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内容考点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
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
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依法治国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二、执法为民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公平正义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
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服务大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五、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民主与法制建设
法律援助送温暖 《法律援助条例》
学习与探究
学习测评
C )。 D.经济法 2.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是在哪一年( B )。 A.1981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 A )。 A.各级政协 B.各级政府 C.党代表会议 D.人民群众 4.“村官”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体现了( B )。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ຫໍສະໝຸດ 因贪污受贿受审成克杰,壮族,1933年11月13日生,广西上林人。1998年当选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成克 杰利用其职务便利,单独或与情妇李平共同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2000年7 月被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9月14日执行。
胡长清,1948年8月出生在湖南常德。1998年1月当 选江西省副省长、江西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第三学习主题
第5 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颁布: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 • 地位:这是我国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民法。 • 意义:使得我国公民、法人的合法权 益和民事、经济审判工作有了基本的 民事法律依据。
第三学习主题
第5 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自1995年5月至1999年8月,胡长清在担任国务
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 副省长期间,先后90次收受、索取江西奥特汽车租 赁有限公司总裁周雪华(另案处理)、江西金阳光
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东(另案处理)等18
人及江西省商业储运公司的钱物,折合人民币共计 544万余元。 1999年12月22日经中央批准,中央纪委给予胡
(2)《刑法》的颁布和修订
• 颁布: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修订:1997年又对这部刑法做了重大 修订。 • 地位:新刑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一 部比较完整的刑法,在保卫国家安全、 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私财产等方面 起了重要作用。
法制教育主题内容
法制教育主题内容
法制教育主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教育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理解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并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宪法教育:让学生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教育学生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3. 刑法教育:让学生了解刑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理解犯罪和刑罚的概念,以及常见的犯罪类型和预防措施。
4. 民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民法的概念、原则和基本制度,理解民事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
5. 行政法教育:让学生了解行政法的概念、原则和基本制度,理解行政机关的职权和职责,以及公民在行政法中的权利和义务。
6. 程序法教育:让学生了解刑事、民事、行政等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理解证据规则和法律文书的制作和使用。
7. 法律实务教育:让学生了解律师制度、公证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法律实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
8.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理解法律职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通过以上主题内容的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为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政教育都有哪些内容
思政教育都有哪些内容思政教育都有哪些内容如下: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每一项内容又可具体分为许多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包括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包括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常识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
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理想教育包括人生理想教育、道德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社会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坚定信念。
理想教育应当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和科学信仰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人生、事业等方面树立正确的理想与奋斗目标。
道德教育包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道德评判能力的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和环境道德教育。
纪律与法制教育包括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和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
要让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勇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服从国家和集体的统一意志并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国防教育包括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教育:军民团结教育和对普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在校生进行基本军事训练。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十五: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
【考点1】德育的任务德育的任务包括以下几点: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考点2】德育的目标德育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考点3】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德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教育。
理想是人们以现实为基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生活目的和奋斗目标。
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就是要使学生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具有集体荣誉感。
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类。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特点,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善意待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品质,形成诚实、热情、谦虚、朴素、勇敢、果断、沉着、老实、埋头苦干等优良品质。
自觉纪律教育。
纪律是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章程、制度等。
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民主与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与参与意识;树立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并勇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公民要知法、守法,教会学生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中与中小学生活有关的规定。
科学发展观和人生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科学世界观是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建立在世界观基础之上,并受世界观支配。
法制教育内容法律教育的主要内容
法律教育的主要内容:1.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懂得在行使民主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人民的民主权利。
2.教育学生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法律的根据,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力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人人都要树立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观念和习惯,反对任何违反和破坏宪法的行为。
3..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辩证统一的关系。
明白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是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积极性,所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教育学生正确运用民主权利,把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武器,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各种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4.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法律与行为的阶级本质,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
引导学生自觉守法,勇于与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
其内容包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建设、民主政治意识,基本法律知识、革命纪律教育等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必须首先帮助所有的人提高他们的政治责任感作为国家的主人,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的民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纪律和法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制定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各项法律法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相比之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改善和实现,如规划法律、金融立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空运应该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和帮助人们正确理解什么是守法的,什么是非法的,并区分对错。
坚决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等不民主现象,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职责。
总之,通过民主法制教育,全社会将形成全民学习、了解、理解、执法、守法的新局面。
初中民主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初中民主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民主与法治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政治理念和制度体系。
在初中阶段,学生涉及到的民主与法治知识点比较基础,但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初中民主与法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民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价值理念。
其基本概念包括:平等、自由、公正、多数决等。
其中,平等是指每个公民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自由是指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结社、信仰等各项基本自由权利;公正是指社会各种资源的分配和社会规则的制定具有公平性;多数决是指在民主制度中,重大问题通常通过多数人的选举或表决来决定。
二、民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民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
随着历史的进程,民主制度逐渐完善,包括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两种形式。
