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抗原识别_090508
抗原及其识别
![抗原及其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1af8305a4a7302768e993963.png)
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TD-Ag与TI-Ag的特性比较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非胸腺依赖性 抗原TI-Ag
TCR-CD3复合物结构示意图
T细胞的识别
BCR-复合物结构示意图
B细胞对TI抗原的识别
B细胞对TI抗原的识别
抗原及其识别
(Ag and its recogniton)
主要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二、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三、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四、 抗原的分类 五、抗原的识别
抗原的概念
抗原(antigen, Ag): 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或B细胞的BCR特异性结合, 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 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性
T
T 致敏T细胞
Ag
浆细胞 B
T
antigenicity Ag
T T
immuogenicity
抗原的异物性
异物性是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 非己就是异物,抗原来源与宿主的关 系越远,异物越强,免疫原性也越强。
亲源关系与免疫排斥反应
人
猴
抗体+人RBC
+
鸡
猴
抗体+鸡RBC
++++
异物性的意义—排异
疫应答递减;口服抗原诱导耐受 2.抗原的剂量、佐剂的使用
化学基团的性质对抗原表位特异性的影响
化学基团的位置对抗原表位特异性的影响
表位-载体作用
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三.按抗原是否在APC内合成分类 1.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g) 2.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g)
抗原的特性
抗原与抗原识别的细胞分子基础
![抗原与抗原识别的细胞分子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1b6b83db9d528ea80c779b3.png)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 疫应答,包括诱导产
活化的T杀伤细胞
生抗体及效应淋巴细
胞。
活化的B细胞 抗体
(3)反应原性 (immunoreactivity) 抗原性 (antigenicity)
Antigenicityis the ability to combine specifically with the final products of the above responses (I.e., antibody and /or cell-surface receptors).
免疫原的特点
不限于特定类别的成分或单一分子 固有免疫原 启动、诱导固有免疫应答
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分离
就免疫应答始动因素而言
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一致
抗
原 启动、诱导适应性免疫应答
以表位为识别基础
熊思东.道亦道,非故道----试论固有免疫中的抗原和 免疫原的定义.现代免疫学, 2007 , 27 (6):441-443
固有免疫是否由抗原起动或激发。现已证实,固有免疫 应答中存在分子识别,固有免疫的启动和激发是由固有免 疫 识 别 受 体 对 PAMP 、 DAMP 等 识 别 的 结 果 。 PAMP 、 DAMP等可启动和激发以炎症反应为主的免疫应答,并清 除病原体和凋亡细胞,但却并不一定与应答产物特异性结 合。因此,PAMP、DAMP等这类固有免疫的启动物和激 发者并不符合传统抗原的内涵,难以被定义为传统概念上 的抗原。
异物性的意义—排异
Ag T,B细胞
特异
性免
疫应
Ag 效应物 答
抗原被排除
特异性(Specificity)
抗原只和自己相应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相结合这一特 性,称为抗原的特异性( Specificity )。
抗原 PPT课件
![抗原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1ca188dd88d0d232d46a11.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掌握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两大特性。 掌握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掌握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决定基(簇) 的概念;掌握B细胞决定基,T细胞决定基的概 念和特点;熟悉交叉反应的概念、机制和意义 。 掌握胸腺依赖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抗原;了解抗 原的其他分类方法。 了解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佐剂、超抗原) 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卵白蛋白 ( ovalbumin, OA):是蛋清中的主要
蛋白。
牛丙种球蛋白 ( bovine γ-globulin, BGG):是
正常牛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部分,以IgG为主。
钥孔嘁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
KLH):提取于钥孔嘁(一种较古老的动物), 利用其与人种关系较远,人从未接触过,分子量 高达数百万,是已知免疫原性最强的蛋白之一。
正常 免疫 应答
变态 反应 免疫 耐受
+
+
免疫原
+
+
变应原
负免疫 应答
+
-
耐受原
四、抗原的分类
