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无线通信技术比较概况
煤矿综合自动化(井下通信技术)
线传输的过程。研究发现,当信号频率越低时,传输线传
输损耗越小,传输距离越大;反之,频率升高,传输损耗 增大,传输距离就越小。但是,频率过低,不仅容易受到
动力源的干扰,而且由于辐射能力降低,不能实现有效的
感应耦合。另外,对于发射天线而言,频率越低,发射效 率也就降低。
频感应通信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等; 缺点: ⑴感应通信受巷道形状、截面、粗糙程度、分支、拐弯、倾 斜、围岩构造与介质、非金属支护等影响较小,但受巷道
联系方式
姓名: 郝俊青 电话:1399-4211-140 邮箱:haojunqing@ QQ: 343426920
<欢迎同学“打扰”,愿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 >
THE END
4.Wi-Fi技术存在如下这些致命的技术缺陷:
⑴只有数据压缩算法,没有语音压缩算法,通话严重失真; ⑵手机只能在本基站下通讯,跨基站移动通话会导致掉线;
⑶只适合对同步要求不高的异步数据传送,不具备对实时性要 求极高的移动语音通讯的严格同步机制;
⑷DSSS短码直序扩频的通信体制不适合采用井下定向天线辐 射,严重影响手机通信距离等。 所以,该技术作为矿井无线通信与生产调度应用,其市 场寿命是不会长久的!
缺点:
⑴载波频率低,易受电气干扰;传输距离短、通话清晰度差、 抗干扰能力弱; ⑵动力电缆分支较多,且线路上的各种机电设备启动频繁, 容易造成信道参数不稳定; ⑶动力线与通信机的传输阻抗匹配较困难。
2.中频感应通信
中频感应通信通过架设专用的感应线或利用巷道内已 有的导体(电缆、管道等)进行通信。 从中频感应传输的具体过程来看,可以分为电磁波从 移动台天线到传输线(或相反)的耦合过程和电磁波沿传输
煤矿综合自动化
地下矿井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研究
地下矿井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长,地下矿井的开发和挖掘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地下矿井的环境条件非常恶劣,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提高矿井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矿井中。
地下矿井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分布在矿井各个位置的传感器节点,实现数据采集和通信的技术。
传感器节点能够实时监测矿井中的各种物理参数,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同时还可用于检测地质灾害、矿井施工进程等信息。
然而,由于地下矿井环境的特殊性,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在矿井中的应用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
首先,地下矿井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较高的湿度、尘埃和温度等恶劣条件。
这些条件会影响传感器节点的正常工作,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和传输的不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需要开发出具有良好抗干扰和适应恶劣环境的传感器节点,并设计合适的组网拓扑结构来增强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地下矿井中存在着大量的障碍物,如岩石、土壤和工程设施等。
这些障碍物会对无线信号的传输造成阻碍,使通信距离受限,信号强度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需要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号传输机制,采用合适的调制解调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地下矿井中的电磁噪声较大,易受到无线电波干扰和混频干扰。
这些干扰会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质量,甚至导致通信中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需要利用合适的调制解调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抗多径衰落能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自适应传输功率控制和频谱分配技术,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能耗。
另外,地下矿井中的紧急情况频发,对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往往存在网络延时较长的问题,不能满足对矿井中紧急事件的及时响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可以采用分层网络结构,将紧急事件的数据优先传输到矿井地面,以确保紧急信息的及时传递。
无线通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无线通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的《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要求建设和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标签:无线通讯;井下;应用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根据国家安全監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件的通知。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在灾变期能够及时通知人员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建设完善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都需设本安防爆电话。
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都需有直通矿调度室电话,在特殊环境如:工作人员密集区域、现场环境嘈杂场所,都需设有扩音广播话站,发生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
一、系统总述基于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六大系统”的建设,在井上井下完善环网一体化的技术装备下,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新发矿的主干光缆环网,实现对全矿统一的有线和无线调度指挥。
此方案采用MTD-958dx软交换多媒体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为核心,此系统是当前煤矿最前沿的调度解决方案,本系统基于NGN(下一代网络),在煤矿工业以太环网的基础上建设,解决了”六大系统”中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的所有功能要求并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通话质量以及丰富的调度指挥管理功能。
同时解决了传统的调度设备只能处理音频信号,功能和业务都比较单一;因MTD-958dx软交换多媒体调度指挥系统开创性的植入各种多媒体模块,不仅可以向下兼容传统调度机基本功能,而且调度信息更丰富(如有电话呼叫调度时触摸屏上会有文字提示和语音提示),还可以处理视频、数据报表、传真、短信、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等现代化的多媒体业务。
