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同步

合集下载

数字音视频处理中的多媒体同步与时域处理技术

数字音视频处理中的多媒体同步与时域处理技术

数字音视频处理中的多媒体同步与时域处理技术随着数字音视频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同步与时域处理技术在数字音视频处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多媒体同步与时域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1. 多媒体同步技术的原理在数字音视频处理中,多媒体同步技术是指协调多个音频和视频流以使其保持时间上的一致性。

这对于实现无缝的音视频播放和多流混合具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同步技术一般是通过时间戳来实现的。

音频和视频流都会包含时间戳信息,用于标记每个音频和视频样本的时间。

在播放过程中,播放器会根据时间戳信息来控制音频和视频的播放顺序和时序。

播放器会根据时间戳计算出音频和视频的相对延迟,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同步播放。

2.时域处理技术的原理时域处理技术是指对数字音视频信号进行处理的过程,其中包括了音频的采样、压缩、降噪、均衡等处理,以及视频的帧率控制、画质调整等处理。

在时域处理中,关键是对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数学处理。

常见的时域处理技术包括滤波、时域混响、降噪、增益控制等。

这些处理技术可以改善音视频信号的质量,提高音视频的表现力和逼真度。

3.多媒体同步技术的应用多媒体同步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电影院会使用多媒体同步技术确保音频和视频的同步播放,以提供观众最佳的观影体验。

此外,在音乐会、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中,也需要使用多媒体同步技术,确保音乐和视频的同步。

另外,多媒体同步技术也应用于网络直播和视频会议等领域。

在网络直播中,多个音频和视频流需要同时传输并保持同步,以提供实时的音视频体验。

而在视频会议中,各个会议参与者的音频和视频也需要进行同步,以实现流畅的会议体验。

4.时域处理技术的应用时域处理技术在数字音视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音频处理中,时域处理技术可以用于降噪、均衡、混响等。

通过降噪处理,可以减少环境噪音对音频信号的干扰,提升音频的清晰度和质量。

通过均衡处理,可以调整不同频率的音频信号的音量,以实现更好的音频效果。

多媒体系统中音视频同步实现

多媒体系统中音视频同步实现

多媒体系统中音视频同步实现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音视频同步在多媒体系统中的实现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以前,由于技术的原因,音视频同步常常会出现偏差,导致观看体验的下降。

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音视频同步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1. 音视频同步的意义在多媒体系统中,音视频同步的意义不言而喻。

如果音视频不同步,就会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比如,在观看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时候,画面和声音没有同步,就会导致观看的困扰和不适感。

因此,音视频同步对于多媒体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实现音视频同步的方法在多媒体系统中,实现音视频同步有很多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戳。

在多媒体系统中,每个音频和视频流都有一个自己的时间戳。

在播放的过程中,通过比较音频和视频流的时间戳,可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同步。

3. 时间戳的应用时间戳是实现音视频同步的核心。

在多媒体系统中,每个音视频的时间戳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计算和校对。

其中,音频流的时间戳需要通过采样率和采样位深度来计算,而视频流的时间戳则需要通过帧率来计算。

除了时间戳之外,还可以使用缓冲区的方式来实现音视频同步。

在这种方法中,音视频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都需要进行缓存。

通过对缓存的控制,可以保证音视频之间的同步。

4. 解码和渲染的影响在多媒体系统中,音视频的解码和渲染过程也会对音视频同步产生影响。

解码过程需要消耗时间,并且不同媒体格式的解码方式也会不同。

渲染过程也需要时间,并且和解码过程一样,不同的渲染方式也会影响音视频同步的效果。

因此,在选择音视频的解码和渲染方式时,需要考虑其对音视频同步的影响,并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5. 总结综上所述,音视频同步对于多媒体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实现音视频同步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时间戳。

在使用时间戳的时候,需要对音视频的时间戳进行精准的计算和校对,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同时,在解码和渲染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其对音视频同步的影响,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多媒体期末思考题

多媒体期末思考题

多媒体期末思考1、多媒体数据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哪些?多媒体同步主要研究哪些问题?主要构成部分:(1)多媒体数据构成的主体部分是不同媒体的数据,即成分数据(2)多媒体数据之间的约束关系,即同步规范多媒体同步所研究的主要问题:(1)如何表示(描述)多媒体数据的时域特征(2)在处理多媒体数据的过程中(如采集,传输,播放等),如何维持时域特征。

