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第七章概要
成本会计学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平时练习及答案
![成本会计学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平时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eb7e964b35eefdc8d333eb.png)
品名 甲
产量 400
单位产品原材料 费用定额(元)
240
单位产品工时 定额(小时)
20
乙
600
312
15
丙
300
216
22
要求:计算子类产品成本,并编制系数计算表和子类产品成本计算单。
Slide 6
参考答案
项目 产量 材料 材料总 工时消耗 定额工时 原材料 工资 制造 合计 单位
系数 系数 定额
费用
成本
分配率
186 4.1 4.85
甲 400 1 400
20
8000 74400 32800 38800 146000 365
乙 600 1.3 780
15
9000 145080 3690源自 43650 225630 376.05
丙 300 0.9 270
22
6600 50220 27060 32010 109290 364.30
课后练习1 P216:练习题1
Slide 3
Slide 4
Slide 5
课后练习2
资料:某企业生产子类产品采用分类法进行成本计算,子类产品分 为甲、乙、丙三个品种。类内费用分配的方法是原材料按定额费用系数 为标准,其它费用按定额工时为标准。子类完工产品总成本为 480920 元,其中直接材料为 269700 元,直接工资为 96760 元,制造费用为 114460 元。产量及定额资料如下:
B.毫无联系
C.可以互相代替
D.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不能互相代替
Slide 12
二、多选题
1、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的有 A分步法 B分类法 C定额成本法 D分批法 (BC)
成本会计学河南大学第七章 标准成本法PPT课件
![成本会计学河南大学第七章 标准成本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a0386603d8ce2f00662388.png)
6
7.1.3 标准成本的作用
• (1) 标准成本是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 • (2) 采用标准成本有利于责任会计的推行 • (3) 标准成本是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 (4) 采用标准成本对在产品、产成品和销货成本进
4
7.1.2 标准成本法的种类
• 标准成本的种类有多种,主要分为: • (1)理想标准成本 • (2)正常标准成本 • (3)现实标准成本 • 标准成本法一般采用现实标准成本。
5
• 。现实标准成本亦称可达到标准成本,是在现有 生产技术条件下进行有效经营的基础上,根据下 一期最可能发生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耗用量、预计 价格和预计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 准成本。
•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工人技术的 熟练程度和责任感、加工设备的完好程度、作业 计划安排是否周密等。如果是人工效率差异的责 任,则基本上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但也可能有一 部分应由其他部门负责。例如,因材料质量不好 而影响生产效率,从而产生的人工效率差异就应 该由供应部门负责。
17
7.3.3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由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变 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两部分组成。
•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 )−(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 =(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2
7.3 成本差异的计算
成本会计学第7章PPT.ppt
![成本会计学第7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dbb786783e0912a3162ad1.png)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 /5/1620 21/5/16 Sunday , May 1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5/162 021/5/1 62021/5/165/1 6/2021 11:47:44 AM
产量记录和单位定额资料
产品名称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产量 1000 1200 500
原材料定额 工时定额
270
10
300
12
450
15
产品成本明细账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月初在产品成本 40000 本月费用 900600
生产费用合计 940600 产品成本 8006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140000
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
例:假定甲产品从本月初起修订材料消耗 定额。单位产品旧的材料定额为40元, 新的定额为38元,该产品月初在产品按 旧的定额计算的材料定额成本为16000元, 则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计算为多少?
