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养成期日常管理概要
海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海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海水鱼的养殖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养殖业。
本文将介绍海鱼的常见养殖方法和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包括水质调控、饲料选择、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这些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将使养殖者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繁殖海鱼,以保障其健康生长,获得最佳养殖效益。
正文:一、养殖方法1. 筛选合适的场地:选择合适的场地是成功养殖海鱼的关键之一。
因此,要考虑水源的可得性、水源的水质和温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确保场地具备良好的水流动能力,便于保持水质的新鲜度。
2. 注重水质调控:水质对于海鱼的养殖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控制水质的温度,确保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一般为25-28摄氏度。
其次,合理控制蓝绿藻的生长,防止其过度繁殖,影响水质的平衡。
此外,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和盐度,进行适当调整。
3. 合理饲料选择:海鱼的饲料应该根据其生长阶段和种类的不同进行选取。
通常,可选择普通的鱼粮或者自制鱼粉作为基础饲料,然后再根据实际需要添加一定的营养成分。
此外,饲料的投喂要定时定量,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
4. 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海鱼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舒适而稳定的生态环境。
可以添加适量的石块、底床材料等,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和隐藏场所。
同时,应注意清洗和维护底盘、排水管道等设施,避免积存废料和疏忽清洁导致水体污染。
二、注意事项1. 疾病预防与控制:养殖海鱼时,必须高度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以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要定期检查鱼群,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个体,隔离病鱼,并添加抗生素或滴眼药等进行治疗。
此外,要做好水质的卫生和人员的消毒工作,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2. 科学规划养殖数量:在进行海鱼养殖时,要根据场地的大小和自身的经济实力,科学规划养殖数量。
切忌一味扩大规模,而导致养殖环境和水质无法满足需求,从而降低养殖效益。
3. 学习实践和经验交流:养殖者应不断学习实践和经验交流,了解最新的海鱼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参加相关行业会议、参观优秀养殖基地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养殖水平。
牡蛎养成期怎样管理
牡蛎养成期怎样管理
褶牡蛎的养成期依采苗的迟早和生长环境的不问有长有短,短的一年(春季采苗),长的一年半(夏秋采苗)以上。
褶牡蛎养成期的主要管理工作有:
(1)移位。
投石养殖,要及时移动蛎石的位置,防止牡蛎被淤泥憨死,并清除敌害生物,促进牡蛎生长。
一年可移动二、三次。
(2)防洪水。
靠近河口的养殖区,雨季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比重突然下降,时间过长,会造成牡蛎死亡;同时,洪水带来大量泥沙,淹埋采苗器,也会造成牡蛎死亡。
可在雨季之前,将牡蛎暂养于高盐的深水区;或挖沟筑堤,阻拦洪水。
(3)防台风。
台风对垂下式养殖的设备破坏很大,在台风到来前做好沉台架,移台架,加固锚缆等工作。
(4)除敌害。
红螺,荔枝螺。
蟹类都是牡蛎养殖的大敌。
要经常清除敌害生物及其卵块。
总之,滩涂播养牡蛎,养成时间依牡蛎的品种不同,褶牡蛎需一年,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需二年。
在这段时光里,因为海水的活动等,可造成牡蛎被湮没。
同时灾敌害以及交往船只等对场地的损坏,都必需引起器重。
日常管理工作重要应留神以下多少点。
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养成期日常管理概要
成夜间气温下降速度快,引起上下水层迅速对流,
(2)根据季节和水温的变化进行预测
如江浙地区
4月~5月份水温逐渐升高,水质转浓,池水耗氧增大, 鱼类对缺氧环境尚未完全适应。因此天气稍有变化,清 晨鱼类就会集中在水上层游动,可看到水面有阵阵水花, 俗称暗浮头。这是池鱼第一次浮头,由于其体质娇嫩,
对低氧环境的忍耐力弱,此时必须采取增氧措施,否则
下雷阵雨引起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时,因下层水的氧债
小,溶氧就不致急剧下降。
(2)如果天气连绵阴雨,则应根据预测浮头技术,
在鱼类浮头之前开动增氧机,改善溶氧条件,防止鱼 类浮头。
(3)如发现水质过浓,应及时加注新水,以增
大透明度,改善水质,增加溶氧。
(4)估计鱼类可能浮头时,根据具体情况,控制
吃食量。鱼类在饱食情况下其基础代谢高、耗氧大, 更容易浮头。如预测是轻浮头,饵料应在傍晚前吃净, 不吃夜食。如天气不正常,预测会发生严重浮头,应 立即停止投饵,已经投下去的草必须捞出,以免鱼类
水质保持“肥、活、爽”,投饵保持“匀、好、 足”。 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机物与营养 盐类丰富。 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水色有月变化和 日变化(上、下午和上、下风的变化)。表明浮游 植物优势种交替出现,特别是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 植物数量多,质量好,出现频率高。 爽: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cm~40cm),水 中溶氧条件好。
所耗净,偿还氧债,致使整个池塘的溶氧迅速下降, 造成缺氧浮头。
(2)因光合作用弱而引起的浮头
夏季如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差,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少,
