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调查与地籍数据建库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土地调查与地籍数据建库探讨摘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建库应用需要对地籍管理提出了高要求,本文在分析城镇土地调查与地籍管理现状,探讨数据处理和建立地籍数据库的方案,在数据库内容、数据分层与编码、库体结构上充分考虑地方数据特点,设计原始数据层、临时数据层、新增批地红线层等多数据层建库模式适应管理。

关键词:土地调查地籍管理地籍数据库

一、概述

为全面查清全国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为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从2007年7月1日起,在全国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调查内容包括(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二)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三)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土地调查目标不仅要查清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城镇土地状况,查清基本农田状况,而且要在所有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

在城镇土地调查工作中,由于城镇土地利用率高、变迁情况比较复杂、历史资料多,对建库工作要求较高。本文拟从土地调查和建库工作实践中入手,分析城镇土地调查与地籍管理现状,探讨数

据处理经验和建立地籍数据库的流程及建库模式。

二、城镇土地调查与地籍管理现状

近十多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城镇土地利用率高,土地权属状况变化频繁。同时由于许多城市房产与土地分开管理,存在二手市场房产先转移了,土地权属转移登记往往滞后的现象,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的调查是难点。另一方面,土地部门在宗地发证时配发的宗地图,各个时期可能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测绘,或利用不同阶段的地形图底图,调查建库过程中面临如何处理数据矛盾现象,如在将多个时期的宗地历史资料展绘出来时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叠、缝隙。

为了满足国土部门的“一张图管理”的总体思路,迫切需要有个土地登记管理的平台,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地籍数据库,解决以往各自发证所引起的红线交叉、重叠等问题。对于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在城区土地地类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在于对已登记宗地进行调查,对于与实地界线不符的进行比对核查、调查原因。并对国有土地范围内已发证(单位)宗地的基础地理信息和权属信息进行整理建库,建立统一的地籍数据库。

三、建立地籍数据库的方案

1、在调查整理建库工作中,充分利用1:500数字地形图和地类调查图斑成果资料,采用测绘数据处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对原有地籍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扫描矢量化、空间转换。

如宗地档案资料整理建库工作,对有坐标的宗地资料,直接采用坐标数据生成宗地权属界址线。已经发证未上地籍图的宗地权属界线依据坐标或相关图件,通过扫描矢量化或判读转绘在1:500

比例尺地形图上,并在对应位置标注地籍号;采用自主编制的录入软件采集宗地档案资料信息,并转换为access数据表,最后用arcgis进行宗地权属界线和登记卡信息access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建库。

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资料收集整理、实地比对核查、调查建库三个环节控制,保证整理建库的有效实施。

在资料收集整理阶段,要求收集调查区内历年已登记土地的单位宗地资料(如原有地籍图、宗地图、土地登记卡、街坊图以及相关的宗地属性数据表等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以街坊为一个工作单位,逐宗整理成册。实地比对核查阶段,要开展已有宗地资料信息外业核查,记录存在的问题,问题不明确的,应进一步查档、分析、核实。最后在调查建库阶段,通过资料扫描、图形转绘、数据录入、数据转换、编辑,建立起已发证宗地的地籍数据库。

3、制定统一的技术指标和作业规则,保证成果质量。

经验证坐标准确(与明显地物偏差小于50厘米)的宗地界址线数据,直接采用原坐标成果,不做任何处理;经验证为坐标不准确(与明显地物偏差大于50厘米)的宗地界址线数据,需进一步按以下无坐标系统情况要求作业。

无坐标系统的宗地界址线数据展绘,若宗地图与现状一致,且地形图与实地相一致的,可直接依据地形图上的相关地物采集该宗地界址线,界址点与地物点之间误差不大于±15cm,隐蔽地区不大于±20cm,界址线与地物线的偏差应小于0.15米;若宗地现状已发生变化或地形图与实地不一致的,应按现状进行修测后确定新的界址线,修测精度按1∶500地形图精度要求。无坐标系统的宗地界址线数据,且宗地附图上面周边是空白区域的,若引用规划局用地红线资料等,这部分数据没有明确的精度指标,应对成果数据做相关记录。

设计多数据层适应管理

为完善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在数据库内容、数据的分层与编码、库体结构上充分考虑地方数据特点。为满足国土部阂的“一张图管理”的总体思路,因宗地发证成果图展绘出来的成果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叠、缝隙等现象,为了即尊重原有资料的真实性又同时满足国土部门后期管理应用等的需要,在数据库应用上采用“3个层”方案。

一是原始数据层。为了尊重原图纸资料,保留原资料的展绘成果为单独的一个层存放,该层不对数据存在的交叉、重叠、缝隙等进行处理,供后期管理运用参考使用;若发现审批资料与实际地形地貌或者资料存在矛盾,首先是尊重原图纸资料,保留原资料的数据原型(原数据可能是根据规划路网和规划河道审批的);其次再

要根据地形图界标物将界址点生成的图形进行平移。

二是临时数据层。对已展绘的成果按照常规的gis方法进行处理,消除交叉、重叠、缝隙等现象,形成一个宗地中间数据应用层,对于每处处理的问题在新建字段“修改问题”里面说明,如“该宗地与***宗地原界线交叉,根据地形图进行调整过”等处理方法。中间数据层要处理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两宗地在资料上界标物一致,但是由于早期技术手段落后引起的数据误差,如自相交、打折、交叉、细碎线、缝隙等现象。在0.015米的容差范围内直接进行修改处理。处理面积控制在误差千分之三或者内。对于容差范围外的展绘中问题地方在确保展绘作业的是同地形图上面的同形状同点位而在两个地块中间部分缝隙等

则参考地形图和档案的扫描件进行折中调整处理至满足建库的拓

扑要求,确实有问题的做记录。容差范围外的两个地块中间均匀存在的缝隙保留现状不做修改处理。

2、宗地与地形完全不一致,需外业实地核查该宗地。

3、对于混合宗,完全重复的处理方法是在现状宗地层中任意保留一个地块信息,新建一个重复地块层,该层加字段“关联现状地籍号”、“重复信息”;其他的地块信息移除到重复地块层中,并在重复地块层对应的属性字段“关联现状地籍号”中标记所保留的关联现状地籍号,在“重复信息”属性字段中标记“h” (混合宗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