完成第二项工作的机制称为同步机制。

2、一个远端数据库内存有一个60s的、帧率为30帧/s的视频短节目。

该节目以MPEG-1压缩方式存储,每帧平均数据量为50 kb。

此节目经由一条带宽为512 kb/s的通信线路传送到接收端(见图1)(1)在数据库内此节目所需的存储空间(MB )是多大?(2)此线路能否实时地传输节目?如果不,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接收端的起始延迟时间以及为保证接收端正常播放所需要的缓存器大小。

答:(1)60*30*50=90000Kb=90000 /8KB=11250KB=11250/10 24MB=11MB(3)不能。

在接收端添加一个缓冲器。

设缓冲器大小为x Kb,当缓存完成后经过t1秒播放完毕,起始延迟时间t。

则有x+512*t=30*50*t1=30*50* 60t1=60s, x=59 280Kbt=59280/512=115.8sx=59280Kb=59280/8/1024 MB=7.24MB3、在图2所示的具有全局时钟的实时多媒体系统中,发送端将压缩后的每一帧图像打在一个包中传送,每个包的包头有表示该包发送时间的时间戳(),=1,2,3∙∙∙(1)保证接收端连续播放的条件是什么?(2)若网络传输延时()∈[Δ,Δ],为保证播放的连续性,接收端应该在什么时刻开始播放?其缓存器应为多大?(3)假设网络传输延时为一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均值为,方差为2,在保证连续播放概率≥99%的条件下,接收端应该在什么时刻开始播放(用解析式表达)?答:(1)接收端解码重建的结果保持发送端原始信号的时间约束关系。

PPT中的多媒体元素同步与协调技巧

PPT中的多媒体元素同步与协调技巧

PPT中的多媒体元素同步与协调技巧在当今的信息时代,PPT 已经成为我们展示信息、传达观点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为了让 PPT 更加生动、吸引人,我们通常会在其中加入各种多媒体元素,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然而,如何确保这些多媒体元素能够同步与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却是一个需要技巧和经验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多媒体元素的同步与协调如此重要。

一个精心设计的 PPT 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元素相互配合,共同为主题服务。

如果多媒体元素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比如音频和视频不同步、图片切换过于突兀,那么不仅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还可能导致信息传达的混乱,影响整个演示的效果。

那么,如何实现多媒体元素的同步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制作 PPT 时,对时间轴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以音频和视频为例,如果我们希望在播放视频的同时,配上相应的音频解说,就需要确保音频的起始时间和视频的播放时间精确匹配。

在 PPT 的编辑界面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多媒体元素的“自定义动画”来调整它们的播放顺序和时间。

比如,将音频的“开始”选项设置为“与上一动画同时”,并根据视频的长度调整音频的播放时长,以保证两者的同步。

对于图片的切换效果,也要注意与整个演示的节奏相协调。

过快的切换可能会让观众感到眼花缭乱,而过慢则会显得拖沓。

一般来说,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复杂度,每 2-5 秒切换一张图片是比较合适的。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过渡效果,如淡入淡出、溶解等,使图片之间的切换更加自然流畅。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自动换片时间”来控制图片的切换速度,以达到与讲解内容的完美配合。

在协调多媒体元素的过程中,色彩的搭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色彩不仅能够影响观众的视觉感受,还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因此,我们在选择图片、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比如,避免使用过于鲜艳或对比度过高的颜色组合,以免造成视觉疲劳;保持整体色彩风格的一致性,以增强 PPT 的专业性和美观度。

10章 多媒体的时间表示与同步

10章 多媒体的时间表示与同步

第十章 多媒体的时间表示与同步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第十章 多媒体的时间表示与同步10.1 多媒体同步的基本概念 10.2 时间模型 10.3 时间的规范与表示 10.4 多媒体同步的表示方法 10.5 时间同步与系统支持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 古辉gh@1 210.1 多媒体同步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10.1多媒体同步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同步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是在不同应用环境中文本、图像、声音、视频 等各种媒体的集成。

