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9例异位妊娠的诊断及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超声对9例异位妊娠的诊断及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深入探讨9例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超声进行检查,进一步提高对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对本组9例异位妊娠患者都做出了正确诊断。
结论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疾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异位妊娠;诊断;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52-01
凡受精卵发展成为囊胚,在子宫腔以外的器官或组织中着床发育者,称为异位妊娠,亦称宫外孕。
异位妊娠可发生在输卵管、卵巢、腹腔、阔韧带及子宫颈,分别称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以及子宫颈妊娠。
异位妊娠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下面将我们近年来诊治的9例异位妊娠(宫外孕)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异位妊娠患者,发病年龄均在22-30岁之间。
其中:22岁的有1例,24岁的有3例,26岁的有2例,27岁的有2例,30岁的有1例。
本组9例异位妊娠患者中,初孕的有3例、二次妊娠的有6例。
2 临床表现
本组9例异位妊娠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绞痛,患者均
呈痛苦面容,面色苍白,精神倦怠,食欲不振,乏力,血压下降,脉数,脉弱。
触诊腹部均有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3 妇科检查
本组9例异位妊娠患者,子宫均略软大,后穹窿饱满有触痛。
宫颈可见有抬举痛,盆腔可触及到包块。
4 检查设备
采用彩色菲利普380型超声诊断仪。
5 超声检查及方法
采用彩色菲利普38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濒率3.5mhz。
被检查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膀胱要适度充盈,超声探头在被检查患者下腹部进行多方位连续扫查并观察记录子宫的大小及形态;观察宫腔内有无胚囊;观察双侧卵巢及双侧附件区有无包块;包块大小及盆腔积液等。
6 超声图像显示
本组9例异位妊娠的超声图像显示:①子宫稍增大,宫腔内无真胚囊,可见偏心环状液性暗区,周围由绒毛回声产生亮的光环。
阴道流血的,可见宫腔稍有扩张,少量积血为液性暗区,周边的蜕膜回声稍高;②卵巢妊娠,在没有破裂时,声像图上可见到妊娠一侧卵巢增大,其内可见到一个小光环。
③超声显示子宫体略增大,宫腔内未见胚囊,只见到增厚的蜕膜,子宫颈增大,宫颈管内可见到胚囊样结构,还可见到因出血引起的回声紊乱区。
7 超声检查诊断结果
根据超声检查,本组9例异位妊娠患者中,有6例被诊断为输卵管妊娠,有2例被诊断为卵巢妊娠,有1例被诊断为宫颈妊娠。
8 手术治疗
本组9例异位妊娠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
手术证实,输卵管妊娠的有6例,卵巢妊娠的有2例,宫颈妊娠的有1例。
手术与超声诊断相符。
9 讨论
①异位妊娠一般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组内。
②异位妊娠发生的原因是胚囊在正常运行中,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使胚囊在不正常的部位着床受孕,导致异位妊娠发生。
③子宫外异位妊娠,在临床上经常见到的是输卵管妊娠,约占异位妊娠的95%-97%,卵巢妊娠居第二位,腹部妊娠较少见[1]。
④子宫内异位妊娠,多见于宫颈妊娠、子宫下部妊娠、子宫角妊娠及子宫下妊娠。
⑤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非常重要,临床医生非常重视这项检查。
⑥当前我们医院有腹壁b超和阴道b超,均为彩色。
两种b超各有特点,各有千秋。
经腹壁b超,扫描检查范围较宽广,范围较大,对位置较高,肿物较大的病变都能清楚地显示出来,这就填补了阴道b超扫描范围窄小的不足。
而腹壁b超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检查中常会受到患者肥胖、膀胱充盈、肠道气体的影响。
⑦异位妊娠声像图的主要特点是:a、子宫略增大。
b、宫腔内无胚囊回声。
c、在一侧附件区出现包块,包块内部回声与妊娠发生的不同阶段而表现不同。
未破裂前,为均匀的囊性回声。
破裂早期为以无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结
构紊乱。
d、陈旧异位妊娠表现为不均匀的实质性包块。
宫外低回声包块显示边界欠清楚,边缘不整齐,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切面回声不均。
e、盆腔内可见游离液性暗区,暗区内可见肠管蠕动的强回声[2]。
对于疑有异位妊娠患者,要通过超声进行检查即可排除异位妊娠。
可见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确实有着极其关键的、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4,5月2版:473-477.
[2] 吴钟瑜.新编实用妇产科超声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