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的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的发展煤矿井下通信系统是矿井安全防护及生产调度必不可少的设施,是矿井信息化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无线通信系统技术应用于煤矿企业,提高井下无线通信水平,加快井下通信发展步伐,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搭建起有效的信息平台,成为煤矿无线通信发展的重要任务。
由于井下环境差,巷道分布多,干扰信号源多,对无线的发展障碍比较大,早期我国井下通信主要为有线方式。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煤矿无线通信主要有以下方式:1 超低频透地通信超低频透地通信系统是以大地为电磁波传播媒介、无线电波穿透大地的无线电通信方式。
主要产品是澳大利亚开发的ped 井下无线通信与急救系统,90年代进入我国煤炭领域。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井下急救,即在紧急情况发生、其它通信方式完全中断时,通过ped 系统发射系统,使其超低频信号穿透岩层到达井下任何位置,迅速有效地与井下人员通信。
该系统可靠性高,但缺点是信道容量小,不能用于语音等需要较大信道容量的通信,只能用于传呼、简单遥控等,而且电磁干扰大,特别是50 hz工频干扰对特低频透地通信干扰严重。
另外,透地通信系统需要在地面架设长达数千米的天线,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2 中频感应通信中频感应通信系统借助专用感应线,利用无线电波感应场引导电磁波传输,频率选择在中低频。
主要产品是南非的rb2000,90年代末进入我国煤炭领域。
该系统投资费用低,小范围内信道稳定,设备携带方便,采用中低频感应操作,可在井下恶劣环境中锁定最佳的通信波段,输出高强度信号;系统采用导频抑噪技术,在噪音较高的电磁环境中使用且通话效果十分清晰。
但缺点是靠近感应体通信效果好,稍远离感应体信道不稳定,感应通信受受巷道内导体影响较大,信道性能不稳定,通信距离一般不大于2m,信道容量小,电磁干扰强。
3 漏泄通信漏泄通信系统利用漏泄电缆的漏泄原理实现矿井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超高频进行无线通信。
关于5G网络技术在矿井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5G网络技术在矿井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伴随着通讯科技的进步,第五代移动通讯网络(5G)已经从理论转化为实际。
在传统的通讯科技中,矿井的通讯技术存在信号容量有限、人员定位不精确、易受干扰等系列问题,对矿井下的人员通讯造成了巨大困扰,甚至可能引发一连串的安全风险。
目前,借助5G网络技术的助力,矿井通讯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彻底解决了矿井内部的低延迟无线通讯、人员定位不准以及故障点的视频回传等问题,确保了工人的安全和工作要求,通过在矿井巷道内部建立5G 基站,实现了井下 5G 通讯。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矿井通信技术,然后基于5G网络技术,介绍了5G 通信的相关设备,以期为读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5G网络技术;矿井通信;通信设备;应用研究;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进步,5G通信技术相关设备已经在矿井中逐渐普及,目前的设备架构已经非常完善和多元化,整体的性能也大幅度提升。
5G矿井通讯技术目前已具备双宽带、即时传播、低延迟、多连接等各项功能,能够帮助矿工和技术人员在平常的生产过程中迅速精确地互相交流和连线,同样也能帮助地面指挥中心精准找到施工具体位置,防止由于意外发生而造成通讯中断、难以施救的情况,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尽可能的维护矿业公司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未来,伴随着5G技术的不断演变和进步,基于5G网络技术的矿井通信技术还将不断演进,进一步实现快速数据识别故障、降低延时率等功能,助力矿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5G网络技术在矿井通信的重要性(一)提高通信性能,保证通信畅通目前,国家越来越关注矿井的安全生产,同时各个矿业公司也越来越迫切地希望提升矿井的生产效率以加大其市场竞争优势。
因此,对于矿井通信的安全、方便、稳健、实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将最新的通讯技术应用在井底和井顶的无线指挥、有线指挥、人员配置、视频传递等方面来改善通讯设施变得更加必要,成为了目前各个矿业公司通讯系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求。
当前,利用5G网络技术的矿井通讯有助于优化移动宽带,从而加快网络的传播速度,更有效地处理如语音、视频等大规模的数据传输需求,从而提高通信性能,保证地上地下通信畅通。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两种解决方案分析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两种解决方案分析思绪在键盘上跳跃,关于矿用无线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仿佛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浮现。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分析两种主流的解决方案。
是基于Wi-Fi技术的矿用无线通信系统。
想象一下,在深邃的矿井中,Wi-Fi信号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地面与地下连接起来。
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Wi-Fi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设备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覆盖范围广,可以满足矿井内各种通信需求。
一、Wi-Fi技术矿用无线通信系统1.优势分析(1)成熟技术:Wi-Fi技术在民用领域已经广泛应用,设备和技术都非常成熟,为矿用无线通信提供了稳定的技术保障。
(2)成本较低:相较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Wi-Fi设备的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矿用通信系统的投资成本。
(3)覆盖范围广:Wi-Fi信号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在矿井内实现较广泛的覆盖范围,满足各种通信需求。
2.劣势分析(1)信号干扰:在矿井内,由于环境复杂,Wi-Fi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影响通信质量。
(2)安全隐患:Wi-Fi信号易被非法接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我们来分析第二种方案,基于LoRa技术的矿用无线通信系统。
LoRa技术是一种低功耗、远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其优势在于信号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非常适合矿井这种复杂环境。
二、LoRa技术矿用无线通信系统1.优势分析(2)抗干扰能力强:LoRa技术采用独特的调制方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适合矿井这种复杂环境。
(3)低功耗:LoRa设备功耗较低,有利于降低矿井通信系统的能耗。
2.劣势分析(1)成本较高:相较于Wi-Fi技术,LoRa设备的成本较高,投资成本较大。
(2)技术普及程度较低:LoRa技术在民用领域普及程度较低,相关设备和技术支持相对较少。
在分析完两种方案后,我们来对比一下它们的性能。
从传输距离来看,LoRa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
在矿井这种复杂环境下,信号传输距离远意味着可以减少通信设备的布置,降低系统投资成本。
KT105A矿用无线通讯系统介绍
KT105A矿用无线通讯系统介绍本系统以有线网络为骨干,以无线网络为延伸,在井下设立若干基站,通过无线局域网覆盖井下巷道,利用矿用本安手机、固定电话等终端接入设备来实现群呼组呼等功能,从而实现井上对井下语音调度以及井下对井上的信息反馈。
