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14中-杨银双-案例类-第六届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比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第六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案例比赛
参赛作品
参评类别:案例类
参评单位:海口市第十四中学
参评作者:杨银双
《鸿门宴》公开课电子白板教学课堂实录及教者感悟
杨银双海口市第十四中学
2009年9月25日下午,第一节课为高一·4班语文公开课《鸿门宴》。

初次登台,详记之,以备。

一.课前阶段,由于学生在课间午读时分已经到多媒体教室,利用本段时间对学生进行了相应背景知识的介绍,包括电影资料《西楚霸王》中“项羽坑杀二十万秦降兵”、“刘邦起兵后逃跑”的两段视频,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人物的形象认识。

评价——此段课前预习活动,应当注意不要过多展示,这样才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

另,在之前的课前准备中,对于“司马迁的《史记》”、“项羽生平”、“刘邦生平”有过简单介绍。

分析——教学实践中,课前预习的确重要。

说课阶段时,组内讨论有这个建议,的确对于学情需考虑充分,针对性强,实际操作可行性高。

本人发现,在教学中,学生开始略显紧张。

二.课堂阶段教学阶段基本分为“课前导入阶段”、“课堂教学文本分析阶段”、“课堂教学情节分析阶段”、“课堂教学人物分析阶段”以及“课后作业展示阶段”。

1.课前导入阶段,教学设备为“电子白板”教学,互动性高,于是选择以“板书”方式展示李清照诗,轻快简洁,引出“项羽”。

由此引申到司马迁《史记》的简单介绍,学生回答鲁迅先生的评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未做点评。

评价——此段教学过程,用时较少,跟技术设施的灵活运用有关。

“电子白板”教学作为能够增加师生互动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

对于语文这样大容量信息的学科来说,是一种“粉笔和黑板的”解脱。

在课前,已经在高一·3班和高一·2班分别上了两堂实践课,效果不一。

3班课以“破釜沉舟”入题,明显用时过多;2班以李清照诗入题,效果较好。

可见,由熟入生、以旧入新,应注意抓住细节,可以更自然些。

分析——背景介绍方面,当时准备简单些,所以对于《史记》的介绍交代不清楚,尤其“项羽”和“刘邦”对比时,未能明确人物差异。

客观讲,开篇时的确紧张。

此处如能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查找网络介绍,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2.课堂教学文本分析阶段,由PPT课件“连接”入“配乐朗诵音频”。

此处明确学生在课本中标注“生字、生词”,标注“疑问”,进行简单的文段梳理。

后,侧重于文段梳理,以练习形式,列“正音”、“解释”和“翻译”三项训练,采用PPT展示、小组提问形式完成。

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语言现象的归纳上来,并及时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板书和展示。

此处,在教学实践中,未能做“学生朗诵”过渡,是教学失误。

文本分析阶段,归纳以“字、词、句”的顺序进行,分“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三项,此段PPT课件有一错字,是败笔,但有学生亲自进行“电子白板”板书回答,比较吸引学生兴趣。

提问讲述、归纳,学生紧张,发言匆忙,回答效果不好,以语言语气调动,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此段文本分析过程,课件准备出现错字偏差,是不应有之事,在教学实践中切忌出现细节上的纰漏。

另外,教学的艺术必须重视起来,合理安排时间是关键。

学生问答环节,时间过长是弊端,必须改。

当然,也有学生不太明白“电子白板”操作的原理,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原因。

在处理学生提问方面,应加强语言的简洁程度,更简单有效些。

教学节奏上,略显松散。

分析——本段由PPT课件“配乐朗诵音频”展示过渡到学生“自由朗诵”的确效果不好,应根据学生情况处理。

时间是教学的大问题,结构上松散,节奏又拖沓,这是教学操作不可回避的问题。

如有可能,制作“无朗诵配乐音频”,利用技术条件引导学生的朗诵进度,控制时间。

另外,此段过程评价,教师讲授过多过浅,如择一二详细谈之,可能效果更明显。

在文本讲解过程中,可利用“电子白板”板书做简单的阶段小结,明确知识点在黑板上,以利节奏把握。

应注意的是,学生还是需要在黑板上显示学习体系,这是长久地习惯养成。

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3.课堂教学情节分析阶段,过渡处理以“学生默读”方式进入,其实在教学实际中并没有真正地“读”。