其中,直接民主是指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度;代议民主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度。
现代民主制度多采用代议民主制度,通过普选和议会运作实现人民的意志。
三、中国的民主制度和政治参与中国的民主制度特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履行监督、决策和管理职能的机构。
中国的民主制度注重群众性,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使人民的意愿得到体现。
此外,中国还注重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党内民主、基层民主、群众组织的民主生活会等形式,促进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民主监督。
四、法治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法治是指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以法律为基础的原则和制度体系。
其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公正、公开、文明。
平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所有人都是一样适用的;公正是指法律的适用和执行应当公正无私;公开是指法律的制定、执行和解释应当公开透明;文明是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当遵循文明的原则和规范。
五、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路径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既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为客观依据,又要以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为现实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或者说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的头脑。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五个方面的教育。
其中,道德观教育是基础,政治观、法制观教育是主导,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根本。
第一节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观点。
它是人们对世界本质、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生存价值等一系列基本观点的总和,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本质问题探索的思想结晶。
世界观决定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
因此,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法宝,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保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要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这一根本原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和斗争,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永远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爱国主义、民主、法治、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爱国主义、民主、法治、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3.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三、民主教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1.普及民主知识2.培养民主意识和行为3.学会理性表达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四、法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1.弘扬法治精神2.增强法治意识和素养3.尊重和遵守法律法规五、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3.倡导文明礼仪和道德品质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
爱国主义、民主、法治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培养公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公民正确认识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3.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教育公民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民主教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1.普及民主知识:民主教育旨在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和行为,首先要普及民主知识,让公民了解民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
2.培养民主意识和行为:教育公民树立民主观念,学会尊重他人意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3.学会理性表达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培养公民理性表达观点、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民主素养。
四、法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1.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素养,首先要弘扬法治精神,让公民了解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2.增强法治意识和素养:教育公民尊重和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法治意识和素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与法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与法治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民主和法治建设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而法治建设则是保障人民民主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人民民主和法治建设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特点和发展路径,以及如何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
一、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与特点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和灵魂。
它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广泛参与的原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人民民主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有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通过选举和被选举的方式,直接参与政治权力的运行,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其次,人民民主强调了人民的广泛参与和多元化表达。
人民的民主权利不仅仅通过选举体现,还包括民主监督、集会结社、提案建言等多种形式。
人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为国家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最后,人民民主追求的是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人民民主不仅要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还要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致力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足、幸福。
二、法治建设的关键路径和基本原则法治建设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注重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体系建设,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首先,法治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其次,法治建设要坚持以宪法为核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根据和准绳。
法治建设要从宪法的制定、解释和实施上着手,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对宪法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再次,法治建设要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篇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通过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来实现。
这一方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保障,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首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这包括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法律的适用范围和程序,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的可信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和法治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的认识和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其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机制。
这包括建立权力制约机制,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可控性,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加强司法独立,保障司法的公正和独立性,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质量。
此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需要加强公民参与和民主监督。
这包括广泛开展选举和民主决策,确保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实现。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和公民团体的建设,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增加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最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需要加强法律执法力量的建设。
这包括提高法律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执法机关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总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在健全的法制保障下,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得以真正发展和巩固。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为人民创造一个公平、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
篇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广泛参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方针是广泛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保障和条件。
【教资】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我国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有学 者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内容。
小学德育的内容
我国小学德育的内容如下: 1. 爱国主义教育 2. 理想教育 3. 集体主义教育 4. 劳动教育 5.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 自觉纪律教育 7. 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8.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②注重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不等于学生的平均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 势,只要这一优势智力得到了合理的发展,都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成才的道路也应该 是多样化的。因此, 学校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因材施教。
③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向。小学阶段,个性发展的意义就在于使有特殊个性和才 干的学生更有可能适应未来不同社会工作的需要,教育必须为不同的社会岗位培养人才。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一些直观、 感性的认识,激励中小学生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实现和祖国美好的明天做好准备。
经典真题 【2015年下】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
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 学生甲:"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 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经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 考不上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 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
