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引用百强化学家影响排名

合集下载

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依据2000

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依据2000

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依据2000-2010年间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引用率,汤森路透集团在上月初发布了全球顶尖100 位材料学家榜单。

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

本期报告以表格的形式,对这100位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基于ESI统计数据,汤森路透集团于3月2日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

依据过去10年中在材料科学领域(基于汤森路透集团ESI的学科分类体系)所发表研究论文(包括Article和Review)的篇均被引次数,这一榜单选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 名材料学家(入选者文章数不低于25篇)。

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这一榜单,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教授位居第一。

按国别分布,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有48位来自美国,11位来自德国,8位来自英国,4位来自法国、荷兰,来自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和瑞士的有3位,来自比利时、俄罗斯、瑞典的有2位,奥地利、加拿大、丹麦、爱尔兰、以色列、日本、葡萄牙、中国台湾各1位。

从所属机构看,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有5人、帝国理工学院4人、麻省理工学院4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3人、斯坦福大学3人、剑桥大学3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3人、马尔堡大学3人、密歇根大学3人。

表1对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简单介绍。

表1材料科学领域TOP 100科学家的研究方向排科学家文总被研究方向名(所在单位)章数引次数1杨培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613900半导体纳米线、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太阳能转换为燃料用纳米线、纳米线热电学、纳米线电池、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等离子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学、无机化学,以及低维纳米结构在光电等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2殷亚东(加州大学河滨分校)326387纳米结构功能材料、纳米器件、无机纳米胶体合成与表面改性、自组装方法、纳米电子和光子器件、复合纳米材料、生物医用纳米结构材料、纳米催化剂、胶体与界面化学、纳米加工利用方法、光子晶体结构磁响应、可回收的复合纳米催化剂、生物相容性纳米晶制备、生物分离用纳米团簇等3黄暄益(台湾清华大学)345439无机纳米结构控制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物纳米线、氮化钱空心球、金属氮化物纳米棒、有机硅薄膜、新型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纳米结构、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结构自组装等4夏幼南(华盛顿大学圣路8311936纳米材料合成化学与物理、纳米材料在电学、易斯分校)光学催化剂、信息存储、光纤传感器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光学成像用金纳米笼造影剂、纳米材料集成与智能聚合物、空间/时间分辨率控释相变材料纳米胶囊、静电纤维在神经组织工程、药物释放、干细胞、肌腱、现场修复插入骨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提高太阳电池、燃料电池、催化转换器和水分离设备中的应用5孙玉刚(阿贡国家实验室)375231由金属、半导体、氧化物和复合材料组成的功能性纳米结构设计和合成;燃料转换用低成本稳定等离子光学催化剂和非负载型催化剂设计和合成;低成本高性能光伏器件用铜锢钱硒纳米粒子设计与合成;太阳能、薄膜和高容量电池、柔性电子产品和传感器、新一代锂电池中非常规技术开发等6吴屹影(俄亥俄州立大学)749590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燃料电催化剂7Jan C. HUMMELEN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384643富勒烯化学、光化学、分子材料在光伏技术中应用8Alan J. HEEGER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495788半导体和金属聚合物,主要关注聚合物场效应管中的栅诱导绝缘体-金属相变,以及低成本塑料太阳电池。

从“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全部名单,中科大校友六人上榜”看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

从“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全部名单,中科大校友六人上榜”看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

从“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全部名单,中科大校友六人上榜”看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2月10日,世界一流的企业及专业情报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TOP 100 CHEMISTS,2000-2010),这份榜单依据过去十年中所发表研究论文影响因子而确定的.过去十年,有大约100万化学家在汤森路透认可并收录的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成果,能入选“顶尖一百”表明他们是百万化学家中最优秀的万分之一。

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PAC)宣布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

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是配合国际化学年的庆祝活动之一,并表彰这些化学家自2000年1月以来所取得的杰出学术成就。

共有1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分别是:1.戴宏杰(Hongjie DAI),排名第7,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2.彭笑刚(Xiaogang PENG),排名第8,美国阿肯色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3.杨培东(Peidong YANG),排名第10,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4.陈邦林(Banglin CHEN),排名15,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教授;5.孙守衡(Shouheng SUN),排名31,美国布朗大学教授;6.夏幼南(Younan XIA),排名35,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7.段镶锋(Xiangfeng DUAN),排名41,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8.Gregory C. Fu,排名4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9.曾华淳(HuaChun ZENG),排名49,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10.林文斌(Wenbin LIN),排名54,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11.殷亚东(Yadong YIN),排名55,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助理教授;12.孙玉刚(Yugang SUN),排名61,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

进入榜单的六名化学家杨培东、夏幼南、段镶锋、林文斌、殷亚东、孙玉刚,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

2024年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发布

2024年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发布
16
国内外科学家质量差异
科研成果质量比较
对比国内外科学家在科研成果方 面的差异,包括论文发表、专利
申请、科研奖项等方面。
2024/2/29
学术影响力比较
评估国内外科学家在学术界的地位 和影响力,包括学术组织任职、学 术会议邀请等方面。
人才培养质量比较
比较国内外科学家在人才培养方面 的贡献和成果,包括培养的学生数 量、质量以及学生的学术成就等。
17
国内外科研环境比较
2024/2/29
科研投入比较
对比国内外在科研经费、科研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情况,分析对科 研发展的影响。
科研政策比较
比较国内外在科研政策、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探讨政策对科 研的推动作用。
学术交流与合作比较
分析国内外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的现状和差异,探讨加 强国际合作的途径和意义。
激励后辈人才
顶尖科学家的成就和荣誉对于后辈人才来说是一种巨大的 激励和鞭策,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故事可以激发更多年轻人 投身科学研究事业。
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拥有众多顶尖科学家的国家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实力也会 得到相应提升,这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具 有重要意义。
6
02
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
2024/2/29
该排名旨在表彰那些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学术教 育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以及他们在推动人
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 当前世界科学界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以及各国在科学
研究领域的实力和水平。
2024/2/29
4
排名标准与依据
2024/2/29
科研成果
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发布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化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在世界化学发展史上,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化学家,下面给大家介绍世界上十大杰出化学家如下:1、门捷列夫——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人物简介: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罗斯著名化学科学家。

