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的教与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中英语的教与学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转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提高效率。

关键词:转变观点;教师观;学生观
中图分类号:g623.31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来讲,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常常听到不少学生及家长抱怨说高中英语难学。

教师也抱怨高中学生怎么就不得入门,不会学习呢?在新课标下怎样走出这一困惑,使学生成功地从初中英语学习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学习规律,使教师乐于教,学生轻松地学呢?我认为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问题,查找根源
学生之所以觉得高中英语难学,实际上是由初中升到高中后,他们对英语学习还不适应,尚未习惯。

在初中阶段,教材浅易,对话丰富有趣,大多阅读课文篇幅较短,那么课堂上就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不需要课前花时间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格外熟悉,,一些简单的词组和句型如:would like to do sh; be busy (in) doing sth;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the park is south of the mall等等能倒背如流。

即使他们不能说出语法上为什么,他们能依葫芦画瓢地运用,在考试中能得分。

但是到了高中,情况却不同了。

教学内容颇多,阅读材料篇幅较长,课时相对减少。


于阅读理解材料往往是篇幅很长的课文讲两课时才能结束。

加之词汇量增多,语法较为集中,写作要求提高,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

而且,课后自习时间不足,没有计划,不做合理安排就不能及时有效组织预习和复习,几单元过后心中便没底了。

再者教材的不衔接,初中用的是人教版,高中是牛津版。

这样就无形的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试问这样的状况能学好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这就需要我们教者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改变。

二、转变观念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由昔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

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这种看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对此,《学会生存》一书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得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因此,现代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
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为目的,与学会商讨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个性的觉醒,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

教师要重视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把“给学生压力”变为“给学生动力”,由“牵着孩子走”变为“推着孩子走”。

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
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教师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他们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强调标准化的培养模式。

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个性发展得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而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

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

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

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
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

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由于年龄的优势,我和学生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有些学生也愿意跟我谈谈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困难,生活上有困难也会向我求得帮助,当然我也乐意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

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在不少教师观念中,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

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程启动的同时,英语又换了教材,许多英语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教法出新,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极可能完不成教学内容。

这是因为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

不少外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

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中,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的确,教材的更新会使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

因此,教师不应该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
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对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