而池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质分解都不断地
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 浮头。
养殖水产日常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养殖水产的生产过程,确保养殖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养殖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二、养殖场管理制度1. 养殖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养殖生产,确保养殖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2. 养殖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养殖生产的全面管理工作。
3. 养殖场应配备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负责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操作。
4.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养殖档案,详细记录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
三、水质管理1. 水质管理应遵循“大水大肥”原则,保持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8.5,氨氮总量不得高于0.6毫克/升,透明度在25~30厘米。
2.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氧换水,控制池水深度,采取分期注水措施,由浅到深逐步加入,提高水温,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
3. 定期调节水质,根据季节、水温、天气变化和鱼的活动情况适时注入新水,每隔10~15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并适当排放老水。
4. 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即池中浮游动植物较多,品种齐全;水色早晚有变化,具鞭毛藻类占优势;水质肥而不老,即优质优势藻类处于增长期;水质清爽,浮游生物与悬浮有机物以外的悬浮物不多,透明度在25~40厘米。
四、病害防治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病害防治制度,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体检,发现病害及时治疗。
2. 加强病原微生物的监控,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3. 严格执行养殖动物用药规定,不得滥用药物,确保养殖产品质量。
五、安全生产1.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确保生产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2. 养殖人员应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养殖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确保养殖人员的人身安全。
六、环境保护1. 养殖场应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合理处理养殖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养护与健康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养护与健康管理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其中养殖鱼类是广大农民朋友们经常从事的养殖项目之一。
为了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合理的养护与健康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养护与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水质管理在鱼类养殖过程中,水质是影响鱼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管理水质对鱼类的生长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一些管理水质的方法:1. 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通过对水质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水质,保持适宜的水环境。
2. 合理投喂量:过量的饲料投喂会导致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影响鱼类的健康。
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鱼类摄入过多的氮源。
3. 定期清理池底淤泥:池底淤积的有机物会降低水质,产生有害物质。
定期清理池底淤泥,保持水质清洁。
二、饲养管理1. 建立健康饲养体系:选择优质的鱼苗和饲料,保证鱼类的养分供给和营养均衡。
2. 合理的饲养密度:鱼类的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饲料、氨氮和亚硝酸盐积累,影响鱼类健康。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证鱼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
3. 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定期对鱼类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鱼类疫苗接种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三、疾病防控1.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减少潜在的病原体。
2. 防止疾病的传播:限制人员和设备的交叉感染,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
3. 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选择抗病性好的鱼类品种进行养殖,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
