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原理4_燃烧过程及混合气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0.8
95%
累计放热率
0.6 0.4 0.2 0.0 -30
问题: 为什么不研究汽 油机的喷油规律?
5%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曲轴转角 (deg)
瞬时放热率 (J/deg)
缸内气流运动
分类: 涡流、滚流、挤流——控制油气宏观混合 湍流 ——促进油气微观混合 1、 涡流( Swirl) 绕气缸中心线的有规则的气流运动。柴油机中最常用 ( 1)涡流种类:进气涡流、压缩涡流 ( 2)评价指标:涡流比Ω=涡流转速 / 发动机转速
1.0 0.8
瞬时放热率 (J/deg)
1.0
95%
0.8
95%
累计放热率
0.6 0.4 0.2 0.0 -30
累计放热率
0.6 0.4 0.2 0.0 -30
5%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5%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曲轴转角 (deg)
曲轴转角 (deg)
4.1.1 汽油机燃烧过程及分析
汽油机着火和燃烧的高速摄影
火核形成
特点:均质透明火焰,前锋面皱褶
1 、 着火落后期(φA~Baidu NhomakorabeaB )
现象: 在φ A 点开始火花点火,高 温单阶段着火; 在φ B 点产生稳定的火核, 开始火焰传播; φ B 点也可用CA05 表示,即 累计放热 5%的相位。 特性参数:着火落后期φi 10 °~ 20°CA 注意区别点火提前角θig φ i 相对稳定(相对柴油机), 因此θ ig对pmax相位有重要影响
瞬时放热率 (J/deg)
例:柴油机燃烧特性 不同负荷燃烧特性对比
小负荷 大负荷 BMEP=0.6MPa BMEP=1.6MPa 燃烧持续期(oCA) 最大爆发压力(bar) 主燃期平均压升率 (bar/oCA) 最高瞬时放热率(J/oCA) 着火落后期(oCA) 44 100.6 2.3 115 8 37 136.1 2.4 192 7
2 、 明显燃烧期(φB~φC )
现象: 由明显火核产生~火焰充满 燃烧室; 90 %燃料在此期间被燃烧。 也称为速燃期 放热速率特征值CA50:累计放 热 50% 的相位,0~10 CAATDC 主要控制参数1: 最高爆发压力pmax pmax ↑, ηi ↑,W i ↑, NOx ↑ ,机械负荷及热负荷↑; 但
4.2 柴 油机燃油喷射及混合气形成原理
由第5章和6.1节可知: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极短(<0.5ms) 经历:燃料喷射雾化汽化混合 扩散燃烧速度 着火落后期 dp/dφ 混合气 形成速度 气流运动 燃烧室形状 喷油规律
本节从油、气两个方面介绍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
柴油机喷雾燃烧高速摄影例 条件:涡流比2.5,4孔喷嘴,乙醇-柴油混合燃料
来源:清华大学
燃油喷射过程(机械式)
( 1)喷射延迟阶段 供油提前角θfs-供油始点至TDC的 角度 (油泵出油) 喷油提前角θfj-喷油始点至TDC的角 度 (针阀始动) 喷油延迟角=θfs- θfj,转速越高、 油管越长,延迟角越大 ( 2)主喷射阶段 喷油始点~喷油器端压力开始下降点 喷入绝大部分燃油,具有良好的雾化 qn = f(Δp, 针阀升程,喷油持续期) ( 3)喷油结束阶段 喷油器端压力急剧下降点~针阀落座 燃油雾化质量差,尽可能减少喷油量
4.1.2 柴油机燃烧过程
分为四期: 着火落后期( φA~φB ) 速燃期( φB~φC ) 缓燃期( φC~φD ) 后燃期( φD~φE ) 分析中注意与汽油机燃烧过程 的不同
1 、 着火落后期( φ A ~φB )
现象 : 喷雾及混合 +低温多阶段着火, 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 影响着火落后期的主要因素:
汽油机燃烧过程及分析 柴油机燃烧过程及分析 合理的燃烧放热规律 汽油机与柴油机燃烧特性对比
分析方法:
示功图, P (φ) = f (燃烧速率、温度、燃室容积···) 放热速率 ROHR (Rate of Heat Release) dQ B 1 dp dV pV dk = V +kp - +α t FW (T-TW ) 2 dϕ k-1 dϕ dϕ (k-1) dϕ
2 、速燃期( φB~φC )
影响 dp/dφ的主要因素: 燃烧开始时的可燃混合气量 ∵ 控制对策:滞燃期中的混合 气生成量和着火时间,亦即喷油 速率和混合速率 dp/dφ与dQB/dφ的关系: 最大值基本对应,但过分后燃 时例外
3 、缓燃期( φC~φD )
现象 剩余燃料边蒸发混合边燃烧, 燃烧速率受控于燃料扩散混合 速率,也称为扩散燃烧期, 出现柴油机燃烧特有的 “双峰 ” 现象; pmax的大小及位置:上止点后 10~ 15CA,取决于喷油时间、 着火落后期、预混燃烧; 缓燃期燃烧 “ 过缓 ” ,会造 成: 等容度↓,散热↑,ηi ↓;碳 烟和微粒排放↑
第4章 燃烧过程及混合气形成
发动机(内燃机)燃烧的特点:
高速(混合+着火+燃烧=10~2ms) 高温(2000℃ 左右) 高压(柴油机高达100bar 以上) 复杂过程:流动、喷雾、多相流、燃烧化学
内燃机燃烧所追求的目标: 高ηe(ηi) 、高Pme(Pmi)、低污染、低噪声振动
4.1 实际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及放热规律 主要内容
pmax位置, φc=10~15 CA( ATDC)
3 、后燃期(φC~φD )
现象 燃烧剩余约10%燃料,主要存在 于火焰前锋面扫过后尚未完全燃烧 区域、壁面附近未燃混合气 要求: 燃期短 —后燃期↑, ηi ↓ , 排温 ↑,甚至 “ 放炮” 燃烧净 —否则,HC ↑ , CO ↑
喷油时刻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COMBUSTION ANALYSIS OF TWO INJECTION TIMINGS
Test Condition and Results of Two Fuel Injection Timings Fuel Injection Timing Pmax (MPa) BSFC (kg/kWh) Smoke (Bosch #) NOx (ppm) Injection Start ( º CA BTDC) Injection Duration ( º CA) Relative Efficiency (%) Calculated Peak Temperature (K) Exhaust Temperature (º C) Early 16.40 0.1919 0.15 1413 19.5 36.2 94.4 2028 455 Late 15.07 0.1968 0.27 1145 16.5 36.9 92.0 1979 473
4 、后燃期( φD~φE )
现象 剩余 10 ~20%的燃料继续燃烧, 远离 TDC,气流扰动变弱,燃烧速度 下降。 后燃期过长,会造成: 等容度↓,散热↑,碳烟和微粒 排放↑,排温↑ 、 η t ↓ ; 减少后燃的基本思路 加速混合,以加快燃烧;燃油充分 雾化。
燃烧特性测试例:柴油机
满足欧Ⅳ排放的 Cummins 重型柴油机
温度、压力、喷油量、雾化特性
着火点的判断方式: P-φ图、 ROHR 、火焰图像 柴油机的着火落后期对后续燃烧 过程有重要影响。 为什么柴油机着火时可 明显看到“脱离压缩线” 的现象,而汽油机不能?
2 、速燃期( φB~φC )
现象 大面积多点着火,燃烧极快, 压力陡升; 速燃期也称为预混合燃烧期, 但与汽油机的预混合燃烧有所 不同; 主要控制参数: dp/dφ 对动力性、ηi 、η m 、 NOx、 振动噪声有显著影响, 一般柴油机: dp/dφ = 0.2~ 0.6 (MPa/CA)
活塞运动自然形成的湍流,较弱且不可控; 预燃室中的空气运动(如图,压缩和膨胀均有); 非回转体燃烧室(参见讲义图9-10); 燃烧冲击形成湍流(预燃室的主燃室)
4
滚流
绕垂直于气缸轴线的有规则的 气流运动(与涡流相反),也称 纵向涡流 近年来开发的混合气形成方式 主要用于缸内直喷式汽油机
用滚流形成大范围的油气混合 滚流被压扁、破碎 形成高度湍流强化微混合。
例:柴油机燃烧特性
14
缸内压力 (MPa)
12 10 8 6 4 2 0
缸内压力 (MPa)
TDC 1500r/min 小负荷 BMEP=0.6MPa
14 12 10 8 6 4 2
TDC
1500r/min 大负荷 BMEP=1.6MPa
200 160 120 80 40 0
0
200 160 120 80 40 0
2、挤流 压缩时空气被挤入燃烧室凹坑内形成 挤流
膨胀时燃烧气体冲出凹坑形成逆挤流
挤流强度 ∝ dk/D、 S0 特点:不影响φc和Ω,但强度较弱,作用小 于涡流,起辅助作用 思考:汽油机中的挤流运动
3 、湍流(紊流) 湍流是指无规则的小尺度气体运动,也称微涡流 湍流可以改善微观的油气混合程度 形成方式:
项目 型号 型式 气缸数 总排量 /L 压缩比 最大功率 /转速 (kW/ r⋅ min-1) 最大转矩 /转速 (N⋅ m/ r⋅ min-1) 燃油供给系统 后处理系统 参数 Cummins ISBe4 140 四冲程,直列, 增压中冷,直喷,水冷 4 4.5 17.3 103/2500 550/1500 高压共轨 尿素 SCR
Bertrand D. Hsu(徐大宏 ). Practical Diesel-Engine Combustion Analysis. 2002 SAE International
喷油规律的优化
随着降低 NOx和噪声的要 求不断提高,初始喷油速率不 断降低,以至于出现了预喷射 ( Pilot Injection)
负荷率95%
14
TDC
缸内压力 (MPa)
12 10 8 6 4 2 0
1500r/min 大负荷 BMEP=1.6MPa
200 160 120 80 40 0
滚流
本章要点
扩散燃烧速度 着火落后期 dp/dφ 1. 喷油规律和供油规律的异同及原因 2. 喷油规律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3. 内燃机中空气运动的方式及适用范围 4. 两种混合气形成方式的对比 5.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6.3节)内容自学,但不作为重点。 混合气 形成速度 气流运动 燃烧室形状 喷油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