本系统采用统一标准的工业以太网络架构,为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数字化视频监控、各种井下传感器(例如:瓦斯)数据的统一采集与综合处理提供了一个共用的网络平台,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三网合一,为生产调度、应急救援、安全监控与督查提供了科学手段。
一、KT105A矿用无线系统的优势1 全国首家认证、应用的WIFI系统、三证齐全、产品线齐全稳定、可靠成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 采用以太网络和VOIP技术,全数字化,是通讯发展的趋势;3可以多系统共用主体网络,可以和矿井信息化建设(如远程控制、集中调度、安全检测、视频监控、人员定位)共用千兆环网交换机和光缆,减少了施工量,节约资金。
在没有安装环网的煤矿,可以为远程控制、集中调度、视频监控等提供接口和光缆线路;4 能够复用矿务局与煤矿之间、煤矿与煤矿之间的计算机网络,实现跨区域、跨网段通讯。
5 一个基站允许16部手机同时通话,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占线的几率比较低。
6 一个基站双向覆盖距离700米---900米(受天线馈线长度、环境湿度、巷道空间等影响)。
一个基站标配2个天线,在多岔口可以扩展到4个天线。
天线分体设计便于覆盖角度调整。
7 基站多种接入方式(大巷用光缆接入,工作面用双绞线接入,100米以内用网线接入),基站全本安设计。
8 多种设备供电方式:近端供电和远端供电。
9 多种交流电接入电压:127V,380V,660V。
10 井下设备有备用电源,断电后可持续工作两个小时以上。
11 针对煤矿采掘面的特点,设计了一款能进入采掘面的基站,可以远程供电、双绞线接入、全本安设计。
12 基站脱网工作,手机脱网通讯。
即使井下基站与服务器中断隔离,手机仍可以用拨打对方IP地址的形式建立通话。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两种解决方案分析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两种解决方案分析【摘要】无线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矿井生产,很好地解决了矿区特定空间场所在不利于辐射有线网络情况下的通信解决方案问题。
【关键词】数字无线对讲;Wifi目前广泛使用的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有“数字无线对讲通信系统”和“Wifi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两种。
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各系统目前使用情况考虑,本文将对两种无线覆盖通信系统技术路线和和与现场情况的适应性分别做介绍。
一、数字无线对讲通信系统1.组网拓扑图本方案解决的是煤矿矿上的无线对讲通信,可供煤矿巡逻人员、值班人员等调度通信使用。
2.系统功能在本方案中,采用数字对讲机和数字中转台,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灵活地进行组网和功能设置。
具有的功能特点:(1)分组通信。
数字对讲机和数字中转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号,组间通信,互不干扰(不能同时进行)。
(2)遥控调度。
可以给指定的对讲机开启发送遥毙和激活命令的权限,同时还可以灵活配置呼叫的权限,这样就可以灵活实现指挥台的遥控调度功能。
(3)支持骨传导耳机。
支持骨传导耳机,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听到清晰的话音,并且无需手按PTT发射,在实际工作中方便使用。
(4)个呼、组呼和全呼调度。
每台数字对讲机具有唯一的ID号码,并且都有一个设定好的归属组,可以灵活地进行个呼、组呼和全呼调度。
(5)语音加密。
支持真正的数字语音加密功能,数字加密密钥达千万级别,可以真正确保通话的私密性。
(6)兼容模拟。
数字对讲机和数字中转台兼容模拟制式,可以实现模拟设备的平缓过渡。
3.系统特点(1)系统采用TDMA(时分多址)。
(2)时隙工作,一个数字中继台相当于两个模拟中继台,节省了频率资源。
(3)中继台具有网络接口和USB接口,支持第三方软件供应商开发调度软件,实现数据/短信/GPS等应用。
(4)中继台具有网络接口,支持最多15个中继台的IP互联,实现:①无线信号的大区域覆盖;②跨城市/跨国家的基站互联。
煤矿井下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
煤矿井下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近年来,煤矿行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愈发迅猛。
然而,在井下作业环境中,由于地下深处的封闭空间、高温高湿、高浓度有毒气体等环境限制,井下通信和数据传输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煤矿井下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井下通信技术井下通信技术是确保矿工在井下工作期间能够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的关键。
从最早的有线通信到如今的无线通信技术,井下通信技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进。
1. 有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最早应用于煤矿井下通信,如传统的电缆通信系统。
这种通信方式相对稳定,但对布线要求较高、易损坏和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
然而,由于有线通信技术无法满足煤矿井下复杂作业环境的需求,无线通信技术逐渐得到了重视。
2.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为井下通信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目前,主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LTE等。
这些技术具有无线传输、方便快捷和易于移动等优点,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在煤矿井下通信中变得越来越广泛。
二、井下数据传输技术井下数据传输技术是将井下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地面,以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处理。
这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有线数据传输技术有线数据传输技术通常是通过光纤或电缆传输数据。
相比无线传输,有线数据传输稳定性较高,传输距离长。
然而,在煤矿井下环境中,有线传输面临着如井下布线困难、易受损、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2.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能够实现井下数据的远程传输和监测。
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SN)是一种常用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该技术的优点是布线简单、易于部署,并且能够实现对大量传感器节点的高效管理。
三、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煤矿井下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优化与扩展煤矿井下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需要实现全面的覆盖和稳定的传输,因此井下网络的优化与扩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摘要:随着地面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各个时期的井下无线通信技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井下无线通信的发展经历了动力线载波通信、中频通信、漏泄通信、超低频透地通信等,至今已发展成为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系统。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情况,以供参阅。
