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眼部的CT诊断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眼部的CT诊断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眼部的CT诊断杨本涛;王振常;师红莉;张征宇;鲜军舫;刘中林;高爱英;兰宝森【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4(23)5【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眼部的CT表现。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 6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均出现眼部症状 ,包括突眼 5例 ,眼球移位 4例 ,视力减退 3例 ;鼻部主要症状为奶酪状黏涕、鼻塞。

结果6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均累及双侧多个鼻窦。

CT平扫示受累鼻窦窦腔充满软组织影 ,伴有多发条状、葡行性或斑片状高密度影 (软组织窗 ) ,边界清楚 ,也可伴有磨玻璃状高密度影 (骨窗 ) ,边界较模糊 ;鼻窦膨胀 ,窦壁骨质变形、变薄、连续中断。

病变累及眼眶 ,4例侵犯眶内壁 ,1例侵犯眶上壁 ,1例同时侵犯眶内、上壁 ,与邻近眼外肌分界不清 ;眶尖容积变小 2例 ,6例眼球均不同程度突出。

结论双侧鼻窦充满软组织影 ,伴有条状或葡行高密度影是诊断本病的特征性CT征象 ,根据此征象可提出本病的诊断 ;本病进展期常侵犯眼眶 ,有时患者可能以眼部症状首先就诊。

【总页数】4页(P382-385)【关键词】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眼部;CT;诊断;超敏反应【作者】杨本涛;王振常;师红莉;张征宇;鲜军舫;刘中林;高爱英;兰宝森【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41【相关文献】1.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眼部的临床分析 [J], 崔玮;姜岚2.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J], 杨本涛;王振常;王士信;刘莎;高爱英;张征宇;鲜军舫;刘中林;兰宝森3.CT检查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的价值 [J], 李颖;金焰4.CT辅助检查对明确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价值 [J], 田晓斌5.CT辅助检查对明确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价值 [J], 田晓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与治疗PPT

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与治疗PPT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并发症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感冒、流感 等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 控制病情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 睡眠等
及时就医: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到医院就 诊,进行治疗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潮湿和灰尘
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 敏原
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 盐水冲洗鼻腔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 力
注意事项
保持鼻腔清洁,定期清洗鼻 腔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 原
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 湿和闷热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汇报人:
血、头痛等
鼻腔感染:鼻 腔感染症状, 如鼻塞、流涕、
头痛等
病情评估
症状:鼻塞、 流涕、头痛、
嗅觉减退等
体征:鼻腔黏 膜肿胀、充血、 分泌物增多等
影像学检查: 鼻窦CT、MRI

实验室检查: 鼻窦分泌物培 养、真菌抗原
检测等
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抗真菌药物进行鼻腔冲洗 鼻内镜手术:清除鼻窦内真菌和病变组织 免疫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增强剂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和自我管理能力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 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避免过度使用鼻腔喷雾剂: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鼻腔干燥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等,可能加重鼻炎症状 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体会颜挺【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年(卷),期】2011(19)4【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AF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术后综合治疗.结果随访2~4年,治愈14例(占87.5%),显效1例(占6.25%),无效1例(占6.25%).结论 AFS的诊断主要依据CT中多个鼻窦腔实变膨胀,伴有弥散匍行状或云雾状高密度影,阴影周边为软组织影,术后病理组织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Charcot-Leyden晶体.手术关键纠正鼻腔鼻窦结构异常、彻底开放病变鼻窦、清除变应性粘蛋白,术后予免疫治疗、抗真菌治疗及鼻腔冲洗.%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of 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 (AFS) and therapeutic way. Methodsl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FS who were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 AFS, were analyzed using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o prove clinical manifestation,laboratory examination, imaging manifestations, surgical way, and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Result During 2~4 years follow-up, 14 cases were cured at 87.5 %), 1 case was improved at 6.25 %, only 1 case was ineffective at 6.25 %.Conclusions AFS diagnosis is mainly based on CT in multiple sinus realvariable inflation, accompanied by dispersion serpiginous or nebulee/high-density shadow, shadows surrounding for soft-issue shadow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organization with eosinophilic infiltrate shimei, visible Charcot - Leydencrystals. Nasal sinus surgery key is to correct abnormal structure, open thoroughly lesions sinuses, clear allergic mucin,immunotherapy at postoperative, antifungal therapy and nasal wash.【总页数】4页(P249-251,267)【作者】颜挺【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4642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诊治体会 [J], 马志红;杨莉萍;管华;郭永新;刘丹2.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19例诊治体会 [J], 王立;王菊3.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 [J], 夏铁明4.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研究进展 [J], 郜一琼;甘海燕;孙成帅5.2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治体会 [J], 黄新辉;彭江涛;袁宏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炎类型,由真菌感染所引起。

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和评估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影像检查方法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1. 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显示鼻腔和鼻窦的病变情况,但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能力有限。

2.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大量的解剖信息,有助于确定鼻窦病变的位置、程度和范围。