定额变动系数=38/40=0.95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16000 ×(1-0.95)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一、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二、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这是本课的重点,要求熟练掌握二种方 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一、分类法的特点
按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该类产品成 本,按类别设产品成本明细帐
类内不同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和分 配方法确定,需要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
本月产品投产数量=720+40-60=700件
东财《成本会计》第七章、第八章课堂笔记
![东财《成本会计》第七章、第八章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344f56eaf1ffc4ffe47ac87.png)
东财《成本会计》第七章生产损失的核算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本章主要介绍生产损失、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包括的内容及其计算和账务处理,重点掌握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
◆知识点整理一、生产损失的含义及分类生产损失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是企业为了生产合格产品而不可避免连带发生的损失。
企业为了控制损失的金额,同时明确产生损失的责任,有必要对废品损失单独核算。
生产损失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其中废品损失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而发生的损失。
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因季节性等原因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
二、废品损失的内容废品是指经检验在质量上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需要在生产中经过重新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产品。
废品损失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而发生的损失。
它主要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减去废品残值后的报废损失。
这里所指的废品和废品损失仅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品损失,销售后发现的废品属于“三包”损失,列入管理费用当中,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三、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里,应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借方登记发生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贷方登记应由保险公司、责任人赔偿的损失和结转的废品净损失。
废品净损失应转入当月生产的同种产品中,由合格品负担,结转后“废品损失”科目期末无余额。
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各有关费用分配表,分别计入到所设置的“废品损失明细账”中。
对于不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须采用一定的办法,将某种产品的成本,在合格品和废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2)按定额成本计算四、停工损失的内容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
主要包括停工期间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计提的应付福利费、应分配的制造费用等。
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5b2b016c85ec3a87c2c572.png)
《成本会计学》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3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1.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A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10=1000(千克)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4=800(千克)合计 1800(千克)B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5= 500(千克)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6=1200(千克)合计 1700(千克)(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1782/1800 = 0.99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1717/1700 = 1.01(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1000×0.99=990(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800×0.99=792(千克)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500×1.01=505(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1200×1.01=1212(千克)(4)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990×2=1980(元)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505×3=1515(元)合计 3495(元)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792×2=1584(元)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1212×3=3636(元)合计 5220(元)(5)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3495×(-2%)=-69.9(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5220×(-2%)=-104.4(元)(6)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甲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3495-69.9=3425.1(元)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5220-104.4=5115.6(元)(7)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8)根据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 1)借: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 3495—— 乙产品 5220贷:原材料 87152)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贷:材料成本差异2.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1)交互分配供水劳务分配率= 19000/20000 = 0.95 运输劳务分配率=20000/40000 = 0.5供水车间应分配的运输费=0.5×1500=750(元) 运输车间应分配的供水费=0.95×1000=950(元) (2)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供水车间实际费用 =19000+750-950=18800(元) 运输车间实际费用 =20000+950-750=20200(元) (3)对外分配供水劳务分配率=18800/19000=0.989474 运输劳务分配率=20200/38500=0.524675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的供水费 =0.989474×16000=15832(元)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的运输费 =0.524675×30000=15740(元)合计 31572(元)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的供水费 =0.989474×3000=2968(元) 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的运输费 =0.524675×8500=4460(元)合计 7428(元)1)交互分配借: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 750—— 运输 95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950——运输 7502)对外分配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1572管理费用 7428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18800——运输 202003.