他发现了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杰出贡献: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现根据国家标准称为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既元素周期律。

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

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它类硼、类铝和类硅,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的性质,并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

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

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

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荣誉,世人给他以极高的评价。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

化学史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化学史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化学史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什么是影响?顾名思义,就是你从他身上学到东西最多的。

有人认为化学史上居里夫人影响甚广,有人认为是门捷列夫而,而对于我个人,影响最深的是美国科学家,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一生获得无数奖项,有无数荣誉,在他的带领下,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才取得了了成功,他创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然而,这些荣誉并不是他对于我影响的重点,真正对我影响的,是他在第一颗原子弹创造出来后,并没有沉浸于鲜花和掌声之中,出人意料的是,他竭尽全力去组织美国政府取消氢弹的研发,为此,他不仅被美国政府划为政治危险人物,更是其晚年被监听,监视,直到过世前一年才被平反。

他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而原子弹的威力,已经不是为了保护和平。

人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自然是完美的时候,而在这个时候,可以保持对于科学的世界观而不为了功名所屈服的,才是正真可以称之为“家”的人,在化学的发展史上,奥本海默有不可磨灭的一笔,更精彩的是,他在人生之路上,也可以保持着自己的天性,不折腰。

元素氮对应的科学家及其贡献

元素氮对应的科学家及其贡献

元素氮对应的科学家及其贡献
一、拉瓦锡
拉瓦锡老兄可厉害啦。

他对化学那叫一个痴迷呢。

他在研究空气成分的时候,就发现了氮气。

你想啊,那时候大家对空气里到底有啥都还迷迷糊糊的呢。

他通过一系列超酷的实验,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然后剩下的那部分气体里就有氮气啦。

他就这么给大家打开了一扇了解氮气的大门,让大家知道原来空气里还有这么个家伙呢。

二、丹尼尔·卢瑟福
这哥们儿也不简单呀。

他也在探索空气成分的时候发现了氮气。

他做了好多实验,就像一个探险家在未知的世界里寻找宝藏一样。

他通过让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之类的实验,最后确定了氮气的存在。

他的发现让人们对氮气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呢。

三、卡文迪许
卡文迪许在化学研究方面也是个大牛。

他的实验也涉及到了氮气相关的东西。

他对气体的研究超级细致,在他那些精密的实验中,也为氮气的发现和研究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呢。

他的工作就像是在为氮气的研究大厦添砖加瓦一样。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这个领域,有许多杰出的化学家,他们的贡献不仅对化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人类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

1. 门捷列夫 (Dmitri Mendeleev)门捷列夫是现代化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归纳为周期性的分类,并预言了尚未被发现的元素。

这一成果被认为是化学领域里的重大突破,也是人类认识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

门捷列夫还在有机化学、热化学、玻璃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对整个化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 Crick)弗朗西斯·克里克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他与詹姆斯·沃森合作发现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得人类认识了 DNA 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贡献了优秀的科学成果。

这一成果对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遗传物质的分析、识别和应用的基础。

3. 路易斯·巴斯德 (Louis Pasteur)路易斯·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发酵和疫苗制造领域的奠基者,他提出了巴斯德理论,证明了微生物对生命的重要性,证明了发酵过程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对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提供了基本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

他开发了多种疫苗,使得人们对各种疾病免疫,这一成果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4. 林纳斯·鲍林 (Linus Pauling)林纳斯·鲍林是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领域的研究先锋。

他提出了共价键理论,概括了有机化合物的本质,同时也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起到了重大影响。

鲍林还对氨基酸序列的确定和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化学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 张择端 (Zhang Qiao-shen)张择端是中国化学家界的杰出人物,在面向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有杰出贡献。

化学历史上的名人

化学历史上的名人

化学历史上的名人化学是一门起源于古代的科学,它一直都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

从古至今,化学家利用它们研究自然现象,提供新思想,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最终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如果不是因为化学历史上的一些杰出人物。

在此,我们将介绍一些最受尊敬和最有影响力的化学家,以及他们对化学的贡献。

费希特(Fritz Haber)是一位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化学家,被认为是发明化学农药的第一人。

他的成就是给世界上八千万农民提供了大量的食物,甚至可以使他们拥有足够的粮食来令人信服。

他发明了化学农药,拯救了数百万人口,令人惊叹不已。

伦理尔(Ernest Rutherford)是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化学家,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是质子、中子和微粒子的发现者,从而奠定了核化学的基础。

他还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发生变异,并将其用于核反应,赢得了他另一个著名的发明原子弹的诞生。

萨缪尔沃森(Samuel Watson)是一位20世纪的美国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被誉为“基因组”的发明者,他还与他的同事合作发明了他们自己的DNA测序机器,实现了DNA序列分析和研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测序,为研究和治疗遗传疾病,以及其它基因相关的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样本。

玻鲁兹(Marie Curie)是一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是诺贝尔奖得主,她发现了钋和钔元素,也发现了放射性元素,还发明了放射性疗法,从而拯救了许多病人。

当今,放射性治疗仍然是治疗许多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也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们。

爱迪生(Thomas Edison)是一位20世纪末的美国发明家,也是一位知名的化学家,他曾研究、开发和发明了许多用于实用生活的新型化学产品,包括灯泡、灯丝、电池等。

他的发明改变了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把新的生活方式带到了每一个家庭。

本特利(John Dalton)是一位19世纪英国化学家,他建立了元素原子理论,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他将元素以原子量表示,这使化学家们能够更精确地研究自然界事物的组成。

初中化学科学家及其贡献

初中化学科学家及其贡献

初中化学科学家及其贡献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化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为其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初中化学科学家及其贡献。

