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发展全人类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
自2006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教育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断改善,但各地区、各学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依然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且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研究,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保障全体学生享有平等教育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各地区、各学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包括师资、课程、设施、教学用具等方面;对资源不平衡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建立适合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公平性、效率性、质量等方面。
(3)对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区、各学校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发现不平衡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借助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四、论文结构与进度安排本研究论文预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阐明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方法论。
第二章: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对全国、各省份和若干县市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资源不平衡的原因。
第三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建立适合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公平性、效率性、质量等方面。
第四章:资源配置综合评价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各省份和若干县市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研究所得结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我国教育资源的递减配置及其制度分析
1. 21 6年 , 基尼 系数 为 01 。 人 均 G P介 于 i 0 - .1 在 D 00
10 6 0美 元 的 国 家 中 ,教 育 基 尼 系 数 的平 均 值 为 03 , .5 中国教 育基 尼 系数 为 03 , .7 平均 受教 育 年 限为
作 者 简 介 : 小芳 (9 8 , , 北 武 汉 人 , 罗 16 一)女 湖 中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经 济 学 院 副教 授 , 方 经 济 学 博 士 , 要 从 事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西 主
面 临 的主要 发 展 障碍 。世 界 银 行发 布 的 《 界 发展 世
最 不 发 达 地 区 进 行 教 育 不 平 衡 研 究 ,发 现 1 8 - 98 19 9 4年 问 生均 经 费支 出 的变 异 系 数 增 大 。 陈斌 贝
报告 2 0 > 算 了 15个 国家 ( 区 ) 0 6计 > 2 地 的平 均受 教 育 年 限和 教 育 基 尼 系数 , 中 , 均 受 教 育 年 限最 高 其 平
的 国家 是加 拿 大 , l .7年 , 国的受 教 育年 限为 为 42 美 1 .3年 ,基 尼 系数 为 01 ,英 国的受 教育 年 限为 38 .3
(0 3 利 用 1 9 ~ 0 0年 的 数 据 , 学 校 数 量 、 20 ) 90 20 从 在 校 生数 、 育 发 展 质 量 、 育 经 费 投 入 等 方 面 分 析 教 教 东部 、中 部 、西 部 教 育 发 展 的不 平 衡 。董 亚 军 等
预 算 内教育 事 业经 费拨 款在 不 断 增 多 , 地 区之 间 但
收 稿 日期 : 0 1 2 2 2 1 —0 ~ 2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教育研究的现状1. 教育公平与质量近年来,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从政策、制度、资源分配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如张华(2018)通过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分析,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公平。
2. 教育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学者们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教学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李明(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一直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
学者们关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如王丽(2017)分析了我国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完善教育政策体系的建议。
4.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从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刘洋(2019)通过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议。
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1. 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焦点。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关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4. 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关注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结论本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发现,9年义务教育的出现,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出了要求。
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一方面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城乡教育差距巨大;另一方面又滥用教育资源,挪用公款,贪污腐化现象时有发生。
二、理论综述(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基础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有法律依据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适龄儿童少年遵行并应尽的义务。
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我国推行包括六年小学教育和三年初中教育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有法律依据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具有一定年限的,对适龄儿童实施的学校教育。
主要特征体现在强制、公共、公平等。
(2)义务教育的提供与政府责任。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从以下几个方面依赖政府:其一,政府出面有利于保证义务教育落实到位。