根据抗原的性质:完全抗原 半抗原 根据抗原的来源:天然抗原 人工抗原 合成抗原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 同种异体抗原 自身抗原 异嗜性抗原 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 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4.异嗜性抗原
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 间的共同抗原。
典型例子:Forssman抗原
豚鼠脏器(生理盐水悬液) 家兔 抗豚鼠 抗体 + 豚鼠脏器抗原 反应(+) + 绵羊RBC凝集反应(+)(交叉反应)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https://img.taocdn.com/s3/m/dd5ae2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e.png)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能 力。
反应原性
抗原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后能够诱导发生反应的性质。
多样性和特异性
抗原的种类和性质具有多样性,同时能够与免疫系统中的 特定受体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
刺激免疫记忆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后,能够诱导免疫记忆的形成 ,使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够迅速并有效地进行免 疫应答反应。
02
医学免疫学中的抗原
医学免疫学抗原的种类
异种抗原
来自不同物种的抗原物质,如 细菌、病毒和异种组织。
同种异型抗原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抗原物 质,如ABO血型抗原和组织相 容性抗原。
自身抗原
正常情况下机体自身产生的物 质,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引起免 疫应答,如变性蛋白质、肿瘤 抗原等。
半抗原
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 质,如某些药物和毒素。
蛋白质组学技术
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目标抗原进行鉴定 和功能研究。
抗原的特异性检测
01
02
03
交叉反应试验
检测抗原与不同抗体之间 的反应,确定抗原的特异 性。
竞争抑制试验
利用竞争抑制原理,检测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能力, 确定抗原的特异性。
亲和性试验
利用不同亲和力的抗体, 检测抗原与抗体结合的能 力,确定抗原的特异性。
医学免疫学抗原的特点
01
02
03
04
免疫原性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 特性。
反应原性
能够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的 特性。
特异性
只与特定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结 合的特性。
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抗原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和性质,导致免疫应答的多样
抗原 ppt 课件
![抗原 ppt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22f3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1.png)
选择适当的免疫佐剂,以增强抗原的免疫原 性,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交叉保护性
针对不同病原体变异株的抗原特性,选择能 够提供交叉保护的抗原成分。
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
对候选疫苗进行严格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 验,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05
CATALOGUE
抗原检测与诊断
抗原检测的方法与原理
抗原检测方法
血型抗原物质。
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抗原的结构
抗原物质通常由蛋白质、多糖、 脂质等大分子物质构成,具有复 杂的空间构象和化学组成。
抗原的功能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 特异性免疫应答,与免疫应答产 物结合后发生免疫效应,从而发 挥抗感染、抗肿瘤等作用。
02
CATALOGUE
抗原的识别与呈递
抗原的识别
黏膜免疫应答
抗原通过黏膜侵入机体后,刺激黏 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特异性免疫应 答,主要通过分泌型IgA(SIgA) 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是针对抗原产生的特异性
免疫球蛋白。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 性,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
结合。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不可逆性 ,这是因为抗体与抗原结合后, 形成了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
THANKS
感谢观看
抗原识别是免疫应答的起始阶段,指抗原与体内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结 合,激发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抗原识别具有特异性,即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产生特定的 免疫应答。