1.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是最早研究化学的人之一。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种元素理论,即地、水、火、气,这一理论在欧洲持续影响了两千多年。

2.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约翰·道尔顿是19世纪初的英国化学家,被誉为现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微小颗粒——原子组成的。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安托万·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安托万·拉瓦锡是18世纪法国的一位著名化学家,被誉为现代化学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氧气的概念,并首次将氧气与燃烧联系起来,揭示了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拉瓦锡还建立了化学元素的命名和分类系统,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 亨利·摩尔(Henry Moseley)亨利·摩尔是20世纪初的英国物理学家,他对元素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发现了元素的原子核中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原子序数。

摩尔的工作为元素的周期表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化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元素的性质和规律提供了方向。

5. 丹尼尔·魏伯纳(Daniel Bernoulli)丹尼尔·魏伯纳是18世纪瑞士的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在气体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化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魏伯纳原理,即气体分子的速度与气体的温度相关,为后来关于气体行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6. 马里·居里(Marie Curie)马里·居里是20世纪初的波兰化学家,她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镭和钋,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影响力科学家30人

影响力科学家30人

影响力科学家30人1.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物理学、天文学2. 伊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物理学、数学3.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生物学、进化论4.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物理学、相对论5. 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宇航员、航天学6. 玛丽·居里(Marie Curie)-物理学、化学7. 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天文学、物理学8.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物理学、电磁学9.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医学、微生物学10.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医学、抗生素11. 埃尔温·谢尔宾格(Erwin Schrödinger)-物理学、量子力学12. 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数学、计算机科学13. 诺亚·哈里斯(Noam Chomsky)-语言学、认知科学14. 罗伯特·霍克斯(Stephen Hawking)-物理学、宇宙学15. 尤金·威格纳(Eugene Wigner)-物理学、量子力学16. 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物理学、量子论17. 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医学、疫苗学18.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音乐学、作曲家19. 弗里茨·哈贝尔(Fritz Haber)-化学、氨合成20.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物理学、生理学21. 安东尼·冯·李文虎斯特(Antoine Lavoisier)-化学、现代化学22. 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生物学、分类学23. 约翰·邓恩(John Dalton)-化学、原子论24. 卢瑟福爵士(Ernest Rutherford)-物理学、核物理学25. 尤金·奥内尔(Eugene O'Neill)-文学、戏剧26. 米哈伊尔·莫洛托夫(Vyacheslav Molotov)-政治家、外交家27. 亨利·福特(Henry Ford)-工程师、企业家28. 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明家、工程师29.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科学哲学、实证主义30.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计算机科学、计算器这些科学家在各自领域的突出贡献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全球高引用科学家名录(HighlycitedResearchers)

全球高引用科学家名录(HighlycitedResearchers)

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名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 Thomson Reuters (ISI Web of Knowledge) 公布了全球“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2014高引用科学家)名录,据悉“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21个学科领域,全球共入选3215人次。

Thomson Reuters介绍,“Highly cited Researcher 2014”名录是根据最近11年( 2002-2012 )被ISI Web of Science(SCI)收录的全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论文进行排名,基于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基本科学指标)中的“Highly Cited Papers”(高被引论文)即发表的论文为所属领域中前1%的高引用论文。