教师提问方式简单,虽然作了示范“人物+事件”的归纳方式,并在“电子白板”板书,但以“事件提问”,却未能将事件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做点评。

教学效果上,学生有回答,但反映不够热烈。

个别学生表现的确很好,很令人欣慰。

评价——此段课文情节分析过程,本应该有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师生互动交流的,但前一环节费时过多,严重影响本环节的教学进程。

节奏上,仅仅是PPT课件展示的过程,给人过于紧凑、没有展开的感受。

分析——当时的确时间不多,原本教学设计就过多,没有遵循组内教师的意见进行全面的改正。

所以,在本段教学进程中,出现本课最大的问题,“节奏、时间”,都应当是
教师对于课堂掌控能力的最好表现之处,但本课的确没能将此表现出来。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掌控上,诸多不足,在此处体现明显。

在技术运用上,课件的展示不能过快,以免给学生留下凌乱的感受。

4.课堂教学人物分析阶段,此时时间紧迫,直接进入到PPT课件“各人之真性情”的环节上,缺少相应过渡。

原本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被变动,只进行了“主要人物——项羽和刘邦”的分析。

剩“次要人物——项伯和张良”的分析,未作展示和分析。

此段教学,由教师带出论断,影响了整体师生交流互动的效果,学生缺乏自主讨论,是大遗憾。

评价——此段人物分析过程,时间的确匆忙。

设计有过多内容,教学实践上,没能完成,“贪多”不适。

此段过渡生硬,课件运用较少,没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

讲解中有短暂冷场,提问回答必须更有目的性。

人物性格的PPT课件展示过于迅速,应在师生互动中讨论,“电子白板”书写定下人物性格认识。

分析——设计上有明显缺陷,应注意改正;教学进程中,必须统筹考虑,才可以把握好时间、节奏;应变要更顺畅些才好。

教学进行到此,时间不够,已经响铃,匆匆结课,遗憾。

5.课后作业阶段,直接跳到“课后作业”PPT课件展示,其一为“安徽作家潘军的中篇小说《重瞳》”,以“项羽”的视角为主,讲述“楚汉之争”;其二为“电影《西楚霸王》推荐欣赏”,以“刘邦”为主要叙事者。

本段授课,是课件中的应急准备而已。

未能过多做知识拓展,教学者没有更多引导。

评价——作业跟文本联系较少,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说“新颖有趣”。

对于课文的讲解如能多些,效果可更好的。

分析——本次作业以“资料搜集”为主,分别从“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为搜集方向。

在教学中,必须展开讲解,以辅助学生理解文本。

如果能有充分时间,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的网络连接,展示更多的网络信息给学生,会使教学深入到更高的层次,学生也会逐渐培养出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的习惯来。

本课至此结束,评价和分析为教者在教学后的心得。

在这节课中所体现的“电子白板教学”结合“PPT课件的运用”模式,是这几年各校教学中常用的日常教学模式。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是有一些忧虑的。

其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口号,最终还是要落在各种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各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同,对于同样的教学理论,在实际操作上就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当然,个别学校的教学硬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欠缺,这也是制约发展的因素。

其二,在学科整合的实际操作中,教师的素质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各个学校的教学骨干,同时也许兼任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各项中层领导任务,过多的时间放置在教育工作和学校的日常管理上,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在教学工作上?
其三,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大整合”还是“学科内的信息技术运用的小整合”,也是难题。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判断整合是否有效,确立合理地评价标准也是善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大整合”,是不是要求各学科在信息技术的网络平台中进行教学?“学科内的信息技术运用的小整合”的话,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要求很高,很多文科教师欠缺课件使用能力,无法达到灵活运用的要求。

以上是本人就一堂高中语文课的课堂教学进行的分析和感悟,重在亲历教学的设计和操作,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尝试中有所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