要将多种媒体安排在一起表现,就有一个先来后到的 关系。

这个关系就是同步关系,系统对各个媒体对象 按照这个关系进行的控制过程就是同步。

同步的过程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同步都建 立在时间的基础上。

基于时间的媒体(Time-based Media,时基媒 体)或时间依赖媒体(Time-dependent):媒体与时间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在采样、传输和回 放表现时更需要以时间为参照系进行有序的组织。

多媒体同步或合成(Orchestration):组织时基的、非时基的多种媒体序列通过传输、合成 并达到某种表现效果。

这个过程既包含表现过程,也 包含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过程;既可以用于并发或顺序 的数据流布局,也可以用于对所产生的外部事件进行 安排。

3410.1多媒体同步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10.1 多媒体同步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简单的时间线表示语音 声音 视频 图像 (播音员) 整理讲稿 整理领带 引导音乐 世界报道片头 音乐渐隐 播音员全景 播音员上方的照片 播音员播第一条新闻 时间5同步的种类记者念的第一条新闻应用同步 应用层同步又称表现同步,或交互同步。

这一类同 步是从用户应用的角度出发而进行的同步,重点在 于表现与交互。

合成同步 合成同步又称为“媒体之间的同步”。

这种同步涉及 到不同类型的媒体数据,侧重于它们在合成表现时 的时间关系的描述。

610.1 多媒体同步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10.1 多媒体同步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现场同步 现场同步也属于媒体间的同步。

MMT06_多媒体同步

MMT06_多媒体同步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信 息 与 通 信 工 程 学 院 多 媒 体 技 术 中 心 门 爱 东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多媒体技术中心
多媒体技术
Multimedia Technology
第6讲 多媒体同步
门爱东教授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信 息 与 通 信 工 程 学 院 多 媒 体 技 术 中 心 门 爱 东
Men Aidong, Multimedia Center, SICE, BUPT
15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信 息 与 通 信 工 程 学 院 多 媒 体 技 术 中 心 门 爱 东
时域参考框架
Men Aidong, Multimedia Center, SICE, BUPT
16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信 息 与 通 信 工 程 学 院 多 媒 体 技 术 中 心 门 爱 东
20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信 息 与 通 信 工 程 学 院 多 媒 体 技 术 中 心 门 爱 东
时间表示技术:非确定性时间关系
RI:录制信息
Men Aidong, Multimedia Center, SICE, BUPT
21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信 息 与 通 信 工 程 学 院 多 媒 体 技 术 中 心 门 爱 东
Men Aidong, Multimedia Center, SICE, BUPT
18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信 息 与 通 信 工 程 学 院 多 媒 体 技 术 中 心 门 爱 东
时间单位及其关联信息:间隔
增强的 29 种间隔关系
Men Aidong, Multimedia Center, SICE, BUPT
时间表示技术:绝对时间轴同步模型

多媒体通信技术_多媒体同步

多媒体通信技术_多媒体同步

多媒体通信技术_多媒体同步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通信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和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丰富性。

其中,多媒体同步是多媒体通信技术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它对于保证多媒体信息的准确、流畅和有效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一下,当您在观看一部在线电影时,声音和画面不同步,这会是多么糟糕的体验。

或者在进行视频会议时,图像卡顿而声音却连续,这将严重影响交流的效果。

这些问题都凸显了多媒体同步的重要性。

多媒体同步指的是在多媒体通信中,确保各种媒体元素,如音频、视频、文本、图像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一致呈现。

简单来说,就是让不同类型的媒体信息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和时间顺序进行展示,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连贯、自然和可理解的多媒体体验。

为了实现多媒体同步,首先需要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效的时间标记。

就像给每个媒体元素都打上一个“时间戳”,这样在传输和播放过程中,系统就能根据这些时间戳来安排它们的出现顺序和时间间隔。

例如,在一个视频中,每一帧图像和对应的音频片段都被赋予特定的时间标记,以保证它们在播放时能够完美匹配。

多媒体同步还涉及到缓冲技术。

当多媒体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由于网络延迟、带宽波动等因素,数据到达接收端的时间可能会不一致。