3. MRI扫描:MRI扫描对于评估炎症的程度和鼻窦周围组织的扩展情况有很高的分辨率,常用于复杂病例或手术前评估。

影像学表现
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包括:
1. 鼻窦腔内软组织增生:鼻窦腔内出现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影像,常为多发性。

2. 广泛骨质破坏:真菌性鼻窦炎常伴随骨质破坏,可表现为鼻窦壁的局部或广泛的骨质破坏,并可侵犯周围结构。

3. 液平面和脓液积聚:炎症反应导致鼻窦内脓液积聚,形成液平面影像。

4. 炎性肿块:真菌性鼻窦炎可引起鼻窦内的肿块形成,边界模糊且不规则。

诊断注意事项
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时,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影像学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但诊断需要综合Clinic-radiological correlation来进行。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鼻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

鼻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
鼻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鼻窦炎的影像学概述 • 鼻窦炎的X线影像学表现 • 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 鼻窦炎的MRI影像学表现 • 鼻窦炎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 总结与展望
01
鼻窦炎的影像学概述
影像学检查方法
01
02
03
X线检查
X线平片是鼻窦炎的初步 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 察鼻窦的骨质变化。
鼻窦积液
炎症导致鼻窦内液体聚集,形 成积液。
骨质破坏
严重鼻窦炎可能导致骨质破坏 ,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或出现 骨质缺损。
邻近组织受累
鼻窦炎可能累及邻近组织,如 眼眶、颅内等,引起相应的症
状和体征。
CT检查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此外,CT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
鉴别诊断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鼻窦炎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时,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 征以及影像学表现,不能单纯依赖影 像学表现进行诊断。
在鉴别诊断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排除 其他可能的疾病,避免误诊和漏诊的 发生。
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需要进行动 态观察或进一步检查,如增强扫描、 核磁共振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鼻窦炎需要与鼻腔异物、鼻窦囊肿、鼻窦真菌病等疾病进行鉴别。鼻腔异物通常有异物进入鼻腔的病 史,影像学表现为鼻腔内高密度影;鼻窦囊肿表现为鼻窦内圆形或类圆形囊性病变,边缘清晰;鼻窦 真菌病则可能表现为鼻窦内不规则的钙化灶或高密度影。
此外,还需要与鼻窦骨折、鼻窦先天发育异常等疾病进行鉴别。鼻窦骨折可能伴有明显的外伤史,影 像学表现为鼻窦壁骨折和局部软组织肿胀;鼻窦先天发育异常则可能表现为鼻窦腔扩大、骨壁变薄等 。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