附件:表1 中国各大学/科研机构入选《2014世界高引用科学家》人数和人次表2 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入选全球“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2014高引用科学家)名录表3 中国各学科领域入选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人数图1 世界各国各学科进入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人数图2 中国各学科领域入选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人数表1 中国各大学/科研机构入选《2014世界高引用科学家》人数和人次机构名称人数人次备注中国科学院4347含BNLMS1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6香港大学56含HKU Pasteur Res Ctr1人北京大学55香港城市大学46清华大学45深圳华大基因44哈尔滨工业大学44复旦大学34上海交通大学34东南大学34香港科技大学34澳门科技大学33国立中山大学33中山大学33西安交通大学33南京工业大学23中南大学22兰州大学22东北师范大学22华南理工大学22香港中文大学22天津工业大学22浙江师范大学22浙江大学22华东理工大学12江南大学12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12学武汉理工大学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1北京师范大学11北京邮电大学11中国地质大学11大连理工大学11东华大学11逢甲大学11杭州师范大学11香港浸会大学11湖南大学11高雄医学大学11辽宁工业大学11南京理工大学11南开大学11国立成功大学11国立交通大学11国立台湾大学11中国人民大学11香港理工大学11厦门大学11湘潭大学11扬州大学11表2 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入选全球“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2014高引用科学家)名录First Name LastNameCategory Primary AffiliationSecondaryAffiliationYulong Y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Hong-Bin Shen Biology &BiochemistryShanghai Jiao TongUniversity, ChinaMinist Educ China,China; Universityof Michigan - AnnArbor, USAXiao-Ming Chen Chemistry Sun Yat-sen University, ChinaHui-Ming Cheng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Shaojun Dong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Chunhai Fan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Song Gao Chemistry Peking University, ChinaCraig A Grimes Chemistry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Shaojun Guo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Brown University,USALei Jiang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MonashUniversity,AustraliaJacky W Y Lam Chemistry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ChinaShuit-Tong Lee Chemistr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Kong, Hong Kong,ChinaSoochowUniversity, ChinaBi-Jie Li Chemistry Peking University, ChinaFu-You Li Chemistry Fudan University, ChinaYadong Li Chemistry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Zhi-Yuan Li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Xiaogang Peng Chemistry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Zhang-Jie Shi Chemistry Peking University, ChinaZhong-Min Su Chemistr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inaLicheng Sun Chemistry Dal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ChinaRoyal Institute ofTechnology,SwedenWeihong Tan Chemistry Hunan University,ChinaUniversity ofFlorida, USABen Zhong Tang Chemistry The Hong Kong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HongKong, ChinaZhejiangUniversity, China;South ChinaUniversity ofTechnology, ChinaHe Tian Chemistry East China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Peng Wang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Swiss FederalInstitute ofTechnologyZurich,SwitzerlandErkang Wang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Chun-Hua H Yan Chemistry Peking University, ChinaJiaguo Yu Chemistry Wuh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Jie-Peng Zhang Chemistry Sun Yat-sen University, ChinaDongyuan Zhao Chemistry Fudan University, MonashChina University,AustraliaLan-Sun Zheng Chemistry Xiamen University, ChinaDaoben Zhu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Joseph S M Peiris Clinical Medicine HKU Pasteur Res Ctr,ChinaThe University ofHong Kong, HongKong, ChinaFeng Ding Computer Science Jiangnan University, ChinaChein-Shan Liu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TaiwanUniversity, Taiwan,ChinaUniversity ofCalifornia, Irvine,USAHongwu Ma Computer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The University ofEdinburgh, UKZeshui Xu Computer Science PLA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SichuanUniversity, ChinaWen X Zhang Computer Science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Jinde Cao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Cheng-Wu Chen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University, Taiwan,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 NationalKaohsiung MarineUniversity,Taiwan, ChinaGuanrong Chen Engineeri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Ping Cheng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Feng Ding Engineering Jiangnan University, ChinaHuijun Gao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King Abdulaziz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SaudiArabiaLiejin Guo Engineering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Zeng-Yuan Guo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Ji-Huan He Engineering Donghua University,ChinaSoochowUniversity, China;Zhejiang A&FUniversity, ChinaYong He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inaDaniel W C Ho Engineeri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James Lam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Zhiwu Li Engineering Macau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Technology, Macau,ChinaXidian University,China; King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Jinling Liang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Shijun Liao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University,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Chiu-Yue Lin Engineering Feng Chia University, Taiwan, ChinaYurong Liu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Guo-Ping Liu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Technology, ChinaUniversity ofGlamorgan, UKJinhu Lu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Zongping Shao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Gongquan Sun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Shao-Cheng Tong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Jun Wang Engineer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of Hong Kong, HongKong, ChinaDalian Universityof Technology,ChinaXiangke Wang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Changhong Wang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Technology, ChinaUniversity ofGlamorgan, UKKin-Lu Wong Engineering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Taiwan, ChinaMin Wu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inaQin Xin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Zeshui Xu Engineering PLA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SichuanUniversity, ChinaShengyuan Xu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Wenwu Yu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Lixian Zhang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Technology,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Da-vid Zhang Engineering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ChinaT S Zhao Engineering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ChinaMengchu Zhou Engineering Macau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Technology, Macau,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Shaoan Cheng Environment/Ec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Xiangke Wang Environment/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Hai Cheng Geosciences Xian Jiao TongUniversity, ChinaUniversity ofMinnesota, TwinCities, USAShan Gao Geosciences China Univ Geosci, ChinaXian-Hua Li Geo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Dunyi Liu Geo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Min Sun Geo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Fu-Yuan Wu Geo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Yuan-Bao Wu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Wenjiao Xiao Geo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Guochun Zhao Geo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Yong-Fei Zheng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Chen Dong Immu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ChinaThe University ofTexas M. D.Anderson CancerCenter, USAYong Cao Materials Scien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of Technology, ChinaYongsheng Chen Materials Science Nankai University, ChinaHui-Ming Cheng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Ying-Hao Chu Materials Scienc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Taiwan, ChinaChunhai Fan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Xiaosheng Fang Materials Science Fudan University,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Craig A Grimes Materials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Yu-Guo Guo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Yong-Sheng Hu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Lei Jiang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MonashUniversity,AustraliaShuit-Tong Lee Materials Scienc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Kong, Hong Kong,ChinaSoochowUniversity, ChinaYongfang Li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SoochowUniversity, ChinaChunxia Li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Yadong Li Materials Science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Jun Lin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Yunqi Liu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Ke Lu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Lei Lu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Dongge Ma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Wei-Guo Song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Ben Zhong Tang Materials Science The Hong Kong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HongKong, ChinaZhejiangUniversity, China;South ChinaUniversity ofTechnology, ChinaHe Tian Materials Science East China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Li-Jun Wan Materials Science BNLMS, Chin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Lixiang Wang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Wai-Yeung Wong Materials Scienc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ong Kong, ChinaHin-Lap Yip Materials Scien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of Technology, ChinaJiaguo Yu Materials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Shu-Hong Yu Materials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ofChina,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Jimmy C Yu Materials Scien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Dongyuan Zhao Materials Science Fudan University,ChinaMonashUniversity,AustraliaDaoben Zhu Material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Jinde Cao Mathematics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G Q Chen Mathematics Peking University,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Xianling Fan Mathematics Lanzhou University, ChinaDaqing Jiang Mathematic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inaSongxiao Li Mathematics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ChinaWan-Tong Li Mathematics Lanzhou University, ChinaShijun Liao Mathematics Shanghai Jiao TongUniversity,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Xiaolong Qin Mathematics Hangzhou NormalUniversity,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Yongfu Su Mathematics Tianjin Polytech University, ChinaWataru Takahashi Mathematics National Sun Yat-SenUniversity, Taiwan,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Hong-Kun Xu Mathematics National Sun Yat-SenUniversity, Taiwan,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Jen-Chih Yao Mathematics Kaohsiung MedicalUniversity, Taiwan,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Yonghong Yao Mathematics Tianjin Polytech University, ChinaZhaoyang Yin Mathematics Sun Yat-sen University,ChinaMacau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Technology,Macau, ChinaYong Zhou Mathematics Zhejiang NormalUniversity,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Ding-Xuan Zhou Mathematic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Yong Zhou Mathematics Xiangtan University, ChinaAlan F Cowman Microbiology Zhejiang NormalUniversity, ChinaWalter & ElizaHall Inst Med Res,AustraliaYi Guan Microbiology The University of HongKong (70%), HongKong,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15%),Saudi Arabia;Shantou UniversityMedical College(15%), ChinaJoseph Sriyal Malik Peiris MicrobiologyThe University of HongKong, Hong Kong,ChinaYingrui Li Molecular Biology &GeneticsBGI Shenzhen, China Jun Wang Molecular Biology &GeneticsBGI (60%), ChinaUniversity ofCopenhagen(15%), Denmark;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15%),Saudi Arabia; TheUniversity of HongKong (5%), HongKong, China;Macau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5%),Macau, ChinaJian Wang Molecular Biology &GeneticsBGI Shenzhen, China Huanming Yang Molecular Biology &GeneticsBGI Shenzhen, ChinaKing AbdulazizUniversity, SaudiArabia; James D.Watson Institute ofGenome Sciences,ChinaBai Lu Neuroscience & Beha-viorTsinghua University,ChinaZhifang Chai Pharmacology &Toxicology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Chunying Chen Pharmacology &Toxicology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Yuliang Zhao Pharmacology &Toxicology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Ronggen Cai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Gen-Fu Chen Phys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ChinaGuanrong Chen Physic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Xian-Hui Chen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Xi Dai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Fu-Guo Deng Physic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Hong Ding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Zhong Fang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Yi-Tian Gao Physics Beihang University, ChinaJian-Lin Luo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Jian-Wei Pan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Bo Tian Physics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Nan-Lin Wang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Xiangfeng Wang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Bin Han Plant & Animal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Jiayang Li Plant & Animal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China表3 中国各学科领域入选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人数学科领域全球入选人数中国入选人数Agricultural Sciences1121Biology & Biochemistry1951Chemistry19829Clinical Medicine4021Computer Science1175 Economics & Business950 Engineering18735 Environment/Ecology1372 Geosciences15910Immunology871 Materials Science14731 Mathematics9917 Microbiology1143 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2014 Neuroscience & Beha-vior1291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1333 Physics14414 Plant & Animal Science1762 Psychiatry/Psychology1000 Social Sciences, general1770 Space Science1060总计3215160图1 世界各国各学科进入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人数图2 中国各学科领域入选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人数。