通过使用缓冲区,可以暂时存储接收到的数据,等待足够的数据到达后再进行同步播放。

这就好比是一个蓄水池,先把水收集起来,等到一定量后再平稳地放出,从而避免了水流的断断续续。

在多媒体同步中,同步策略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同步策略包括基于时间轴的同步、基于事件的同步和基于层次的同步等。

基于时间轴的同步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它根据时间戳来严格控制媒体元素的播放顺序和时间间隔。

基于事件的同步则是根据特定的事件触发来调整媒体的播放,比如用户的操作或系统的特定条件。

基于层次的同步则是将多媒体信息分为不同的层次,先保证高层级的同步,再逐步实现低层级的精细同步。

另外,网络环境对多媒体同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第6章多媒体同步

第6章多媒体同步

第6章多媒体同步第6章多媒体同步⑴多媒体同步的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多媒体同步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媒体(如音频、视频、图像等)按照一定的时间轴进行统一管理和演示的过程。

多媒体同步的目的是使各种媒体在播放时能够达到准确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给用户提供一致的观看或听觉体验。

⒍⑴多媒体同步的意义多媒体同步对于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及解决多媒体数据之间的协调问题十分重要。

通过实现多媒体同步,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加流畅、自然、逼真的观看和听觉体验。

同时,多媒体同步也为多媒体应用中的各种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⑵多媒体同步的实现方法⒍⑴基于时间戳的同步方法基于时间戳的同步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实现多媒体同步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多媒体数据中嵌入时间戳信息,控制播放器根据时间戳信息来进行同步操作。

具体实现时,需要在发送端为媒体数据打上时间戳,并在接收端根据时间戳信息来控制播放速度,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同步播放。

⒍⑵基于网络同步的方法基于网络同步的方法是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数据的同步。

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统一的时钟同步协议(如NTP协议)来对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进行时间同步,然后根据同步后的时间进行多媒体数据的播放控制,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同步播放。

⒍⑶基于同步信号的方法基于同步信号的方法是通过发送同步信号来控制多媒体数据的同步。

该方法常见的实现方式有通过物理线缆连接的同步信号和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同步信号。

通过发送同步信号,各个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进行多媒体数据的播放控制,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同步播放。

⑶多媒体同步的应用领域⒍⑴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在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多媒体同步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实现多媒体同步,可以保证电影和电视节目中的音频和视频的同步播放,使得观众能够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

⒍⑵电子游戏在电子游戏中,多媒体同步可以使游戏中的音频和视频能够同步播放。

通过实现多媒体同步,可以为玩家提供更加真实、流畅的游戏体验。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名词解释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名词解释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名词解释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名词解释: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其他通信技术,以数字化方式传输、处理和展示多种类型的媒体内容,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

本文将对多媒体通信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释与分析。

一、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即以离散的、有限的数值来表示和处理信息,以便于存储、传送和处理。

数字化是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数字化,我们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媒体的统一处理和传输,进而实现多媒体数据的高效利用。

二、压缩:在多媒体通信中,由于数据量庞大,传输和存储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

压缩是指通过去除冗余信息和使用编码算法,减小数据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的过程。

常见的多媒体数据压缩算法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前者实现了数据的完全恢复,后者牺牲一定的质量以获得更高的压缩比。

三、多媒体同步:多媒体同步是指在播放或传输多媒体数据时,保持不同媒体之间的时序一致性。

在多媒体通信中,音频、视频等媒体数据往往是同时播放的,同步问题的解决保证了多媒体内容的连续性和真实性。

同步技术的实现包括时间码、时间戳、同步字幕等,通过这些手段确保媒体之间的时间关系准确无误。

四、流媒体:流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连续媒体数据的技术。

它与传统的下载方式不同,可以在媒体数据还在传输的同时进行播放,不需要用户等待整个文件下载完成。

流媒体技术的核心是实时传输和同步播放,通过对数据的压缩、分段和传输优化,使用户能够快速高效地访问各种媒体内容。

五、视频编码:视频编码是将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并进行压缩的过程。

视频编码技术在多媒体通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视频数据的质量和带宽的占用程度。

常见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MPEG-2、MPEG-4和H.264等,它们通过复杂的算法将视频数据压缩为较小的尺寸,以便于传输和存储。