酪样物 2 例 , 3 中鼻 甲息 肉样 变 2 例 , 中 隔 偏 曲 3 3 鼻 4例 , 鼻 征 、 中 临床 表 现及 治疗 方 案 的 不 同 分 为 以下 4型 :1 急 性 侵 袭 () 甲黏 膜 糜烂 充 血 3例 。4 3例行 鼻窦 根 治 术 ,2例 行 鼻 窦 开放 暴 发 型 : 要发 生 于 免 疫 缺 陷 的 患 者 , 合 并 有 糖 尿 病 、 重 2 主 常 严 术 。后 均经 病 理 证 实 为 真 菌性 鼻 窦 炎 。 营 养不 良或 恶 性 肿 瘤 等 基 础 病 变 。 病情 发 展 迅 速 , 床 表 现 临 1 2 检 查 方 法 : 用 美 国 GE公 司 Hi ed D a 螺 旋 为 鼻 黏膜 溃 疡 或 干 痂 、 出 血 、 部 肿胀 疼 痛 , 致 短 期 内失 . 使 s e u l p 鼻 面 可 C 扫 描 机 。 层厚 5mm, 距 5mm, 规 扫 描 采用 轴 位 , 描 明 , 及生 命 , 及 时 手 术 治 疗 。( ) 性 侵 袭 型 : 生 于有 免 T 层 常 扫 危 需 2慢 发 范 围 由 上颌 窦 下 壁 至 额 窦 上 缘 , 分 病 例 加 做 冠 状 位 扫 描 , 疫 能力 的患 者 , 菌 在 鼻 窦 内 繁殖 并 侵 入 鼻 窦 黏 膜 , 肉 芽组 部 真 以 扫 描 范 围 由额 窦 前 壁 至 蝶 窦 , 别 采 用 软 组 织 窗 , 位 / 宽 织 增 生 为 主要 特 征 , 情 发 展 较 缓 慢 , 分 窗 窗 病 由于 病 变 易 延 伸 到 眼 眶 3 / 5 和 骨 窗 20 20 530 0 / 0 0观 察 。 和 海 绵 窦 , 伴 有 眶 尖 或 海 绵 窦 综 合 征 。 ( ) 菌 球 : 发 生 常 3真 多 2 结 果 于 全 身 免疫 力 相 对 正 常 的 患 者 , 鼻 道 窦 口复 合 体 的 先 天 结 与 21 C . T表 现 :5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中 表 现 为 真 菌球 形 成 构 有关 , 性 多 于 男 性 , 颌 窦 易发 病 , 次 为 筛 窦 、 窦 , 6例 女 上 其 蝶 额 5 例 , 中上 颌 窦 2 6 其 8例 , 窦 7例 , 窦 9 , 颌 窦 及 筛 窦 窦 罕 见 , 窦发 病 为 主 。症 状 多不 典 型 , 非 特 异 性 鼻 窦 炎 临 蝶 筛 例 上 单 与 同时 受 累 5 , 窦 及 蝶 窦 同 时 受 累 4例 , 例 筛 上颌 窦 和 同侧 鼻腔 床 症 状相 似 , 表 现 为 脓 血 涕 伴有 臭 味 。本 组 有 5 多 6例 此 类 患 同时 发 病 3 ; T 表 现 为 受 累 鼻 窦 内充 以 不 均 匀 软 组 织 影 , 者 。() 例 C 4 变应 性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 生 于 有 免 疫 能 力 的 特 应 性 患 发 密 度 较 高 , T 值 4 ~6 , 均 5 , 中 5 C O 0Hu 平 2Hu 其 O例 可见 沙 粒 者 , 发生 于温 暖 潮 湿 的 环 境 , 现 为 长 期 反 复 发 作 , 多 表 以一 侧 样 、 条 状 钙化 灶 , 小 所有 患者 受 累 窦 壁 可 见 不 同 程 度 的 骨 质 增 为 主 的全 组 鼻 窦炎 症 状 , 变 特 征 为 受 累 鼻 窦 内 发 现 变 应 性 病 生硬化 , 以前 壁 明 显 ; 1 有 O例 伴 骨 质 吸 收 , 内侧 壁 明显 , 以 但 黏蛋 白 , 清 IE水 平 升 高 , 血 g 组织 学检 查 黏 液 内可 见 夏 科 一 莱 残 端 均 伴 有 骨 质 硬 化 。表 现 为 变 应 性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5例 , 其 登 结 晶 、 隔 菌 丝及 大量 嗜 酸 粒 细 胞 。本 组 5例 为此 类 患 者 。 分 中 2 表 现 为 单侧 全 组 鼻 窦 受 累 , 3例 为 双 侧 全 组 鼻 窦 受 例 另 3 3 真 菌性 鼻 窦 炎 的 c 表 现 特 征 。主 要 有 :1 病 变 . T () 累,T表现为: C 窦腔 实变 , 黏膜 增 厚 , 窦腔 内均 匀 高 密 度 影 , 呈 多 为 单 侧 单窦 , 上 颌 窦 或 以上 颌 窦 为 主 。可 同时 累及 其 他 以 毛玻 璃 样 , 度 明 显 高 于周 围软 组 织 , 有 小 点 状 钙 化 灶 , T 鼻 窦 。( ) 腔 黏 膜 增 厚 , 内 软 组 织 呈 结 节 状 或 肿 块 状 增 密 伴 C 2窦 窦 值 8 ~ 10Hu 平 均 9 Hu 表 现 为 侵 袭 性 改 变 4例 , 例 累及 生 。( ) 内软 组 织 中 可 见 气 泡 及 点 状 、 带 状 钙 化 , 钙 化 O 1 , 2 ; 2 3窦 条 且 右 侧 上颌 窦及 筛 窦 , 累 及 左 侧 上 颌 窦 , T表 现 为 : 变 鼻 多 为 中心 性 分 布 , 窦 壁 无 关 系 。有 学 者 认 为 钙 化 斑 是 真 菌 2例 C 病 与 窦 内 密度 不 均 匀 增 高 的 软组 织 影 , 度相 对 较 高 , 见 明显 骨 性 鼻 窦炎 的高 危 指 标 。 ( ) 颌 窦 开 口扩 大 , 腔 骨 质 增 生 , 密 可 4上 窦 质 侵 蚀破 坏 , 时伴 有 轻 度 骨 质 硬 化 , 围 咽 旁 间 隙 密 度 增 窦壁 增 厚 , 同 周 以后 外 壁 常 见 。骨 质 破 坏 主 要 局 限 于 上 颌 窦 内侧 高 , 例 累及 同侧 眼 眶 1 壁 , 膨胀 性 骨 质 吸 收 、 坏 。 为 破 2 2 手 术 及 病 理 : 中 见 窦 腔 黏 膜 水 肿 , 肉样 变 及 肉 . 术 息 3 4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的鉴 别 诊 断 : . 真菌 性 鼻 窦 炎 具 有 较 独 芽肿 形 成 。窦 腔 内 有 黄 绿 色 脓 液 和 出 血 坏 死 , 褐 色 干 酪 样 特 的 C 黑 T影 像 表 现 特 征 , 其 是 软 组 织 阴影 内 中 心 分 布 高 密 尤 ��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作者:陈敏赵保全李善杰来源:《健康必读·下半月》2010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108-02【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组织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多为单侧单窦发病,以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可同时累及其他鼻窦。

鼻窦内软组织呈结节状或肿块样增生,内可见气泡及点状、条带状钙化。

部分窦腔扩大,窦壁骨质增生或破坏,常伴有鼻腔、鼻窦结构异常。

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真菌; 鼻窦炎; 体层摄影;特征真菌性鼻窦炎既往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但近年来随着临床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鼻窦真菌感染有增多的趋势。