影响力科学家30人

影响力科学家30人

影响力科学家30人1. 引言影响力科学家是指那些在自己的领域内通过研究、创新和传播知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

他们通过其杰出的贡献和卓越的成就,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并为解决重大问题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30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取得了突出成就。

2. 影响力科学家列表以下是30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按照他们对世界产生影响的程度进行排序:1.Albert Einstei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和光量子假说的奠基人。

2.Marie Curie(玛丽·居里):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是第一个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的女性。

3.Isaac Newton(艾萨克·牛顿):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提出经典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

4.Charles Darwin(查尔斯·达尔文):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5.Nikola Tesla(尼古拉·特斯拉):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交流电系统的先驱。

6.Galileo Galilei(伽利略·伽利雷):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科学方法的倡导者。

7.Alan Turing(艾伦·图灵):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人工智能的奠基人。

8.Louis Pasteur(路易·巴斯德):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发现了疫苗原理和巴氏消毒法。

9.Rosalind Franklin(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生物物理学家,为DNA结构的解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0.Stephen Hawking(斯蒂芬·霍金):理论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和宇宙起源的研究专家。

11.Jane Goodall(简·古道尔):动物行为学家,对大猩猩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12.Alexander Fleming(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生物学家和药剂师,发现了青霉素抗生素。

学化学的名人

学化学的名人

学化学的名人五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1.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按照这定义,于1789年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列出33种元素,其中包括光与热和一些当时被认为是元素的化合物。

拉瓦锡的贡献促使18世纪的化学更加物理及数学化。

他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

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他创立氧化说以解释燃烧等实验现象,指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缓慢氧化。

这些划时代贡献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

拉瓦锡之于化学,犹如牛顿之于物理学。

2.约翰·道尔顿最先从事测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对比较的办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并发表第一张原子量表,为后来测定元素原子量工作开辟了光辉前景。

在科学理论上,道尔顿的原子论是继拉瓦锡的氧化学说之后理论化学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他揭示出了一切化学现象的本质都是原子运动,明确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对化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意义,此后,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3.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

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4.罗伯特·波义耳通过对空气物理性质的研究,特别是真空实验,他认识到真空所产生的吸力乃是空气的压力。

他做了一系列实验来考察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并推导出空气的压力和它所占体积之间的数学关系。

在他的著作《关于空气弹性及其物理力学的新实验》中,他明确地提出:"空气的压强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法国物理学家马略特在此后15年也根据实验独立地提出这一发现。

化学的名人

化学的名人

化学的名人说起化学界那些大佬,那可真是星光熠熠,跟咱们平时追星似的,只不过他们闪耀的是智慧的光芒。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位化学界的大腕儿,他们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首先得提提那位“元素周期表之父”——门捷列夫。

这家伙,简直就是化学界的“预言帝”。

你想啊,在那么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他能像拼图高手一样,把一堆乱糟糟的元素按规律排得整整齐齐,还预测出那些当时连影子都没见着的元素。

这脑瓜子,比咱们过年放的烟花还绚烂!每次看到他那张元素周期表,我就忍不住想,如果我是他邻居的小孩,肯定天天缠着他问:“叔叔叔叔,下一个神秘元素长啥样啊?”再来说说居里夫人,她可是位“女中豪杰”,不光在科学界闯出了名堂,还美得跟画儿似的。

你知道吗?她和她老公皮埃尔一起,愣是从一堆黑不溜秋的沥青矿渣里,给“抠”出了镭这种神奇元素。

这事儿,放现在那就是“从垃圾堆里捡金子”的加强版啊!而且,居里夫人还因此得了诺贝尔奖,这可是实打实的荣誉,比咱们朋友圈里集赞还难呢!说到这,不得不提提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鲍林。

他啊,是个“结构大师”,对分子的结构情有独钟。

想象一下,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在他眼里就像搭积木一样,能被他拆得七零八落,再重新组合得漂漂亮亮。