抗原识别具有多样性,即抗原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抗原可以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
抗原的呈递
抗原等。
抗原分析课件
![抗原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ede3655acfa1c7aa00ccbb.png)
动物免疫血清
二.异嗜性抗原: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三.同种异型抗原:
由于遗传基因的差异,同种属不同个体间 有多种抗原不相同。 红细胞血 型抗原 HLA系统 (人类白细
胞抗原)
ABO血型抗原: 可引起输血反应 Rh血型抗原: 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症 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四. 自身抗原
修饰的自身抗原:如变异的IgG 隐蔽的自身抗原:如精子、甲状腺球蛋白等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抗原受体
T细 胞
刺激 抗原 识别 抗原决定基
B细 胞
致敏 淋巴 细胞
抗原
分泌 抗体
浆细 胞
抗原
适应性免疫应答:
结合
抗原
刺激
识别
机体
结合
T细胞 B细胞
效应T细胞 浆细胞 抗体
一、抗原的概念: 是一类能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 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免疫 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 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 物质。
抗原受体
T细 胞
刺激 抗原 识别 表位
B细 胞
致敏 淋巴 细胞
抗原
分泌 抗体
浆细 胞
抗原
(1)每种抗原决定簇刺激产生一种抗体 (2)每种抗原分子表面带有两种以上抗原决定簇 (3)不同抗原分子表面带有相同抗原决定簇—— 共同抗原(类属抗原、异嗜性抗原、交叉反应)
甲抗原与乙抗原的抗体,或乙抗原与甲抗原的抗 体之间,由共同抗原引起的部分特异性结合反应。 三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五.肿瘤抗原:
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物质的总称。 1、肿瘤相关抗原:
2、肿瘤特异性抗原: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
抗原重点知识点总结
![抗原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bbb8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6.png)
抗原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抗原的定义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物质。
抗原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是细胞表面蛋白、细胞内蛋白、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也可以是异种组织、异种细胞或者异种细胞表面的蛋白;还包括某些化学物质、小分子化合物以及自身蛋白等。
总的来说,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物质都可以称之为抗原。
二、抗原的分类按照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抗原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1. 按来源分类(1)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是来自于外界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以及它们的代谢产物。
此外,异种组织、异种细胞或者异种细胞表面的蛋白也属于外源性抗原。
(2)内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是机体内部产生的抗原,包括由自身细胞异常产生的变态抗原、病变细胞产生的抗原以及其他蛋白质、多糖和脂质等。
2. 按性质分类(1)蛋白质抗原:蛋白质抗原是最广泛的一类抗原,其中包括细胞表层蛋白、细胞内蛋白、微生物蛋白质等。
(2)多糖抗原:来自于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多糖分子。
(3)脂质抗原:例如微生物细胞膜中的脂质成分。
(4)核酸抗原:包括DNA和RNA等。
3. 按免疫原性分类(1)免疫原:指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不同类型的免疫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不同。
(2)抗原原:指对抗原受体识别和结合的物质,可以引起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但对免疫系统不具有免疫激活作用。
(3)过敏原:指引起异常免疫应答的物质,对于正常人群无害,但对过敏体质者可引起过敏反应。
三、抗原的作用机制抗原在机体内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1. 激活免疫应答:抗原通过诱导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引发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识别和结合:抗原能与特异性的抗原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3. 诱导免疫耐受:对于某些自身抗原,其可以引起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避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抗原与抗体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抗原与抗体](https://img.taocdn.com/s3/m/eef735cdc281e53a5902ff72.png)