关键词: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现状;发展引言由于煤矿作业的危险系数较大,安全事故频繁,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利的政治影响。
因此,我国早在“十三五”规划当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煤矿产业的创新改造力度,提高对煤矿灾害的预防控制水平,切实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煤矿产业健康发展,提高矿井作业的效率与安全性。
由此,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再一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矿井作业安全更是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而其中应急通信保障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1.1WiFi无线通信技术WiFi无线通信技术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其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数据带宽,低廉的设备成本,同时使用2.4GHz的公共频段,不需要复杂的审批手续。
但WiFi技术不属于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的移动语音通信标准,不具备规模组网通信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标准,其定位就是短距异步宽带数据无线接入。
由于WiFi采用的是短码扩频技术,只适合视距无遮挡点对点直线通信,而对矿井这种遮挡严重,多径反射剧烈,场强衰落快速变化的现场,将直接导致WiFi的通信距离大大缩短。
WiFi通信技术所使用的通信体制、占用带宽、调制方式与目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RFID和ZigBee完全相同或近似,使得系统之间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严重的还会使系统瘫痪。
1.2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通过射频芯片进行双向通信,不用接触便可进行数据交换的技术。
这项技术一般使用在人员定位系统中,主要由读写器和识别卡两部分组成,读写器安装在巷道、作业面的交叉道口并与分站相连,矿工按照要求佩戴识别卡,识别卡内存入独一无二的身份编码。
煤矿井下通信技术与网络建设
煤矿井下通信技术与网络建设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推动,煤矿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和挑战。
煤矿井下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其通信技术和网络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煤矿井下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建设的需求进行探讨。
一、煤矿井下通信技术的发展1. 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在煤矿井下,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有线通信往往无法满足矿工之间的通信需求。
因此,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在煤矿井下显得尤为重要。
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矿工之间的语音通话,还可以支持数据传输和视频监控等功能。
2.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煤矿井下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有害气体泄漏、地质灾害等。
因此,煤矿井下的安全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煤矿井下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3. 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煤矿井下的环境复杂多变,矿工的工作状况也需要随时掌握。
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矿井内部环境和矿工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
通过远程监控技术,煤矿管理部门可以及时了解矿井内部情况,做出相应的调度和决策,提高矿井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二、煤矿井下网络建设的需求1. 网络覆盖全面煤矿井下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作环境,其网络覆盖必须要达到全面的要求。
只有实现了全面的网络覆盖,才能保证矿工之间的通信顺畅,以及对矿井内部环境和矿工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
2. 网络安全可靠煤矿井下的网络建设必须要具备安全可靠的特点。
网络安全可以保障煤矿信息的保密性,避免敏感信息被泄露。
此外,网络可靠性的要求也很高,煤矿井下的网络需要具备抗干扰能力,并能保持稳定的通信连接。
3. 网络带宽高速煤矿井下的工作要求实时传输大量的数据,因此网络带宽的需求很高。
只有实现了高速的网络带宽,才能保证数据的传输效率和通信的顺畅。
三、煤矿井下通信技术与网络建设的挑战1. 环境因素的限制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对通信技术和网络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采矿业中的矿井通信与自动化
采矿业中的矿井通信与自动化矿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为了提高矿井的安全性、生产效率以及环境保护,矿井通信与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讨论采矿业中矿井通信与自动化的重要性、应用技术、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矿井通信与自动化的重要性矿井通信与自动化是矿业生产中的必要手段,它不仅提高了矿井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有效减少了矿井事故的发生。
通过实时监控和控制系统,可以对矿井中的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此外,矿井通信与自动化技术还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矿井管理的水平。
二、矿井通信与自动化的应用技术1. 无线通信技术矿井通信中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是无线通信技术。
通过搭建无线传输网络,可以实现矿井各个部位之间的实时通信,方便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2. 传感器技术矿井自动化中使用的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矿井中的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