四、养殖环境管理1. 应选择适宜的水体和场地进行养殖,避免水源污染和有害气体的侵袭。
2. 养殖场设计合理:充分考虑鱼类生长的环境需求,保证鱼类的空间和水质需求得到满足。
3. 养殖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养殖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养护与健康管理对于保障鱼类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六月份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六月份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6月份是水产养殖动物大量摄食且**生长的**时期,同时又是水产养殖动物流行病易暴发的阶段,因此6月份水产养殖应以投喂、调节水质、立体套养混养、苗种培育及防病等5项工作为重点。
六月渔事歌:“芒种夏至鱼食旺,防病措施须跟上。
硫酸铜与漂白粉,用药数量要恰当。
中草药饵来源广,成本低廉效果强。
注意消毒灭病菌,早晚切记要巡塘。
水稻田里套养鱼,既产鱼来又产粮。
”一、科学掌握投喂量。
1、不同饵料日投喂量占在池养殖水产动物体重的比例如下:普通饵料如菜籽饼、豆粕等,为6%~8%;颗粒配合饵料为2%~4%;饲养鳜鱼、鲈鱼等肉食性鱼直接投喂小鱼小虾的为1%~2%;青绿饵料为8%~10%。
2、**饵料质量。
动物性饵料要新鲜适口,基本不带致病菌。
配合饵料要求配方合理,营养全面。
青绿饵料要求青嫩爽口。
3、科学投喂。
坚持“四定”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水产养殖动物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二、定期调节水质。
①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体清洁剂清洁养殖水体,**有害细菌,使水体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适宜的状态。
②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以及EM制剂等。
③定期冲水换水,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状态。
④使用增氧机,使水体溶氧始终保持在5mg/L以上。
三、实现立体混养套养。
充分利用养殖水域空间和鱼类共生原理,实行多品种多规格立体混养套养。
①蟹虾混养。
6月中下旬在每亩蟹池内放2万~3万尾当年培育的虾苗。
②鱼鳖混养。
在常规鱼养殖池中,于6月上旬将温室培育的幼鳖移出放入养鱼池中,每亩放30~50只。
③蟹鱼混养。
在养蟹池中,于6月上旬放养一部分当年育成的鳜鱼种,或放其他肉食性鱼种,每亩放50尾左右。
④虾贝混养。
在对虾养殖池中放养文蛤或青蛤、泥螺等,放养量根据饲养管理水平和虾池条件而定。
⑤常规渔池套养鱼种。
青、草、鲢、鳙、鲫、鳊等成鱼池中,可在6月份套养一部分夏花或一龄鱼种,有条件的可实施轮捕轮放。
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养成期日常管理概要
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养成期日常管理概要水产养殖是指人工培育和繁殖水生生物,以获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活动。
水产养殖技术是指在养殖水产物种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
下面是养殖期日常管理的概要。
1.培养基础设施:水产养殖的基础设施包括池塘、网箱、平流池等。
要根据养殖要求选择合适的设施类型和容量,并保持设施的清洁和完好。
2.水质管理:水质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
要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并根据测试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包括保持水体清洁,除去废水和废料,定期更换新水或增加新水,以维持适宜的水质。
3.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
要选择适合养殖物种的饲料类型和营养成分,并根据养殖物种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科学的投喂。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养殖密度和水质状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投喂引发水质污染。
4.疫病防治:水产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疫病。
要定期检查养殖物种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可以使用预防性药物或饲料添加剂来提高养殖物种的抵抗力,定期进行疫病防治。
5.温度控制:水温对水产养殖物种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影响。
要根据养殖物种的需要,控制水体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可以通过增加加热设备或遮阳措施来提高水温,减少加热设备或增加通风措施来降低水温。
6.养殖密度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养殖物种的利用率,但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生长不良、疫病传播等问题。
要控制养殖密度在适当范围内,根据养殖物种的生长速度和需求进行调整。
7.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养殖场和设备,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
及时清除废料和污物,防止疫病传播和水质恶化。
8.防风防雨:适当的防风和防雨措施可以减少养殖物种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
可以在养殖设施上加装遮阳网、遮雨棚等,以减少风雨的影响。
9.监测管理:定期对养殖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水质监测、生长观察、饲料投喂记录等。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养殖管理,以提高养殖效益。
水产品生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
水产品生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一、选址与池塘建设选址是水产品养殖的第一步,应选择水质优良、水深适宜、泥质适宜、水力条件好的地点。
在建设池塘时,应按照养殖种类和规模确定池塘的大小和数量,合理设计池塘的平面和几何形状,保证光照供给,并合理设置进出水口和排污口,确保养殖水体的流通和排放。