该病是由多种不同真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一般的抗炎治疗无效。

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单侧发病为主,临床表现有时与慢性鼻窦炎相似,容易引起误诊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学者报道误诊率高达47%。

现对本院2000年1月-20008年1月间65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5例患者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6-78岁,平均46.8岁;病程2个月-25年。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主要临床表现:鼻腔流脓涕52例,鼻涕带血或回吸性血涕伴臭味39例,头痛、头晕26例,鼻塞52例。

鼻镜检查:鼻腔脓血性分泌物39例,中鼻道黑褐色或灰黑色干酪样物23例,中鼻甲息肉样变23例,鼻中隔偏曲34例,中鼻甲黏膜糜烂充血3例。

43例行鼻窦根治术,22例行鼻窦开放术。

后均经病理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

1.2 检查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Hispeed Dual螺旋CT扫描机。

层厚5 mm,层距5 mm,常规扫描采用轴位,扫描范围由上颌窦下壁至额窦上缘,部分病例加做冠状位扫描, 扫描范围由额窦前壁至蝶窦,分别采用软组织窗,窗位/窗宽35/350和骨窗200/2000 观察。

辅助检查对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重要意义

辅助检查对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重要意义

辅助检查对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辅助检查对确诊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作用。

方法收集60例患者有关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6例;女性34例。

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及临床检查结果。

结果其中52例为单侧鼻窦发病,8例为双侧病变,全部为多鼻窦受累;有18例出现鼻窦扩张和鼻窦骨壁骨质出现压迫性吸收。

病理学表现为:光镜下(he染色)存在嗜酸性或淡嗜碱性变应性粘蛋白怎多,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夏—莱结晶。

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检查、病理学特征与其他鼻窦炎不同。

可辅助准确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关键词】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体层摄影术,病理学特征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06-01在真菌性鼻窦炎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较常见的一种。

本病具有发病隐袭,病程进展缓慢,多累及一侧鼻窦。

临床诊断要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区分,因其表现较为相似。

现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该病患者的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确诊的60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9-45岁。

经历一次及多次鼻窦炎和鼻息肉手术的患者有32例。

有54例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鼻窦炎、鼻息肉或哮喘。

52例为单侧鼻窦发病,8例为双侧病变;以上患者均为多组鼻窦受累。

有18例患者出现鼻窦扩张和鼻窦骨壁骨质压迫性吸收。

实验室检查:均可见大量真菌、无定形淡嗜酸性或淡嗜碱性变应性粘蛋白增多,光镜显示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夏科-莱登结晶的出现。

窦黏膜表现为水肿或增生,没有观察到真菌侵犯。

鼻内窥镜检查显示:病侧鼻腔内黏膜水肿、息肉,肉眼观察到鼻腔内有稠厚的分泌物的存在并伴有异味。

1.2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经过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检查中调整骨窗,窗宽、窗位、层厚、层间距分别为2000 hu,200 hu,2 mm,5 mm;而软组织窗的窗宽和窗位条件分别为400 hu和35 hu。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引言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炎类型,其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本文将介绍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特征真菌性鼻窦炎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典型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1. 鼻窦CT表现鼻窦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能够提供骨骼和软组织的详细信息。

在真菌性鼻窦炎的鼻窦CT表现中,常见的特征包括:- 鼻窦软组织充气异常:真菌感染导致鼻窦内的软组织充气异常,呈现为软组织密度增高。

- 窦腔狭窄或闭塞:真菌性鼻窦炎可导致鼻窦窦腔狭窄或闭塞,使鼻窦腔变窄或完全阻塞。

- 骨质改变:真菌感染可引起鼻窦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表现为鼻窦壁增厚或不规则。

2. MRI表现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较好。

真菌性鼻窦炎的MRI表现包括:- T1加权图像上,真菌感染区域呈现低信号。

- T2加权图像上,真菌感染区域呈现高信号,周围软组织水肿。

- 弥漫性强化:使用增强剂后,真菌感染区域呈现明显弥漫性强化。

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对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鼻窦CT和鼻窦MRI。

以下是这些方法的特点和优劣:1. 鼻窦CT- 特点:鼻窦CT能够提供骨骼和软组织的详细信息,对于评估鼻窦软组织充气异常和骨质改变较为敏感。

- 优势:CT图像清晰,诊断效果较好。

- 不足:鼻窦CT使用射线,存在一定辐射风险。

2. 鼻窦MRI- 特点:鼻窦MRI是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效果较好。

- 优势:可以观察到不同病程的真菌感染区域的信号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 不足:MRI图像无法提供骨质细节信息,对骨质改变的显示不如CT。

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确定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真菌鼻窦炎ct报告单

真菌鼻窦炎ct报告单

真菌鼻窦炎ct报告单
病例报告单
临床症状与体征:
患者X,男性,年龄X岁。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鼻塞、头痛、流脓性鼻涕和嗅觉减退。

