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的正确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教学的正确运用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逐渐普及,史料教学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直接

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但在基层中学特别是乡村中学往往出现这样现象:由于实际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很多教师还是习惯性地使用传统的灌输法,不屑、不愿或是懒得作改变,认为原有的做法更易取得高分,还有些教师尝试着依据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史料教学,可是却又出现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新理念下史料在教学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一、重视史料的运用

首先,史料的运用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培

养学生的研究历史的一般技能、探究精神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多媒体教学的逐渐普及为史料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看原始的文件,图片和数据资料等,通过运用史料,学生多少可以学到一些历史学家的分析研究方法,理解到他们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既培养历史的一般技能,又自然而然地、直观地掌握课本的结论,而不用如传统教学那样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以选修课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部分为例:

(资料出示)克伦威尔在组建军队时“特别注意细心地挑选那些信仰宗教的人参加他的部队,……他们不是为了钱,而是把公共的幸福当做他们的目标,他们在作战中表现得更为勇敢。”用“为数不多的正直忠廉者,胜过数量上占优势的

乌合之众”。“名门望族出身的人担任骑兵队长固然很好,但是,要知道出于推进事业的需要,为什么平民出身的人就不能担任呢?让身份较高的人来任职固然是好,但让那些有能耐、忠实可靠、诚心诚意的人来任职是最好的。”根据以上

材料,想一想在议会军与王军作战屡战屡败之时,克伦威尔的“铁骑军”为什么却能屡战屡胜?――这时候,只需引导作简单的资料信息分析,不难得出以下几点:

1.与克伦威尔的铁骑军的组成有关。(多为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反对专制王权,维护自己的利益。)

2.这部分人笃信清教,忠于议会而仇视封建秩序。

3.铁骑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战斗力强。

4.克伦威尔个人的素质,特别是军事才能。

这样克伦威尔的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自然得出,

同时让学生明白历史的结论源于历史史实,不是主观片面的,毫无根据的,而要得到历史真实,就要去寻找,去探究,去甄别,而非过去的纯粹死记硬背。不仅如此,还能提高阅读水平,培养思维能力。

其次,史料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

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当一个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他就能把自己的各个感官调动起来,思考识记,思维的效果能够达到较好的水平。有经验的教师常在导入新课时,使用趣味性或探究性的史料,让历史变活起来,总能起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的效果。再以选修课克伦威尔一节导入为例: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的传记,第一部名为《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是处,20年后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的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水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过去是有眼不识泰山。为什么同一个人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论呢?――这样一来就激起了学生了解克伦威尔的兴趣,使历史人物有生气和时代气息,课堂气氛立刻就被调动起来。课中配合教学使用同样能起到良好效果,有时只需一个简单的图片,如人民版必修二的P122,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漫画),形象生动地把苏联三十年代建设时期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表现出来,一个形象生动的漫画胜过一大段的解说,教师只须让学生看看这个漫画,学生们的印象定然非常深刻,教学目的轻松达到。

再次,可靠的史料作为一种历史证据而存在,有助于传达历史的真实感,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真伪)等问题的认识,使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例:必修二罗斯

福新政一课中罗斯福生平的简历介绍,小图片展示等,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使人物形象丰润、完整;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破坏性的图片,数据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心理震撼。

二、了解问题所在

虽然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作用很大,但如果运用不得法,则会适得其反。运用史料教学过程中,只有正确地甄别谨慎地运用材料,才能有助于认识历史的进程。只有将史料与广泛的历史本身联系起来,历史史料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1.史料运用得过多。

现如今多媒体的应用加上网络上获取史料便捷,容易

导致史料在教学中的滥用.细心研究会发现:许多文献资料,包括印在教科书上的和资料册中的文献,实际上是枯燥乏味的;有些史料特别是先秦文献,学生在阅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而有的资料描述却又过于简单或无意义。从整体上看,一节课45分钟时间,如史料

使用过多、较难,都会使学生感到麻木、累,厌烦,逆反,自然谈不上激发兴趣。而单纯为引发兴趣而过多使用漫画,统计数字之类的史料则大可不必。

2.对史料的认识不全面

大多数的证据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确切、不完全、有偏

见的、甚至是因私利而加以歪曲的。因此要教学生对史料进

行识别,学会批判地运用史料而不是解说式地运用史料,一些史料可能要比另一些史料更可靠,更有价值,有些材料完全是伪造的,不可靠的,证据可能仍有用的,而可靠的证据也可能没用。另一种情况是,史实无误,真实的,但针对材料提出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没有什么作用,或者答案与对材料的分析思考并无关系,对教学目的无帮助的材料应果断摈弃。

3.最有趣的材料并不总是最有用的。

如之前所述的过多使用漫画等史料,会减弱作用,另外,有些史料在引起学生兴趣后,针对材料所提的问题与思考没有联系,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也就是说在史料运用的过程中,常出现与教学目的不相符的情况存在。

4.史论脱节

“论从史出”先有史后有论,史论脱节在中学生中是常见的现象,反映了我们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虽然有些学生在答题时,答案中既有史也有论,但往往是生搬硬套,对史实和和结论的本质联系并无深层的认识。

了解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对症下药就容易。

三、对症下药

1.首先,精选材料(新授课使用材料在精而不在多)选择可靠的史料,本着“论从史出”原则,史料不可靠,所得出的结论就站不住脚,不仅教师要在课前收集,甄别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