二、种苗选育和购买种苗是水产品养殖的基础,选育健康、优质的种苗对于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在选育种苗时,应选择繁殖力强、抗病性好、生长速度快的品种,并注意防止感染病原菌。
购买种苗时,应选择正规养殖基地的种苗,确保种苗的健康和质量。
三、水质管理水质是水产品养殖的关键环节,水质差劣将影响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正确进行水质管理包括监测水质、调节水质和处理废水。
监测水质需要对水温、溶解氧、PH值、亚硝酸盐、氨氮等指标进行定期检测,保证水质处于适宜范围。
调节水质可以采用通风、增氧、循环和曝气等手段。
废水处理可通过合理设计废水排放系统和利用微生物等技术进行处理。
四、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水产品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和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养殖种类进行合理的饲喂量和饲喂频次。
饲料应保持新鲜、干燥、无异味,并定期更换饲料,避免过期发霉。
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饲料的摄食率和粪便质量,及时调整饲喂量和饲喂方式。
五、疾病防控水产品养殖中常常会遇到疾病的发生,正确的疾病防控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维持养殖环境的清洁,防止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
同时,要加强疫苗接种,提高养殖水体的免疫力。
六、定期养护和监测定期养护和监测是水产品养殖的基本管理措施。
定期检查养殖设施和水质环境,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和生物指标,了解养殖的健康状况和养殖效益。
定期调整养殖管理措施和策略,保持养殖的稳定和高效。
综上所述,水产品生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是实现水产品高效养殖和保障水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水产养殖管理要求
水产养殖管理要求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水产养殖是一项复杂而多样化的产业,其管理要求严格,并且需要在各个环节保持良好的规范。
本文将从水产养殖的环境管理、品种选择、营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来探讨水产养殖的管理要求。
一、环境管理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良好的环境管理是实现高产和高质量的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合理的水质管理和底泥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
1. 水质管理水质是养殖水产品的生存环境,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的效益。
合理控制水质中的各项指标,如溶解氧、氨氮、pH值、氮磷含量等,是水产品健康成长的关键。
必须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节和处理,以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2. 底泥管理底泥作为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质和养殖生物具有重要影响。
底泥的质量和厚度应得到适当管理,包括定期清理、废弃物的处理和底泥改良等。
定期检测底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确保底泥的质量。
二、品种选择水产养殖的品种选择是实现高产和高质量的养殖过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具有高经济效益的品种是进行水产养殖的首要选择。
1. 优质种苗良好的种苗来源是实现高产和高质量养殖的前提。
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优质种苗进行养殖,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2. 适应性强的品种根据不同水产养殖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这些品种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耐病性和产量稳定,以确保养殖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营养管理水产养殖过程中,合理的营养管理是保证养殖生物生长和发育正常的重要环节。
合理配置饲料、控制饲料投喂量和频率对于增加产量和减少浪费至关重要。
1. 合理配置饲料根据不同生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配置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饲料的配方要科学合理,并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调整。
2. 控制饲料投喂量和频率根据养殖生物的需求和环境条件,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率。
简述鱼种的日常管理
简述鱼种的日常管理
鱼种的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饲养管理:根据鱼种的需求,提供适宜的饲料类型、投喂量和投喂频率。
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均衡,以确保鱼种的健康生长。
2.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是鱼种健康的关键。
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温度、酸碱度、溶解氧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合理换水和过滤是维持水质的重要措施。
3. 疾病预防和治疗:定期观察鱼种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疾病或寄生虫感染。
采取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消毒和隔离病鱼,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4. 养殖环境管理: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包括水温、水质、水流和氧气供应等。