患者鼻部无明显异常可见。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检查呈现以下结果:
1. 双侧鼻窦透亮度减低:双侧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显示明显的透亮度降低,与邻近正常鼻窦相比密度增高。

2. 炎症黏膜增厚: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和蝶窦黏膜增厚,伴有软组织影。

3. 鼻窦扩张:鼻窦扩张,尤其是双侧上颌窦和筛窦。

4. 窦液积聚:CT影像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内可见小片状液体积聚。

诊断结果:
根据上述CT扫描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为真菌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37例CT影像特点分析真菌性鼻窦炎37例CT影像特点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37例CT影像特点分析真菌性鼻窦炎37例CT影像特点分析

干酪样物 , 按普 通鼻 窦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
真菌性鼻窦炎 的治疗趋于早期 、 微创 、 综合及针对性 。鼻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9 — 2 9
( 上接 第 6 9 8腺耳后角 型切 口在腮腺肿瘤 治疗 中将 得到广泛 的应用 。
[ 参 考 文 献] 【 1 ] L i m L H, C h a o S S , G o h C H , e t a 1 .P a r o t i d g l a n d s u r g e r y : 4 - y e a r r e v i e w o f 1 1 8 c a s e s i n a n A s i a n p o p u l a t i o n[ J ] . He a d

7 0 0 ・
2 0 1 3年 第 2 7卷第 6期 Me d J o f C o mm u n i e a t i o n s , 2 0 1 3 , V o 1 . 2 7 . N o . 6
内镜微创手术是最常用和有效 的最佳首选方法 。临床实践证 明彻底 的清除窦腔 内全部真菌团块 ,保持鼻窦开 口的引流通 畅以改变 真菌 赖以生存 的环 境 , 是 治疗 此病 的关键 。抗真菌
性鼻窦炎 可靠 的方法 。
【 参考文献]
【 l J 田勇 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M】 . 7版.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
社, 2 0 1 1 : 9 6 .
临床上真菌性鼻窦炎 的发生 以女性居多 ,在发生鼻窦中
上颌窦居首位 , 其次 为筛窦 、 蝶窦, 额窦极少见 。一般为单侧
N e c k , 2 0 0 3 , 2 5 ( 7 ) : 5 4 3 — 5 4 8 .

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和MRI的诊断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和MRI的诊断分析

均有统计学差异(!<〇.〇5)。

在U-m A.b的检测结果比较上,正常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其他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〇.〇5)。

见表1。

表1各组受检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 #)组别例数F P G(mmol/L)H b A1c(V)U-m A1b(m g/L)正常组550 5.3X1.1 5.5±0.942.1Z15.3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125 6.7±1.3 6.0±1.182.9±18.5糖尿病组998.5±1.77.3±1.687.8±19.1重症糖尿病组2612.9±2.09.8±1.994.4±21.3 $ 6.3547.134 6.0910.0000.0000.0003讨论本文比较了老年人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蛋白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其中,空腹血糖值是对短时间老年人机体内的血糖状态进的一项指标,其检测时有较,的 比较多,不能就其单独的检测结果做确定的结论536。

糖化血红蛋白是以 一段时间(6 ~10 )内机体的均血糖的 指标,其是由血中糖与红在糖化结的 ,于不 5&6,其在检测时不,有较的定,是血糖状态以及血糖果的有标准5-\本文以老年人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其4组,4组患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白检测值在明显的正,这与老年糖尿糖果对较差,短期期测定结果有。

尿微量蛋白是量相对较的蛋白,可以对能 的 进576。

其检测上 量、血量的 ,的,上,血量,压梯度,尿微量白的检测提。

本文所有在糖代谢异常的3组均有尿微量白检测显著升的情况,以对糖尿 情进展诱的能 进早期。

从本文的检测结果来看,空腹糖调节组、糖尿组、症糖尿组3组中U-m A i b呈不上升趋势,提示一旦糖调节受损,微小血管变的就变更容易,的提,显示脏疾风险的升。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曾伟金;林生贵;彭翠兰;黄智标;刘畅生;王莉君【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年(卷),期】2010(019)001【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内窥镜病理证实的6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密度增高,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45例,两侧上颌窦12例,一侧上颌窦、筛窦24例,上颌窦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50例,窦腔高密度影内可见气泡影25例,病变呈肿块状突入鼻腔13例,窦壁骨质硬化35例,窦壁骨质吸收破坏18例,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以内侧壁破坏多见.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5例.结论: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如下特点:(1)病变多为单侧性;(2)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3)窦腔密度增高,其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4)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破坏残端常伴有骨质硬化.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影最具特异性.【总页数】3页(P3-5)【作者】曾伟金;林生贵;彭翠兰;黄智标;刘畅生;王莉君【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516600;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516600;陕西省肿瘤医院,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CT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一例 [J], 强磊;范治国;强少文;钱华;丁晓娟;段婷2.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J], 张蒸;苏春艳3.真菌性鼻窦炎26例临床与CT诊断分析 [J], 陈金中;李刚;裴丽4.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J], 杜红波5.真菌性鼻窦炎的螺旋CT诊断 [J], 耿加宏;王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式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式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式分析摘要】对真菌性鼻窦炎进行早期的诊断时通常会面对较大的困难而且出现诊断失误的概率也十分高,这主要缘于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认识还不全面深入,而且也没有对鼻窦进行CT检查或者对CT诊断结果表现出的特点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同时类似于孤立性蝶窦炎这些类型的真菌性鼻窦炎在发生初期的症状不显著,而其他类型的鼻窦炎表现相比也没有十分显著的不同之处,这使得诊断失误甚至耽误治疗的现象十分普遍。

