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文化的多种理解
广义的解释
简单地说,文化就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持
久影响者,以及我们能对他人和后人产生持 久影响者。 前一方面是接纳、传承,后一方面是创造、 发展。文化与传统不可分。
(二)对文化的多种理解
狭义的解释
三层次:器物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四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心态文化。 物质文化如古代文物、建筑等。精神文化是 核心,其影响最为深广久远。

一、文化是什么
(一)释字义 (二)对文化的多种理解
(一)释字义
“文”之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文”

:“各种外在的表现”。
《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
(一)释字义
“文”之引申义

主要参考书目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2005年版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 书局,2009年版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世 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
第一讲 导论(一):解说中国文化


一、需要澄清和讨论的问题
二、文化是什么 三、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
(二)对文化的多种理解
狭义的解释 依各门学科的研究趣向不同,对各层次的侧重亦不 一。 文化人类学者较注重研究行为文化:人际交往中形 成的风俗习惯,可以理解为非正式的或者自发的制 度文化。 就哲学伦理学而言,更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探讨。 具体到中国文化来说,我们更注重从伦理角度来思 考。 哲学伦理学视野中的“文化”与“文明”

(一)什么是伦理?它应该与道德区 分开吗?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P72-73) 社会性道德(公德):依据公共理性规范,以理性 的、有条件的、相互报偿的个人权利为基础。 宗教性道德(私德):常以情感的、无条件的、非 相互报偿的责任义务为特征。 只有先区分,而后才好讲联系。 宗教性道德(私德)对社会性道德(公德)可以有 “范导”而非“建构”的作用。
三、略说中国文化的特点
社会史的描述

柳诒徵先生的三个问题: 中国幅员广袤,世罕其匹;试问前人所以开拓抟结此者,果 由何道? 中国种族复杂,至可惊异。试问其容纳沟通,果由何道? 中国开化甚早,迄今犹存者,果由何道?
三、略说中国文化的特点


梁漱溟先生的概括:

(二)中国传统的“伦理”与我们一 般学科意义上的伦理有何区别?


1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中,伦理重在人事, 而不甚注重技术操作层次。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中国文化中的“伦理”,以修身养性为根本,先 “求于己”,而不是“责人”。
《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 人。 《孟子尽心下》:人病舍其田而耘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 而所以自任者轻。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孟子•尽心下》 :大而化之之谓圣。 《中庸》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 《中庸》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 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一)释字义
“文化”合成一词,始于西汉。
《说苑•指武》: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选•补之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文化”的初始义指“以文教化”,或指

(二)对文化的多种理解
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 《孟子•尽心上》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 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尽心上》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 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 梏而死者,非正命也。 《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现代西方讲求两者的划界,中国传统讲求相通而 非相别。
(三)以伦理为根基的文化,其义为 何?


1一切社会生活均以伦理为底子,由伦理起亦归于 伦理。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社会之优良与否,亦以伦理为标准。
《论语》:“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四、略说中国文化的特点
五、思考题
一、需要澄清和讨论的问题
深入原典,自寻解答 一、什么是集体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集体 主义的观念?如果有,从思想史中举例说明?如果 没有,它从何而来? 二、什么是个人主义?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看, 它分别意味着什么?西方文化中有没有集体主义? 若有,它从何种角度提出? 三、解释一下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在文化形成的 各种因素中,你认为地理环境的影响占多大的权重?
“以文教化”的结果即有修养。
(二)对文化的多种理解
广义的解释 梁启超: “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 的共业也”。 (《什么是文化》,载《学灯》,1922年12月9日) 梁漱溟:“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 。

(《中国文化要义》,第9页)。
wenku.baidu.com
贺麟 :文化可以理解为人文化。(《文化与人生》) “文”是静态的,是人类生活的凝结,是人活动 的结果。“化”是动态的,“文”“化”“人”是 已有的文明成果对人们活动产生的影响, “人”“化”“文”即是人们自觉活动创造出有价 值的成果。

一、需要交代和讨论的问题
四、什么是封建(feudal)?你认为中国传统社会 是封建社会吗?若是,在何种意义上?若不是,它 的特点何在? 五、历史是进化而有规律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在哪些方面、何种意义上?我们是否处在文明的最 高点上?历史有必然性吗?文化与历史研究是寻求 规律以规范未来,还是一种事后解释以求得理解? 六、思考哲学、伦理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
中国是文明古国,以文化立国。

罗素:“中国实为一文化体而非国家”。 上世纪80年代末,汤一介先生提出“文化中国”的概念,有 其深意。 “文化中国”之“文化”是中国的,突出的是伦理义:以伦 理为根基,扩展而形成一个德风开放的社会。


二、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
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伦理?它应该与道德区分开吗? (二)中国传统语境中的“伦理”与我们现
在一般学科意义上的伦理有何区别? (三)以伦理为根基的文化,其义为何?
(一)什么是伦理?它应该与道德区 分开吗?
赵汀阳: 《论可能生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年版(P17-18) (1)“伦理”表明的是社会规范的性质,而“道 德”表明的却是生活本意的性质。 (2)道德是一个以存在论为基础的目的论概念。 “道”是存在的有效方式;“德”是存在方式之目 的性。伦理是生活中的实践策略。 (3)伦理规范要有意义,必须以道德为基础。伦 理(moral)上的事情总要以道德(amoral)层次上的事 情为根据。 道德是赋予伦理以合理性的原理。
文化。 近代的“救亡图存”。 “富强”的观念:“亡国与亡天下”之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济”的观念。
三、略说中国文化的特点
文化精神



李泽厚:中国的乐感文化,西方的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 化。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西方、中国、印度文化以三种不同的意欲为精神。 西方:向前的路向,无间的奋斗。(征服自然、科学方法、 民主以求人权实现) 中国: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 印度: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
一、广土众民 二、多民族之同化融合。 三、历史悠久。 四、看重家庭生活,宗教意识淡漠的人生。 五、缺乏团体生活 六、伦理本位 七、以道德代宗教 八、无明确阶级区分而取职业分途 九、向里用力的人生。
四、思考题
(一)文化有无优劣之分?若有,判断标准
是什么?若无,如何进行文化比较?
(二)你认为文化的生命力何在?



3社会理想即伦理理想。
《礼记》的大同小康说;汉公羊家的“春秋三世”说。 何休:孔子“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于所闻之世,见 治升平”;“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升平世“内诸夏而外夷狄”, 太平世“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
(三)以伦理为根基的文化,其义为 何?
“文化中国”实强调的是这种以伦理为根基的



1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中庸》: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 《尚书•序》 :由是文籍生焉。 2人为修饰、人为修养。 《论语•雍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
3美、善、德行。 《尚书•大禹谟》 :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

(一)释字义
“化”,改易、生成、造化之意。
中国文化概论
主讲人:阮航 For 哲学2009级
开场白:一点临时的感想
从戴“孝”看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重情感——如何去重视? 真——假;约束——典型性的表达 浓情与节情——节哀顺变 理论:情与礼——个人体验与公共表达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伦理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例,感受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本课程的意义 消除对中国文化的无知与误解;找寻理解中国思想 的切入点和方向;把握中国思维的基本方式 讲课方式: 分讲授与讨论两大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