确保养殖设施的正常运行,如水泵、过滤器和加热器等设备的维护和清洁。
5. 繁殖管理:对于繁殖鱼种,要掌握合适的繁殖技术和方法,包括亲鱼的选择、繁殖环境的准备和鱼苗的孵化和养护。
6. 注意观察:密切观察鱼种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生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生鱼养殖技术与管理导语: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生鱼的市场需求也日益旺盛。
生鱼养殖技术与管理成为了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生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和管理策略,旨在帮助养殖户提高生鱼养殖效益。
一、生鱼养殖技术1. 水质管理:水质是养殖生鱼的关键因素。
要保持水质清洁,养殖池塘应该进行定期清理,并控制饲料投放量,防止过度积累。
此外,应使用适量的活性炭或生物滤材来改善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温、pH 值和溶解氧含量。
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生鱼养殖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品种选择适宜的饲料,并控制饲料投喂量和频率。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确保饲料的全面均衡,避免养殖鱼类出现疾病或生长缓慢的问题。
3. 疾病防控:生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控是至关重要的。
养殖户应定期检查鱼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问题。
常见的疾病防控方法包括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养殖设备、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等。
4. 养殖环境控制:养殖环境的控制对于生鱼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调节水温、光照、氧气供应等环境因素,为鱼类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生鱼养殖管理1. 市场调研:在开始生鱼养殖前,应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行情。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和规模进行养殖,避免养殖过剩或销售困难的问题。
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养殖户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养殖记录、饲料管理、疾病监测等方面的规定和操作流程。
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积极进行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养殖户应积极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学习活动。
通过学习和交流,了解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养殖技能。
4. 风险管理:生鱼养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天气灾害、疫病爆发等。
养殖户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保险投保、备用设备准备、疫病防控措施等,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渔业行业中的水产养殖技术手册
渔业行业中的水产养殖技术手册一、引言水产养殖是渔业行业中的一种重要经营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为渔业发展做出贡献。
本手册旨在详细介绍水产养殖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要点,帮助从事渔业行业的人员提升养殖效益和提供指导。
二、水质管理1. 水质检测与保持确保水质清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监测水中氧气、氨氮、PH值等指标。
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更换水源,控制饲料投放量。
2. 水质调理若水质不佳,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理,如增氧设备的使用、投放水生植物、饲料添加物的使用等。
三、养殖设备1. 气泵气泵是养殖过程中必备的设备之一,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水体,确保水质良好。
2. 水泵水泵用于提供水源,保持流动的水体,避免因水体静止而产生污染。
3. 配饵器配饵器用于投放饲料,可以根据水产养殖的需要进行定量、定时投喂。
四、饲料管理1. 饲料选择根据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品种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包括浮性饲料、沉性饲料和悬浮饲料等。
2. 饲料投喂控制饲料投放量和频率,避免过量喂养或频繁喂养,以减少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五、疾病预防与治疗1. 预防措施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避免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做好疫苗接种,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 疾病治疗对于出现疾病的水产养殖动物,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药物、调整水质等,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六、养殖技术1. 养殖环境根据养殖动物的类型和养殖规模,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包括水体、水深、养殖池等。
2. 种苗选育选择优质的种苗进行养殖,确保拥有良好的遗传特性和生长潜力。
3. 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以避免过度拥挤,确保每只养殖动物都能得到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供应。