h
8
构象表位和顺序表位
❖ 抗原分子中由分子基团特定的空间构象形成的表位 (conformational epitope),又称不连续表位 (discontinuous epitope)
❖ 抗原分子中直接由分子基团的一级结构序列(如氨 基酸序列)决定的表位称为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又称为连续性表位(continuous epitope)
h
6
表位的大小
❖ 蛋白质表位一般由5-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 多糖抗原由5、6个多糖残基组成; ❖ 核酸抗原的表位由5-8个核苷酸残基组成
h
7
表位的数量
❖ 抗原分子抗原表位的数目称为抗原价 (antigenic valence);多个抗原表位的 抗原称多价抗原;一个表位的称单价抗原, 如简单半抗原。
❖ 非微生物抗原
❖ 人工合成抗原
h
16
第7节 佐剂
❖ 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同时注入动手 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对该抗原 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这类 物质统称为免疫佐剂 (immunoadjuvant)简称佐剂 (adjuvant)
h
17
佐剂的种类 ❖ 不溶性铝盐类胶体佐剂 ❖ 油水佐剂 ❖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佐剂 ❖ 核酸及其类似物佐剂 ❖ 免疫刺激复合物佐剂 ❖ 脂质体 ❖ 蜂胶佐剂
CH1 与 CH2 之 间存在有绞链区, 对木瓜酶及蛋白 酶敏感,具有很 好的弹性,可以 自由展开至180 度。
h
28
免疫球蛋白的特殊结构
❖ 连接链 (joining chain,J链), IgM和 IgA中含有
❖ 分泌成分(secretary component,SC) IgA特有的成分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https://img.taocdn.com/s3/m/aa1f82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8.png)
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又称为过敏性反应或变态反应,是由 IgE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如过敏性 休克、药物过敏性皮炎等。
Ⅱ型超敏反应
又称为细胞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是由IgG或IgM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 ,如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等。
Ⅲ型超敏反应
又称为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是由 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局部或全身多处组 织,激活补体、中性粒细胞等引起的 超敏反应,如局部免疫性血管炎、 Arthus反应等。
05
抗原疫苗
疫苗概述
01
疫苗的发现和发展
疫苗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在现代医学 中的重要地位。
02
疫苗的种类和剂型
根据疫苗所预防的疾病和剂型,对疫 苗进行分类。
03
疫苗接种的流程和原 则
疫苗接种的流程,包括初次接种和加 强接种,以及接种原则,如早接种、 足剂量、足次数等。
疫苗种类及成分
传统疫苗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类毒素疫苗等,分别介绍其制
抗原与免疫耐受
在某些情况下,抗原物质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耐受,即机体对该抗原物质失去特异性免疫 应答能力。
免疫耐受可发生在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等多个层面,其产生机制包括调节性T 细胞的抑制作用、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抑制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等。
免疫耐受在医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器官移植、肿瘤治疗等,但也可能会导致自身免 疫性疾病的发生。
2023
பைடு நூலகம்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
目录
• 抗原概述 • 抗原与免疫系统 • 抗原与免疫应答 • 抗原与免疫病理 • 抗原疫苗 • 抗原展望
01
抗原概述
抗原定义
抗原定义为能够刺 激机体免疫系统产 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也称免疫原。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https://img.taocdn.com/s3/m/5170163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8.png)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引言:一、抗原的概念与分类:1.抗原的定义:抗原是指能够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分子或物质。
2.抗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抗原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自我抗原、非自我抗原、原型抗原、新抗原等。
自我抗原是指存在于机体正常组织中的抗原,包括自身蛋白、组织特异性抗原等。
非自我抗原则是指从外界进入机体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原型抗原是指具有典型免疫原性的抗原,用于研究免疫学基本原理。
新抗原是指对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未知抗原。