989225-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7.2

989225-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7.2
对对象内同步,书P556表7-1反映一个时间相关的 媒体对象需要满足的LDU间时间关系的精确度;
对对象间同步,书P557表7-2反映两个媒体对象的 并行演示中的精确度。
多媒体同步方法
同步中的基本概念 同步参考模型
同步的范畴 对象内和对象间同步 现场同步和合成同步 同步的服务质量
同步参考模型
我们需要一个参考模型来理解多媒体同步 的各种需求,区别和构造支持同步运行的运行 机制,区别运行机制间的接口,比较多媒体同 步的系统解决方案。
Multimedia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Layer Object Layer Stream Layer Media Layer
描述层
对象层 流层 媒体层
图7-12 多媒体同步参考模型
图中表示的同步参考模型体现了不同层次上对于同步的要 求。每层实现一个由适当的接口提供的同步机制,这些接 口可以用于定义和保证时间关系。
7.2 多媒体同步方法
高级的多媒体系统的特征是,它集成了计 算机控制的、相互独立的、与时间相关和与时 间无关的媒体的生成、存储、通信、操作和演 示,而集成的关键问题是各种各样的媒体和数 据之间的同步。
因此,同步(Synchronization)问题被
认为是多媒体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同步一般指多媒体系统中媒体对象间的时间 关系,更广泛的概念则包括内容、空间和时间的 关系。
媒体对象:
时间相关的媒体 视频、音频、动画
时间无关的媒体 文本、图形、图象
媒体对象间的同步由时间相关的媒体对象和时间
无关的媒体对象之间的关系组成。
这里有两个常见的例子:
一个是电视中视觉和听觉信息间的同步关系,这是 典型的连续媒体间的同步;

directshow采集多媒体音视频同步

directshow采集多媒体音视频同步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应用如视频会议、远程监控、远程教育、可视电话、医疗视频会诊等迅速兴起,视频和音频捕获成为多媒体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前提。

目前采用较多的基于设备软件开发工具箱(SDK)的捕获方式存在成本较高、灵活性和扩展性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和网络环境的变化。

微软公司推出的多媒体开发软件包———DirectShow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

DirectShow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数据流的捕获和回放功能,广泛支持多种媒体格式,包括ASF、MPEG、A VI、DV、MP3和W A V等。

同时DirectShow对VFW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并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包括支持大量多媒体数据捕获的同时可通过网络传播和播放,支持视频与音频在捕获和播放中的完全同步,支持来自不同媒体源数据捕获的合成等。

本文着重介绍如何利用Visual C++实现基于DirectShow的视频和音频捕获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以供工程人员和开发人员参考使用。

DirectShow的原理1、DirectShow的体系结构。

应用程序与DirectShow组件以及DirectShow所支持的软硬件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DirectShow使用模块化的架构,系统中的基础模块称为过滤器(Filter)。

过滤器作为软件的组件,可完成单一的数据流处理功能。

按照功能,过滤器大致分为3类:源过滤器(Source Filter)、转换过滤器(Transform Filter)和表现过滤器(Rendering Filter)。

源过滤器负责从媒体源获取数据;转换过滤器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传输,如数据流分离/合成、编码/解码等;表现过滤器负责数据的最终去向,将数据送往显卡和声卡进行播放,或输出到文件进行存储。

过滤器之间通过引脚(Pin)进行有序连接,组合而成过滤器图(Filter Graph),用以实现组合的一系列功能。

应用程序创建过滤器图管理器(Filter Graph Manager),负责过滤器图的组织和连接功能并控制数据在其中的流动。

诺瓦科技LED多媒体播放器同步播放方案实施指导书

诺瓦科技LED多媒体播放器同步播放方案实施指导书
Taurus 系列
多媒体播放器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同步播放方案实施指导书
产品版本: 文档编号:
V1.3.0 NS120000269
版权所有 ©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8。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 传播。
诺 3.2.1 使用 ViPlex Handy 配置(Android 和 iOS 版) ....................................................................................... 8 安 3.2.2 使用 ViPlex Express 配置(Windows 版) .............................................................................................. 9 西 3.2.3 使用 VNNOX 配置 .................................................................................................................................... 9
1.1 关于本文...................................................................................................................................................... 1 1.2 同步播放条件 .............................................................................................................................................. 1 1.3 NTP 同步技术 .............................................................................................................................................. 1 1.4 射频同步技术 .............................................................................................................................................. 2 1.5 所需软件...................................................................................................................................................... 2