4. 养殖管理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清理和消毒,排查疾病和异常情况,以及进行必要的记录和统计。
七、市场营销1. 市场调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水产养殖动物的行情和市场需求,为养殖决策提供依据。
水产养殖知识点归纳
水产养殖知识点归纳水产养殖是一种经济高效且环保的农业方式,在现代农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水产养殖的相关知识,本文将归纳总结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知识点,包括水质管理、饲料与喂养、疾病防控等方面。
一、水质管理1. 水质参数:养殖水体的pH值、温度、溶解氧、氨氮等参数直接关系到养殖水生物的生长与健康。
2. 水体清洁:定期清理池塘或养殖池的底泥和浮游物,保持水体清洁,避免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3. 水循环系统:设置过滤装置和曝气设备,保持水体良好的循环和氧气供应。
二、饲料与喂养1. 饵料类型:根据饲养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饵料,包括粉末状饵料、颗粒状饵料和人工合成饵料等。
2. 喂养频率:根据养殖水生物的需求和生长情况,确定合理的喂养频率和喂养量,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3. 饵料成分:合理配置饵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满足养殖水生物的营养需求。
三、疾病防控1. 养殖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养殖设施,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病原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2. 疫苗接种:根据养殖对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提高养殖水生物的抗病能力。
3. 疾病监测:通过观察水生物的行为、外观和环境参数的变化,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个体,避免疾病扩散。
四、养殖技巧1. 种苗选择:选择生长健壮、耐逆性强的种苗,提高养殖的成功率。
2. 温度控制: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水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 养殖密度:根据养殖水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水体的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造成竞争和疾病发生。
五、市场营销1. 市场需求:了解市场对于水产产品的需求和趋势,选择适合的品种和规模进行养殖。
2. 品质控制:加强养殖过程中的管理,保证养殖水生物的品质和健康状况,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销售渠道: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如批发市场、超市、电商等,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益。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与养殖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
四月小龙虾养殖水质、喂养、水位管理要点
四月小龙虾养殖水质、喂养、水位管理要点四月份是小龙虾养殖的黄金时代,现在气温逐渐稳定,水温随着气温上升也开始上升,这个时候是投放虾苗的好时间,那么此时小龙虾养殖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水质1、青苔防控水质是水产养殖首要四月份是小龙虾养殖的黄金时代,现在气温逐渐稳定,水温随着气温上升也开始上升,这个时候是投放虾苗的好时间,那么此时小龙虾养殖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水质1、青苔防控水质是水产养殖首要关心的问题。
4月开始进入养殖周期,池塘中的青苔该怎么处理呢都清除的话会导致氧气不足,水质浑浊;可是青苔爆发严重又会污染水质,产生藻毒素等危害。
所以,关键在于防控而不在于杀。
2、消毒杀菌随着小龙虾进入稻田、池塘等养殖环境,这是对水质的要求就更高了,要及时在晴天的时候进行菌种的投放培育工作,做好藻菌调控,使用芽孢及时分解腐烂的稻茬,预防红水、黑水。
底部弧菌爆发是5月虾瘟祸首,所以4月份要进行底部弧菌的抑制清除工作,可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类改底产品,增加虾塘底部溶氧抑制池塘弧菌生长。
下旬可用“聚维酮碘”杀菌药物清除底部有害菌。
进苗前可用有机酸解毒,下苗后使用聚维酮碘等杀菌药物进行消毒处理。
二、虾苗1、卖苗进入4月,小龙虾虾苗大量上市,虽然市场需求大,但虾苗降价是有很大几率的,养殖户有合规的虾苗要及时出售,这时的价格基本不可能会涨价了。
2、选苗说了卖苗,再来说说买苗吧,在小龙虾选苗时,保证虾苗存活率是最重要的,因此养殖户要慎重。
3、放苗要避开中午阳光暴晒的时间,先进行试水确认没有问题再放苗,以多点投放为佳。
切记不可直接往水里倒,使用葡萄糖、VC类抗应激,保证虾苗存活率。
三、喂养随着温度越来越高,小龙虾苗活动变强,摄食量增大,及时的投食可以让小龙虾苗及时蜕壳生长。
一般早上太阳出来2~3小时后溶氧慢慢上来,晚上太阳下山后溶氧开始慢慢下降,一天当中在凌晨4点的时候溶氧是最低的,所以投喂时间的选定应该以溶氧量来测定:第一餐在早上8~9点投喂,第二餐在旁晚5~6点投喂,考虑到龙虾的习性第一餐投喂量是一天的40%,第二餐投喂量是一天的60%。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周期与管理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周期与管理养殖渔业是指人工养殖、繁殖和管理水生动植物,以供人类食用或者其他用途的产业。
在养殖渔业工作中,养殖周期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养殖周期和管理措施能够保证养殖业的稳定运行和良好发展。
本文将探讨养殖渔业工作中养殖周期和管理的关键因素。
一、养殖周期养殖周期指从养殖开始到养殖完成所需的时间。
不同的养殖对象和方法决定了养殖周期的长短。
下面以养殖淡水鱼类为例,介绍养殖周期和相关管理措施。
1. 鱼苗引种阶段鱼苗引种是养殖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阶段,养殖人员需要选择适合养殖的品种,并从正规渔业机构购买健康的鱼苗。
同时,鱼苗的引入和养殖场的准备工作需要同步进行,确保一切就绪。