教案了解我国的制度与民主法治
教案了解我国的制度与民主法治教案:了解我国的制度与民主法治一、引言我国的制度与民主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了解我国的制度与民主法治,对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和民主法治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我国的制度1.党的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执政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特征。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使人民能够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3.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除了中国共产党以外,我国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他们可以合法组织和活动,并且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4.基层民主制度我国基层民主制度是指在乡镇、社区、村级组织中实行的民主自治制度。
它包括举行代表大会、选举村委会、社区居民代表等各种形式,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基层组织能够有效地代表和维护人民的利益。
三、民主法治的实现1.法治的重要性民主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法治意味着国家权力的合法行使、公正的司法制度、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只有依法行使权力,才能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2.宪法的地位与作用我国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约束国家机关和公民行为的法律地位。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范了国家的权力行使,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3.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
这些法律形成了国家治理的法律框架,为社会提供了有序运行的规范。
4.司法独立与公正我国坚持独立的审判机构,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保证司法的公正性。
同时,建立了公证、仲裁、调解等多元化解纠纷的机制,确保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八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建立了县和县以下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各级政协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3.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1.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20多年来,我国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3.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级司法部门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一、选择题1.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哪部法规,标志着我国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A.《村民委员会组织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5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A、刑法B、宪法C、民法D、经济法3、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的表现,较完整的叙述是①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③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④实行县以下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以下人物中因贪污受贿而受到法律严惩的是①江青②张春桥③陈希同④成克杰⑤胡长清A、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⑤5、我国保证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机关是A、各级政治协商会议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C、各级政府和各级法院D、各级检察院6.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的是:A.养老保险 B.《劳动法》 C.医疗保险 D.社会救济7.每年3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商讨、决策国家重大事务。
会议期间,大会要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国家的一些重要法律、发展纲要等。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是维护和发展人民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的坚强保证。
削弱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放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就不可能建设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二、自由平等观念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现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一)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一方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的。
这一观念是对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特权制度的否定,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在社会主义国家,不承认有任何享受特权的公民,也不承认有任何免除法律义务的公民。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任何公民,都要给予平等对待。
三、公平正义观念(一)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必要性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年轻后代,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民主的训练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于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是德育的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又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相结合。
对学生,通过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和大学的法律常识课和宪法讲座、少先队和共青团的班级活动,以及课外、校外活动等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①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懂得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
②教育学生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据,是保证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武器,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人人都要养成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和破坏宪法的行为进行斗争。
③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
懂得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而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民主权利,运用社会主义法制这一武器,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各种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④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法,法的阶级本质和作用,以及有关的政策法令。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并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
(一)有法可依从2010年至今,我国的教育立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较好的法制环境。
我国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2部教育法律,国务院制定了5项教育行政法规。
另外,青少年加强保护和预防犯罪也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姊妹法可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
①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懂得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
②教育学生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据,是保证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武器,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人人都要养成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和破坏宪法的行为进行斗争。
③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
懂得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而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民主权利,运用社会主义法制这一武器,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各种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④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法,法的阶级本质和作用,以及有关的政策法令。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并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
其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治,民主意识,法律基本知识,革命纪律的教育等等。
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首先应帮助全体人民增强当家作主的政治责任感,正确运用民主权利。
教育人们懂得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的民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纪律和法制,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搞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中心的各个法规,成绩显著,但各有关部门的法规,与经济发展的进程相比,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和实施,如计划法、财政立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人们懂得什么是守法,什么是违法,明确是非界限,在全社会逐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使人们懂得坚决同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非民主现象作斗争是必须履行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总之,通过民主与法制教育,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全民学法、知法、懂法、执法、遵纪守法的新局面。
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治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
首先从稳定局势看,需要深入普法,进行法治教育。
当前,我们全国各地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是稳定的,社会治安也是基本稳定的,这是主流,是必须充
分肯定的。
现状:有法可依
从2010年至今,我国的教育立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较好的法制环境。
我国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2部教育法律,国务院制定了5项教育行政法规。
另外,青少年加强保护和预防犯罪也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姊妹法可依。
这就充分说明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
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青少年均为重点普法对象之一。
我区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门指导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实法制副校长的前提下,组织了系列教育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展览、观看法制教育影视、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组织法制知识讲座和法制知识大奖赛、强化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现象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呈现出低龄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倾向,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从主体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
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是
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