多媒体中音视频同步技术研究

多媒体中音视频同步技术研究

1 0 信息系统工程 J 0 2 . 2 1.2 2 10
I 0心v 1 N E NF I 0 T CHN0L A『 0GY 信 息 化 建 设


S l t edr rc .xct edr ; q a ae d= md eue a e Da R - E R 0
Rep newr e < l ”) s o s. i (“ u> ; t
1ms T 包封装的视频 和音频被放置在发送方所发送 。R P 0 视 频和音频 的发送缓冲区的高速缓存 中,并且同步发送
H2 4 . 视频编解码器和R P 6 T 实时传输协议 ,划分成音频 、 视频采集 、编码和解码、传输控制和回放4 个模块 。
在发送 端 ,音频和视频的采样 ,获得通过音频和视
且有着 良好 的兼容性 。
个 解决方 法来 直接反 映音频 与视频 相互之 间 的同步关
系 ,在两个不一样的播放速度下 ,马上找 出一个新 的同
三 、H 6 实 时 同步 的传 输 系统 .2 4
31 .总体设 计 24 时同步的传输系统采用G. 9音频编解码器 , 6实 7 a 2
由器传输到另一个网段 的数据 ,因此把主动变成被动的
广播使用传输控制协议 ( 以下简称为T P)继 电器 ( C 广
播服务器 )服务器通过路 由器广播数据的请求 ,获得当 地 的广播数 据 ,以实现远程 实时音频/ 视频流 。有了这 项技术可以把直播和视频点播互相结合 ,作为中继 的视
际上是两个媒体 ;声音和 图像 ,或者使用当前的术语 :

个 新 的同步播放 点 。本 文提 出 了一 个实 时传输协 议
(T R P),同步音频和视频编码上的办法 。 21 .音频和视频 同步解决办法

SMIL同步流媒体制作

SMIL同步流媒体制作

人民邮电出版社

2.Fade类型转场

14
8.3.7控制元素
<switch>标签用于条件控制。 1.语言选择 2.带宽选择

15
人民邮电出版社
8.3.8 动画效果

1.运动动画

<animateMotion>标记用来实现运动动画效果。
人民邮电出版社

2.缩放动画

<animate>标签用来实现缩放动画效果。

6
人民邮电出版社
8.2 SMIL语法基础
8.2.1 SMIL文档结构
<smil> <head> <meta name="copyright" content="Your Name" /> <layout> <!-- layout 标记 --> </layout> </head> <body>
人民邮电出版社
16
8.3.9 SMIL制作实例
1.静态生日卡制作 2.动态生日卡制作

17
人民邮电出版社

2.定义多媒体片段窗口


3.z-index属性

z-index属性规定相互重叠的窗口的显示次序。
12
8.3.5链接制作

1.<a></a&播放的媒体片段建立超链接。
人民邮电出版社

2.<anchor></anchor>标记

<anchor>标记和<a>标记类似, 区别在于它可以实现内部 和外部指定位置跳转和分时段的链接。 coords属性用来从空间上设定媒体的链接区域,可以实 现在演示媒体的指定区域上设置链接。 链接地址可分三种类型,本地文件、http协议地址、和 rtsp协议地址。

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中的讲画同步

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中的讲画同步

浅析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中的讲画同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被广大一线教师采用。

地理学科教学是以识图教学为主体而展开的教学,多媒体集合了图、文、声、像于一体,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优势明显。

也正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多,使得很多教师过分看重多媒体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逐渐抛弃传统地理教学中的黑板和粉笔,一节课下来,教师只要轻点鼠标即可完成,甚至不需要一点板书和板画。

多媒体有多媒体的优势也有不足,而传统的板画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只有让这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传统板画教学——讲画同步的优势讲画同步是传统板画教学所独具的特点,即随讲随画,边讲边画,讲到哪里画哪里,讲什么就画什么,怎么讲就可以怎么画,这也是传统板画教学的独特魅力。

