抗生素多种治疗,开始有效,继续用药则效不显。尿中白细胞不消失,经医院专家确诊认为属于难治性肾盂肾炎,不能再用抗生素,恐真菌感染,因而来中医治疗。脉症合参,当属劳淋,病机为脾肾气虚阴虚,肾合膀胱,膀胱湿热羁留、气化失司则出现小便淋涩不爽、尿急、尿频等症状,治疗当以益气阴以固本,清热解毒通淋以治标,标本兼顾,因而取得良好疗效,且远期疗效巩固。2010年4月来复诊,病情稳定迄今未发作。

2.肾劳:

肾劳为多由房劳失节,症见:腰酸痛乏力,小便频数,尿灼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兼见性欲淡漠,遗精,头晕等。属肾阴亏耗,虚热生。肾合膀胱,气化失司,宜大补肾阴为主,予以清热通淋法。

加味知柏地黄汤。

生、熟地各20克,知母15克,炒黄柏10克,山药1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芋15克,龟板15克,女贞子15克,茯苓15克,车前子15克,萆薢15克,土茯苓20克。水煎服日二次温服。

本用知柏地黄汤补肾阴、清相火。知母、黄柏为清相火之要药;六味地黄汤三补三利。熟地、山药、山芋大补肾阴,茯苓、丹皮、泽泻通淋利湿,使其补而勿壅,外加龟板、女贞子以助滋补肾阴;车前子、土茯苓、萆薢通利湿热。全以补肾阴为主,所谓“壮水之主,以制”。辅以通利湿热之品,补与通合用,以补为主,治疗肾劳淋属于肾虚者,具有卓效。又:肾司封蛰,为藏精之本,如兼遗精,可于中加入金樱子、芡实、莲须。女子月经过多或兼崩漏,可加煅龙骨、茜草、煅牡蛎、海螵蛸。

病例二

某,女,44岁,工人,2001年8月15日确诊。

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三年余,每1-2个月必发作一次。近半年加重,开始用西药抗菌素治疗

有效,近半年来用之则无明显效果,来中医门诊就诊。现症:腰酸痛无力,下肢无力,小便频,尿道灼热痛,少腹痛,五心烦热,口干咽干,舌红苔薄少津,脉细数。尿常规:白细胞20-30/hp。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中医诊断劳淋,肾阴虚热,夹膀胱湿热,宜补肾阴、清相火、利湿热法。

生、熟地各20克,山芋2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泽泻15克,知母15克,川柏10克,女贞子15克,枸杞15克,龟板15克,车前子15克,瞿麦15克,土茯苓20克,萆薢15克,甘草15克。水煎日二次温服。

9月2日复诊

服上14例,尿道灼热痛大轻,夜能入睡,小便频亦减轻,五心烦热均明显减轻。舌仍红但有津,脉稍有缓象。此阴分渐复,虚热见清之佳兆。继续用前不变。

9月25日三诊。服上21剂,诸症俱除,尿常规:白细胞2-4/hp,脉缓,舌正红润,嘱停药观察。2002年3月复诊诸症未犯。

按:本病例西医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经用抗生素,初期有效,反复发作,继续用之则无效,除小便频急痛外,腰酸痛、双下肢乏力、五心烦热、舌红、脉象细数。辩证为肾阴虚虚火生,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阴分不足,夹有湿热,故用知柏地黄汤滋补肾阴以平相火,龟板、女贞子、枸杞皆为滋补肾阴之要药,资助地黄汤补肾阴制相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瞿麦、车前子、萆薢、土茯苓清利湿热。本病之所以反复发作,不能根治者,主要在于肾阴亏耗、正气不足、不能御邪。故以大补真阴为主,辅以祛邪之剂,标本兼顾,以扶正为主,能达到根治之目的。

3.脾劳:

脾劳为症状过劳则发作,小腹下坠、胀满,兼夹有肛门下坠,小便急迫,尿点滴而出,大便溏薄,全身倦怠乏力气短,纳少腹胀,下肢轻度浮肿,脉弱,舌苔淡白,属脾虚失运、中气下陷,宜益气健脾升阳利湿法治疗。

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甘草15克,升麻10克,柴10克,防风10克,土茯苓30克,萆薢20克,车前15克,冬葵子15克。水煎服日二次温服。

黄芪、党参益气,白术、茯苓健脾,升麻、柴、防风升阳,土茯苓淡渗利湿热,车前、萆薢、冬葵子利湿热。全补与利、升与降合用,以补为主,清利为辅,相互配伍,对此类淋证具有良效。

病例

某女34岁某机关干部,2009年10月13日初诊

全身乏力、腰酸、腹痛,胃脘不适,小腹下坠,大便溏,小便频,尿道不适,小便不畅,下坠,气短,四肢倦怠。尿检:白细胞3+,菌尿。曾经在某医院住院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经用抗生素治疗,初用有效,反复后,继续用则无效,经公出后,发作较甚,小便下坠,排尿不畅,用抗生素及中药清热利水通淋均无效。来中医就诊,除上述症状外,舌淡红,脉象弱。分析病情,患者体质素弱,患肾盂肾炎未愈,又经公出劳累,导致病情加重,用抗生素及中药清热解毒之剂治疗均无效。此属劳淋,腹痛、便溏、小便下坠,全身倦怠乏力,舌淡,脉象弱,此为脾劳。脾气虚,清阳下陷,膀胱气化不利,湿热羁留,宜益气升阳健脾为主,辅以渗利湿热之剂治疗。

黄芪30克,太子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升麻15克,柴15克,车前子15克,冬葵子15克,土茯苓20克,萆薢15克,瞿麦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日二次温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