二、抗原识别与适应性免疫:1.抗原识别: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区分自身和非自身抗原,借助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受体,即B细胞受体和T细胞受体,对抗原进行识别。
2.适应性免疫:当抗原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这就是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介导,通过T细胞对被感染细胞进行直接杀伤;体液免疫主要由B细胞介导,通过分泌抗体来清除受体内的抗原。
三、抗原特异性:1.抗原特异性: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具有选择性地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机体对不同的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是不同的,这种特异性是由于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受体的存在。
2.抗原特异性涉及到两个概念: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
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在第一次接触到一些抗原后,再次接触到该抗原时能够产生更快、更强烈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一些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以防止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过度。
结论:抗原是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关键物质,它可以分为自我抗原和非自我抗原两大类,并且具有抗原特异性。
机体通过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受体对抗原进行识别和区分,从而引发适应性免疫。
对于医学和免疫学研究来说,深入了解和研究抗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免疫抗原识别的结构基础
![免疫抗原识别的结构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90e5e5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a.png)
免疫抗原识别的结构基础免疫抗原识别是人类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它的作用是识别和攻击入侵我们体内的病原体和其他外来物质,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这种识别功能由一系列分子完成,其中最核心的分子就是抗原受体。
在抗原受体的结构基础上,这些分子可以识别各种不同类型的抗原,使得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病原体和环境变化。
抗原受体的结构基础是由抗原受体基因的编码产生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被称为受体多样性基因(RAG)蛋白质,它们位于人类染色体的第11对上。
在人类免疫系统中,存在两类不同的抗原受体,一类是B淋巴细胞受体(BCR),另一类是T淋巴细胞受体(TCR)。
B淋巴细胞受体主要用于识别一些细胞外的抗原,比如细菌、病毒等等,而T淋巴细胞受体则主要用于识别细胞表面的抗原,比如癌细胞、感染细胞等等。
抗原受体的结构由两个特殊的链组成,一条是轻链,另一条是重链。
这两个链之间通过一些化学键(比如二硫键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三维的结构。
这种结构被称为铁路桥结构(Y型结构),它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组成的。
在这个结构中,重链的一端包含一个可变区域(V区域),这个区域类似于一把钥匙,它能够与抗原分子特定的结构相互作用。
轻链也包含一个可变区域,但是比重链的可变区域少得多。
可变区域的结构是由一系列高变异性的基因段编码产生的。
这些基因段叫做变异区(V区),D区和J区。
这些基因段组合起来可以产生数百万种不同的可变区域,每种可变区域都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亲和力。
这些可变区域是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的关键。
当抗原分子进入机体后,相应的抗原受体可以与抗原特定的结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免疫细胞,引发免疫反应。
在抗原受体的结构中,还有一类重要的区域称为桥区或者连桥区。
它位于铁路桥的底部,连接着两条重链。
这个区域的结构极其重要,它能够影响抗原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事实上,一些重要的自身抗原是通过桥区与抗原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的。
这种反应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一系列的自身免疫病症。
《疫学2-抗原》课件
![《疫学2-抗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fecf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f.png)
疾病诊断和治疗
抗原在疾病诊断和免疫治疗中具 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抗原的研究 ,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
疗的有效性。
公共卫生防控
抗原研究对于公共卫生防控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对病原体的抗原 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制定
有效的防控策略。
抗原研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抗原多样性和变异性
01
不同病原体之间的抗原多样性和变异性给抗原研究带来挑战,
胞和B淋巴细胞等。