其二,该费用只能由政府来承担;其三需要借助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来推进。
三、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分析(1)义务教育资源整体配置不均衡。
①学校布局不合理,规模效益差;②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③存在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
(2)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
主要体现在:①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较之城市仍显不足;②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差距加大的原因在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异。
(3)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校际差距和学段差距。
由于政府在政策上和教育经费上支持重点学校,导致这些学校的学生在受教育程度、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乃至将来前途命运等方面与非重点学校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别。
办学条件、经费投入以及师资水平等方面在小学、中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四、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配置的原因(1)教育观念缺失,只关注经济发展。
我国现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以GDP作为主要指标正是这一思想的现实表现,对于教育在发展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认识不足,导致农村义务教育长期投入不足。
教育专业研究综述论文范文
教育专业研究综述论文范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育专业的研究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环境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教育专业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
教育专业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
教育管理学关注的是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等。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教育专业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
问卷调查是收集大量数据的常用手段,通过对学生、教师或家长的意见和反馈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他们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和需求。
实验研究是通过控制变量,观察和比较不同教学方法或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从而找出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则是通过对具体教育案例的研究,深入了解其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教育专业研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教育管理学,我们可以了解教育机构的管理模式和效果,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研究教育技术学,我们可以推动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然而,教育专业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行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同时,教育专业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资源的整合,这对研究者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挑战。
综上所述,教育专业研究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环境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公平不仅关乎每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主要观点和未来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回顾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接着,我们将从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出发,探讨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和策略。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和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包括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公平、区域教育公平、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等方面。
我们将展望教育公平研究的未来趋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思考,以期为我国教育公平事业的推进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现状的视角,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和实践者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共同推动我国教育公平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育公平理念源于教育平等原则,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性别、种族、社会地位或其他特点如何。
这一原则要求教育体系在资源分配、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上实现公平,确保每个人都有发展的可能。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正义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社会正义理论强调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机会的平等,这要求教育系统不仅要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还要考虑到不同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下个体的差异,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经济学也为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公共经济学认为,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其公平性和普及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结合,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法学也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与绩效研究述评
等 教育 资源 分配 到 高 等 教育 的各 个 组 成 部 分 中去 ,
保 证教 育正 常运 行和 教育 资源 得 到最 有效 的配置 和
使用 , 以满 足人们 对 高等 教育 的不 同需 要 , 包括个 体 发 展 以及经 济和 社会 发展 对各 类人 才 与合 格劳 动者
【 摘 要 】从 资 源 配 置 模 式 与绩 效这 对 关 系 人 手 , 讨 基 于 绩 效 目标 的 高 等 教 育 资 源 配 置 模 式 和 行 动 策 略 , 教 育 探 是
