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产业发展——民俗文化民间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民间工艺与民俗文化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洛阳民俗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物质生产、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日庙会,还是手工技艺、游戏杂耍、民间传说、方言俚语,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以河洛大鼓、排鼓、
舞狮、舞龙、旱船、高跷、皮影戏、杂耍等为代表的戏曲演艺类,以关林庙会、洛阳民俗文化庙会、元宵灯会、牡丹花会和其它传统节日等为代表的节日庙会类,以洛阳水席、民间小吃(如浆面条、烫面角、不翻汤、各种肉汤、烩菜等)为代表的饮食类等。
简单介绍石窟艺术、洛阳唐三彩和洛阳牡丹文化。
一、石窟艺术
洛阳龙门石窟与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公元493年),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古碑林”。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龙门石窟主要开凿于北魏时期和唐代武则
天时期,其中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是凿于宋代的奉先寺石窟里边的佛像造型雍容典雅、面目传神,所穿服饰纹路清晰、衣褶宛然。洞窟中的浮雕精美华丽,飞天、乐伎千姿百态,栩栩如后礼佛”浮雕最负盛名。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碑刻是书法艺术的精品,每年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慕名前往。50年来,龙门石窟共接待游客2400多万人次,包括中共三代领导人和近20名外国元首政要。龙门石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集中展示场合之一,也成为中外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是汉族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属于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其精湛的烧制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不仅贵在釉色浓艳瑰丽,而且骆驼、马和人物等的造型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气息,当时的国际市场上,唐三彩就已负有盛名,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之一。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已有百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唐三彩工艺技术逐步完善,烧制水平不断提高,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国际市场上,唐三彩已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品,曾在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
际旅游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旅游产品,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唐三彩大马、骆驼等曾作为国礼,赠送给5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
三、洛阳牡丹文化
洛阳的牡丹名闻天下,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也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兼而有之。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洛阳种植负牡丹的历史悠久。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南北朝时候即有记载,而洛阳大规模种植牡丹是在隋朝,之后慢慢发展,到清朝全国已经有很多地方盛产牡丹。为什么说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开得硕大鲜亮其实是与洛阳的独有地脉有关,伊河洛河带来的火山岩元素沉积下来,使洛阳土壤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锰、铜、锌、钼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其中锰的含量平均高出26.7倍,加上该地区适宜的气候,使得洛阳牡丹具有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洛阳牡丹最隆重的活动是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
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它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从1983年至今(2016年),洛阳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34届牡丹花会。为洛阳的经济、文化、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收益。
关于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想法。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从来都不缺乏文化基因和素材。在当前全国文化产业兴起的大背景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文化产业迅速兴起,新兴文化产业展现出了巨大潜力。文化产业政策的重点在于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和加强人才培养。我认为洛阳阳要在建立各种历史文化遗址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赋予其灵魂,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品牌。
例如洛阳唐三彩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艺术含量,但市场价值没有得到深入开挖,仍有巨大潜力空间。我的建议是应该向紫砂壶、景德镇瓷器的市场化模式学习,走大师路线,包装整合提高达到国家水平,以大师名望带动三彩作品价值,以三彩技艺提升大师名望,从而带动洛阳各方发展。洛阳应该尽可能深入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其内涵,使文化产业的内容更加饱满。洛阳最近几年的牡丹文化节办得很成功,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在文化产业方面也形成了更高的平台。从中西部文化资源的发展经验来看,洛阳也同样有条件、有必要依托文
化资源开发新型文化产业种类,使文化产业的结构更加合理。结合洛阳自身资源,打造连线系列产业链。洛阳目前已有的一些文化产品虽然技艺精湛,但多是单纯的摆设或仿制品,不够多元化,也很难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例如唐三彩、牡丹瓷,可以尝试将其与其他产品相结合,制作一些实用产品,让这些纯艺术品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更好地体现出艺术的活力。
洛阳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建城最早,建都积年最长的城市。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洛阳深厚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和不断前进改革的脚步是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相信洛阳的文化产业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