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测量地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TK 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广东正方圆咨询公司 张子林

摘要:简要介绍了利用GPS RTK 技术测定水下地形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以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GPS RTK 航道测量 水下地形测量

1 引言

GPS 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测量方法的革新,在大地控制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及变形监测等应用中形成了具有很大优势的实用化方案。尤其是GPS RTK 技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地籍及房地产测量、水下地形测量等带来了新的作业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野外作业效率,是GPS 应用的里程碑。特别是利用RTK 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效率提高更明显。

2 RTK 技术的基本原理

RTK 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如图1所示,RTK 技术的工作模式是在已知点上架设基准站,接受机借助电台将其观测值及坐标信息,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接收机通过电台(数据链)接受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同时还要采集GPS 观测数据,在系统内形成载波相位差分观测方程,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在运动中初始化求出整周模糊度。并进行实时处理,求得其三维坐标(X ,Y ,Z ),精度可达厘米级。

3 水下地形测量原理

水下地形测量包括两部分:定位和水深测量。就目前的水下地形测量的主流技术而言,定位采用的是GPS 差分定位模式,而水深测量采用的是回声测深仪的方法。这样就可以确定水底点的高程:

)(D D H G i ∆+-= (1)

式中,i G 为水底点高程,H 为水面高程,D 为测量水深,D ∆为换能器的静吃水。

在观测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考虑RTK 具备比较高的高程确定精度,同时严格考虑船姿的影响,无验潮模式下的水底点高程可通过下式确定:

a h D H G i ∆---= (2)

式中,H 为GPS 相位中心的高程(通过RTK 直接确定),h 为GPS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距换能器面的垂距,a ∆为姿态引起的深度改正。

4 水深测量的基本作业步骤

水深测量的作业系统主要由GPS 接收机、数字化测深仪、数据通信链和便携式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等组成。测量作业分三步来进行,即测前的准备、外业的数据采集测量作业和数据的后处理形成成果输出。

4.1 测前的准备

a.求转换参数

①将GPS 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A 上,设置好参考坐标系、投影参数、差分电文数据格式、发射间隔及最大卫星使用数,关闭转换参数和7参数,输入基准站坐标(该点的单点84坐标)后设置为基准站。

②将GPS 移动站架设在已知点B 上,设置好参考坐标系、投影参数、差分电文数据格式、接收间隔,关闭转换参数和7参数后,求得该点的固定解(84坐标)。

③通过A 、B 两点的84坐标及当地坐标,求得转换参数。

b.建立任务

设置好坐标系、投影、一级变换及图定义。

c.作计划线

如果已经有了测量断面就不需要重新布设,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密。

4.2 外业的数据采集

①架设基准站在求转换参数时架设的基准点上,且坐标不变。

②将GPS 接收机、数字化测深仪和便携机等连接好后,打开电源。设置好记录设置、定位仪和测深仪接口、接收机数据格式、测深仪配置、天线偏差改正及延迟校正后,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了。

4.3 数据的后处理

数据后处理是指利用相应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形成所需要的测量成果——水深图及其统计分析报告等,所有测量成果可以通过打印机或绘图机输出。

5 影响水深测量精度的几种因素及相应对策

在实际使用无验潮方式进行水深测量时,测量结果精度会由于船体的摇摆、采样速率、同步时差及RTK 高程的可靠性等因素造成的误差的影响,这些误差远远大于RTK 定位误差,从而成为无验潮方式水深测量精度提高的瓶颈因素。

5.1 船体摇摆姿态的修正

船的姿态可用电磁式姿态仪进行修正,修正包括位置的修正和高程的修正。姿态仪可输出船的航向、横摆、纵摆等参数,通过专用的测量软件接入进行修正。

5.2 采样速率和延迟造成的误差

GPS定位输出的更新率将直接影响到瞬时采集的精度和密度,现在大多数RTK 方式下GPS输出率都可以高达20HZ ,而测深仪的输出速度各种品牌差别很大,数据输出的延迟也各不相同。因此,定位数据的定位时刻和水深数据的测量时刻的时间差造成定位延迟。对于这项误差可以在延迟校正中加以修正,修正量可在斜坡上往返测量结果计算得到,也可以采用以往的经验数据。

5.3 RTK高程可靠性的问题

RTK高程用于测量水深,其可信度问题是倍受关注的问题。在作业之前可以把使用RTK测量的水位与人工观测的水位进行比较,判断其可靠性,实践证明RTK高程是可靠的。为了确保作业无误,可从采集的数据中提取高程信息绘制水位曲线(由专用软件自动完成) 。根据曲线的圆滑程度来分析RTK高程有没有产生个别跳点,然后使用圆滑修正的方法来改善个别错误的点。

6 作业时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6.1 有关基准站的问题

a.因为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 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所以:

①电台天线要尽量高。如果距离较远,则要使用高增益天线,否则将影响到作业距离;

②电源电量要充足,否则也将影响到作业距离。

b.设站时要限制最大卫星使用数,一般为8颗。如果太多,则影响作业距离,太少,则影响RTK初始化。

c.如果不是使用7参数,则在设置基准站时要使Transform To WGS84 (转换到WGS84 坐标系) 处于off (关闭) 状态。

d.如果使用7参数,则△X、△Y、△Z 都小于±100 较好,否则重求。

e.在求转换参数前,要使参数转换和7参数关闭。

f.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 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基准站和移动站必须保持四颗以上相同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所以有时偶尔RTK没有固定解也是很正常的。

6.2 有关流动站的问题

a.解的模式要使用RTK Extrap (外推) 模式。

b.数据链接收间隔要与基准站设置的发射间隔一致,都要为1。

c.如果使用海洋测量软件导航、定位,则:

①记录限制要为RTK固定解;

②高程改正要在天线高里去改正。

d.差分天线要尽可能的高。

6.3 有关求转换参数的问题

已知两点在测程及测区内要尽量远。同时,这两点不能在同一条经线或同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