经 济 学 研 究 的 重 点 和核 心 。 既有 研 究 或 是 集 中 于 资 源 配 置 模 式 的探 讨 , 是 侧 重 于 绩 效 的 研 究 , 遍 缺 乏 基 于 二 或 普 者 关 系 的 内 在 作 用 机 理 、 则 的 过 程 观 察 以 及 相 应 的 实证 分 析 ; 究 视 角 比较 单 一 ; 乏 运 用 质 的 研 究 方 法 考 察 内 规 研 缺 在 规 律 ; 外 , 科 学 测 算 学 生 培 养 成 本 以及 高 校绩 效 等 方 面仍 然 是 弱 项 , 须 未 来 研 究 着 力 解 决 。 另 在 亟 【 键 词 】高 等 教 育 ; 源 配 置 ; 式 ; 效 ; 评 关 资 模 绩 述
第 3 期 21 0 1年 9月
评
价
与
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
Vo1 N o .9 .3 Se 2O1 p. l
Ev la in 8 a a e n au t LM n g me t o
高 算 教 胄 姿 源 配 置 檩 式 与 绩 效研 夯 述 i 平
王敬 红 李 文 长。
(. 1 国家教 育行政 学 院思政 部 ;. 家教 育行政 学院院 办 , 京 1 2 7 ) 2国 北 0 6 1
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均衡配置问题的探讨
一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O 2 一 o 0 1 4 — 0 1
府 支持 作 为主要 资金 来 源 . 以社会 筹 资和 爱心 人 士捐赠 等 渠道 作 为补充 . 使 基础教 育 领域 的 资金 实现 经 费来 源 多元化 与 此 同时 . 政 府在 对教 育领 域执 行 资金 支持 时 . 应着 重 关注 乡镇 学校 的 资金 投入. 加 大对 乡镇 学校 的 资金 投入 力度 . 并 利 用政 府 机 构 的 影响 力. 号 召 全社 会 以及 公 民 大众 加 大 对 乡镇 学校 的 关心 . 多为 乡镇 教 育 建设 贡献 力量 2 . 完善 城 乡教 育 资源 配置监 督机 制 为 了对城 乡教 育 资 源 的 配置 情 况 , 加 以客 观 的 、 合理的 、 有 效 的评估 . 应 设置 独 立 于相 关机 构之 外的 资源 配置监 督机 构 所 谓独 立 于相 关机 构之 外 的资 源配 置监督 机 构 . 即 为独 立于政 府教 育 管理 机构 , 同教 育 管理 机 构 处 于平 等 地位 . 并且 对 教 育 资源 的 配 置状 况具 有相 对独 立 的监 管职 能 资 源配置 监 管机 构既 要对 教 育 资 源的配 置情 况加 以监 督 . 又要 对教 育 资金 的使 用 情况加 以监 管. 严格 禁止教 育 资 源 的非 法 占用和 挪 用现 象的 发 生 . 进 而在 最 大程 度 上保 障教 育 资 源专 项 专 用 . 并且 实现 最优 配 置 , 发 挥 出最. 大功效 关于城 乡基 础教 育 领域 的 资源 配置 失衡 问题 . 应 构建 针 对 性 的指 标体 系 . 对 教 育 资源 的 配置 状 况加 以评 估 . 以便 及 时找 出隐 患所在 . 促进 资源 的优化 配 置 3 . 强化城 乡师 资队伍 建设 力度 对 于 乡镇 基 础教 育 . 应制 定针 对性 的优 惠政 策 , 加 大 对 乡镇 教 师 的薪 资待遇 . 吸 引专业化 科 班 学生更 多的 走 向 乡镇教 育 与 此 同时 . 在 硬 件设 施 实现 均衡 配 置 的情 况 下 . 应加 大对 乡镇 教 师 的队伍 的 建设 。 一方面. 为 乡镇教 师开展 各 色职 业培 训 活动 , 提 升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
第 4期 第 4期
兵 团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BI NGTUAN DUCATI E oN NS TUTE I TI
v 1 9 No. o.1 4 Au 20 9 g. 0
中 国高等职业教 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
Ab t a t T i p p rs ms u h t s r s a c n o t e o t z t n o h n ’ h g e o ai n l d c t n r s u c s s r c : h s a e u p t e l e t e e r h i t h p i ai fC iaS ih rv c t a u ai e o r e a mi o o e o d sr ui n, n h e ae e e r h sau n r s e th me a d a r a . o u i g o h o c p s mo e , r b e n it b t i o a d t e r l td r s ac tt s a d p o p c o n b o d F c sn n t e c n e t , d s p o lms a d s l t n fh g e o ai n l d c t n r s u c s d s b t n I a ay e h r c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u n s i h s f l Syn o u i s o ih rv c t a u ai e o r e it ui . t n lz s t e a t ls a d d c me t n t i i d,a i g a o o e o i r o i e s l o n a in fr te f t r e e r h o i f u d t o h u u e r s a c . d o Ke r s ih r v c t n le u a in;e o r e it b t n; p i z t n y wo d :hg e o a i a d c t o o rsuc sds ui o t i r o miai o
中国教育批判研究
中国教育批判研究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国教育的度不断提高。
然而,中国教育在取得显著成就的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本文旨在批判性地分析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中国教育体系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
然而,在教育管理和教师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地区教育水平滞后。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教育公平缺失。
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学生发展受限。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源,我们采用了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主要从学术论文、政策文件、教育报告等方面收集资料,对中国教育的整体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
实地调查则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需求。
案例分析则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详细剖析其问题及成因。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以下主要结果和结论。
教育资源短缺和分配不均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其教育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素质要求,完善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教育在取得显著成就的仍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等建议。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改善中国教育的现状、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资料汇总 教育发展不平衡治理与资源配置
资料汇总教育发展不平衡治理与资源配置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甚至造成社会的不平衡。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治理的重要性以及资源配置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资料汇总。
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1.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
2.社会背景差异: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
