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与重要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与重要表现中国从30年前改革开放而来的伟大成就数不胜数,而我们重点论述中国在这30年中所取得的经济上的成就,这是最为伟大,也是最为重要与核心的成就之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一个无足轻重的贸易小国,到如今的世界贸易大国,我国对外贸易演绎的沧桑巨变,可以从贸易规模、增长速度、贸易结构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得到生动的体现。

第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1950年,我国外贸总额只有11.3亿美元。

改革开放前,受制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外贸总体增长缓慢,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先升后降。

1977年我国进出口额为148.04亿美元,仅比1950年增加了136.7亿美元,同期我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0.91%降至0.64%。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束了长期封闭状态,外贸发展增速加快。

1978~2001年,我国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5.9%。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贸进入改革开放后发展最迅速、最平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2~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长26.1%,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世界排名也由全球第8位跃升至第3位,其中出口仅次于德国位列全球第2。

2008年,我国进出口额达到2.56万亿美元,是新中国成立后30年贸易总量的15倍。

经过6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第二,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发生了质变,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为主。

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产业基础薄弱,我国出口产品以粮食、生铁等初级产品为主,价值低、数量少。

据统计,1950年仅肠衣一项出口就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1.7%。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我国相继形成了轻纺、机电、IT产品等优势出口产业。

1981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首次超过初级产品;1986年,纺织品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

近年来,我国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措施,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积极鼓励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达到57.6%、农轻纺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约占31.6%,“两高一资”类产品出口仅占4%(2008年这一比例为8.3%)。

第三,我国进出口市场结构从高度集中转变为日益多元化。

改革开放前,中国主要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市场集中度高。

1950年,我国的贸易伙伴只有十几个,仅俄罗斯
和香港两地贸易额就占当年出口总额的53.6%。

此后,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深化多边和区域经贸合作,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贸易伙伴已由1978年的40余个发展到目前的220多个。

2008年,前五大和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占据我国贸易总额的57%和75.9%,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11.2和10.9个百分点。

1978年,我国与最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仅为48亿美元,2008年我国与欧盟、美国的贸易额均超过3000亿美元。

在深化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同时,中国还积极拓宽进口渠道,进口来源地也呈多元化趋势。

第四,我国贸易主体由外贸总公司专营到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计划经济相适应,中国实行国营外贸专业总公司高度集中经营体制,当时全国只有十几家外贸专业总公司,加上各地分支机构,总数不过百余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外贸经营权改革,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企业活力不断迸发。

截至今年4月份,中国对外贸易经营者数量达到75.5万家,其中国有企业2.4万家、外资企业32万家、民营等其他经营者41.1万家。

与此同时,三大类经营主体在我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发生了质变,国有企业从1981年的99.5%降至2008年的23.9%,外资企业从0.3%提高到55.1%,民营等其他经营者从0.2%提高到21.1%。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等其他经营者活力不断激发,2008年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7.3%,高于进出口整体增幅9.5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是国有企业的2.6倍,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WTO)成员。

这一天,距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GATT)地位,已经过去了15年。

15年间,中国的“入世”谈判跌宕起伏,艰苦卓绝。

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入世”一样,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和考验,“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建立初期与关贸总协定失之交臂,70年代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由于认为关贸总协定等是富人俱乐部,我国仍然没有“入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需要依据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从事贸易活动、规范贸易行为,既然参与游戏,就要按规则出牌。

于是,1986年7月10日,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复关”申请,中国政府由此踏上了斗志斗勇的坎坷谈判路。

“为了…市场经济‟这4个字,我们谈判了6年。

”谈起中国曲折的“入世”谈判过程,“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感慨万千,如果把一次次的艰苦谈判和经受的挫折都讲出来,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但如果简单地讲,15年的谈判无非谈了8
个字,那就是市场经济和开放市场。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出发,“入世”不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终点,而是对外开放路线的延伸。

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也是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加入WTO,中国不仅向世界打开了一扇门,开放的全球经济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事实表明,中国出色地履行了“入世”承诺。

在货物贸易领域,中国货物进口平均关税从2001年的15.3%降低到2007年的9.8%;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已经开放了100多个,占到62.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05年底,外资保险公司可以在中国所有城市设立营业机构;到2007年底,有47个国家和地区的193家银行在华设立了代表处……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在全球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勇敢搏击。

2003年以后,中国一直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入世”前8%的增长速度。

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是2002年的3.5倍。

其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迅速上升,从2001年的-0.1%上升到2007年的21.5%,对GDP的拉动作用从0上升到2.6%,“入世”以后,外资逐渐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2001年到2006年,外资增加值占中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6.4%提高到28%,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

“入世”还使中国企业熟悉了市场经济的国际规则,并且在国际竞争中找到自信。

在针对我国纺织品、鞋类、打火机、家具等多个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中国企业不再忍气吞声,而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入世7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正在逐渐树立。

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是我国从一个封闭保守的经济体向一个开放进取的新型经济体转型的真实写照,中国开始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