为此,加强对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特征的分析及手术方式的研究对于提高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效率和效果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163-02引言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窦炎类型中发生率较低的一种,它是由特殊类型的致病菌诱发而出现的炎症,但是,相关数据显示,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在近些年来明显提升,对患者的身体、生活及工作等产生了重大的不便之处。

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方面的表现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同之处,然而,这种鼻窦炎和鼻窦肿瘤、细菌性鼻窦炎等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类似之处,这使得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存在很大的困难,诊断错误的几率很高,进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阶段。

为此,运用高效的诊断手段以增强真菌性鼻窦炎诊断的正确率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质量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T影像学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判断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前期判断帮助。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可以运用窥镜具有的优良照明技术及配套的手术设备,能够提升手术的精细化水平,而且还能够参考发生病变的程度采取差异化的入路策略,不但能够最大程度清理病变,还能够充分减少手术造成的创伤。

一、真菌性鼻窦炎简介真菌通常被看做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

导致病变的真菌类型是十分丰富的,有曲霉菌、毛霉菌等等。

如果人的身体出现重度营养不良或者发生消耗性病变时,身体的免疫能力就会出现明显的减弱、长久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类药物都会导致真菌类疾病的发生。

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分型

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分型

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分型真菌性鼻鼻窦炎(FR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特异性鼻鼻窦炎,主要发生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后和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曲霉菌属。

一、根据病理特征分为非侵袭型和侵袭型。

非侵袭型包括:1.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发生于特应性体质的患者,鼻窦病变累及多个鼻窦,并易反复发作。

2.真菌球(FB)是一种慢性的、非侵袭性的真菌感染,一般没有临床症状,病变通常局限于一个鼻窦。

侵袭性包括:1,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IFRS),真菌感染的同时侵犯鼻窦粘膜、骨壁,并向鼻窦外侧周围结构和组织侵犯,如眼眶、颅底以及翼腭窝等。

2,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CIFRS),真菌向周围结构和组织侵犯,病程至少1个月以上。

二、临床表现:1.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多见于青年人,常伴有鼻息肉、支气管哮喘和多种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

临床症状:有鼻塞,多涕或鼻涕倒流。

鼻腔检查:可见典型的粘稠的绿色或棕色黏液和鼻息肉。

黏液涂片经染色可见有嗜酸性黏蛋白、夏雷结晶及真菌菌丝碎片。

CT检查与鼻窦炎相似。

2.真菌球病程缓慢,病变多见于单侧上颌窦,症状轻微,鼻塞和脓涕。

影像学特征为单窦发病、骨质破坏和病变内有钙化灶。

3.急性暴发型病程较短,发展较快,有多个鼻窦受累。

迅速出现眼和脑部症状,死亡。

查体:前鼻镜检查:早期鼻黏膜缺血呈浅白色,晚期可见鼻甲和鼻中隔结痂及黑色坏死。

影像学检查早期可见黏膜增厚,晚期可见骨质破坏。

4.慢性侵袭型病程进展缓慢,涕中带血,鼻腔内有结痂或干酪样物形成。

前鼻镜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脓液或息肉。

有时在鼻腔或鼻道内见到灰褐色、黄褐色干酪样团块。

鼻窦CT: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且不均匀,并可有局部的骨质破坏。

影像学征象似恶性肿瘤表现。

三、诊断:1.对鼻分泌物或上颌窦冲洗液为脓性但有暗红色血液或灰色或红褐色干酪样物者。

2. CT显示鼻窦骨质破坏,窦腔密度不均。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2023最新版)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2023最新版)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一、引言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炎类型,其特点为真菌感染引起的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

影像学诊断在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真菌性鼻窦炎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诊断要点。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⒈CT扫描CT扫描是真菌性鼻窦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高分辨率和多平面重组能力使其能够清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常用的CT扫描参数包括层厚、层间距、扫描方式等。

⒉MRI扫描MRI扫描常用于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变评估和分型。

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够清晰显示真菌感染的范围和分布情况。

MRI扫描参数包括扫描序列、扫描范围等。

⒊X线摄影X线摄影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合于初步筛查真菌性鼻窦炎。

其主要用于评估鼻窦炎的病变程度和骨质破坏情况。

三、影像学诊断要点⒈鼻腔和鼻窦的黏膜增厚: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鼻腔和/或鼻窦黏膜常常呈现明显的增厚,可伴有黏膜炎性高信号影。

在CT或MRI 图像上呈现为鼻腔和/或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增大或信号增强。

⒉鼻腔和鼻窦的窦腔梗阻: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常常存在鼻窦窦腔的梗阻,表现为窦腔内积液体积增加或完全充填。