3.政策导向:政府的教育发展政策不同程度上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集中分配或者无序分散,从而产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治理重要性治理教育发展不平衡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实现教育公平:通过治理教育发展不平衡,可以缩小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2.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教育管理,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教育发展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而治理教育发展不平衡可以减少教育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资源配置的策略资源配置是治理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1.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基本平等。
2.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和特点,合理规划教育资源的布局,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3.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管和评估,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推动教育公平: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扶贫政策,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享受到教育的机会。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引言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挑战和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文将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综合分析文献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出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以及改善路径,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一、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1.经济地域差异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明显滞后,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现象。
2.户口信息制度对教育机会的限制户口信息制度是我国教育公平中的一个严重束缚因素。
在城乡和地区间,由于户口信息制度的不同,学生们面临着不同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
这种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教育体系的公平性。
3.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公平当前教育评价制度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校的升学率、毕业生就业率成为了重要的评价指标,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了学校偏向于注重提高这些指标,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公平的改善路径1.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教育公平的政策法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国家应该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消除地域和经济上的不平衡,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配。
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是提升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
推动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学校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3.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完善是提高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评价机制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减少单一的评价标准,从而真正体现教育公平的内涵。
结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当前,虽然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题,但是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公平的实现是必然的。
近三十年来关于我国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中的配置结构研究的文献综述
胡玉玲 : 近三十年来关 于我国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 中的配置结构研究 的文献综述
5 5
为5 0美 元 以下 国家 三 级 教 育 生 均 经 费 比是 1 . 0 :2 2: 2 . 均 G 5 02 0 8人 NP 0 .0 0美 元 的 国家 三 级教 育 生 均 经 费 比是 1 .:..人 均 G P为 2 0 —0 0美元 国家 : 59 2 9 N 0 05 0 三 级 教 育 生 均 经 费 比是 11 :.. 而人 均 G :. 57 7 NP为 50 0 0美 元 以上 的国家 三 级教 育 生均 经 费 比是 108 :.: 1 , 见 . 着人 均 G . 可 7 随 NP的提 高 , 级 教 育 生 均 经 三
置 结构 的研 究 内容 、 度量 指标 、 国际比较 等 问题 , 此基础 上 总结现有研 究的不足 , 在 并展 望未来研 究趋 势。
[ 关键 词 ] 育经 费 ; 级教 育 ; 教 各 配置 结构
[ 中图分类 号 ] 4 — 5 5 67 [ G 0 04 G 2 . 文献标 识码 ] A 近几 十年来 .我 国经 济 实力及 综合 国力 水 平得
教育 经 费配置 问题 是属 于教 育经 济 学 的研 究 范 变化 . 中等 和高 等教育 学生 比例 不 断提高 。 育投 资 教 畴. 教育 经济 学在 2 0世 纪 7 0年 代末 8 0年 代初 传人
我 国 . 后 . 育经 费 配置结 构 问题 的研究 便 不断 发 此 教 展. 本文 将依据 时 间顺序 对研究 的进 展进行 梳理 。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文章编 号 ]1 7 — 6 92 1 )3 0 5 — 5 6 1 6 3 (0 20 — 0 4 0
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问题研究综述
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问题研究综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内在要求,目前,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教育公平化发展和可持续前进的重要瓶颈。
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内涵、原则、现状、成因、对策等讨论做了简要综述。
标签:教育公平;资源;配置;综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和师资力量。
党和政府针对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重视,而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内在要求。
因此,笔者对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讨论做一综述,以期推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问题讨论的进一步深入。
