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兴奋在神经元上产生、传导和传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性质不同可将刺激分为:机械的(包括振动、 扩张、压力)、化学的、温度的、电的、声的、光的, 生物的、放射性的等等,都存在时间的阈值。
教学ppt
2
兴奋(excitation)
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形式各异,但 都属于各器官或组织细胞的特有功能表现,如肌肉收缩、神 经传导、腺体分泌、纤毛运动、变形运动等等。这些功能表 现若在感受有效刺激后明显加强(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 活跃状态),生理学中称其为兴奋;感受有效刺激后功能表 现明显减弱,则称为抑制。抑制并不是无反应,而是与兴奋 过程相对立的另一种主动过程。如在动物实验中,以电刺激 家兔颈部交感神经,动物的心跳加快、加强(兴奋);若刺 激颈部迷走神经,心跳减慢、减弱,甚至停止(抑制)。
教学ppt
9
静息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细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以及此电位差在某种条
件下会发生波动,使细胞膜处于不同的电学状态。
人们将细胞安静时膜两侧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的状
态称为膜的极化;
当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
的超极化;
相反,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
膜的去极化;
细胞受刺激后先发生去极化,再向膜内为负的静
教学ppt
13
静息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细胞在静息状 态下存在于细 胞膜两侧的电 位差,称为静 息电位,也称 跨膜静息电位。
教学ppt
14
动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指膜受刺 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 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由锋电位和后电位组成 的。锋电位是AP的主要成分,因此通常说AP时主要指 的是锋电位。 AP的幅度约为90~130mV,神经和骨骼 肌纤维的AP的去极化上升支超过0mV电位水平约35mV, 这一段称为超射。 神经纤维的AP一般历时0.5~ 2.0ms,可沿膜扩布,又称神经冲动。因此,兴奋和 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的同意语。
(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教学ppt
7
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突起的延长部分,由轴突或树突以及 鞘状结构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传导动作电位。 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绝缘性 3、双向性 4、不衰减性 5、相对不疲劳性
教学ppt
8
静息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指细胞未受刺激 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将一对测量电极中的一个 放在细胞的外表面,另一个与微电极相连,准备刺入细胞膜内。 当两个电极都位于膜外时,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在微电极 尖端刺入膜内的一瞬间,示波器上显示一突然的电位跃变,表 明两个电极间出现电位差,膜内侧的电位低于膜外侧电位。该 电位差是细胞安静时记录到的,因此称为静息电位。 几乎所 有的动、植物细胞的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内电位值较膜外为负, 如规定膜外电位为0,膜内电位可以负值表示,即大多数细胞 的静息电位在-10~-100mV之间。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70mV,红细胞的约为-10mV。
教学ppt
4
刺激、兴奋和兴奋性
有效刺激
可被感受 正在变化
可兴奋组织
兴奋
反 抑制应
神经、肌肉、腺体三种组织均能在接受刺激后迅 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因此三者被称为可兴奋组织。
教学ppt
5
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单极细胞
教学ppt
双极细胞
多极细胞
6
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根据功能分:
感觉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息电位水平恢复,称为膜的复极化。
教学ppt
10
静息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
离子 细胞内液(mmol/L) 细胞外液(mmol/L) 平衡电位(mV)
K+
400
20
-75
Na+
50
Cl-
52
A-
385
440
+55
560
-60
-
-
A- 表示带负电的蛋白质基团
教学ppt
11
静息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安静时K+离子通过细胞膜扩散的实质是因为膜上有非门控的 K+离子通道。这种离子通道没有门,总是开着的。K+离子是否 通过和通过多少是由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决定的。
细胞内外存在K+的浓度差(细胞内高钾), K+具有从膜内侧向膜外 侧扩散的趋势( K+外流)。虽然胞内A-的浓度也很高,但细胞膜对A-不能
通透,它只能因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作用,排列于细胞的内侧面。而扩散 出细胞的K+也不能远离膜,而排列在膜的外侧面。这样在膜的内外两侧就 形成了外正内负的电位差。K+的这种外向扩散不能无限制的进行,因为K+ 外流造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将阻碍带正电的K+继续外流,而且K+外流 愈多,这种电势的阻碍就会愈大。当促使K+外流的膜两侧K+浓度差势能, 与阻碍K+外流的电位差势能相等时,即膜两侧电-化学势的代数和为零时, K+外流量与回收(回到胞内)的量达到了动态平衡,K+的跨膜净移动为零,
教学ppt
3
兴奋性(excitability)
兴奋性是活机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说明了活机体与周 围环境的另一种关系,即机体生存的环境条件改变时能引起机体活 动的变化。这种特性不仅完整机体有,组成机体的每一种活组织或 活细胞也具有这种特性。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条件 改变时同样引起生活的组织或细胞发生活动的变化。刺激引起的机 体或组织细胞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是刺激引起的,反应本身 又是生命活动的特征,因此,广义地说,兴奋性是指活机体或活组 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近些年来,人们对兴奋性提出了更 本质的理解。认为兴奋性的实质是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 能力。兴奋就是指产生了动作电位。
此时膜两侧电位差就稳定在某一不再增大的数值,即静息电位。
教学ppt
12
静息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28
1
K+
K+
Cl- Na+ 11
膜内
Na+ Cl13 30 膜外
离子浓度差=电位差
在静息状态下,细 胞膜内K+的高浓度和 安静时膜主要对K+的 通透性,是大多数细 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 位的主要原因。(K+ 的平衡电位)
刺激、兴奋和兴奋性的关系;
静息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
动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动作电位的传导;
突触及其信息传递 。
Leabharlann Baidu教学ppt
1
刺激(stimulus)
活的机体或组织细胞所生存的环境,条件复杂、 多变,有一些环境条件变化与机体活动无关,有一些 能被机体或组织细胞所感受,并使它们的活动发生变 化。这种正在变化的并能被机体所感受的内外环境条 件被称为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