在CT或MRI图像上呈现为鼻窦窦腔的密度或信号增加。

⒊骨质破坏:真菌性鼻窦炎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可引起鼻窦骨质的破坏,表现为鼻窦壁的变薄或缺损。

在CT图像上呈现为窦腔壁的密度减低或缺损。

四、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图像和报告,以及相关的病例资料。

附件将以电子形式附带于本文档,以便参考和进一步研究。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真菌性鼻窦炎: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鼻腔和鼻窦的炎症反应。

常见的致病真菌包括念珠菌、毛霉菌等。

⒉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一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断层成像技术,能够详细的体内多个方向的断层图像。

⒊MRI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体内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2 各型概述与CT 影像学表现
2.1 FB 目前国内报道临床最常见的真菌性鼻窦炎 的类型是真菌球型。而在国外,有学者报道变应性真
菌性鼻窦炎是真菌性鼻窦炎中最常见的类型[4]。一 般认为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种类取决于机体的免疫 状态[5],相对于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FB 更常见于免 疫力正常的普通人群[6]。FB 的特征性诊断包括:影像 学检查下见鼻窦内混浊伴或不伴有絮状钙化,手术中 在鼻窦内发现脓性、干酪样或泥土样物质。其发病机 制可能是:真菌孢子常侵入鼻窦内,温暖而潮湿的鼻 窦环境促进了真菌的萌芽和繁殖,真菌菌丝缠绕并且 逐渐聚集形成实性的肿物-FB[7]。其 CT 影像特征如 下:(1)多为单侧鼻窦发病,且以上颌窦最为多见;(2) 病变窦腔内密度呈不均匀增高,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内 见高衰减的钙化影[8];(3)病变常呈膨胀性生长,并可 伴有鼻窦骨质吸收,窦腔常扩大[9];(4)骨质的硬化和 重塑。钙化影,鼻窦壁(特别是内侧壁)的侵蚀,或者 两者兼而有之,被认为是最可靠的 CT 表现。 2.2 AFS 1976 年 Safirstein 首次报道了变应性支气 管 肺 曲 菌 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 ABPA)病人的呼吸道阻塞物,与某些鼻窦炎患者鼻窦 内的团块状物质结构具有相似性[10]。骨质破坏、眶周 肿胀甚至眼球突出是 AFS 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突出的 CT 影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多窦腔内密度均 匀的高密度阴影,似毛玻璃状,但在阴影周边,即毗邻 鼻窦骨壁处可为软组织密度影,中间密度的增高在软 组织窗中更为明显。病变常呈膨胀性生长,可伴骨质 吸收。筛窦最常受累,眶纸板最常出现骨质吸收,以 下依次为前、中和后颅窝。常见的骨质受压吸收是是 由于黏蛋白的积聚和局部的炎症环境所引起的,而并 非真菌的入侵[11]。黏蛋白的聚积,导致了窦腔扩大、 窦壁变薄或重塑,从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骨质吸收或 破坏。因此,有学者认为黏蛋白的积聚是形成变应性 真菌性鼻窦炎典型的 CT 表现的病理基础。即便如 此,病灶与周围组织仍有明显的界限,组织病理学显 示无组织内真菌的侵犯[12]。 2.3 AIFS 也有学者使用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导的Ⅰ型或Ⅲ型变态反应
AFS 多发生于有过敏体质的个体, 真菌特异 性血清IgE、IgG 明显升高, 治疗后又显著 下降
真菌抗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
病理学检查分泌物中可见大量的变应性粘蛋白, 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真菌菌丝
整理版
31
讨论-发病机制
有过敏性体质的个体接触真菌抗原-- 导 致 IgE 介导的炎症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释放炎性介质--组织黏膜水肿-- 窦口 阻塞-- 窦腔黏液积聚, 真菌进一步大量 繁殖, 抗原刺激增加, 形成恶性循环-- --窦腔内出现特征性变应性粘蛋白,其 内含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真菌菌丝,- -鼻腔或鼻窦息肉形成
侵犯邻近结构:眼眶、前颅窝等
整理版
36
讨论-治 疗
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但是复发率较高
目的:
清除鼻窦的变应性粘蛋白及真菌组织,尽 可能保留鼻窦黏膜
切除息肉, 改善鼻窦的通气和引流
整理版
37
鉴别诊断
与其他三型真菌性鼻窦炎鉴别 发生于单个窦腔主要与真菌球鉴别
肿瘤或瘤样病变
整理版
38
真菌球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的影像表现
北京同仁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陶建华
整理版
1
真菌性鼻窦炎的分型
早期笼统分为侵袭和非侵袭性两种 近期多分为四种类型:
✓ 真菌球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 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 ✓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整理版
2
病原菌
真菌球----曲霉菌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曲霉菌和暗色孢菌属 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曲霉菌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毛霉菌
旨在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和影像学检查在诊 断该疾病中的参考价值。
整理版
7
方法
男20例,女10例,15岁-61岁,38岁 CT横断位和冠状位检查,骨窗+软组织窗 其中4例经副鼻窦MRI检查
整理版
8
结果-临床症状
20例有过敏史,8例有哮喘史 30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其中流
清涕4例,褐色脓粘涕26例,22例嗅觉减低 12例鼻痒、打喷嚏--过敏性鼻炎症状 8例出现不同程度眼球运动受限 25例伴有不同程度单发和多发的鼻息肉 12例曾行鼻息肉手术
骨窗显示窦壁骨质的硬化、变薄吸收很有意义 增强 CT 易将病灶本身的高密度影误认为增强扫描所

