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的阐述及反思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民道德礼仪素养不断下降,再加上西方文明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侵蚀,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其本土影响力,迫切需要通过传统道德礼仪来呼唤国人逐渐抛弃的传统礼仪文化,现在许多学校也将《弟子规》纳入学校课程中。文中从四方面即家庭礼仪、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和读书礼仪来阐释《弟子规》中的礼仪教育思想,并将其礼仪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来反思,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对《弟子规》中的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内容反思
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西方的礼仪思想不断传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礼仪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礼仪教育在当代学校里几乎是空白。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传统,但其在国际上的文明礼仪形象却不尽人意,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而重塑中华民族礼文化,提升整个国民礼仪素养,具有迫切性,这些年《弟子规》礼仪教育的热推,无疑是对中国传统礼文化集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实践。
社会交往中的人,一定的仪表、服饰、言谈、举止来影响着人们第一印象,整洁大方的个人仪表,得体的言谈总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从而建立起友谊和信任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弟子规》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例如讲个人仪表的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讲举止的有“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园,拜恭敬”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现在文明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不仅需要拥有较高的知识,更需拥有较高的文明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等都非常注意培养学校学生的德行品质。
《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弟子规》礼仪教育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也来自于《论语》、《礼记·曲记》《童蒙须知》等儒家经典。从现代礼仪角度出发,将《弟子规》礼仪教育分四个方面内容阐述即家庭礼仪教育思想、个人礼仪教育思想、社交礼仪教育思想、读书礼仪教育思想。文中仅阐述了四种礼仪教育思想中的代表性内容。
一、《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内容
1.家庭礼仪教育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在阐述入则孝的 56 个句子中,主要是讲对待父母应有的礼仪规范。例如:听从父母的教导。“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但对于现代大多数独身子女来讲,太多的孩子自我为中心,父母都是围着孩子转,孩子很少为父母着想。很多时候,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吩咐孩子把最基本的家庭作业做完,孩子都是一拖再拖,。
《弟子规》中的家庭礼仪教育充分体现了儒家孝道思想,而且还从细节告诉我们怎么做,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行为准则。这对于重塑当今中国“孝”道文化无疑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于当今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谐也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2.个人礼仪教育
个人礼仪主要是指有关其自身言谈话语、举止行为的规范。主要是有关个人
谈吐、举止、服饰等外在礼仪。在《弟子规》中,书中详细规定了学生个人在言谈举止方面的礼仪规范。例如:语言方面的要求:“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里是讲只要是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我们都不能说,而且在说话时,一定要彻底戒除庸俗不堪的市俗习气。仪表方面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要求学生服装仪容应当整齐清洁,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
对于我们当今礼仪教育来讲,《弟子规》中的个人礼仪教育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而是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引导,有“礼”、有“仪”,方能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3.社交礼仪教育
儒家非常注重人际交往中礼仪的重要性。《礼记》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认为礼仪是人类文明性和社会性的体现。《左传》认为礼是人立身行事的根本,人若不守礼,就难以立足于社会。
在《弟子规》“出则悌”篇中,就着重谈到了交往礼仪。首先是谈到社交礼仪的两大原则:一是尊重原则;孔子说过“礼者,敬人也。”礼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弟子规》首先是讲到的是家庭成员交往的尊重。对父母长辈的尊重,“长者先,幼者后”,“事诸父,如事父”;对兄弟姐妹同辈交往的尊重。如“兄道友,弟道恭”。再就是讲到走出家庭,社会上人际交往的尊重。如“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怀尊敬之心对待交往的每一个人。二是信用原则;“信”在儒家思想中是非常看重的。“信”在古代人际交往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最基本的原则。《弟子规》“信”篇开篇就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还要求我们:“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不能确定事实之前,不随便散播流言蜚语,以免影响自己诚信形象。再就是要求我们“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在人际交往中,对于做不到的事不承诺,以免陷入两难境地,影响自己的信用。
在中国传统人际交往社会里,“敬”,“信”是儒家提倡的人际交往首要原则。对于我们当今社会而言,重提“敬”,“信”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的。特别是对于当今我国商业诚信危机,婴儿奶粉事件、各类商品造假事件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商业信誉,对于我国商业在国际上的贸易往来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长期以往,勿必会影响我们中华民族在国际交流中的形象。因而,在企业重塑“信”的原则,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对于我们当今教育而言,在追求分数、升学率的大形势下,我们勿必保持清醒,把孩子的德育摆在首位。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也许知识能力上来了,但没有在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养成一个好的品质,势必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因而,
在孩童期,我们教育就要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德行,《弟子规》中的社交礼仪教育无疑非常有利于孩子的交往品质的培养,从小养成一种“敬”、“信”的品格,为孩子以后良好的人际交往及幸福人生垫下坚实的基础,更是有助于我国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4.读书礼仪
《弟子规》中的读书礼仪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要求学生不能死读书,那就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气,但是也不能一味去做,而不读书学习,那就会成为一个固执己见,不明事理的人。对于当今教育一味追求理论知识,忽视实践引导,无疑是很大的启示。
第二,讲读书的方法。“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主要是要求学生读书要专心致志,要用功,要多思多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对于当今怎么引导孩子读书,是非常好的指导。
第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这里是要求学生读书的房间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清洁,桌子也要干净,桌子上的书本纸张、笔墨纸砚都要摆放端正。而现在的学生,书包里乱七八糟,数学语文书、各种练习本随意仍在书包里。
二、对《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的反思
《弟子规》由于当时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所限制,其中必然有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观念和做法,比如与当今社会提倡的自由、平等,民主不符的旧思想是要引起我们反思的。对此,现代曲阜状元文化博物馆馆长刘晓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不同,理念和方向、目标都存在差异。对传统教育我们不能盲目崇拜和迷信,否则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弥补我国当今礼仪教育之不足。
1.《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对人性自由的观照
由于中国以“儒家”为统治思想的传统社会里,过于强调伦理次序,强调权威,强调服从,忽略个体的发展。因此,传统教育就是一种主张废除和限制儿童自由的教育,它造就驯化的儿童;而现代教育主张应该保护和扩大儿童的自由,它培养自由的儿童。《弟子规》伤害儿童的自由,主要表现是对儿童天性的抑制。如‘说话多,不如少,多易错,少易好’,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青少年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