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原理。
2.了解常用的正交跳频序列—RS编码序列。
二、实验内容
1.测量FH-CDMA移动通信实验系统发射端及接收端锁相频率合成器控制电压,了解收发两端频率是否按同一跳频序列同步跳变(同地址FH-CDMA)或按不同跳频序列跳变(不同地址FH-CDMA)。
2.测量同地址与不同地址FH-CDMA发射端及接收端的有关信号与数据。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
2.无绳电话(座机和手机);有线电话若干;
3. 小型程控交换机;
4.数字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
1. m序列发生器在时钟驱动下循环右移生成的m序列及对应的1个RS序列见表5-1。使用4阶m序列发生器构成RS编码发生器。填写至表5-2。
表5-1 4阶m序列的寄存器状态及N
3N
2
N
1
N
=000时的RS序列
表5-2 RS编码序列
使用RS编码序列作为频道号去控制频率合成器输出频率跳变。选取0号及11号序列作为后面实验的正交跳频序列。考虑到收发信机频道号为1-20,将上述序列值加3后得到实际使用的二组正交跳频序列填至表5-3。
表5-3 实验系统使用的二个正交跳频序列
2.设置综测仪为FH-CDMA 工作方式(按K1至NECH 灯亮,再按K4),TRX-BS 及TRX-MS 的工作频道按表5-3以15跳/秒速率随机跳变,工作方式控制面板上信道(CH)号数码管实时显示TRX-MS 的信道号;打开发射机TX-BS (K6置ON ,K7置BS ,BS 测量面板TX 绿灯亮),加上内部调制数字信号(K9置INT )。
3.反复按K4键,系统循环步进处于表5-4所示二种子工作方式之一。
表5-4 FH-CDMA 通信子工作方式
4.双踪示波器二个通道都设置为DC 、2V/DIV~5V/DIV ,分别观测TRX-BS 及TRX-MS 的锁相频率合成器环路控制电压u cr ;置内触发方式;扫描速度调至足够慢。
5.反复按K4键,NECH 灯闪烁的占空比为0.1或0.9循环切换。当占空比
为0.1时,可观测到二套收发信机u cr 同步随机跳变,即同地址(按同一RS 编码序列)同步跳频;当占空比为0.9时,可观测到二套收发信机u cr 以不同方式随机跳变,即不同地址(按二组不同的RS 编码序列)跳频。
6.画出FH-CDMA 移动通信实验系统框图,将其与图5-3对比。将双踪示波器二个通道分别接至图5-3所示发端D 1及收端AF O ;置外触发方式,外触发输入接至综测仪MS 测量面板TRI A 端;扫描速度调至10ms/DIV 。按K4键,当NECH 灯闪烁占空比为0.1即收发两端同地址同步跳频时,测量得到发端D 1及收端AF O 波形如图5-4所示,并且当收发天线距离足够小,接收信号足够强时,接收端显示接收信号频率。反之,当占空比为0.9即收发两端不同地址跳频时,接收端接收不到发端信号,AF O 输出一片噪声,并且无接收信号频率显示。
BS MS
7. 将双踪示波器扫描速度调至2ms/DIV。按K4键,当NECH灯闪烁占空比为0.1
时,接收端D
K 输出发端调制信号(D
1
=10101100…循环重复)。将示波器一个通道
接至发端D
1,另一通道顺次接至收端AF
O
、D
K1
、D
K2
、CLK(上升沿有效)、D
K
,以发
端D
1为时间参考,顺次测量并在同一座标纸上记录发端D
1
及收端AF
O
、D
K1
、D
K2
、
CLK、D
K 波形。或者按信号流向从D
1
至AF
O
、D
K1
、D
K2
、CLK、D
K
,双踪示波器两个
通道同时测量两个相邻信号,先在座标纸上记录前面一个信号波形(或前一次测量已记录),再以前一个波形为时间参考记录后面一个信号波形。依此类推顺次测量记录所有信号波形。
五、实验记录:
1、画出由m序列构成RS编码序列的框图。
答:由m序列构成RS编码序列的框图如下图所示:
2、填写实验内容中的4阶m序列形成的RS编码序列。
,答:由4阶m序列形成的RS编码序列如表:
(见下页)
3、研究跳频序列的正交性
答:由上图知,如果FH-CDMA系统按表中所示同步组网工作,则任意二组跳频序列对应数值(频道号)都不相同,即相互正交。4阶RS序列组共有16个序列,增加其阶次可用序列数会迅速增加。
4、在同地址同步FH-CDMA 工作方式下,发端D 1及收端AF O 、D K1、D K2、CLK(上升沿有效)、D K 波形并对照图5-4。
答:①图1:发端D 1及收端AF O 的对比波形:(上:D 1 ,下:AF O )
分析:下图为发端D 1通过调制以及解调之后得到图形AF O
②图2:发端D 1以及D K1 对比波形:(下:AF O ,上:D K1)
分析: 下图AF O 通过整波变换后得到D K1
③图三: D K1以及D K2
的对比波形(上:D K1 下:D K2)见下
页:
分析:下图为D K1通过一个积分电路后得到波形D K2 ④图四:发端D 1以及CLK 的波形
⑤图五:发端D 1以及收端 D K 波形的对比波形(上:D 1,下:D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