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1)按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供水车间动力用电应分配电费=2000×0.6=1200(元)供水车间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1000×0.6=600(元)基本生产车间动力用电应分配电费=25000×0.6=15000(元)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 5000×0.6= 3000(元)企业管理部门照明用电应分配电费=7000×0.6= 4200(元)合计 24000(元)供电车间应分配的供水费=500×5=2500(元)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的供水费=4000×5=20000(元)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的供水费=1000×5=5000(元)合计 27500(元)(2)计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供水车间实际成本=25620+(1200+600)=27420(元)供电车间实际成本=22780+2500=25280(元)(3)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差异供水车间成本差异=27420-27500=-80(元)供电车间成本差异=25280-24000=1280(元)(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借: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直接燃料及动力) 1200基本生产成本—— ×产品 (直接燃料及动力) 15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3000——供水车间 600 ——供电车间 2500管理费用 9200贷:辅助生产——供水车间 27500——供电车间 240002)结转辅助车间制造费用借:辅助生产成本—— 供水车间 19380—— 供电车间 11580贷:制造费用——供水车间 19380——供电车间115803)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借:管理费用 120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供电车间第4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1.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 1)直接材料费用分配分配率=21000/(500+200) =30完工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费用=500×30=15000(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费用 =200×30=6000(元) 2)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的分配 分配率=3600/(500+100)=6完工产品应分配的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500×6=3000(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 =100×6=600(元) 3)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分配率=8400/(500+100)=14完工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用=500×14=7000(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用 =100×14=1400(元) 4)制造费用的分配分配率=5400/(500+100)=9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500×9=4500(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00×9=900(元)(3)登记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明细账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29500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95002.(1)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1)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定额直接材料费用和定额工时完工产品定额直接材料费用=100×80=8000(元)在产品定额直接材料费用=3000+7000-8000=2000(元)完工产品定额工时=100×40=4000(小时)在产品定额工时=2000+3000-4000=1000(小时)2)分配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3500+7500)/(8000+2000)=1.1完工产品应分配直接材料费用=8000×1.1=8800(元)在产品应分配直接材料费用=2000×1.1=2200(元)3)分配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2500+3500)/(4000+1000)=1.2完工产品应分配直接人工费用=4000×1.2=4800(元)在产品应分配直接人工费用=1000×1.2=1200(元)4)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1500+2500)/(4000+1000)=0.8完工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4000×0.8=3200(元)在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1000×0.8=800(元)5)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明细账(2)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丙产品 16800贷: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16800第6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分批法(1)登记2月份和3月份402批号A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402批号全部A产品的实际成本402 批号A产品成本明细账如下表:产品成本明细账投产日期:2月完工日期:3月产品批号:402 购货单位:××公司(2月提前完工2台)(2402 批号全部A产品的实际总成本=5040+41080=46120 (元)402 批号A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46120/20 =2306(元)2.平行结转分步法(1)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第一生产步骤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分配费用:1)直接材料费用分配分配率=38500/(335+30+20) =100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335×100=335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50×100=5000 (元)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分配率=14680/(335+30×40%+20)=40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335×40=134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32×40=1280(元)3)制造费用的分配分配率=18350/(335+30×40%+20)=50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335×50=1675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32×50=1600(元)第二生产步骤产成品与广义在产品分配费用: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分配率=14200 /(335+20)=40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335×40=134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20×40=800(元)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分配率=20700/(335+20×50%)=60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335×60=201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60=600(元)3)制造费用的分配分配率=27600/(335+20×50%)=80应计入产品的份额=335×80=268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80=800(元)(2)登记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见下表:产品成本明细账(3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第7 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1.