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内涵公平、平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其实质是人们在教育领域中对全社会的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做出公平的分配,而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
教育资源配置就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问,在各地区和各学校之间进行分配。
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实质是在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支配下,资源配置主体通过制定与调整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来进行教育资源调配,为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不同子系统提供均衡的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达到相对公平的状态,并最终落实到受教育者个体对教育资源的使用上,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
教育资源配置包括质(即资源配置效益)与量(即资源配置数量)两个方面。
二、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三个合理性原则1平等原则。
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
受教育权平等要求一切权利主体享有相同或者相等的权利。
不受性别、身份、出身、地位、职业、财产、民族等附加条件的限制。
机会平等是在权利平等的基础上所设立的制度要保证社会成员都始终均等。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问题与对策
我 国“ 十二 五规 划纲要 ” 明确 提 出“ 科 教兴 国 ” 战略 和 “ 人才 强 国” 战略, 这 一战略是科 学发展 观的有力支 撑 。 自
过第二 阶段教育质量提 升对 比实验与问卷调查纵 向对 比实
验, 在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一) 生 源走 向严 重 不 均衡
“ 纲要 ” 发布, 全 国各个 省份都增加 了对各级 各类教 育的投 入 ,但 这些 教育投入多被用于扩大规模 的重复性 学校硬件 建设上 , 而忽视 了教育 软件 资源 的投 入 , 致使教 育投入未发 挥充分作用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是教育资源 的极 大浪费 。同
时, 各省不 同地 区教育资源 布局不均衡 的现状 , 不仅 制约 了
( 二) 师 资 配 置 严 重 不均 衡
省 区的发展 , 而且从根本上制约其长远发展后 劲 , 给各省整
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 争力 的提升产生 巨大负面影响 。
一
经课 题组 广泛调查 、 座谈得 知 , 当前许 多重 点学校 由于 教师待遇 、 办公 条件 、 教学条件 较好 , 因此这些 学校 的教师
“ 优质教育 ” 而产生 的供需矛盾 和问题 。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 面: 一是城镇化之后对 原来 中小学的处理方法过于 简单 , 只
教学及办公条 件不 好 ,使这些学校教师教学积极性 受到严
重影 响 , 有相 当一 部分教师存 在着 “ 得过且过 ” 的混 日子 思 想 和“ 反 正升学压力 不大 ” 的“ 安逸 思想” , 严重影 响 了这 些 学校 的教育教学质量 , 也影 响了这些学校 的社会声 誉 , 从 而 造成 这些学校 教育发展上 的“ 恶性循环 ” , 严重 阻碍 了区域
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文献综述
公平视角下关于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文献综述[摘要] 学前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开始,又是教育公平的起点。
公平视角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越来越明显,不均衡状况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和结果不公平。
国外学者较多关注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平等、教育公平等问题,直接涉及教育均衡的研究非常少;我国学者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资、财政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从总体上来看,有关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很薄弱,大多数是以宏观研究为主,而很少有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方面的研究,比较研究、区域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较少。
[关键词] 教育公平;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当前,学前教育已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界把学前教育公平看作是消除地域、阶层、家庭差异,实现教育起点平等的重要手段。
许多国家大力发展公立的普惠性幼儿教育,采取各种补偿性措施对弱势群体实行政策倾斜,以实现教育起点平等。
为了有效解决目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我国政府提出应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均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一、国内相关研究(一)关于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研究公平视角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越来越明显,不均衡状况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起点不公平(城乡幼儿受教育权和入园机会的失衡加剧)、过程不公平(城乡公共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差距)和结果不公平(城乡学前教育质量的巨大悬殊)(洪秀敏,2012)。
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学前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城乡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失衡;城乡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失衡等(孟香云,2015)。
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现状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下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起点不公平;②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失衡;③政策实施过程中“扶强不助弱”的资源流向使得城乡学前教育差距加大(马娥,2014)。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及影响研究综述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及影响研究综述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在我国日益严重,引发了广泛关注。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将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方式提前应用到幼儿教育阶段,导致幼儿教育失去了本身的阶段特点。
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还给孩子们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影响及其成因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1.课程内容小学化:目前,很多幼儿园开始提前教授汉语拼音、算术、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忽视了幼儿阶段的语言、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求。