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人的安全。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为了更好地利用矿井通信与自动化技术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必须运用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通过对数据的提取、清洗、存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矿井的工作状态和生产效率,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矿井通信与自动化的挑战1. 技术挑战矿井通信与自动化的技术难度较大,尤其是在矿井深部环境中。
挑战主要表现在传输信号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以及能源供应等方面。
目前,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更加稳定可靠的通信技术。
2. 安全挑战矿井作为一个相对封闭和危险的环境,矿井通信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必须考虑安全因素。
相关技术必须能够应对可能的事故情况,确保人员的安全。
3. 成本挑战矿井通信与自动化的成本较高,其中主要涉及到设备的购买、安装和维护等方面。
为了提高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需要不断寻找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解决方案。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不同于一般地面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本安型电气设备。
煤矿井下具有瓦斯等可燃性气体和煤尘。
因此,无线通信设备要求是安全性能好的本质安全型、防爆设备。
(2)传输衰耗大。
煤矿井下空间狭小、巷道倾斜、有拐弯和分支、巷道表面粗糙,且有风站、机车等阻挡体,传输衰耗大。
(3)发射功率小。
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发射功率一般为10mW-40mW左右。
(4)抗干扰能力强。
井下空间窄小、机电设备相对集中、功率大,电磁干扰严重,故设备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5)防护性能好。
应有防尘、防水、防潮、防腐、耐机械冲击等性能。
(6)抗故障能力强。
煤矿井下环境恶劣,设备故障率高,人为破坏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抗故障能力,当系统中某些设备发生故障时,其余非故障设备仍能继续工作。
(7)信道容量大。
煤矿井下是一个移动的工作环境,现有有线调度电话受到局限。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可靠性、通信质量的提高、功能的完善、成本的降低,它将在生产调度特别是抢险救灾中起到主要作用,故需具有较大的信道容量。
(8)移动速度慢。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手持机的移动速度较慢,这主要是矿井人员及运输工具特性确定的。
2矿井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根据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局、煤矿安全监察局统一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我们形成了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如下:(1)坚持以《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来确定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技术方案的原则;(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应用成熟的井下通讯产品的原则;(3)坚持新老兼顾,避免重复建设,力求少投入、高效益的原则;(4)坚持网络、数据资源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原则。
3系统应用定位及建设思路(1)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是当前有线调度通讯系统的有机补充,是安全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管理。
TD-SCDMA与Femtocell用于矿井通信的对比分析
TD-SCDMA与Femtocell用于矿井通信的对比分析http ( 2011/6/14 13:49 )摘要:文章针对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和特点,结合TD-SCDMA和Femtocell的技术特点,对基于Femtocell的矿用无线通信系统和基于TD-SCDMA的煤炭专网系统进行分析,说明了各自的特点,并对其在矿井中的适用性做了对比。
对比结果表明:基于Femtocell的矿用无线通信系统在技术和实现上具有很多不足,而大唐移动提出的基于TD-SCDMA的煤炭专网系统从规划到实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完全符合煤矿特殊作业环境对通信的需求,是广大煤矿企业首选的矿井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关键词:通信;TD-SCDMA;Femtocell;矿井1 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3G已经在中国大规模建网并投入商用,可以说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广大人民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与极大的便利。
但是相比公网而言,行业领域的移动专网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现有行业应用的发展需要,因此尽快在行业应用中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特别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显得日益迫切。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紧张、石油价格的飚升,煤炭行业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日益凸现。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已探明煤炭存储量居世界第三,煤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同时也是矿难大国,矿难死亡人数高居各类行业安全事故之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2010年全国煤矿事故发生1403起,死亡2433人,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已经迫使煤炭企业开始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寻求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国家也通过各种政策强制煤炭生产必须走工业化、信息化结合的道路。
2基于Femtocell的矿用无线通信系统2.1 FemtocellFemtocell又可称为毫微微小区、家庭基站,是近年来根据3G发展和移动宽带化趋势推出的低功率、超小型化移动基站。
它具有1个载波,发射功率为10~100 mW,覆盖半径为50~200 m,支持4~6个活动用户(最多可支持16个用户),允许的最大用户运动速度为10 km/h。
地下矿山井下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地下矿山井下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地下矿山在我们的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说,地下矿山的开采和生产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