2. 幼鱼放养阶段幼鱼放养是指将鱼苗转移到养殖场的养殖池中。
这个阶段需要注意水质的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并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氧气含量、PH值等。
此外,还需要控制饲料的投放量和频率,确保幼鱼获得足够的营养。
3. 生长阶段生长阶段是鱼类养殖的主要过程,也是最耗时的阶段。
养殖人员需要定期检查鱼的生长状况,并进行必要的饲料调整和疾病防控。
此外,养殖池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包括定期清理底泥、控制水位和保持适宜的温度等。
4. 增重饲养阶段增重饲养阶段是为了增加鱼体重,提高养殖产品的质量。
在这个阶段,养殖人员需要根据鱼的生长状态,调整饲料成分和投喂量。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疾病的防控,避免因疾病而导致的死亡和生长停滞。
5. 收获阶段收获阶段是养殖周期中最期待的一步,也是养殖的产出。
在这个阶段,养殖人员需要合理安排收获时间,采用合适的方式捕捞鱼类,并及时加工和销售。
二、养殖管理除了养殖周期,养殖管理也是养殖渔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养殖管理可以保证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以下是几个关键的管理要点。
1. 水质管理水质是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养殖人员需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等。
合理调节养殖池的水质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可观察草鱼吃草情况。
2.防止浮头的方法
采取以下方法预防:
发现鱼类有浮头预兆,可
(1)在夏季如果气象预报傍晚有雷阵雨,则可在 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将溶氧高的上层水送至下层,事 先降低下层水的耗氧量,及时偿还氧债。这样到傍晚
(二)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
精养鱼池池水有机物多,故耗氧量大,当水中溶氧
降低到一定程度(一般1mg/L左右),鱼类就会因水中
缺氧便浮到水面,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这种现象
称为浮头。浮头是鱼类对水中缺氧所采取的“应急”措
施。吞入口使其溶氧相对增 加,有助于鱼类的呼吸。因此浮头是鱼类缺氧的标志。 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中溶氧进一步下降,靠浮头也不能 提供最低氧气的需要,鱼类就窒息死亡。
所耗净,偿还氧债,致使整个池塘的溶氧迅速下降, 造成缺氧浮头。
(2)因光合作用弱而引起的浮头
夏季如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差,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少,
而池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质分解都不断地
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 浮头。
(3)因水质过浓或水质败坏而引起的浮头
第八章 养成期日常管理
一切养鱼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最 后都要通过池塘日常驻的饲养管理,才能
发挥效能,获得高产、高效的结果。渔谚
有“增产措施千条线,通过管理一根针”, 是十分形象化的比喻。
一、池塘管理的基本要求
精养鱼池取得高产的全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
改善池水的理化条件和饵料条件矛盾过程。一方面要求
先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鱼类发生浮头前,可根
据4个方面的现象来预测。
(1)根据天气预报或当天天气情况进行预
测 如夏季晴天傍晚下雷阵雨,使池塘表层水
温急剧下降,引起池塘上下水层急速对流,上
层溶氧高的水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
有机物所耗净,而引起严重浮头。
夏秋季节晴天白天吹南风,夜间吹北风,造 容易引起浮头。或夜间风力较大,气温下降速度 快,上下水层对流加快,也易引起浮头。连绵阴 雨,光照条件差,风力小、气压低,浮游植物光 合作用减弱,以致使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容易引 起浮头。此外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加以量投 饵,水质肥,一旦天气转阴,就容易引起浮头。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投饵和施肥。因此,在池塘 管理中,必须时刻掌握投饵、施肥的主动权。生产 上运用看水色、防浮头的知识,采用加注新水、合 理使用增氧机等方法来改善水质,使水质保持“肥、 活、爽”;又采用“四看”、“四定”等措施来控 制投饵(施肥)的数量和次数,使投饵保持“匀、 好、足”,以利于水质稳定。
我们既要不断地为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 方面又要使鱼类不断得到量多质好的天然饵料和人工饲 料。但在实际生产中,要提高产量,就需要大量投饵和 施肥,这样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水质过肥,池塘环境恶化,
反过来限制投饵和施肥,并引起鱼类浮头泛池死亡。如
果不施肥、少投饵,虽然池水理化条件好,但水质清瘦, 鱼类生长缓慢,所谓“清水白汤白养鱼”,产量很低。
鱼类在池塘中的生活、生长情况是通过水环境的
变化来反映的,各种养鱼措施也都是通过水环境作用于
鱼体的。因此,水环境成了养鱼者和鱼类之间的“桥 梁”。人们研究和处理养鱼生产中的各种矛盾,主要从 鱼类的生活环境着手,根据鱼类对池塘水质的要求,人 为地控制池塘水质,使它符合鱼类生长的需要。渔谚有
“养好一池鱼,首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说法,这是渔民
采取同的措施加以解救。判断浮头轻重,可根据鱼类浮
头起口的时间、地点、浮头面积大小、浮头鱼的种类和 鱼类浮头动态等情况来判别 .
起口时间 早 上 黎 明 黎明前后 半夜2~3点 以后
池内地点 中央、上 风 中央、上 风 中央、上 风 中 央
鱼
类
动
态
浮头程度 暗浮头 轻 一 般
鱼在水上层游动,可见阵阵水花 罗非鱼、团头鲂、野杂鱼在岸边浮头 罗非鱼、团头鲂、鲢、鳙鱼浮头,稍受 惊动即下沉 罗非鱼、团头鲂、鲢、鳙、草鱼或青鱼 (如青鱼饵料吃得多)浮头,稍受惊动 即下沉 罗非鱼、团头鲂、鲢、鳙、草鱼、青鱼 鲤、鲫鱼浮头,但青、草鱼体色未变, 受惊动不下沉 池鱼全部浮头,呼吸急促,游动无力, 青鱼体色发白,草鱼体色发黄,并开始 出现死亡
