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的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驱力的激发

——中学语文教学“轻”负高效的思考和对策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是是课堂教学出了问题,作业布置不科学,教学评价滞后。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而内驱力的激发应从教师主体到位,加强自身能力,借助语文自身特点、优势引起学生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意识,切实做好语文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懈努力。内驱力的激发,是实现中学语文教学轻负高效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内驱力主体复位本钱亲其师意识培养教学评价

一、现象叩击。

近些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和其它科目一样,总有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那就是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所不同的是,中学语文教学所招致的责难声远非其他科所能比,全国人民口诛笔伐,并且一浪高过一浪,这期间甚至有人说语文教育“误尽苍生”,因为它长期“少”“慢”而又“差”“费”,耗时却又少功,学与不学没多大差别。这些我们都可以暂且不管。然而,面对今天中学生升学竞争如此惨烈的局面,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有一点却是难言的尴尬和无法释怀的悲痛,那就是,负担虽重却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主要有两点:(一)、大量的课文讲读和阅读训练后阅读水平仍然很差;(二)、大量的作文训练后作文水平仍然一般,并且有不少学生害怕讨厌作文。我们不禁要问了:原因在哪里,出路在何方?

经过反复的调查与反思,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出了问题。中学语文学文还是文质兼美的,然而不当的教学使得文意俱失,索然无味。造成此种局面的因素除了个别教师态度随意外,主要有:文本解读水平低下;教学设计能力不够;语文教学理念模糊;尤其是教师主体地位异位。

(二)、作业布置不科学。学习不能没有作业,但作业内容不当或作业量欠妥就会效益低下,甚至厌学。

(三)、教学评价滞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科学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语文学习的评价体系。

当然还有其它原因,主要是以上三种。那么,如何通盘考虑,统筹解决这些问题呢?

——内驱力的激发!

二、概念内涵。

先来看两个例子。

例一:2006年,我国一位学者访问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时与招生主管大卫有一段对话。学者问:国王学院招生的首要标准是什么?大卫先生答,“内驱力”。又问,如何理解你说的“内驱力”,大卫先生又答,“对科学的无限向往”。

例二:江苏省天一中学有一个名叫黄莉女孩,她对与学习,尤其是语文无限热爱。她曾获得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并被评为“语文报杯”新世纪少年之星,还一人连夺全国中学生初中物理、英语、化学、数学一等奖,中考时稳居无锡市第一名。黄莉很爱写作,中学六年,她写了十几万字,她把她所有的成长历程都写到了她的文字里。尽管读的是理科班,但阅读、写作一直是她生活的最爱。后来,她以极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

心理学早就直白的告诉我们: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有机体会产生各种需要,当需要没得到满足时,有机体会产生内驱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内驱力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在它的作用下,人对于自己的爱好会倾尽全力并乐此不疲。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针对于学习,内驱力的概念内涵有:

(一)主体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学生能够不断学习与长足发展,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的求知欲和自身的语文水平之间的内部矛盾所产生的内驱力的支持,而不是学生之外的诸如教材、教学手段等外部条件。内驱力所产生的求知欲中包含着自觉、积极、主动和独立的学习特性,这种矛盾驱使学生根据自身的语文水平和自身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来支配自己的学习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自身的发展。

由于学生具有这种自主性、选择性和能动性,在不断的学习中,自身的语文认知结构也不断建构与优化,学生由不会学发展为会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二)主动性。“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废寝忘食、甚至通宵不眠的经历。他们都在期待着学习也能有这样的魔力,都在期待着有一个与他们的天性相吻合的学习环境,都在期待着学习给他们带来快乐。这个需要我们去给予的“魔力”叫“诱因”。“诱因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诱因和目标基本上是同义的。诱因在学习行为中产生“拉”的力量。这被拉起来的东西就是内驱力——学生个体内部推动自己学习行为的具有主动性的原动力。

(三)深刻性。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可能都那么有趣。“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这一点。大量的调查表明,内驱力的缺失是直接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从这个部分一开始的例子也不难看出,“我要学”就会虽辛苦而不心苦,越苦越累心越甜;“要我学”就很容易身心疲惫,精神痛苦,甚至走上极端。我之所以在题目中将“轻”字加引号,就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那种认为少上几堂课,削减作业量来减负虽然貌似合理,实际上是肤浅幼稚的。试想:当前形势下有几个学校敢真正这样做?有几个负责任的老师愿意这样做?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是不管用的,它除了学生不懂事的欢呼和对教学质量不利外实在找不出别的什么结果了。当然话又说回来,科学的学习时间控制是必要的,作业量也应适当合理。可要命的是,针对当前惨烈的竞争,复杂的环境,千差万别的学生,“轻负”的具体标准有吗?答案是:没有。既然没有,我们就应该从根本上来思考,来解决。

三、改进策略。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呢?

策略一:主体复位。我们经常说“学生是主体”。这句话对了一半。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并且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和尊重,这没有错。可是学生并不是在自学,而是在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