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周金堂
摘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县域经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物质和经济基础,是县域经济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应当担负的重任。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阶段,发展环境的变化给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为突破口,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口红利优势;以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契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实施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科技战略创新,克服制约工业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全面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素质,这些都关乎应对“五化”挑战策略和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又好又快地发展县域经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物质和经济基础,是县域经济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应当担负的重任。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整体素质不高。我国特别是中西部的很多县(市),工业化初期的任务尚未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佳,经济增长效益不高。尽管从总体上看,我国从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低收入国家行列,但与此同时,我国不少县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开放程度低,而且绝大多数县都存在贫富差距拉大、失业高峰、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生态恶化等问题。
2、人口总量庞大,人口素质较低。县域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低,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的人不少;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于城市。由于我国人口生育率急剧、长期非意愿下降,导致人口结构出现性别结构失调和养老结构失衡,农村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压力增长,消除贫困的任务依然艰巨。
3、资源禀赋状况差。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县域范围内人多、地少、水少、油少的矛盾较为突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方式引发了交通瓶颈、原材料瓶颈、能源瓶颈、粮食瓶颈等,信息、技术及标准、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和贸易壁垒等方面的制约使县域经济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面临不少困难。
4、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全国县域平均人口、GDP、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差别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100个县域是最低的100个县域的17.5倍。县域内中小企业较多,企业素质不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差,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压力大,应对加入WTO的挑战能力较弱。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阶段,发展环境的变化给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为突破口,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口红利优势;以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契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实施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科技战略创新,克服制约工业和县域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全面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素质,这些都关乎应对“五化”挑战策略和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按照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又好又快地推动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是发展县域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战略中,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处在战略核心地位。为此必须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主要特征,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丰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大力运用信息化的新成果,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发达县加速信息化的实践效果来看,信息化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2、信息化能为县域内加快知识积累的速度,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提供载体;3、信息化大大推动了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县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信息化大大促进了县乡政府和企业等体制改革,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
——实事求是,因县制宜,推动县域城镇化的科学协调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会推动对住房、农产品消费等需求的扩张和结构升级。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现有城镇的潜力,发挥规模效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益,防止乱占耕地和破坏生态环境。在城镇数量布局、城镇规模的把握、城镇功能的定位上要按规划办事。要把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放到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推动县域城镇化的科学协调发展。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县域经济的市场化水平。要根据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特点,按照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形成或融入区域内已建立起来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要素市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构建符合县域实际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县域经济市场化程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县域经济是开放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基于要素禀赋的特色经济。要根据县域内大型企业较少,中小企业较多的实际,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培育市场主体。
——按照国际化的要求,抓住县域经济面临的新矛盾新课题,努力提升县域经济国际化程度。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增强县域经济的“规则意识”及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敢于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县域经济国际化程度的规制和法律。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把握国际市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第三产业、现代农业及县域新型工业,在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强化经营管理、环境管理、组织管理和过程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管理方式和经验,为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的开放度、外向度,加深县域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创造条件。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