2.教学方式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导致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成绩考核,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
3.评价标准小学化:幼儿园开始采用小学的评价标准,过分强调学业成绩,忽略幼儿的个性、兴趣和综合素质。
4.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资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影响1.影响幼儿身心健康:过早地学习小学课程内容,导致幼儿负担过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
2.抑制幼儿创造力:幼儿教育小学化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导致幼儿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3.扭曲教育初衷:幼儿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孩子们的健康、快乐、全面发展,而小学化现象使得教育变得功利化,偏离了初衷。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导致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进入好学校,不得不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
2.升学压力:随着升学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来越高,希望孩子能早日适应小学学习,从而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3.教育理念滞后:部分家长和教师仍持传统教育观念,过分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4.政策监管不力:我国对幼儿教育的政策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综述
1 . 国家 对 教 育 经 费 投 入 不 足 。高 会 恩 对 整 个 公 共 教育 经 费 是 否 充 足 提 出 了 疑 问 。虽 然 我 国 现 今 的 GDP水 平 已 经 达 到 世 界 第 二 的 位 置 , 但 对 教 育 经 费 的 投 入 一 直 是 远 低 于 世界平均水平的 , 一 方 面, 国 家 对 教 育 投资 缺 乏 重 视 , 教 育经 费 支 出 占财 政 支 出 的总 额 缺 很 小 ,而 且 对 于 当 今 我 国 出现 的群 体 间 和 地 区 间 的教 育 不 公 平 现 象 ,迫 切 需要 国 家 建立
2 0 1 3年 第 8期
理 论 观 察
Th e o r e t i c Ob s e r v a t i o n
No . 8 , 2 0 1 3 S e Pa l No . 8 6
( 总第 8 6期述
章 衡
对 教 育 公 平 的 讨 论 近 来 成 为 相 关 领 域 专 家 学 者 研 究 的
持 。另 一 方 面 . 由于我 国经 济 的 粗 放 发 展模 式 。 把 GD P 作 为 考察 地 方 政 府 的重 要 指 标 ,从 而 使得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只 能 专 注 于 大 力 投 资 高 产 出 高 回 报 的 产 业 部 门 , 忽 视 了 对 教 育 的 投 资 。 … 2 . 城 乡 间教 育 资 源 配 置 的不 平 等 。城 乡 教 育 资 源 配 置 不平等, 不仅与各地政 府财政对教育资 源的投入有关, 还 与 地 区 发展 和 政 府 的 政 策 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赖 光 洪 、 宋秉 斌 , 景 文博 等 人 提 出 .我 国特 有 的 二 元 制 发展 结 构 是 造 成 这 一
国内外教育改革措施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教育改革措施研究现状综述简介本文将综述国内外教育改革措施的研究现状。
教育改革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也影响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措施和研究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和趋势,为我国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内教育改革措施研究现状在国内,教育改革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议题,同时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目前,国内教育改革的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制度改革:包括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行素质教育等。
2. 教育评价改革:致力于从应试教育向综合评价转变,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3. 教师培养与发展: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
4. 教育科技应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
5. 教育公平与质量:加大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力度,提高教育公平性和质量。
国外教育改革措施研究现状国外各个国家也面临着教育改革的挑战,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应对教育问题。
以下是一些国外教育改革措施的研究现状:1. 芬兰:教育改革以提高教师质量为核心,重视教师培训和发展,追求个性化的教育理念。
2. 新加坡:注重教育评价制度创新,推崇全人发展理念,通过综合评价来反映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3. 美国:教育改革主要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多元化教育机会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4. 日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5. 德国:注重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发展,鼓励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国内外教育改革措施研究比较国内外教育改革措施的研究比较表明,国内教育改革措施在某些方面与国外存在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不同之处。
例如,国内外教育改革都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但在具体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
此外,国外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国内教育改革则更注重在教育公平与质量方面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综述近年来,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了诸多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引发了诸多学者的探讨。
受教育权利作为国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应该得到保障并被国民平等享有。
我国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财政上支出不足,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教育落后地区,使得城乡,区域间的教育质量产生差异,并逐渐变大。
不同层次的教育资源无法合理配置,导致诸如高等教育,义务教育之间,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之间,以及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之间产生矛盾。
导致的后果就是无法保证受教育群体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无法让他们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
