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一、如何认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1.闭关政策是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2.原因:
⑴它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清王朝封建专制政权是建立在自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在分散的小农自然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国内市场的商品交换得不到充分发展,对外贸易更可有可无。
⑵它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产物。18世纪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衰落的晚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衰。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反清起义风气云涌。故当西方殖民者以商品来叩关时,清朝统治者唯恐“外夷”和“内匪”接触,会危及封建统治,所以采取了中外隔绝的措施。
⑶闭关政策是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海盗式骚扰的抵制。特别是因19世纪初以来日益严重的武装鸦片走私,而强化了这项政策。
3.评价:
⑴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⑵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⑶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⑷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
二、关于鸦片贸易及其导致的腐败问题
鸦片贸易: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出超状态,英国工业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销量不大,而英国商人却需要用大量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于是,英国殖民者以走私毒品鸦片作为谋取暴利及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
腐败问题
三、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42.8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3.10中英《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英国从中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1844.7中美《望夏条约》: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1844.10中法《黄埔条约》: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58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1860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1885《中法新约》
1895.4中日《马关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901.9与英、俄、法、日、美、德、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四、为什么要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消极作用。
1.政治: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并强迫中国征服与之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2.经济:帝国主义实力操作中国的经济命脉。
①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一切重要通商口岸,并把许多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直接管理的租界。它们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因此它们便能够大量地倾销它们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同时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
②在经济上中国逐步地形成了对帝国主义资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
③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压制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法阵,民族资本主义逐渐陷入困境。
3.思想文化:
①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②圆明园等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被帝国主义摧毁。
历史经验表明,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必要前提。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举起了反帝的旗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斗争。
五、资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没有灭亡中国?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列强经过反复争吵、协商,最后采取保全清政府为其共同的统治工具,实行“以华治华”。
2.帝国主义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六、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组织翻译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中日甲午战争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攸关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救亡”的口号,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时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3.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理。甲午战争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
七、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封建化趋势(P42)
八、魏源提出的师夷学说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在魏源看来,“师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制夷”。所谓“制夷”,即要战胜和制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从而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已使魏源初步认识到中国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落后,落后者只有向先进者学习,并奋起直追,才有战胜先进者的可能,否则,将永远落后,永远挨打,永远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和蹂躏。为解决“师夷”人才的匮乏问题,他建议增试水师一科,还主张聘请法国、美国、葡萄牙等国技师,传授技术,以便能“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长技”。
九、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内容及其原因分析
过程及内容
1.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维新派:①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主张君主立宪。②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来宣传优胜劣汰,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学。
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并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用于指导革命。
3.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李大钊等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西方民主科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武器。
原因
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鸦片战争的刺激,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十、关于洋务派、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内容和局限性问题
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实施者是洋务派——刚从封建营垒中分化出来,同顽固派相对应,以官员为主体的政治派别。与顽固派的迂腐自大相比较,更显明智。与后来的维新派相比较,多为官僚作风,少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