这个特点是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

而板画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在讲“中国的山脉”时,教师在空白的中国轮廓图上,分析一个走向的山脉就在图上画一个山脉,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不同山脉的不同走向,比其他的方式更加直观。

同时通过教师的不断的画图,能够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画图,自己填图的方式,无形中又增强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而且学生画的图又可以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时,利用学习“中国的山脉”时绘制的山脉图,在图上逐步画出中国的高原、平原、丘陵以及盆地,这样就实现了复杂地理知识的分解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是逐层叠加的,清晰明了。

学生就能很自然的得出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多媒体教学的反思多媒体教学使得地理课堂的容量得到扩充,大大增加了地理课堂的内容和呈现的手法。

往往一节地理课就有大量的信息,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往往都为丰富的地理图像吸引,忘记了做笔记,或者来不及做笔记。

而且多媒体教学能把地理中很多抽象的地理现象都直观的演示出来。

多媒体通信技术第3章多媒体通信同步

多媒体通信技术第3章多媒体通信同步
② 对于第m帧, 先读入第m帧音频数据, 然后检测第m-1 的音频是否播完。
③ 如果已经播放完, 则说明音频段比一帧图像演示得快, 需 要跳过下一帧图像。 这时只需播放第m帧音频段, 而不必播放图 像帧。 计数器增值后返回到第②步, 继续播放后续的帧。
第3章 多媒体通信同步
④ 如果第m-1帧音频段未播放完, 则把第m帧音频数据存放 到音频输出队列中, 使其自动连续播放, 然后读入并显示第m帧 图像。 计数器增值后返回到第②步, 继续播放后续的帧。
这种基于同步标记的描述法的共同点是将各个媒体流映射到 一个逻辑时间轴上, 赋予每个媒体单元一个时戳(Timestamp), 以此 来标识媒体单元相对于逻辑时间轴起始点的时域位置。逻辑时间 轴的单位应小于最小媒体单元的持续时间, 从而使同一媒体中两 个不同的媒体单元的时戳相异。在媒体表现过程中, 具有相同时 戳的媒体单元同步播放。
第3章 多媒体通信同步
3.1 引 言
多媒体对象的同步关系抽象为以下两种类型:
(1) 媒体内的时间关系即流内同步, 主要是保证单个媒体流之间 的简单时态关系, 也就是按一定的时间要求传送每一个媒体对象, 其表现为媒体流的连续性, 以满足人类感知上的要求。 流内同步 的复杂性不仅和单个媒体的种类有关, 而且和分布式系统提供的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有关。 同时, 也和源端和目 的端操作系统的实时性有关。
·Action.Interstream Synchronize: 按所希望的同步策略实现 流间同步机制。
第3章 多媒体通信同步 1. 流内同步 (1) 中断同步 (2) 受限中断同步
图 3.2 流内同步机制 (a) 中断同步; (b) 受限中断同步
第3章 多媒体通信同步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ckets
packets
Delay
Playout rate
Playout rate Delay
0
buffer
(in time)
f send f playout
t
0
buffer
t
(in time)
fsend f playout
组同步问题
S2 S1
S3
S
S1 S2 S3
D
D1 D2 D3
D1 D2 D3
p(1) a(1) [d(i) d(1)] (i 2,3,...)
max{[d
(i)
d
(1)]
|
(i
2,
3,...)}
max
min
起始播放延时
流内同步-基于播放时限的方法
The worst case
min
max
t(i)
max a(i)
p(i)
Playout delay D = max - min
• 不同的起始时间、或传输延时的不同 • 传输延时不同、或不同的起始播放时间
公平性
同步机制
• 流内同步
– 基于播放时限(dead line) 的方法 – 基于缓存器数据量的控制方法
• 流间同步
– 基于全局时钟的时间戳方法 – 基于反馈的流间同步方法
• 时钟同步
– 基于接收缓冲器的方法 – 基于时间戳的锁相方法 – 基于网络时间协议的方法
多媒体数据内部的约束关系
• 空间关系 – 布局(layout)关系
• 时间关系 – 对象内部(Intra-object or stream)的同步 Live synchronization – 对象之间(Inter-object )的同步 Synthetic synchronization Live synchronization Lip-sync (audio-video) 80ms Pointer-sync (audio-text) 240ms
D1 D2 D3
D
D
D1 D2 D3
• 延时抖动 • 收、发时钟的频率偏差 • 不同的起始时间、或传输延时的不同 • 传输延时不同、或不同的起始播放时间
延时抖动对同步的影响
Video
Intra-stream Inter-stream
Network
Server udio
Intra-stream
Client
流内同步-基于播放时限的方法
保证缓存器不上溢的最小容量
B
第 i 个 LDU 在缓存器中的时间:
p(i) a(i) p(1) a(1) [d(i) d(1)]
B max{[ p(i) a(i)]| (i 2,3,...)} t max{( p(1) a(1) [d (i) d (1)]) | i 2,3,...)}
对象之间的同步
Inter-Stream
Inter-Object
时间轴
多媒体数据的构成
多媒体数据
成份数据
文图 本形
音视 频频
同步规范
同步 描述
同步 容限
时间偏差 skew < 定值
• 同步描述数据可以与成分数据分开, 也可以复用在一起
多媒体时域同步研究的问题
多媒体场景 时域场景
时域定 义方案
(时域关系 的描述)
t
t
t 1
t
H(z) 1 a 1 az1
启动再同
b UW t
b LW t
步周期 L
C(b ) t
提升播放频率、或删去缓存器中的某些数据 降低播放频率、或重复缓存器中的某些数据
流间同步-基于全局时间戳的方法
B A
I
d1
d2
C
C 点希望同步播放A 、B 发送给它的流
• A、B 和 C 的时钟频率一致 (有全局时钟) • 无延时抖动 • 影响同步的因素: 起始时间和传输延时不等
多媒体同步
连续媒体和离散媒体
• Continuous media (real-time media)
LDU(logical data unit) 之间存在固定的时间关系 (捕获时就存在)
LDU LDU LDU
LDU t
• Discrete media (static or non-real-time media) 不存在上述时间约束关系
Inter-stream
发送和接收时钟频率的关系
• 时间偏差(offset)
T (t) C1(t) C2 (t)