而在地下矿山的生产工作中,通信技术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矿山井下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下面,本文将详细探讨地下矿山井下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井下通信对于地下矿山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他们的工作安全和效率。
在过去,井下通信主要采用有线通信方式,比如说电话线路、传真机等等。
这些有线通信方式的使用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通信信号受到干扰和损耗,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因此,井下通信的无线化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在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中,WiFi、蓝牙等已经成为了普遍的通信方式。
WiFi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局域网与井下终端设备连接的通信方式,这对于井下的数据传输和控制非常有帮助。
另外,蓝牙技术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难以使用有线通信方式的场景下的通信。
蓝牙技术的使用,在井下矿山通讯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井下定位和路径规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地下矿山的复杂环境会对通信的精度和频率等技术参数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也需要一种创新性的定位技术以应对。
定位技术可以准确地测量移动设备的位置和方位,进而生成数据,生成内部和外部路径的可视化信息,为工作人员提供精确的引导和解答方案。
在井下定位技术的研发中,使用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技术方法。
相对定位方式是指定点在测地线上,采用倾斜度测量仪的测量方法,同时将地图与路径相连接导出,从而实现对各个点的准确定位。
而绝对定位方式是采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通过GPS技术定位出设备的精确位置。
另外,路径规划技术在井下通信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路径规划技术快速定位到目标位置,这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路径规划是指提供一系列路径选择方案,以便在目标点之间快速移动。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两种解决方案分析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两种解决方案分析矿用无线通信系统是矿山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能够有效地实现矿山内部的通信和信息共享,保证矿山生产的正常进行。
但是,由于矿山环境的特殊性,矿用无线通信系统在实现高效稳定通信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问题,如信号覆盖范围小、信号干扰等。
本文旨在对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两种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希望为矿山提供一种更加完善的通信方案。
方案一:集中式矿用无线通信系统集中式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是指矿山的中央控制室通过无线信号向各个工作现场进行信息传递和命令下达。
当中央控制室发出信号时,通过矿山内安装在各个角落的收发器将信号传递到所管辖的区域。
然后,收到信号的控制台或手持终端将信号翻译成可理解的语言或者数字,以便及时反馈给中央控制室,完成命令下达和信息传递的流程。
优点:1. 集中式矿用无线通信系统具有较大的信号覆盖范围,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对于矿山内部有较大面积覆盖需求的场景非常适用。
2. 集中式矿用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受到干扰的可能性较小,能够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与其他设备的干扰比较小。
3. 该方案简单易用,安装和迁移都较为方便,并且控制台和手持终端的制作比较容易。
缺点:1. 集中式矿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构建需要投入较高的费用,矿山内安装大量的收发器也会造成一定的成本压力。
2. 集中式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一旦出现了中央控制室的故障或中央控制室与周围工作环境的通信异常,会对整个矿山的生产造成影响和困扰。
3. 该方案中由于信号传输需要经过多次重复,会产生一定的时延,不适用于信号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方案二:分布式矿用无线通信系统分布式矿用无线通信系统是指通过在各个区域内设置信号中继站,直接向周围终端设备传递信号。
当信号中继站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解码出来并传递到终端设备上,进行命令下达或信息传递的工作。
优点:1. 分布式矿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控制室和多种设备的调用,方便、安全、通畅。
煤矿井下工作中wifi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工作中wifi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煤矿井下工作中wifi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通信链路的纵深,而且在煤矿井下工作中构建井下安全监控系统、语音通信系统、产量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无线平台,不仅能够大大减少井下线缆的敷设和连接,减少人为的工作量,而且能够快速定位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我们就详细进行分析煤矿井下工作中wifi 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煤矿;井下工作;wifi;网络通讯技术;应用1 Wifi技术Wifi即是俗称的无线宽带,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的缩写,是一种能够将个人计算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属于短距离的无线技术,具有无线接入和高速传输的特点。
Wifi无线网络是由无线网卡和AP(Access point)即网络桥接器组成的,组网的系统包括AP节点、网络服务器和无线站点,在Wifi的热点区域,任何一个带有Wifi无线网卡的终端都可以进入到由站点和节点之间组建的局域网中,在地面上的短距离无线通讯中,Wifi技术的使用已经比较成熟。
2 Wifi无线通信系统在井下的应用由于煤矿井下的环境复杂,各种条件较差,巷道多,对信号的干扰因素多,因而给井下的无线通讯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使井下的无线通讯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徘徊在窄频范围内,不利于井下环境的监测和安全应用。
而基于Wifi的宽带无线通讯系统,能够很好地突破井下无线通讯技术的瓶颈,更好地实现煤矿井下的无线通信。
2.1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基于Wifi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是有多路切换电路、采样保持电路以及RAM、CPU等组成。
其在煤矿井下工作时,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由信息调离电路转换为适合系统的电量信息,然后经过多路切换电路的通道转换后,数据信息有采样保持电路实施采样。
