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掌握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的性质和特征;

⏹了解政策科学的产生发展过程,认识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会运用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模型。

⏹重点、难点:

☐1、公共政策学的性质

☐2、公共政策学的“范式”

1.公共政策: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政策”的内涵:

一、公共政策有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体现了主体的意志。

二、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三、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四、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3.公共政策的性质

l)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

2)公共管理的手段—导向和控制

3)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4.公共政策过程主要包括:

1、政策制定:包括政策问题界定、构建政策议程、政策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等阶段。

2、政策执行:政策执行是指在政策制定完成之后,将政策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

3、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公共政策的效率、效益和价值进行测量、评价的过程。

4、政策终结:政策终结是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

5、政策监督:指监督主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公共政策运行过程进行监察和督促,以衡量并纠正公共政策偏差,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5.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

范式: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

1.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政治学”视角中的公共政策,是通过限制政府权力以维护公民权利、保障公民利益的政府行为。

“社会学”视角中的公共政策,是旨在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社会福利政策。

“经济学”视角中的公共政策,是通过政府行为以获取公私利益最大化、交易

成本最小化的制度体系。

“管理学”视角中的公共政策,是通过某种“均势”“均衡”以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的政府行为。

2.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3.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4.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第二章

掌握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构成因素、基本步骤。

熟悉政策分析的多样化方法论、政策分析过程中常见的方法及技术

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过程框架

1.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一、全面理性模式

理性——指人类所具有的与感觉、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相区别的逻辑推断性的认知能力。

决策分析中的理性——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解决一定的问题,使用冷静、客观和准确的计算,利用已获取的信息或统计资料,对目的和手段进行分析,以求得最佳的手段或解决办法,有效率地或有效地达成目的。

主要观点:

A.公共政策应该实现价值最大化,即决策最优。

问题既定、目标及其排列优先顺序清楚、能够列出所有达成其目标的备选方案、调查每个备选方案所有可能的结果、比较每个备选方案的可能结果、选择最能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B.理性人的特性

目标导向、所有选择皆为已知、偏好明确、偏好一致、没有时间及成本限制、最好的选择可使报偿价值最大化

对全面理性模型的评价:

1、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

2、人是感性动物,存在理性缺陷,行为受到个人偏好和性格等非理性因素影响;

3、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信息感知力、记忆力、理解力的有限性);

4、决策常面临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

5、决策受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限制。

二、有限理性模式

“全面理性”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知识的不完备性

预测的困难

可能行为的范围

“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原则

决策步骤:

确定问题或目标→决定最低标准→选择可行方案→评估方案→决定方案是否符合标准→(方案可行)开始行动→评定

这一模型主要为学术研究而非政策分析服务。

三、渐进模式

主要观点:

政策制定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从而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它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在与其他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定出对现行政策的修改、增加的新政策。

渐进程序考虑的要素:

以前政策的合法性;

沉没成本: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大幅度的政策改变不现实;

政治上,任何妥协的方案往往是争议幅度甚小时完成,并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四、混合扫描模式

观点:决策的范围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

该模式考虑到决策者能力的差别而将全面理性决策和渐进主义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但混合扫描模式仅建立在理论推导基础上,其实际应用并不清楚。

五、最优化模式

四种基本假设:

(1)优化的政策制定包含了一种增加合理性内容的努力。

(2)在复杂的最优化政策制定中,超理性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直觉、判断、总体印象等)

(3)这些超理性的政策制定阶段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加以改善。

(4)大部分当代的政策制定的时间已经滞后,这能够而且应该改善。

分析:

强调政策分析中理性和超理性手段的结合,属于折中模式,但其具体的目标、标准不明确

2.政策分析的七要素:

1、问题

问题是一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是指政策问题,即政策分析者所要分析、研究或处理的对象。

2、目标

目标或目的是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或达成的东西。分析者遇到的一个困难是弄清楚决策者真正所要达成的目标。--有时候是晦涩的,抽象的。

3、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是决策者用来达到目标的选择或手段。如政策、策略、项目或行动等。可以使一开始就知道的,也可以是后来补充的。

4、效果

指明一个特殊的备选方案作为取得目标的手段意味着一系列的结果,我们称这些结果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效果。

如:利益、成本、外部性等。

5、标准

选择标准又称决策标准或决策规则。提供一种将目标、备选方案和效果联系起来的方法,可以“衡量各种备选方案达成目标的程度”。

6、模型

在具体行动之前能够知晓可能产生的结果以及完成目标的程度,以方便实施。起到预测备选方案结果及问题界定的作用。

7、政治可行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