APC通过展示抗原和分泌细胞因 子等机制,激活T淋巴细胞,诱
导特异性免疫应答。
APC在免疫应答中具有关键作用 ,能够调节淋巴细胞的活化、增 殖和分化,影响免疫应答的类型
和强度。
03
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
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
特异性结合
抗原和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这种结合是基 于分子间的互补性和识别机制。补体结合反应
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可激活补体 系统,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04
抗原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抗原检测的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来定性或定量检测相应抗 体或抗原的方法。
免疫荧光技术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特异性荧 光反应,用于定位抗原或抗体的位置。
改进现有疫苗
针对现有疫苗的不足之处,改进现有疫苗的生产 工艺和免疫程序,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疫苗研发和生产的全球化发 展,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06
总结与展望
抗原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促进疫苗研发
抗原研究是疫苗研发的关键环节 ,通过了解抗原的结构和功能,
抗原的识别
![抗原的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a4342018763231126fdb110f.png)
抗原的命名:
• 免疫应答类型 抗原命名 免疫原性 免疫反应性
抗原 ↓ →正常免疫应答→抗原 ↓ →正免疫应答 机体→ →变态反应 → →变应元 →负免疫应答→免疫耐受 → →耐受元
+
+ +
+
+ -
6
二、抗原决定簇或表位
(Antigenic determinant & epitope) • 抗原决定簇: • 指抗原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某些特定
17
(五)根据抗原的性能分类
• 1、半抗原(Hapten) : • 2、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
18
(六)肿瘤抗原
• 1、肿瘤特异抗原(tumor-specific antigen,TSA): • 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 3、癌基因编码的抗原:
19
五、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
第二章:抗原的识别
(The recognition of antigen)
• • • • 第一节:抗原 第二节:抗体——免疫球蛋白 第三节:B细胞的抗原识别 第四节:T细胞的抗原识别
1
第一节:抗 原
(Antigen,Ag)
• 抗原:
• 是一类能够刺激动物机体的免疫系 统,诱导发生免疫应答,产生体液免疫 的抗体和(或)细胞免疫的效应淋巴细 胞,并在体内外与之反应的物质。
27
4、Fab和Fc片段:
Fab:抗原结合片段 (Fragment antigen binding)
Fc:可结晶片段
(Fragment crystallizable)
28
5、铰链区(Hinge rigion)
• 随机松散的结构, 具柔曲性,可自由运 动。当抗体分子与抗 原决定簇结合时,该 区张合自如,易于结 合,且有利于抗体分 子上两个抗原结合部 位同时发挥作用,从 而大大提高抗原-抗 体间的亲和力。
免疫学课件Antigen
![免疫学课件Antigen](https://img.taocdn.com/s3/m/ad0fb3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a.png)
目录
CONTENTS
• 抗原的概述 • 抗原的识别与呈递 • 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 • 抗原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 抗原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CHAPTER
抗原的概述
抗原的定义
抗原(Antigen)
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 抗体或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03
抗原还可以用于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通过调节机体免 疫反应来抑制疾病的发展和扩散。
04
随着免疫疗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抗原在其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THANKS
谢谢
免疫预防
通过接种含有抗原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预防疾病的发生。例如, 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05
CHAPTER
抗原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抗原的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 答的能力。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其分子量 、化学性质、表面构象、机体因素等多 种因素有关。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其所含的抗原决定簇有关 ,抗原决定簇是抗原物质中能够诱导机体产 生免疫应答反应的特定化学基团。
免疫诊断与免疫检测
免疫诊断
抗原用于检测患者体内特异性抗体或 抗原的存在,以诊断疾病。例如,检 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以诊断乙肝。
免疫检测
抗原用于检测样本中特定细胞或分子 的存在,如肿瘤标志物、激素等。