分类法(1)计算编制耗料系数计算表,见下表(2直接材料分配率=67200÷4200=16直接材料人工分配率=12750÷25500=0.5制造费用分配率=38250÷25500=1.52.定额法(1)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1000-100)+9000-8100=1800(元)(2)脱离定额差异分配率=(-200-97)÷(8100+1800)=-3%(3)材料成本差异=(9000-97)×(+1%)=89.03(元)(4)完工产品应负担的脱离定额差异=8100×(-3%)=-243(元)(5)在产品应负担的脱离定额差异=1800×(-3%)=-54(元)(6)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实际费用=8100-243+89.03+100=8046.03(元)(7)在产品直接材料实际费用=1800-54=1746(元)3.标准成本法(1)计算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7000×2×2=28000 (元)(2)用三差异分析法对固定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固定制造费用耗费(预算)差异=14700×1.8-15000×2=-3540(元)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500-14700)×2=+60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4700-7000×2)×2=+1400(元)第 10 章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1.利用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按产品种类反映)首先可以总括地分析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各种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
成本会计学讲义(PPT 45张)
![成本会计学讲义(PPT 45张)](https://img.taocdn.com/s3/m/20bd5703b4daa58da0114acf.png)
但从某一特定时期看,如果产、销不一致,即存货有波 动,则对期间损益就会有影响。
2019/2/28
《成本会计学》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 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10
例如:假设某企业某月只生产甲产品, 月初、月末均无在产品,月初也无库存产 成品,有关资料如下: 甲产品产销情况
投产数量(件) 完工数量(件)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数量(件) 销售单价 100 100 56 1 400 3 000 50 120
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以及固定资产 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等。
要防止任意改变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转移方法,造成成本 费用失真的错误做法。
2019/2/28 《成本会计学》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 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18
四、做好各项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要正确及时地计算产品成本,还必须加强成本核算的各项基 础工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注:56+(1 400+3 000)/100=100 56+1 400/100=70
2019/2/28
《成本会计学》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 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12
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要求
成本核算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的 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进行计算, 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从而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是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 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成本 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会计各环节的工作, 而且也直接影响企业财务会计中损益以及所得税的计算,同 时,还对企业经营决策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 成本核算的过程,既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发生 进行归集、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满足企业管理要求进行 信息反馈的过程,是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检验的过程, 对企业决策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在必要对成本核算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成本管理会计》第七章课堂笔记
![《成本管理会计》第七章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bd61e83b9d528ea81c779a0.png)
福师《成本管理会计》第七章基于成本的管理决策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很多决策都和成本因素密不可分,本章着重介绍经营管理决策中常用的成本分析和评价方法,如相关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质量成本法等,学生应掌握这些常用的方法进行经营管理决策。
◆知识点整理一、相关成本法在进行管理决策时,需要比较方案优劣做出决策时,需要了解相关成本。
对不同备选方案的择优选择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将备选方案的所得(如收入) 与所费(如成本) 比较,只要所得大于所费,该备选方案就具有可取性;二是将不同备选方案的所费进行比较,凡是所费最少的就越可取。
可见,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成本的高低都是决定备选方案取舍的重要因素。
(一)相关成本的概念所谓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有关,具有导致决策差别能力的成本项目。
正确认识成本的相关性,可以提高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决策分析的效率与效果。
(二)决策时需考虑的相关成本1、机会成本(1)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另外的方案。
此时,被放弃的次优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称为已选中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也就是说,不选其他方案而选最优方案的代价,就是已放弃方案的获利可能。
(2)选择方案时,将机会成本的影响考虑进去,有利于对所选方案的最终效益进行全面评价。
(3)机会成本产生于公司的某项资产的用途选择。
具体讲,如果一项资产只能用来实现某一职能而不能用于实现其他职能时,不会产生机会成本。
如公司购买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只能在到期时获得约定的收益,因而不会产生机会成本。
如果一项资产可以同时用来实现若干职能时,则可能会产生机会成本。
如公司购买的可转让债券,既可以到期获得约定收益,又可以在未到期前中途转让以获得转让收益,从而可能产生机会成本。
(4)机会成本仅仅只是被放弃方案的潜在利益,而非实际支出,因而不能据以登记入帐。
但由于公司资源的有限性,而必须充分利用资源效益,所以,机会成本在经营决策中应作为一个现实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第6版)课后习题(第7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第10章 成本报表与成本分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第6版)课后习题(第7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第10章 成本报表与成本分](https://img.taocdn.com/s3/m/6808c96c67ec102de2bd89ab.png)
第7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思考题1.简述分类法的特点和计算程序。
答:(1)分类法的特点①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②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2)分类法的计算程序①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