最后数据信息经过转换器将数据信息转为模拟信号输送都CPU中进行处理并送到wifi模块。
矿用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矿用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随着“智慧矿山”的提出以及智能工作面的建设,煤矿井下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了煤矿井下对无线通信网络的特殊要求,阐述了目前井下所使用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并探讨了矿井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矿井;无线通信技术;WIFI;3G;4G;5G;Zigbee;RFID;UWB中图分类号:TD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引言随着智慧矿山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助力于我国煤矿的安全、高效、绿色生产。
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智慧矿山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在煤矿的智能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大部分煤矿都是井工矿,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环境制约着地面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下的普及应用。
煤矿井下特殊的环境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特殊的要求:1.煤矿井下地形复杂、巷道狭长、多拐点、多分支、封闭的环境会导致无线电波产生多径干扰;2.煤矿井下设备电气化、机械化程度逐步提升,运行设备相对集中,设备之间存在电磁干扰,尤其是近年来变频器等大功率设备的使用,使得工作面电磁环境更加复杂,对无线通信的干扰非常严重;3.煤矿井下的空气中含有煤尘和瓦斯等可燃性气体,对矿用无线通信设备提出了防爆要求,限制设备最大输出功率的同时,无形中降低了通信设备的性能。
1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1.1超低频透地通信技术超低频透地通信技术是利用超低频信号在一定电导率的混合岩中传播的原理,信号基站建在地面不易破坏,但因为信号频率低造成信道容量小、干扰大、应用范围受限,具有代表的产品是澳大利亚开发的PED(Personal Emergency Device)井下无线通信与求救系统。
1.2漏泄通信技术漏泄通信技术是沿着巷道铺设漏泄电缆,利用漏泄电缆的漏泄原理实现矿井无线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质量高等优点,但由于需要铺设漏泄电缆,所以具有灵活性不高、容易受到破坏等缺点,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加拿大的FlexCom井下无线通信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号煤矿无线通信现状及三种矿用无线通信技术比较信息化办公室2012/9目录1.PHS无线通讯系统(小灵通) (3)2.WIFI无线通讯系统 (4)3.TD-SCDMA无线通讯技术 (7)4.矿用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12)5.小结: (13)目前二号矿使用的矿用无线通信技术为PHS(俗称小灵通),从2007年底开始已经使用四年多了,随着大巷的开拓及延伸,原有的系统已不能满足现有安全生产及管理的功能需求。
如若要满足现在井下辅助通信需求,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该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如果要对我矿现有系统改造升级,目前井下所有的基站需更换,主通信线缆及机房内核心设备通信基站控制器需重新更换,其升级系统花费和新上一套通信系统花费基本不相上下。
但是目前市场上矿用无线通信技术有三种:PHS无线通讯系统(小灵通)、WIFI无线通讯系统、3G无线通讯系统(TD-SCDMA)。
以下是针对这些技术在煤矿中的使用情况所逐一进行分析。
1. PHS无线通讯系统(小灵通)小灵通(PHS)无线市话技术源自日本,它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可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随时随地接听、拨打本地和国内、国际电话。
它采用微蜂窝技术,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将用户端(即无线市话手机)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是固定电话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被称为“固话的补充和发展”。
以小灵通为代表的无线市话,在解决一定时期的应用是很好的选择。
2009年2月,政府主管部门已明确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
这意味着,小灵通将要在今年年内彻底退网。
目前所有生产厂家都停止生产,设备及板件无法买到,对今后维护及故障处理造成最大困难。
2. WIFI无线通讯系统所谓WiFi,是由一个名为“无线以太网相容联盟”的组织所发布的业界术语,中文译为“无线相容认证”。
它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一百米左右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的无线电信号。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IEEE 802.11a 及IEEE 802.11g等标准的出现,现在IEEE 802.11 这个标准已被统称作WiFi。
(1)通话质量WiFi技术主要采用的语音编码技术有ITU-T定义的G.729、G.711等,G.729的工作范围是6.4kbit/s~11.8kbit/s,语音质量也在此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G.711的通话效果好,但占用带宽较大,减小了系统的容量。
WiFi传输带宽随环境动态变化,带宽越小,时延越大,因此通话质量无法保障。
加上没有严格的同步机制,又加大了时延。
而TD-SCDMA技术采用了AMR(Adaptive Multi-Rate,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方式,自适应的基本概念是以更加智能的方式解决信源和信道编码的速率分配问题,使得无线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加灵活和高效,在信道很差的时候采用速率比较低的编码器,这样就能分配给信道编码更多的比特数来实现纠错,实现更可靠的差错控制,从而有效地抑制错误发生,提高话音质量,增强抗信道误差的能力,传输时延小。
(2)切换机制由于IEEE802.11网络自身的不足,在AP间跨区切换方面没有很好的支持。
现代WiFi网络的AP虽然密度很高,但每个AP覆盖的范围有限。
按正常速度行走,每几秒钟就可能发生一次漫游,每次漫游都可能会出现突发丢包的现象,而且手机只能在本基站下通讯,手机跨基站移动通话会导致掉线,严重影响通信质量。
而TD-SCDMA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接力切换技术,能很好的支持小区间切换、基站间切换以及与其他网络的切换。
(3)信息安全与抗干扰性802.11i协议本身提供了强大的安全措施。
但在语音部署上由于漫游切换效率考虑以及Wifi手机本身支持能力有限,只能考虑简单的接入认证和加密方式。
Wifi工作在ISM国际开放频段2.4GHz的频段上,网络易受到攻击,信息很容易被窃取。
在这个频段上信号混杂且交叉干扰大,传输带宽随环境动态变化,语音通话有异步滞后感。
频繁的信号干扰可能导致服务质量的快速下降。
而且这个频段上只有3个不重叠的信道,所以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干扰问题。
(4)发射功率和待机时间Wifi接入点和Wifi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都在100mW左右。