MRI:侵犯鼻外结构时,可作为补充检查方法 对于明确病变周围侵犯有一定意义
整理版
35
讨论-影像学特征
半组或全组鼻窦发病,伴有鼻息肉 CT:窦腔膨胀,沿窦腔走行的高密度影,
骨质变形、吸收为主
MRI:T1WI低或等信号,T2WI低或无信号, 不强化
整理版
42
蝶窦真菌球+增强
整理版
43
整理版
44
整理版
45
(五)
翼腭窝
pterygopalatine fossa (PPF)
HRCT表现
整理版
46
翼腭窝解剖基础
PPF为上颌骨、蝶骨翼突、硬腭之间的狭长 间隙,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
PPF借9个通道与头颈部的腔隙相通,这些 部位的病变可沿PPF的通道向与之相联系的 腔隙蔓延
骨质硬化
整理版
16
骨质硬化
整理版
17
骨质破坏和硬化并存
整理版
18
骨质破坏和硬化并存
整理版
19
骨质破坏和硬化并存
整理版
20
眼眶受累1:右侧眼球内转受限
整理版
21
眼眶受累2: 双眼胀痛,眼球运动障碍
整理版
22
眼眶受累3:
整理版
23
侵 犯 眼 眶 和 中 颅 窝
整理版
24
双侧额窦下壁和筛骨纸板 骨质不完整,侵及眼眶
整理版
9
结果- 影像分析
累及额窦18例,筛窦20例,上颌窦26例,蝶窦10例。其中累及 半组副鼻窦占12例,全组副鼻窦9例。
窦腔呈膨胀性改变20例,额窦和筛窦多见 窦壁骨质增厚硬化、窦腔变小10例,以上颌窦后外壁和蝶窦外
侧壁多见
窦壁骨质吸收破坏占9例,以上颌窦内壁和蝶窦前壁开口处最 多见
窦壁骨质变薄吸收占11例,眼眶内壁9例,眶上壁2例,前颅窝 底(筛凹处)2例
整理版
32
讨论-暂行的诊断标准
多发于具有特异性体质的青少年
伴有单侧或双侧鼻息肉
血清总 IgE 及特异性 IgE 升高
皮肤变应原皮试验:提示 一种或多种真菌 阳性, 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典型CT表现 组织病理学: 分泌物内可见大量变应性粘
蛋白和夏科- 莱登晶体,其内含有大量嗜 酸性粒细胞和真菌菌丝可见。 真菌不侵入 黏膜及骨质
整理版
39
真菌球的MRI表现
由疏松的真菌团块伴渗出的脓液组成
疏松的真菌团块在T1WI和T2WI 多呈较低信 号或混杂信号
脓液含蛋白丰富,在T1WI多呈高信号,T2WI 多呈低信号
增强:疏松的真菌团块和渗出的脓液不强化,
增厚的粘膜强化
整理版
40
左 上 颌 窦 真 菌 球
整理版
41
右 蝶 窦 真 菌 球
整理版
25
术后复发
术前
术后两年后复发
整理版
26
术后复发
整理版
27







低信号 的真菌 病变不 强化,
菌 性 鼻 窦
强化的 炎
是炎症
整理版
28
左侧上颌窦AFS
整理版
29
左侧半组AFS
整理版
30
讨论-对AFS的认识
AFS 为免疫性而非感染性疾病 是真菌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 IgE 和 IgG
整理版
3
II型真菌性鼻窦炎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
整理版
4
概述
最晚认识一种类型
较常见,占慢性鼻窦炎7%(国外文献)
(国内)实际诊断率低!原因,认识不 足,仅送粘膜组织,窦腔分泌物送检的少
整理版
5
男女发病率近似
整理版
6
目的
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变应性真菌性 鼻窦炎的影像表现
整理版

33
目前存在的疑问
究竟真菌在该病中所起的作用? 有些患者,真菌皮试(+),但是并没有
AFS 在非AFS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腔和鼻窦
分泌物中,同样有真菌的存在
整理版
34
讨论-检查方法评价
CT:是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首选的影像检查
软组织窗显示窦腔内条片状沿窦壁走行的高密度是变应
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特征性表现
22例CT软组织窗可见特征性条片状沿窦壁走行的高密度伴外 周低密度软组织影。
4例MRI可见较有特征性的条片状长T1短T2无强化的低信号
整理版
10
右侧筛窦AFS
整理版
11
左 半 组 变 应 性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整理版
12
整理版
13
右 侧 上 颌 窦 病 变
整理版
14
全组AFS
整理版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