②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类内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每类产品中各种产品的成本。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或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答:在以下情况下适合或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1)分类法与生产的类型无直接关系,它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应用,即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均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2)有些工业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对同一原料进行加工,可以同时生产出几种主要产品。
这些联产品所用原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相同,可以归为一类,因而最适宜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3)企业可能生产一些零星产品,这些零星产品,虽然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不一定完全相近,但其品种规格多,且数量少,费用比重小。
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3.简述分类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分类法的优点①能简化成本计算工作;②能够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分类掌握产品成本的情况。
(2)分类法的缺点在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中,费用都是按一定的分配标准或比例进行分配的,因而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假定性。
(3)分类法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在分类法下,产品的分类和分配标准(或系数)的选定是否适当,是一个关键问题。
所以,在产品的分类上,应以所耗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是否相近为标准。
②在对产品进行分类时,类距既不能定得过小,使成本计算工作复杂化;也不能定得过大,造成成本计算上的“大锅烩”,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成本会计学
![成本会计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12d0fa770bf78a65295432.png)
(二)期间费用
定义: 定义:指在会计期间内为企业提供一 定的生产条件, 定的生产条件,以保持产品产销能力所 发生的费用。 发生的费用。
1、营业费用 2、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
第三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帐户 体系和程序
一、产品成本核算的帐户体系
基本生产:指为完成企业主要生产 任务而进行 的商品产品生产。 辅助生产:为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和 其他部门服务 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 劳务供应。
二、成本会计的职能(内容和作用)
成本预测 成本决策 成本计划 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 成本分析 成本考核
三、成本会计的任务
根本任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具体任务:P3
第三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 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配备成本会计人员 制定成本会计制度
一、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
成本核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 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 2、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 3、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
成本分析 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 集中工作方式 分散工作方式
重难点练习
本章涉及的名词: 本章涉及的名词: 工业企业的生产费用 产品成本 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任务 集中工作方式 分散工作方式 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
的耗费及职工工资的实际支出。
缺点:不能反映各项费用的用途和发生
地点,不能确定费用支出与各种产品之 间的关系。
二、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生产费用
经济用途不同
期间费用
(一)生产费用
定义: 定义:指企业生产各种产品所 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 具体包括的成本项目) 用。(具体包括的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燃料及动力 4、制造费用
《成本会计学》课件
![《成本会计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b502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f.png)
04
成本会计的应用
产品成本计算
01
产品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如何将生产过程中的耗费进行 归集和分配,以确定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
02
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将直接材料和 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成本法将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计入制造费 用,再按一定标准分配到产品成本中。
03
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
直接成本法
总结词
直接追溯法
详细描述
直接成本法是通过直接追溯法将产品成本直接归集到相关产品上的一种成本核 算方法。它适用于产品数量较少,且直接成本占比较大,便于直接追溯的情况 。
间接成本法
总结词:分摊法
详细描述:间接成本法也称为分摊法,是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到相关 产品上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间接成本占比较大,且间接成本的发生与产品数 量、生产工时等因素相关的情况。
详细描述
成本控制案例通常包括企业或产品成本控制 措施、成本差异分析、标准成本制度等方面 的内容。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 了解成本控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如何
运用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环境成本会计的特点
强调环境因素的考虑,关注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 以及强调对环境绩效的评价和改进。
环境成本会计的应用
通过制定环境政策、确定环境目标、进行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 量、以及报告环境绩效等,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业基础管理(ABM)
1 2
作业基础管理概述
作业基础管理是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方法,通过 对作业进行识别、计量、分析、改进和控制,以 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成本会计学七、十章
![成本会计学七、十章](https://img.taocdn.com/s3/m/2cd8d6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0.png)
A 经济原则
在制定成本决策时,应优先考虑经 济效益最高的方案,避免不必要的
浪费和损失。
B
C
D
灵活性原则
成本决策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市场 变化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科学原则
成本决策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数据,进行 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预测,以确保决策的合 理性和可行性。
措施提供依据。
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成本的构成和变化情况。
成本分析的应用
成本分析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还可以用于评估企 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05
成本会计在决策中的应用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投资项目或决策方案经济可行性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和预期效 益,选择最优方案。