他的贡献,就像给化学界装上了一双透视眼,让咱们能更清楚地看到物质内部的世界。

还有一位叫法拉第的,他是电磁学的老前辈,但跟化学也沾亲带故。

他的故事,就像是化学界的一段传奇。

想象一下,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电和磁还一知半解,法拉第就像是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敢地探索未知,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这事儿,简直就是给咱们的生活安上了“电力引擎”,让咱们的世界从此变得“电光火石”。

当然啦,化学界的大佬远不止这些。

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精彩纷呈,有的像是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里披荆斩棘;有的像是艺术家,用化学的笔触描绘出五彩斑斓的世界;还有的像是哲学家,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间思考着生命的奥秘。

世界上最伟大的化学家排名

世界上最伟大的化学家排名

世界上最伟大的化学家排名1. 道尔顿(John Dalton)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可以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通过实验,证明了现代原子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并且由不同的元素组合而成。

2. 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他的创新和发明使化学家们找到了一种将化学元素有条理地组织起来的方法,大大促进了这个领域的发展。

3. 林纳斯 (Carl Linnaeus)林纳斯是一位瑞典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被称为“现代生态学之父”。

他创建了一个分类系统,被广泛使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分类。

4. 珀金 (William Henry Perkin)珀金是一位英国化学家,被认为是现代有机化学的奠基人。

他发明了第一个合成染料,推动了纺织、农业和医学领域的发展。

5. 华尔兹曼(Walther Nernst)德国物理化学家华尔兹曼是热力学和电化学的开拓者,发明了能导致化学反应的电动势的概念。

他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了化学反应和能量在化学过程中的转换。

6. 波谷理(Robert Boyle)英国化学家波谷理是现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发现了很多气体的特性,如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氧气。

他也是第一个在瓶子里制造真空的人。

7. 斯托克斯(George Gabriel Stokes)爱尔兰物理学家斯托克斯创立了流体力学这一领域,并发现了极化、色散和散射等现象。

他的工作成为了同行们的标志,为很多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8. 坎佩拉(Antoine Lavoisier)法国化学家坎佩拉发现了氧气,并发明了现代化学分析实验的方法。

他的发现,使我们对氧气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极大地推动了化学实验的发展。

9. 波尔(Niels Bohr)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理论,并发现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原则。

他的发现使我们对原子的本质、电磁场、量子力学作用和波粒二象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影响世界的十大化学家

影响世界的十大化学家

影响世界的⼗⼤化学家影响世界的⼗⼤化学家10. 勒沙特列(HenriLouisLeChatelier)法国科学家勒沙特列⼀⽣中的⼤部分⼯作都和⼯程技术有关,唯⼀重要的化学理论贡献就是化学热⼒学中的勒沙特列原理,这⼀原理概括了化学平衡的根本性质。

它甚⾄可以超越化学,成为和物质能量守恒定律相提并论的,描述⾃然世界的⼀般性规律。

伟⼤的思想不在于他的篇幅,⽽在于他的深刻。

只有两句话的勒沙特列原理⾜以使勒沙特列跻⾝⼀流化学家的⾏列。

9. 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von Stradonitz)德国化学家苯环,如此美丽的分⼦,它的对称和谐之美,⾜以使⼈陶醉。

凯库勒最早论证了苯的环状结构,为以苯环为基本结构的芳⾹族化合物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这是有机化学史上⾥程碑式的成就。

同时,凯库勒还是⼀位卓越的领导者,他是第⼀届国际化学会议的发起⼈的主要组织者,为国际学术交流做了许多重要⼯作。

另外,他也是⼀位成功的⽼师,他的学⽣之中,有三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本⼈没有获奖的原因只有⼀个,他与诺贝尔逝于同年。

8. 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瑞典化学家、⼯程师、发明家、军⼯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位杰出的化学⼯程师,⼀位成功的商⼈,不过⾄多只能算是⼆流的化学试剂卖卖家,他对于化学理论实在是没有什么重要的贡献。

他⼤概是化学领域名⽓最⼤的⼈,不是因为他的科学成就,⽽是因为他的巨额遗产。

现在,全世界的⼈都把能分到他的遗产看做⼀项⾄⾼的荣誉。

他冒着⽣命危险,发明了安全炸药,成为⼈们开⼭劈⽯,进⾏各种⼯程建设的利器,极⼤的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同时,这项伟⼤的发明也被⼴泛⽤于战争,可以快速有效地杀伤敌⼈。

诺贝尔,⼀个传奇,因为科学成就⽽获得⼤量财富,因为处理财富的伟⼤⽅式⽽不朽。

7. 范霍夫(Jacobus Henricus van 't Hoff)荷兰化学家1901年第⼀届诺贝尔奖获得者。

顶尖量子化学家的成就及贡献

顶尖量子化学家的成就及贡献

顶尖量子化学家的成就及贡献在当今科学领域中,量子化学是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尤其是对于理论化学家而言,这竟是一个令人自然而然地被吸引的领域。

量子化学是一门使用量子力学原理来研究分子一级的化学现象,试图预测和解释分子科学行为的学科。

而在这个领域里,有一些最著名的量子化学家,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不仅令整个科学领域受益,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四位顶尖量子化学家以及他们在这个领域的贡献。

Walter Kohn维尔特·科恩(Walter Kohn)是一位1949年获得犹太裔移民身份的美国量子化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

他是密歇根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圣地亚哥分校的教授。

而他主要的研究是关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这个理论是现在大多数量子计算化学方法的基础。

科恩的贡献是最早提出和发展密度泛函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计算分子性质,如电离势和分子构象。

他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计算化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大分子和材料的特性。

Roald Hoffmann罗尔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n)是波兰移民后裔,美国化学家和理论物质科学家。

霍夫曼多次获得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科学奖项,包括1970年诺贝尔化学奖和2008年巴黎的基础研究银牌奖章。

他的工作感兴趣的是化学反应的量子力学模拟,将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结合,以解释研究高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的化学反应。

他的最重大的贡献是分子轨道理论,这是现代量子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同时也是描述高斯波函数的使用,以及通过引入概率的概念来理解反应动力学的应用。

