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对不同年龄肾脏血流量和形态学的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
强技术对不同年龄肾脏血流量和形态学
的评估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年龄肾功能检查实施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
态对比增强技术的肾脏形态学和血流量情况。
方法:搜集63例本医院已实施对
治疗的肾功能检查且结果正常者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实际为2020年8
月至2021年8月,以年龄为分组方案,分别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全部受检者均予以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统计及对
比组间肾脏形态学及血流量指标。
结果:(1)<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
测肾脏长度和宽度、40-60岁组与>60岁组长度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4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高于40-60岁组与>60岁组,<40岁组长度大于
>60岁组,>60岁组宽度短于<40岁组与40-60岁,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
(P<0.05)。
(2)<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无组间统计学差异
性(P>0.05)。
<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高于>60岁组,具备
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
技术可有效评价不同年龄段肾脏形态与血流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流量有所下降,其肾脏皮质厚度逐渐变薄。
【关键词】肾功能;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动态对比增强技术;肾脏形
态小;血流量
本研究针对肾功能检查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予以分析,讨论不同年龄肾脏形态学和血流量情况。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肾功能检测予肾功能检查且结果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63例,用年龄以分组,分别选取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每组均纳入21例。
男性选取34例、女性选取29例。
肾功能检查年龄纳入范围设定23-85岁,计算其年龄平均值是
(52.67±10.13)岁。
对比3组间肾功能检查性别及数据资料,P>0.05证实2组间可予以对比论证。
1.2方法
全部纳入的肾功能检查均予以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检查。
应用磁共振扫描仪器实施检查,指导检查前禁食水6h,参数包括:横轴位予行T1WI序列扫描,TR值选择200ms、TE值选择1.4ms、层厚值选择6.5mm、层间距值选择1mm;横轴位予行T2WI抑脂序列扫描,TR值选择6667ms、TE值选择92.6ms、层厚值选择6.5mm、层间距值选择1mm;冠状位实施FIESTA序列扫描,TR值选择4.2ms、TE值选择1.9ms、层厚值选择7mm、层间距值选择1mm。
增强扫描前给予对比剂注射,速率为2.5ml/s,剂量为0.1mmol/kg,扫描时间分别为注射后16s、40s、70s、90s。
1.3统计学分析
63例肾功能检查的数据输入SPSS 21.0实行检验,计量资料(<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长度、宽度指标及血流量指标)采用方差分析,组间差异的结果表示为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开展T检验以P<0.05,出现的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长度、宽度指标比较
<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长度和宽度、40-60岁组与>60岁
组长度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4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高于40-
60岁组与>60岁组,<40岁组长度长于>60岁组,>60岁组宽度短于<40岁组与40-60岁,具备组间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
见表1。
表1:<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长度、宽度
指标比较[mm]
组别
例数
(n)
皮质厚度长度宽度
<40岁组21
7.34±0.
64
104.78±7.
57
24.09±2
.42
40-60岁组21
6.50±0.
46
100.55±7.
36
22.64±2
.28
>60岁组21
5.53±0.
47
97.84±6.8
5
20.03±2
.53
t1 4.8839 1.8359 1.9984 P10.00000.07380.0524 t210.4458 3.1151 5.3142
P20.00000.00330.0000
t3 6.7590 1.2351 3.5118
P30.00000.22390.0011
注:t1、P1为<40岁组、40-60岁组校准值;t2、P2为<40岁组、>60岁组校准值;t3、P3为40-60岁组、>60岁组校准值
2.2<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指标比较
<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高于>60岁组,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见表2。
表2:<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指标比较
[ml/100g·min]
组别例数(n)血流量<40岁组21176.97±15.74
40-60岁组21176.63±18.71
>60岁组2197.84±6.85
t10.0637
P10.9495
t2 3.8179
P20.0004
t3 3.1869
P30.0027
注:t1、P1为<40岁组、40-60岁组校准值;t2、P2为<40岁组、>60岁组校准值;t3、P3为40-60岁组、>60岁组校准值
3讨论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奇观之一,其肾功能检查是临床中多种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1-3]。
本研究针对不同年龄肾功能检查实施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结果显示,<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长度和宽度、40-60岁组与>60岁组长度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4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高于40-60岁组与>60岁组,<40岁组长度长于>60岁组,>60岁组宽度短于<40岁组与40-60岁,<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高于>60岁组。
肾脏形态学与血流量和人体年龄密切相关,通过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检查效果显著,人体随着年龄增长,其血流量随之下降,且肾脏皮质厚度也会下降[4]。
综合以上结果,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于肾功能检查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根文,刘宝良,钟淑媛,等. 磁共振动脉质子自旋标记成像在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中的实验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7(10):732-735.
[2] 徐基磐,陈丽华,任燕,等. 动脉自旋标记及纵向弛豫时间定量评价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38(12):2363-2366.
[3] 陈丽华,毛凡,任涛,等. MRI评估亲属活体肾移植前后保留肾和移植肾的灌注及血氧改变[J].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9,40(12):728-733.
[4] 贾凤玉,薛岩,王素霞,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脑血流量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1,37(8):112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