池塘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都是围绕这一矛 盾进行的。管理中只有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兼顾其他矛盾,才能夺取高产。
二、池塘管理的基本内容
池塘日常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1.经常巡视池塘,观察鱼类动态
每天早、中、晚
巡塘3次。黎明是一天中溶氧最低的时候,要检查鱼类有 00~15:00是一天中水温最高的时候,应观察鱼的活动和 吃食情况。傍晚巡塘主要是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有无残剩
4.撑握好池水的注排,保持适当的水位,做好
防旱、防涝、防逃工作。
5.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的测算和分配工
作。
6.种好池边(或饲料地)的青饲料 选择合适
的青饲料品种,做到轮作、套种、搞好茬口安排,及 时播种、施肥和收割,提高青饲料的质量和产量。 7.合理使用渔业机械,搞好渔机设备的维修保 养和用电安全。
浮头时妨碍浮头和注水。
3.观察浮头和衡量鱼类浮头轻重的办法
观察
鱼类浮头,通常在夜间巡塘时进行。其办法是:①在 池塘上风处用手电光照射水面,观察鱼是否受惊。在
夜间池塘上风处的溶氧比下风高,因此鱼类开始浮头
总是在上风处。用手电光照射水面,如上风处鱼受惊, 则表示鱼已开始浮头;如只发现下风处鱼受惊,则说
的经验总结。 池塘水质管理,除了前述的施肥、投饵培育和控制 水外,还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及时加注新水
经常及时地加水是培育和控制优良水质必不可少的
措施。对精养鱼池而言,加水有4个作用:
1.增加水深 增加了鱼类的活动空间,相对降低 加水后,使池塘水色变
了鱼类的密度。池塘蓄水量增大,也稳定了水质。
由此可见,水质与饵料是互相对立、互相
依赖、互相转化,处在矛盾的统一体中。为提
高鱼产量,必须促进这一对矛盾的互相转化和
发展。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转化实质上就是
池塘物质循环,每一次转化,就是一次循环、
一次能量流动,使池塘内一部分营养物质转化 为鱼体蛋白质。在池塘日常管理中,为促进这 对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发展,在生产上对矛盾的 两个方面分别提出的要求是:
1.鱼类浮头的原因
(1)因上下水层水温差产生急剧对流而引起的
浮头 炎夏晴天,精养鱼池水质浓,白天上下层溶氧
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产生大量氧盈,下层水产生 很多氧债,由于水的热阻力,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 晚以后,如下雷阵雨,或刮大风,致使表层水温急剧 下降,产生密度流,使上下水层急剧对流,上层溶氧
较高的水迅速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
匀:表示一年中应连续不断地投以足够数 量的饵料。在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投饵量应 相差不大。 好:表示饵、肥料的质量。
足:表示施肥投饵量适当,在规定的时间 内鱼将饲料吃完,不使鱼过饥过饱。
保持水质“肥、活、爽”,不仅给予滤食性 鱼类丰富的饵料生物,而且还给予鱼类良好的生 活环境,为投饵施肥达到“匀、好、足”创造有 利条件。保持投饵“匀、好、足”不仅使非滤食 性鱼类在密养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长,不易得病, 而且使池塘生产力不断提高,为水质保持“肥、 活、爽”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单位面积 产量,必须促进鱼类快速生长,这就需要大量的 物质基础饵料(包括肥料),而控制水质的目的 也是为了更有效地投饵和施肥。
容易死鱼。在梅雨季节,由于光照强度弱,而水温较高, 浮游植物造氧少,加以气压低、风力小,往往引起鱼类 严重浮头。又如从夏天到秋天的季节转换时期,气温变 化剧烈,多雷阵雨天气,鱼类容易浮头。
(3)观察水色进行预测
池塘水色浓,透明度
小,或产生“水华”现象。如遇天气变化,容易造成
池水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中耗氧大增,引起鱼类浮
明鱼正在下风处吃食,不会浮头。
②用手电光照射池边,观察是否有螺蛳、小杂鱼或
虾类浮到池边。由于它们对氧环境较敏感,如发现它们
浮在池边水面,螺蛳有一半露出水面,标志着池水已缺
氧,鱼类已开始浮头。 ③对着月光或手电光观察水面是否有浮头水花,或 静听是否有“吧咕、吧咕”的浮头声音。 鱼类发生了浮头,还要判断浮头的轻重缓急,以便
质转为肥水,就是这个道理。
4.直接增加水中溶解氧
使池水垂直、水平流
转,解救或减轻鱼类浮头并增进食欲。
加水有增氧机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在配置
增氧机的鱼池中,仍应经常、及时地加注新水, 以保持水质稳定。此外,在夏秋高温季节,加
水时间应选择晴天,在14:00~15:00以前进 行。傍晚禁止加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提前对 流,而引起鱼类浮头。
夏季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加以大量投饵,
水质肥,耗氧大。由于水的透明度小,增氧水
层浅,耗氧水层高,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就容 易引起鱼类浮头。这种水质,如不及时加注新 水,水色将会转为黑色,此时极易造成水中浮 游生物因缺氧而全部死亡,水色转清并伴有恶 臭,则往往造成泛池死鱼事故。
(4)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浮头
2.增加了池水的透明度 淡,透明度增大,使光透入水的深度增加,浮游植物光 合作用水层(造氧水层)增大,整个池水溶氧增加。
3.降低藻类(特别是蓝藻、绿藻类)分泌的抗
生素 这种抗生素可抑制其他藻类生长。将这种抗生
素的浓度加水稀释,有利于容易消化的藻类生长繁殖。
在生产上,老水型的水质往往在下大雷阵雨以后,水
水质保持“肥、活、爽”,投饵保持“匀、好、 足”。 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机物与营养 盐类丰富。 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水色有月变化和 日变化(上、下午和上、下风的变化)。表明浮游 植物优势种交替出现,特别是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 植物数量多,质量好,出现频率高。 爽: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cm~40cm),水 中溶氧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