John Pople约翰·波普(John Pople)是一位英国量子化学家、计算化学家和物理化学家。

Pople 被认为是现代计算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并于1998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分子结构理解和计算中,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使用现有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数据,以及开创性的电脑软件,他促进了科学的理解和化学工业的技术发展。

化学科学家的贡献与突破

化学科学家的贡献与突破

化学科学家的贡献与突破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其发展历程中无数化学科学家们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化学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突破性成果。

1.阿伏伽德罗(Alessandro Volta):意大利化学家,他提出了阿伏伽德罗假说,即等量的不同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据相同的体积。

这一假说奠定了现代化学计量学的基础。

2.道尔顿(John Dalton):英国化学家,提出了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再分的小粒子——原子组成。

原子论的提出,使化学有了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

3.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俄国化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预测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他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化学元素的研究效率。

4.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法国化学家,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实验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5.波义耳(Robert Boyle):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定律的发现者,该定律描述了在恒温下,一定量的气体压强和体积成反比的关系。

6.马克思·冯·劳厄(Max von Laue):德国物理学家,1912年提出晶体的X射线衍射理论,为晶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居里夫人(Marie Curie):波兰出生的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发现了镭和钋两种新元素,成为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8.柯达(George Eastman):美国化学家,发明了胶卷,使摄影得以大众化,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信息记录和传播方式。

9.伍德沃德(Robert Woodward):美国化学家,因其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闻名,他被称为“有机合成化学之父”。