成本报告的种类
根据报告的目的和内容,成本报告可以分为定期成本报告、专项成本报告和即时成本报 告等。
成本报告的编制
编制成本报告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计算和分析数据、撰写 报告等步骤。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 进行调节和限制,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产流程进行分类核算。
成本核算方法
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 算,将间接费用按照资源动 因和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个产 品中,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
性。
成本控制与分析
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成本控 制与分析体系,通过对比实 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分析差 异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降 低企业成本。
《成本会计学(第9版)》PPT 第7章
![《成本会计学(第9版)》PPT 第7章](https://img.taocdn.com/s3/m/0d9050e86c85ec3a86c2c582.png)
➢(2)定额法的计算程序
1.定额成本的计算 2.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3.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4.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 5.定额法举例
①定额成本的计算
是指根据企业现行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 定额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计算的一种成本控制目标。
定额成本
计划成本
联系 区别
都是成本控制的目标,二者的制定过程都是对产品成本进行事 先控制的过程。
(2)按产品类别(A类)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各项生产费用 分配表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该类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与在产 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详见表7-2。
(3)分配计算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根据各种产品 的产量、原材料费用系数和工时消耗定额,分配计算A类甲、乙、 丙三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详见表7-3。
计算公式
制定定额成本,可以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考核更加有效,更 加符合实际,从而保证成本计划的完成。
定额成本应包括: 零件、部件 产成品
如果零部件较多,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可以不计算零件、 部件的定额成本,直接计算产成品的定额成本。
插入表7-20
插入表7-21
插入表7-22
②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例7-3
插入表7-7 插入表7-8
(1)将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按照折算系数折合成为标准产品产量。 其计算结果如表7-9所示。
(2)将联合成本在A、B、C三种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编 制联合成本分配计算表,如表7-10所示。
根据产品的验收入库单和联合成本分配计算表,编制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A
• 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完工产品的总 成本,在各类别内的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每类
成本会计学(7)
![成本会计学(7)](https://img.taocdn.com/s3/m/caf6ab71c8d376eeafaa314a.png)
Zhengzhou University
2020年5月2日
第三节 标准成本法
五、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六、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比较
定额法是通过生产成本账内的不同明细项目 反映的;而标准成本法则是通过一系列账户 的核算来实现的。
定额法下的存货成本仍然是实际成本;而标 准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仅仅是标准成本,实 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
2020年5月2日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但是,在采用定额法进行成本核算时: (1)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仅是用 量差异) 一般有限额法、切割核算法和盘存法 参考教材,简单介绍 (2)直接人工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例7-9, 包括用量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University
2020年5月2日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1)核算工作量会加大 (2)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繁琐 3.定额法应用的条件 (1)定额管理基础好、制度健全 (2)产品生产已经定型,定额相对稳定
返回
Zhengzhou University
2020年5月2日
第三节 标准成本法
Zhengzhou University
2020年5月2日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该产 品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4.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因修订定额或生产消耗的 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 企业一般于期初修订定额,因而定额变动差 异一般只会影响期初在产品成本——上期按
计算的在产品成本×(1-变动系数)
此时:
Zhengzhou University
成本会计学各章小结
![成本会计学各章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ab99d180eb6294dd886cb9.png)
《成本会计学》(人大第五版)各章小结第1章总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成本的经济实质所在,它构成了商品的理论成本。
商品的理论成本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的成本概念是具有一定差别的,这主要表现在:(1)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是国家在考虑了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有关法规制度加以界定的;(2)理论成本是一个“全部成本”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是将其全部对象化,计算产品的全部成本,还是将其部分对象化,部分期间化,则取决于成本核算制度的规定;(3)理论成本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商品产品成本而言的,实际工作中所涉及和应用的成本概念已经超出了商品产品成本的范围。
对于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从不同层面上加以概括。
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一般行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对成本信息的多方面需要,成本会计的对象,应该包括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成本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
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生产规模的大小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等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2)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3)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
企业内部各级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两种基本方式。
第2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为了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必须贯彻和实现以下要求:1.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5.按照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等级品成本的计算