免疫治疗与免疫预防
免疫治疗
利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消除病原体或肿瘤细胞。例如,利用 肿瘤抗原进行免疫治疗。
疫应答。
MHC分子与抗原呈递
MHC分子是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是抗原呈递过程中重要的分子之一。
抗原识别名词解释
![抗原识别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9aac16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a.png)
抗原识别名词解释1. 抗原识别呀,就好比是身体里的小侦探在寻找坏人!比如说,新冠病毒就是那个坏家伙,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就会努力去识别它,找到它并想办法把它干掉!这就是抗原识别啦!2. 抗原识别不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去认出那些外来的“捣蛋鬼”嘛!就像你在人群中一眼认出那个调皮的小孩一样,免疫系统也会精准地识别出抗原呢!比如感冒病毒进来了,身体马上就能识别出来哦!3. 哎呀,抗原识别其实就是免疫系统的一场大搜索行动呀!它要在众多物质中找出有害的抗原,这多厉害呀!就好像警察在茫茫人海中锁定犯罪嫌疑人一样,像打疫苗后,身体就会进行抗原识别呢!4. 抗原识别,说简单点,就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发挥作用呀!它能分辨出谁是“自己人”,谁是“敌人”。
好比在一个团队里,能认出谁是真正的伙伴,谁是来捣乱的。
像身体遇到细菌时,就会进行抗原识别来对抗它啦!5. 嘿,抗原识别不就是身体的智能雷达嘛!它能迅速捕捉到外来的抗原呢!就像你能一下子发现那个特别的东西一样,身体也能很快识别出抗原。
比如身体被结核菌入侵时,抗原识别就开始工作啦!6. 哇塞,抗原识别简直就是免疫系统的火眼金睛呀!能精准地找出抗原。
这就像你能在一堆东西里找出你最喜欢的那个小物件一样!像被寄生虫感染时,身体的抗原识别就启动咯!7. 抗原识别呀,你可以想象成一场精彩的捉迷藏游戏!免疫系统要找到抗原这个“小调皮”。
好比你找躲起来的小伙伴,身体也在努力找抗原呢。
像过敏时,就是抗原识别在发挥作用呀!8. 哈哈,抗原识别不就是身体的神奇本领嘛!它可以分辨出各种不同的抗原。
就像你能区分不同的颜色一样容易,当有病毒来袭,抗原识别就赶紧行动啦!9. 哎呀呀,抗原识别就是免疫系统的大本事呀!它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抗原。
就像你在一堆玩具中找到你最想玩的那个一样,身体遇到病原体时就靠抗原识别啦!10. 哼,抗原识别可重要啦!这可是身体保护自己的关键步骤呀!就像守门员守住球门一样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ll蛋白家族的配体
属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它是多种微生物 所共有的一类分子结构; 多属于糖脂化合物,如G+ 菌的肽聚糖、磷壁酸, 分枝菌属的阿拉伯甘露糖脂,G- 菌的LPS及其它微 生物脂蛋白中的脂肪酰化基团等均属于PAMPs。
37
B细胞对TI-1抗原的识别
TI-1抗原通常为B细胞丝裂原。最好的例子是脂多糖 (LPS或内毒素),它是多种G-菌细胞壁的成分。 高浓度的TI-1抗原由B细胞表面的有丝分裂原(mitogen) 受体识别,识别后可激活多个克隆的B细胞(此过程与 mIg无关)。 低浓度的TI-1抗原由B细胞表面的BCR识别,识别后只 有结合TI-1抗原的B细胞克隆能被激活。
23
清除受体
(Scavenger receptor)
又名:清道夫受体。 表达部位:巨噬细胞。 功能:识别细菌和酵母细胞壁的糖或脂类。
24
第二节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25
一、B细胞受体复合体
(B cell receptor complex B complex)
26
B细胞的抗原受体
是膜表面Ig分子(mIg),也称BCR。不成熟B细胞表达 mIgM,成熟B细胞表达mIgM和mIgD。一个B细胞上约有 104~106个mIg分子。 mIg除具有与分泌型Ig相同的胞外区,还有跨膜区和胞内 区。
16
Toll样受体的配基
目前在已发现的10个TLRs中,有7个已找到其相应的配基:
TLRs
TLR2 TLR3 TLR4 TLR5 TLR7 、 TLR8 TLR9
配基
LPS、肽聚糖、胞壁酸
病毒双链 RNA LPS 细菌鞭毛蛋白 一些人工合成的抗病毒小分子 细菌CpG DNA
17
Toll样受体的作用机制
3
识别“非己” (recognition of non-self )
识别非己→对非正常的自身成分发生反应
机制一:当细胞衰老或死亡时,可被吞噬细胞识别的细
胞表面分子暴露出来,吞噬细胞可通过识别这些分子将 其吞噬。
机制二: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其抑制性MHC分子的表达
减少,激活杀伤激活受体(killer activatory receptors, KAR),诱导NK细胞杀伤被感染的细胞。
22
CD14的功能
介导细胞对LPS(脂多糖)的反应 :mCD14介导髓源性 细胞(如单核Mφ 、中性粒细胞等);sCD14介导不表 达mCD14的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等)。 Mφ表面的CD14分子与G- 菌表面的LPS结合可破坏微生 物,并诱导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启动免疫应答。
结合的配体:甘露糖/岩藻糖样结构。
20
甘露糖受体的功能
介导非特异性免疫: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甘 露糖受体作为前线受体,不仅与微生物相互作 用,而且能介导吞噬细胞吞噬、破坏微生物。 诱导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通过表面的甘露糖 受体与微生物结合,将微生物内化并在核内体 中将其降解,产生的肽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APC)表面,供特异性 免疫系统对其识别,诱导T、B细胞介导的特异 21 性免疫应答。
CD14
两种存在形式:膜结合CD14(mCD14)、可溶性
CD14(sCD14)。 mCD14是分子量为58~60kD的糖蛋白,通过糖基磷脂 酰激醇(GPI)锚固物附着在成熟的髓源性细胞表面 (不插入细胞浆内)。 sCD14是一种分子量约为48kD~50kD的单链蛋白质, 无GPI尾部结构,游离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血清中。