10.范特霍夫(Jacobus Henricus van ’t Hoff):荷兰化学家,提出了化学动力学的概念,并创立了立体化学,即分子中原子的三维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p 100 Chemists, 2000-2010, Ranked by Citation Impact 【引用百强化学家影响排名】(among those with 50 or more papers)【50篇或更多】Rank 【排名】 Scientists 【科学家】Papers 【论文】 Citations 【引用】 Impact 【影响】 1Charles M. LIEBER 【查尔斯·利伯】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7417,776 240.222Omar M. YAGHI 【奥马尔·亚吉】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大洛杉矶分校】 9019,870 220.783Michael O ’KEEFFE 【迈克尔·奥基夫】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7312,910 176.854K. Barry SHARPLESS 【巴里·夏普勒斯】2001年诺奖得主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609,754162.575A. Paul ALIVISATOS 【保罗·阿利维沙多】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 9314,589 156.876Richard E. SMALLEY †【理查德·斯莫利】1996年诺奖得主Formerly Rice University 【前莱斯大学】 609,217153.627Hongjie DAI 【戴宏杰】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8812,768 145.098Xiaogang PENG 【彭笑刚】University of Arkansas 【阿肯色大学】现全职浙江大学 598,548144.889Valery V . FOKIN 【瓦列里·福金】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546,853126.9110[MS 1] Peidong YANG 【杨培东】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9511,167 117.5511Benjamin LIST 【本杰明·李斯特】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oal Research 【马普煤炭研究所】818,808108.7412[MS 50]Mark E. THOMPSON 【马克·汤普森】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535,394101.7713Robert H HAUGE 【罗伯特·豪格】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555,566101.2014Eric N. JACOBSEN【埃里克·雅各布森】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81 7,985 98.58 15Banglin CHEN【陈邦林】University of Texas San Antonio【德州圣安东尼奥大学】61 5,929 97.20 16David W.C. MACMILLAN【大卫·麦克米伦】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55 5,267 95.76 17Mostafa EL-SAYED【穆斯塔法·赛义德】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佐治亚理工学院】111 10,135 91.3118 Ezio RIZZARDO【埃齐奥·里扎尔多】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Organization (CSIRO), Australia【英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52 4,747 91.2919Michael S. STRANO【迈克尔·斯特拉诺】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54 4,843 89.69 20Michael J. ZAWOROTKO【迈克尔·】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南佛罗里达大学】83 7,403 89.19 21Dmitri V. TALAPIN【德米特里·塔拉品】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56 4,981 88.95 22Ryoji NOYORI【野依良治】2001年诺奖得主Nagoya University【名古屋大学】62 5,486 88.48 23Chad A. MIRKIN【乍得·米金】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美国)】233 20,505 88.00 24Liberato MANNA【利贝拉托·曼纳】Ital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意大利技术研究所】62 5,431 87.60 25Richard P. VAN DUYNE【理查德·凡】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88 7,690 87.39 26Robert H. GRUBBS【罗伯特·格拉布斯】2005年诺奖得主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170 14,617 85.98 27Carlos F. BARBAS【卡洛斯·巴尔巴斯】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95 8,029 84.5228James R. HEATH 【詹姆斯·希斯】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695,83084.4929Moungi G. BAWENDI 【·巴旺迪】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524,36483.9230David A. CASE 【大卫·凯斯】Rutgers University 【罗格斯大学】 605,00783.4531Shouheng SUN 【孙守衡】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846,97082.9832[MS 10]Catherine J. MURPHY 【凯瑟琳·墨菲】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695,71782.8633M. G. FINN 【芬】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766,28682.7134Stephen L. BUCHWALD 【斯蒂芬·布赫瓦尔德】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16913,941 82.4935[MS 4] Younan XIA 【夏幼男】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6113,120 81.4936Stuart L. SCHREIBER 【斯图尔·特斯莱伯】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665,36981.3537[MS 19]T aeghwan HYEON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首尔国立大学】 826,58780.3338George M. WHITESIDES 【乔治·怀特塞斯】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22818,237 79.99 39Ryong RYOO 【刘龙(韩国)】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韩国科学技术院】77 6,05778.6640Michael F . RUBNER 【迈克尔·布鲁纳】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514,00478.5141Xiangfeng DUAN 【段镶锋】645,02278.47[MS 20]U 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大洛杉矶分校】 42[MS 48]Michael GR ÄTZEL 【迈克尔·格莱才尔】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18714,602 78.0943Gregory C. FU 【格雷戈里·富】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1118,38475.5344[MS 89]Horst WELLER 【霍斯特·韦勒】University of Hamburg 【汉堡大学】 735,42874.3645Joan F . BRENNECKE 【琼·布伦内克】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院大学】 654,82774.2646Kenneth R. SEDDON 【肯尼斯·塞登】Queen ’s University Belfast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946,91673.5747[MS 8] Alan J. HEEGER 【艾伦·黑格】2000年诺奖得主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大圣巴巴拉分校】664,75872.0948Andreas MANZ 【安德烈亚斯·曼茨】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Europe 【韩国科学技术院-欧洲】70 5,03071.8649Hua Chun ZENG 【曾华淳】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国立大学】 533,67369.3050Suprakas Sinha RAY 【·辛哈雷】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CSIR), South Africa 【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南非】 50 3,41168.2251Mikhail E. ITKIS 【米哈伊尔·伊特基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大河滨分校】 604,06967.8252Osamu TERASAKI 【】Stockholm University 【斯德哥尔摩大学】 926,19867.3753[MS 29]Shaik M. ZAKEERUDDIN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洛桑联邦理工大学】634,20466.7354Wenbin LIN 【林文斌】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分校】104 6,93066.6355[MS 2] Yadong YIN 【殷亚东】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大河滨分校】573,78766.4456John R. YATES 【约翰·耶茨】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865,69666.2357Samuel I. STUPP 【塞缪尔·斯图普】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美国)】 624,07365.6958Prashant V . KAMAT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院大学】 996,42664.9159John D. HOLBREY 【约翰·】Queen ’s University Belfast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634,01663.7560Jens K. N ØRSKOV 【延斯·内斯科乌】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麦技术大学】1227,73663.4161[MS 5] Yugang SUN 【孙玉刚】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阿贡国家实验室】935,89663.4062Evgeny KATZ 【叶夫根尼·卡茨】Clarkson University 【克拉克森大学】976,14763.3763[MS 75]Craig J. HAWKER 【克雷格·霍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大圣巴巴拉分校】 1418,89363.0764Christian SRRE 【克里斯琴·】Versailles Saint-Quentin-en-Yvelines University 【凡尔赛大学】 72 4,51762.7465[MS 71]Richard H FRIEND 【理查德·佛伦德】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剑桥大学】 744,64262.7366Jean M. J. FR ÉCHET 【吉恩·】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 20912,985 62.13 67James M. TOUR 【詹姆斯·】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1348,32562.1368Robert C. HADDON 【罗伯特·哈顿】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大河滨分校】 845,19161.8069Peter J. STANG 【彼得·史唐】University of Utah 【犹他大学】1036,35661.7170[MS 24]Nicholas A. KOTOV 【尼古拉·斯科托夫】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歇根大学】 784,80961.6571F . Dean TOSTE 【迪安·托斯特】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 845,16361.4672Michal KRUK 【米哈尔·克鲁克】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纽约市立大学】 543,31561.3973Didier ASTRUC 【迪迪埃·阿斯特吕克】University Bordeaux I 【波多尔第一大学】1146,88360.3874[MS 83]Michael GIERSIG 【迈克尔·吉尔西希】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 【柏林自由大学】 553,31060.1875George C. SCHATZ 【乔治·沙茨】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美国)】 20212,116 59.98 76Harold G. CRAIGHEAD 【哈罗德·克雷格黑德】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513,04259.6577Keith FAGNOU †【基思·法纽】University of Ottawa 【渥太华大学】 633,74759.4878Milan MRKSICH 【米兰·】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543,16858.6779Alois F ÜRSTNER 【阿洛伊斯·】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oal Research 【马普煤炭研究所】 1518,85858.6680Karl Anker J ØRGENSEN 【卡尔·安科约根森】Aarhus University 【奥胡斯大学】1528,89358.5181Rustem F . ISMAGILOV 【吕斯泰姆·伊斯马吉洛夫】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593,43758.2582Richard A. FIESNER 【理查德·菲斯莱】985,69758.13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83 Jairton DUPONT【·杜邦】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Grande do Sul【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120 6,964 58.0384 John F. HARTWIG【约翰·哈特维希】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167 9,638 57.7185Robert LANGER【罗伯特·兰格】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98 5,632 57.47 86Mark E. DAVIS【马克·戴维斯】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66 3,791 57.44 87Manos MAVRIKAKIS【马诺斯·马福利卡基斯】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分校】56 3,205 57.23 88Adi EISENBERG【阿迪·艾森伯格】McGill University【麦吉尔大学】65 3,720 57.2389 Maurice BROOKHART【莫里斯·布鲁克哈特】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87 4,978 57.2290Amir H. HOVEYDA【阿米尔·】Boston College【波士顿学院】122 6,967 57.11 91Charles R. MARTIN【查尔斯·马丁】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58 3,312 57.10 92Alexander ZAPF【亚历山大·查普夫】University of Rostock【罗斯托克大学】60 3,407 56.78 93Jeffrey R. LONG【杰弗里·龙】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大伯克利分校】98 5,563 56.77 94Neil R. CHAMPNESS【尼尔·钱伯尼斯】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诺丁汉大学】86 4,877 56.71 95 Naomi J. HALAS【纳奥米·哈拉斯】73 4,131 56.59Rice University【莱斯大学】96Abraham NITZAN【亚伯拉罕·尼灿】Tel Aviv University【特拉维夫大学】51 2,879 56.45 97Charles L. BROOKS【查尔斯·布鲁克斯】University of Michigan【密歇根大学】67 3,778 56.3998 Helmut CÖLFEN【赫尔穆特·】Max Planck Institute of Colloids and Interfaces【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82 4,595 56.0499Jérôme CORNIL【吉勒莫·科尔尼】University of Mons【蒙斯大学】65 3,640 56.00 100Geoffrey W. COATES【杰弗里·科茨】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90 5,029 55.88 红色表示已去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