• 频率偏差(skew)
T (t) C1(t) C2 (t) ( 1)C2 (t) 秒/秒
• 频率漂移(drift)
T (t) C1(t) C2(t)
收、发时钟频率偏差对同步的影响
( ) min{[ d (i) d (1)]| (i 2,3,...)}
max
m in
2( )
max
m in
流内同步-基于缓存数据量的方法
• 延时抖动范围不确定 • 收、发时钟频率偏差
起始播放时间
LW
ba
UW
B
ba
b
q t
t
发送时钟频率 延时抖动
本地时钟频率
b S(q ) a b (1 a) q a (0,1)
时间模型
基本时间单位 关联信息
时间表示技术
形式语言
同步机制 理论和机制
时、空抽象 时域抽象
为描述时域关系 而建立的模型
形成同步描述数据 (同步规范)
时域关系的维持: 理解同步规范,保证运行时 不破坏同步规范
影响多媒体同步的因素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结构:
S
S
S2 S1
S3
S2
S1 S2 S3
S1
S3
D
流内同步-基于播放时限的方法
保证连续播放的充要条件(缓存器不下溢):
p(i) a(i)
播放时限
p(i) p(i 1) t(i) t(i 1) (i 2,3,...)
p(i) p(1) t(i) t(1) p(i) p(1) a(i) d(i) a(1) d(1)
缓存时间
p(i) a(i) p(1) a(1) [d(i) d(1)] 0
• 解决起始时间的不同 —— 启动器 (可位于A、B 或C)
t0
t1
t(i)
t
t’0
t’1
参考起
t‘
始时刻
同步预备时间 (组成员交换信息)
流间同步-基于全局时间戳的方法
• 解决同步播放问题: 从 A 和 B 来的对应的 LDU 应同时播放
一旦播放开始,不会产生不连续(因无延时抖动)
流内同步-基于播放时限的方法
Source
Network
Buffer Destination
• 假设收、发时钟同频率,延时抖动在一定范围之内
a(i) t(i) d(i)
(i 1,2,3.....)
Arrival time
Departure Transmission
time
delay
d (i) min , m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