等级品是指品种、规格相同,但质量等级不同 的产品。
由于工人技术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导致的不同 等级的产品,其成本不应有区别。
由于所用原材料质量不同或工艺技术要求不同 而形成的等级品,如果各等级品的售价相差很 大,可按单位售价作为分配标准,计算各等级 品的成本。
7.2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1.定额成本的计算
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 原材料计划单价=直接材料费用定额 产品生产工时定额 计划直接人工费用率=直接人工费用定额 产品生产工时定额 计划制造费用率=制造费用定额 直接材料费用定额+直接人工费用定额+制造费用定额=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1.定额成本的计算
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较:
相同之处:都是以生产耗费的消耗定额和计划单价为依据确 定的目标成本。
联产品成本计算的两个阶段:
采用分类法计算联合成本,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联 合成本在各种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对于分离后还需进一步加工的联产品,还应采用适 当方法计算其由于继续加工而应负担的成本,从而 计算其全部成本。
2.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副产品是指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一些 非主要产品。
2. 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 在类内的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各种产品 的成本。
7.1.2 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分配标准应与各项耗费有密切联系,常见的有定额消耗量、 定额费用、售价以及产品的体积、长度和重量等。
各成本项目可以按同一个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也可以根据 各成本项目的性质,分别按照不同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可以将副产品与主产品合为一类,计算该类产品的总成 本,然后将副产品按一定的方法计价,从总成本中扣除 副产品价值后的成本作为主要产品的成本。
副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售价减去税金和按正常利润率计算 的销售利润后的余额计价,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确定固定 的单价计价。
为简化计算工作,副产品也可以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价。 如果副产品与主产品分离后还需进行单独加工,则应单
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 异分别核算,以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 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考核和分析提供数据。
7.2.2 定额法的计算程序
定额成本的计算 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
独计算成本。
2.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三废”经过利用,就成了副产品,也应按副产 品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成本。
工业企业除生产主要产品外,还为其他单位提供 少量加工、修理等作业。为简化核算,也可比照 副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其成本。
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除生产主要产品外,还 为其他车间、部门提供少量的加工、修理等作业。 可以按计划单位成本对这些作业计价,其成本差 异由主要产品负担。
可以将分配标准折算为相对固定的系数,按照固定的系数 进行分配。一般是在类内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 定或规格折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系数设定为1, 并计算其他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额与标准产品分配标准额 的比率,作为它们的系数。也可将各种产品的产量按照系 数进行折算,折算成标准产品产量,然后按标准产品产量 比例进行分配。
分类法的应用条件:
对产品分类时,类距既不能定得过小,也不能定得过大。
在产品结构、所耗原材料或工艺技术发生较大变动时, 应及时修订分配系数,或另选分配标准。
7.1.4 联产品、副产品 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
联产品成本的计算 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等级品成本的计算
1.联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 过程,同时生产出的各种主要产品。联产品 只能归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7.1.1 分类法的特点
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 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
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7.1.2 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1. 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 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立产品成 本明细账,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 产品的成本。
第7章 产品成本 计算的辅助方法
第7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标准成本法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7.1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分类法的特点 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分类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成本的计算
定额法的特点 定额法的计算程序 定额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7.2.1 定额法的特点
定额法是为了及时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 脱离定额的差异,把产品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 和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加强成本管理,从而采用 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定额法的主要特点:
将事先制定的产品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 低成本的目标。
不同之处:计划成本所依据的消耗定额是计划期(一般为一 年)内平均消耗定额,在计划期内通常是不变的;定额成本 所依据的消耗定额是现行的定额,应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修订。
产品单位定额成本的制定,应包括零件、部件的定额 成本和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如果零部件较多,为了简 化计算工作,可以不计算零件、部件的定额成本,直 接计算产成品的定额成本。
7.1.3 分类法的适用范围、 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分类法的适用范围: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 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 间,均可采用分类法。
分类法的优缺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优点:不仅能简化成本计算工作,而且能在产品品种、 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分类掌握产品成本的情况。
缺点:类内各种产品的成本都是按一定标准分配计算的, 因而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假定性。
2.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就是在发生生产费用时, 为符合定额的费用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分别编制 凭证,并在有关的费用分配表和明细分类账中分 别予以登记。
(1)直接材料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限额法:原材料的领用实行限额领料(或定额发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