19
甘露糖受体
(mannose receptor) 是一分子量为180kDa的跨膜受体。
表达部位:① 巨噬细胞;② 树突状细胞;③ 内皮细胞。
有8个糖识别结构域(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s, CRDs),其中一些识别结构域具有不同的识别基序,识 别配体的数目和范围相当广泛。
辅助Ig组装及表达于胞浆膜上的必需成分:mIg合成后一般 存在于胞浆内,只有与Igα、Igβ连接后才能整合于胞膜内, 表达至细胞表面。
32
33
二、B细胞共受体
四名成员: ① CD21(又名:补体受体2,C3d受体,B2) ② CD32(又名:FcγRIIB ,为IgG Fc段的一个受体) γ ③ CD19(又名: B4,为信号分子) ④ CD81(又名:TAPA-1) (
27
28
BCR需要合作伙伴
合作的原因:抗原与mIg的可变区特异结合,虽可产生 第一活化信号,但由于mIg的胞浆区短,仅有3个氨基酸, 不能依靠自身将信号转导入胞内。mIg须借助B细胞上 的另两个跨膜多肽Igα(CD79α)和Igβ(CD79β)来转 α β 导信号。 合作的形式:与Igα和Igβ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相连,构成 B细胞受体复合体(B cell receptor complex)。
4
5
抗原识别的方式
模 式 识 别 受 体 Toll受体 甘露糖受体 识别 CD14 清除受体 病原体
天然 免疫应答
共有的
特征性分子
特异性 免疫应答
BCR 识别 TCR
抗原
高度特异的
表位
6
第一节 天然免疫系统的非己识别
主要依靠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识别某些微生物相 关的分子模式,启动一系列炎症反应,以清除入侵的 病原微生物。 模式识别受体:包括Toll受体、甘露糖受体、CD14 和清除受体等。
《医学免疫学》
第九章
抗原识别
免疫研究室 潘华新
1
2
识别“自己” (recognition of self )
识别自己→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反应
机制一:缺乏对自身细胞的识别(即对自身细胞忽视) 机制二:自身非感染细胞上存在抑制性结构/受体,
NK细胞通过识别MHCⅠ类分子激活其表面的杀伤抑制 受体(killer inhibitory receptors, KIR),阻止NK细胞 对自身非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
18
TLRs在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激活初始 T 细胞 :Mφ和DC可通过其表面的TLRs识别病
原微生物的特殊分子模式(如LPS、磷壁酸等),诱导 激活初始T细胞所必须的协同刺激分子B7和IL-1的表达。
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某些病原体及多种微生物脂
蛋白可通过与Mφ表面的TLRs的作用诱导IL-12的产生。 IL-12可激活NK细胞产生IFN-γ,IFN-γ又能诱导Mφ产生 γ IL-12,如此相互作用,形成正反馈,诱导细胞介导的免 疫应答。
34
B细胞共受体复合物的功能
CD19是酪氨酸激酶的底物并与许多胞内蛋白质相联,介 导细胞内信号传导, CD81属于四跨膜区蛋白(tetraspanin)超家族成员,启 动细胞粘附。 CD21和CD32的胞外区可分别与结合了抗体或补体成份 的抗原相结合,从而把CD19/CD21/CD32/CD81复合物 与BCR桥联起来,使CD19和CD81与BCR复合物接近, 影响Igα/Igβ复合物介导的信号转导。
7
8
肺部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电镜)
9
识别“非己” 识别“非己”的细胞表面受体
名 称 结合的配体
甘露糖样/岩澡糖样 结构 LPS(脂多糖)
细胞分布
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树突 状细胞 巨噬细胞
甘露糖受体
CD14
清除受体
糖或脂 LPS,肽聚糖, 葡聚糖磷壁酸, 阿拉伯甘露糖脂
巨噬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APCs), B细胞,巨噬细胞
42
43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TI-1抗原
抗原举例 LPS
TI-2抗原
多聚氨基酸
TD抗原
多数天然蛋白质 B细胞作为APC将 抗 原 肽 与 MHCⅡ Ⅱ 类分子结合,供 CD4+T细胞识别 BCR 需要
APC递呈
不需要
合体 丝分裂原受体 不需要 不需要
Th细胞辅助
38
B细胞受体 细胞受体
丝裂原受体
39
B细胞对TI-2抗原的识别
TI-2抗原为细菌胞壁和夹膜多糖。 TI-2抗原具有高度重复的决定簇,呈线状排列,在体 内不易降解,且对B细胞抗原受体亲和力强,可使B细 胞受体mIg适度交联而产生活化信号,活化信号通过 Igα和Igβ传导入细胞内,使B细胞活化。
40
29
30
细胞外
细胞膜 细胞浆
31
Igα和Igβ 的功能 β
帮助mIg传导活化信号:当B细胞上mIg与Ag发生交联时, Igα和Igβ通过其胞浆区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α β 的磷酸化使磷脂酶Cγ(PLCγ)活化。活化的PLCγ裂解磷脂 γ γ 酰肌醇二磷酸(PIP2)产生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 (DAG)。DAG可激活蛋白激酶C,IP3可诱导胞内钙库 Ca2+的释放 B细胞活化增殖。
44
第三节 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45
一、T 细胞抗原受体(TCR)
功能:识别与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 组成: α、β 链(见于80%-90%外周T细胞); γ、δ链(见于1%-10%的外周T细胞)。 、 以上四种链又均由可变区和恒定区组成。
46
TCR α链、β链 β
α链、β链可变区共同组成T细胞抗原结合部位(binding site)。 在α链和β链的可变区内又各有3个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也称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CDR)。 CDR1和CDR2区与MHC分子结合; CDR3变异最大,与抗原肽结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