即使在使用更低的发送功率也能完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这个发射功率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由于处于相同的发送功率,Wifi终端之间的干扰问题会很严重,距离接入点较近的终端会对较远的终端产生很大的干扰,并且会很快的消耗Wifi终端的电量,导致wifi终端的待机时间很短。
在TD-SCDMA网络中,采用了自适应功率调整技术,包括开环、闭环和外环三种功率控制技术。
开环功率控制用于确定用户的初始发射功率,或用户接收功率发生突变时的发射功率调节。
闭环功率控制可较好地解决因上、下行信道电波功率的不对称性而精确性难以保证的问题。
外环功率控制技术是通过对接收误帧率的计算, 确定闭环功率控制所需的信干比门限。
正是由于这些精确的功率控制,使得终端和基站都会根据环境不断的调整发射功率,由此来降低不同用户之间的干扰,也减小了终端的耗电量,提高了待机时间。
TD_SCDMA工作电流仅为100MA左右,待机电流为5MA左右,远低于WIFI。
(5)覆盖距离无线链路预算是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覆盖分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主要工作是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无线链路所能允许的最大路径损耗,进而确定无线网络能够覆盖的区域。
核心问题就在于接收机灵敏度,由于WIFI本身的技术限制-80dbm就是其覆盖极限了,而TD-SCDMA系统可以做到-110dbm,使覆盖距离扩展4倍以上。
Wifi的覆盖距离一般最大只有200-300米。
3. TD-SCDMA无线通讯技术TD-SCDMA技术是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间接口技术规范之一,它得到了CWTS及3GPP的全面支持。
TD-SCDMA是集CDMA、TDMA、FDMA技术优势于一体、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移动通信技术。
它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低码片速率、多时隙、可变扩频系统、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
TD-SCDMA所呈现的先进的移动无线系统是针对所有无线环境下对称和非对称的3G业务所设计的,它运行在不成对的射频频谱上。
TD-SCDMA传输方向的时域自适应资源分配可取得独立于对称业务负载关系的频谱分配的最佳利用率。
因此,TD-SCDMA 通过最佳自适应资源的分配和最佳频谱效率,可支持速率从8kbps到2Mbps的语音、互联网等所有的3G业务。
1)频谱效率高TD-SCDMA系统综合采用了联合检测、智能天线和上行同步等先进技术,系统内的多址和多径干扰得到了极大缓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进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容量。
2)系统性能容量高,业务质量好TD-SCDMA系统中,单载波支持23个语音用户,性能容量远超过PHS以及WIFI等系统。
并且在语音编码上采用最先进的AMR编码方式,确保语音清晰,比WIFI的VOIP方式的语音有更好的QOS保证,3)不存在呼吸效应及软切换用户数的增加使覆盖半径收缩的现象称之为呼吸效应。
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当用户数显著增加时,用户产生的自干扰呈指数级增加,因此呼吸效应是一般CDMA系统的天生缺陷。
呼吸效应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每种业务用户数的变化都会导致所有业务的覆盖半径发生变化,这会给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带来很大的麻烦。
TD-SCDMA是一个集CDMA、FDMA、TDMA于一身的系统,它通过低带宽FDMA和TDMA来抑制系统的主要干扰,使产生呼吸效应的因素显著降低;其他系统的语音业务与数据业务覆盖半径不一致,导致矿井下确保语音与数据业务共覆盖时需要更多的基站。
4)组网灵活、频谱利用灵活、频率资源丰富TD-SCDMA系统采用时分双工模式,它的一个载波只需占用1.6MHz的带宽就可以提供速率达2Mbps的3G业务,对于频率分配的要求简单和灵活了许多。
TDD双工的方式,保证了网络的配置及维护简单,在煤矿通信系统中只需要规划一个频率。
5)灵活高效承载非对称数据业务TDD技术的采用是TD-SCDMA系统与其他两大3G主流标准FDD系统的根本区别。
TD-SCDMA系统子帧中上下行链路的转换点是可以灵活设置的,根据不同承载业务分别在上下行链路上数据量的分布,上下行资源可以有从3∶3的对称分配到1∶5的非对称分配调整。
在未来3G多样化的业务应用中,非对称的数据业务会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大部分业务的典型特征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业务量不对称。
FDD系统由于其固定的上下行频率的对称占用,在承载非对称业务时会造成对频谱资源的浪费。
而TD-SCDMA系统可以通过配置切换点位置,灵活地调度系统上下行资源,使得系统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因此TD-SCDMA系统更加适合未来的3G非对称数据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方面。
6)可为实现感知矿山提供强力保障与支撑TD-SCDMA是宽窄带业务一体化的系统,其强大的数据提供能力可为感知矿山的信息传输提供方便的通道,打造感知矿山的业务平台。
7)确保煤炭无线通信专网长期先进性TD-SCDMA煤炭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设备起源于公网,公网先进的技术升级可方便的移值到煤炭通信系统中,确保煤炭无线通信系统技术的先进性,不会造成类似小灵通的技术无法升级以及WIFI的无法演进。
8)产业链丰富,确保客户投资TD-SCDMA煤炭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设备起源于公网,具有很强的公网基础,是大众技术而非小众技术,在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上均有强大的产业链支持,特别的目前的TD-SCDMA终端有数百种,而且随着在公网的应用,会逐渐增加,确保不会出现产业链断链,可有效保护客户投资。
9)使用专属频段使用国家专门划分的频段,在井下使用不会与别的无线系统产生干扰。
10)与公网无缝链接提供接入移动公网的接口,可以接入移动公网,实现井下与全球任一部电话语音、视频通话。
11)覆盖能力强专门为井下巷道环境设计的拉远型基站,保证井下无线覆盖良好。
12)系统容量大每一个井下信号点均是独立基站,单载波支持23个用户,业务速率2.8M。
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展。
13)抗干扰能力强井下每个点均是独立基站,干扰不会扩散,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14)安全性高井下设备本安型设计,采用光纤拉远性技术,不涉及电信号,安全可靠。
4.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各矿用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如表一所示。
5. 小结及建议:1)小灵通通信技术,产业链已经断链,后续升级维护困难;2)WIFI虽可实现语音功能,但实际使用手机经常掉线,无线信号在井下衰减太快,覆盖范围很小,不能满足煤矿对于无线通讯的需求,且产业链薄弱,终端设备类型非常有限,只适用于数据业务的传输;3)TD-SCDMA网络,除能解决语音通信功能外,还可提供数据和图像传输功能;为煤矿专门设计的井下拉远型基站,充分考虑井下生产工作环境,覆盖好,语音质量好,抗干扰性强;具有业务丰富、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技术先进等特点,是完善、先进、统一的综合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完全符合煤矿特殊作业环境对通信的需求,是大中型煤矿企业首选的矿井无线通信解决方案;4)综合对比几种产品的特点和考虑一定的前瞻性以及产业链的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