解决以上问题不仅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制定好相关的扶持政策,还要有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甚至有必要打破国家垄断部分教育行业的局面,引入市场机制,使得教育资源能够随市场导向实现优化配置。
标签:教育不公;资源配置;合理配置;综述对教育公平的讨论近来成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整个社会提倡公平正义的前提下,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对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是造成当今教育不公平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不仅与国家财政的投入有关,还与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体制自身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着重从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入手,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解决途径做了归纳和分析。
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是指政府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一方面,在教育经费的利用以及教育投资上存在着不合理。
另一方面,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体制的建设中并没有兼顾合理公平的原则,导致城乡教育,区域教育,以及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教育质量出现差距,造成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受教育权利配置不公平。
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导致了如下现象的产生:1.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高会恩对整个公共教育经费是否充足提出了疑问。
虽然我国现今的GDP水平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位置,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方面,国家对教育投资缺乏重视,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总额缺很小,而且对于当今我国出现的群体间和地区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迫切需要国家建立专项的教育资金和转移支付对于特定群体和地区进行扶持。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粗放发展模式,把GDP作为考察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从而使得各级地方政府只能专注于大力投资高产出高回报的产业部门,忽视了对教育的投资。
〔1〕2.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不仅与各地政府财政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有关,还与地区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赖光洪、宋秉斌,景文博等人提出,我国特有的二元制发展结构是造成这一差距的根本原因,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乡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学生的学习环境非常的恶劣,乡村教师的待遇也要也要远低于城市教师的水平,这导致农村学生的辍学率和流失率要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3〕由于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从而造成了很多农民子女选择去城市就读教学质量条件更好的学校,并且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就业,这使得原先的城乡教育差距越发恶化,并且让进城求学者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保障成为了城市教育发展的问题之一。
范先佐认为由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到了户籍制度的影响,导致了他们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往往是不均等的,很多孩子不能适龄入学,超龄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虽然很多城市为农民工子女办了专门的学校,但是没有一所是重点学校,这意味着很多的农民工子女無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并且由于在城市的公办学校就读往往要交不菲的借读费和赞助费。
〔4〕3.区域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
纵观我国中,东,西部地区,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也十分严重,赖光洪,宋秉斌提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政府对教育投资的力度有差别,使得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5〕。
很多优秀的老师由于条件问题不愿意留在经济落后地区教书,反过来恶化了当地教育状况。
此外国家的在宏观上制定的教育政策也是导致此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俞芹和杭媛认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学校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分布在中东部,集中在城市中,所以这就导致很多乡村的生源涌向城市,使得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更加的困难,同时在择校热的风潮下,更多的学生也选择在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的学校而不是选择西部地区的学校就读。
〔6〕〔7〕邓祥俊和韩刚对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做了思考,归纳为以下几点问题:失学情况严重,办学条件艰难,民族偏见以及区域思想过强,思想落后愚昧,教学语言复杂。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集中在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的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环境简陋。
另外邓祥俊还提出因为他们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思想较为保守,并且少数民族大多都使用自己的语言,所以在教学上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有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师才可以胜任。
〔8〕〔9〕4.不同层次的教育间资源配置的不平等。
这主要体现在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以及特殊教育上。
俞芹,高会恩等人认为国家对这些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加大投资力度,使得这些学校优先获得各种教育资源,从而走在了教育领域的前列,但是这无形之中也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造成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10〕〔11〕此外,高会恩对初等,中等及高等学校之间的教育投资差距做了比较,高会恩认为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比例过高。
他认为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应该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基石,而且对于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对青少年的教育更应该是重中之重,所以应该加大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投资。
