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淮左名都 姜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句赏析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黄昏 此处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 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 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 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清角吹寒”四 字,“寒”字用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 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 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 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 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仍在 作者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 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二十四桥 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有风月繁 华已荡然无存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 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 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 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 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 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 日之萧条。
译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 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 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 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 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 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 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 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经过春风吹遍了扬 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 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 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 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 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 在劫后的扬州城。 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 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 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 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 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 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纵观全词, 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 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 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 空城” 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 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 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 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 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 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 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 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 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 可是, 二十四桥 可是 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 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 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 正如王夫之所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 正如王夫之所说 增其哀乐。 诚哉斯言! 增其哀乐。” 诚哉斯言!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 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 角吹寒,都在空城。 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 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 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 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词的下阙,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 词的下阙,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 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 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 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 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 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 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 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 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 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 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 诗的神乎其神。可是, 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 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 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 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 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 四周寂籁无声。 试想下, 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 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 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可是到底还有谁有情思去 欣赏它们的艳丽呢? 欣赏它们的艳丽呢?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 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 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 泪下。 泪下。
词的上阙, 词的上阙,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 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 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 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 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 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 的 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 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 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 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 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 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 杜牧曾经在《赠别》里写到“ 誉(杜牧曾经在《赠别》里写到“春风十里扬州 卷上珠帘总不如” 一去不复返。 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 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 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 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 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 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 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厌”字,很恰当地写 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 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日 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 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 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 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 人很自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 人很自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
赏析
姜夔,号称白石居士,终生不仕,以游历终老。 姜夔,号称白石居士,终生不仕,以游历终老。所以 姜夔的词多是一种个人身世的感悟。而这首《扬州慢》 姜夔的词多是一种个人身世的感悟。而这首《扬州慢》则 是词人一首难得的感怀家国、哀时伤乱的佳作。 是词人一首难得的感怀家国、哀时伤乱的佳作。 一如常故,姜夔在这首词里也用了他常用的小序。 一如常故,姜夔在这首词里也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 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 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首小 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 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 和主旨。让人更好地、 容、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 的心理情怀。 的心理情怀。 全词分为上下两阙。 全词分为上下两阙。但两阙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 鲜明对比, 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 的凋残破败惨状, 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 难。
题解
见《白石道人歌曲》。此词作于宋孝宗 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完颜亮南 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亮不久在瓜州 为其臣下所杀。作者过维扬时,有感而作 此词。扬州慢,词牌名。
作者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 号石帚。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 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 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 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 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 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 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说: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 党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