〔12〕李术对特殊教育方面的不公平现象做了分析。
首先对于入学公平,李术发现残疾人被拒收的现象在我国仍然是屡见不鲜,使得国家不能保证提供给适合不同残疾程度的儿童的义务教育,不能让他们享受基本的保底教育。
对于教育过程的公平问题,李术提出鉴于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对在硬件设施如盲用打字机,助听设备等要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还要为残疾人群体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设置。
这些投资纵使近两年来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对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13〕二、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解决途径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数额庞大,但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总额缺很小,财政对教育的投资作为教育公平实现的基本途径之一需要得到重视,所以,需要国家增加教育经费的支出,如加大对义务教育和弱势群体专项教育的财政支付力度和增加经常性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量,并建立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得地区间差距缩小,让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基本教育权利能够得到保障。
刘娟娟和王林清提出,首先通过淡化重点学校的观念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资源最大化的公平分配,其次要加速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规范基础教育阶段的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出现。
同时还要建立好教育的补偿机制,完善对家庭条件不好,弱势群体子女,残疾人等进行资助的政策。
〔14〕针对区域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景文博提出地方上要“因地制宜”促进教育的发展,改变对地区,城乡间巨大差别的统一模式的无视,进而改变全国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弊端,改变原有的高度国家化,城市化的去向,迈向“地方化”是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重要方法。
〔15〕刘晓红在探讨实现教育公平的时着重提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的针对教育的财政支付转移制度,中央主要建立面向困难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和均有导向性的专项工程制度,而地方政府负责分担义务教育成本的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制定相关的拨款程序和規则。
同时,他还提出要完善助学贷款机制,解决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问题。
〔16〕俞芹认为应该建立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首先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进行支持,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义务教育。
通过教育资金,教育专款对民族地区实行倾斜性的政策来拉动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
并且制定鼓励高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和贫困生的政策,使得落后地区的学生能够有机会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减轻当地的教育负担。
〔17〕邓祥俊在研究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上提出,中西部的地区的教育财政应该直接由中央财政负担,同时还希望各省各市对民族地区的教育能够采取对口支援的模式,用教育强省带动教育落后地区发展。
政府还应该完善现有的民族中小学和民族大学教育体系,建立民族初师班和民族预科班,加大职业结束教育在民族教育体系中的比重,在中心城市设立民族学院等。
〔18〕对于残疾人的教育公平,李术提出的建议是要加大对残疾人特殊教育所需的一些教育设备上的投入,包括一些残疾人的康复设备,同时要努力探索和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课程。
除此之外,还希望政府适当减免困难的残疾人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等。
〔19〕2.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教育资源配置。
世界各国发展教育的实践早已证明,教育法制化是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由教育人治向教育法治转化的关键,这一点对于我国当前政府的教育管理实践尤其具有深刻而积极的启示。
鉴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实际,薛东琦认为有必要尽快制定《教育投入法》,以法律的形式把国家财政拨款比例明确下来,明确相应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此外,在将来的《教育投入法》中,应当进一步规定教育预算在各级政府年度预算中单列,政府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再者,还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教育经费决算及执行审计制度,确保教育经费预算和决算做到最大程度的一致性。
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引入问责制度。
另一方面,《教育投入法》应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对《教育法》提出的投入体制予以合理完善并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特别需要理顺长期以来左右各级政府在促进教育发展上事权与财权不相统一的问题,将教育投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法律化,最大程度确保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的有法可依。
针对中国当前在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中所显现出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层次教育之间投入失衡的问题,《教育投入法》亦应当相应的作出相关规定,从立法层面尽可能规制和解决上述问题,以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立法到达中国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和谐。
〔20〕赖光洪和宋秉斌指出,在制定教育政策的同时不能忽视制定过程的重要性,所以为了让教育政策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他认为重大教育政策的制定都应该有一个教育听证,咨询和监督制度,使得教育决策更加民主化,最大限度地让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能够参与其中。
同时要加快构建一个教育政策体系,政策的制定或调整应该有适度的先行性与超前性,必须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国情的变化不断调整、修订。
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为教育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可靠的规范。
〔21〕3.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最优配置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而市场机制和教育市场的存在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