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上册ppt课件

三年级科学上册ppt课件
源。
水的循环过程
蒸发
水从地面、河流、湖泊等水源 中蒸发,形成云朵。
降水
云朵中的水滴增大到一定程度 后,会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 地面。
总结词
掌握水的循环过程是理解水循 环的关键。
凝结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 水滴,聚集形成云朵。
渗透
雨水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 ,通过河流、湖泊等参与水循 环。
水的重要性
总结词
了解水的重要性是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的必要前提。
02
生命之源
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01
03
生态平衡
水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如调节气候、滋润土壤等。
水资源保护
由于地球上水资源日益紧缺,保护水 资源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紧迫任务。
05
04
农业与工业基础
水是农业和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对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具有生命,能够进行 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 活动。
运动能力
动物具有各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飞行、游泳等, 以适应环境。
感知能力
动物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 知外界环境,如视觉、听 觉、嗅觉等。
常见动物种类介绍
哺乳动物
如猫、狗、猴子等,具有毛、胎 生、哺乳等特点。
鸟类
如鸡、鸭、鸽子等,能够飞行, 有羽毛和喙。
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如对比观察、顺序观察等,以提高他们的观
察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细节,发现并记录异常现象。
02 03
记录的重要性
强调记录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如何准确、详细地记录实验 过程和结果。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回顾和分析实验,还能为后续的总结和 报告提供依据。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课件全集ppt(489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课件全集ppt(489张)

大树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 分,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有根、茎、 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 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 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 水分、空气。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 树皮光滑,有的粗糙,叶片不一样,结的果实不 一样,。
练习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者这样
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观察的基本方法:看、听、摸、闻、问、量等 4、在大树前我看到: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冠。 还看到过:树瘤、果实、小动物、鸟巢、小草、藤蔓…… 5、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6、树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7、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 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作业
• 1、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 2、观察的基本方法:__、___、___、___、___、___、 等 •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___、____、___组成。 • 4、树的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六个部分。
1、画简图:
观察记录一棵树的方法
• 2、捡树叶、果实:

观察记录一棵树的方法
• 3、拓印树皮: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 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 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观察记录一棵树的方法
• 4、做记录
记录的方法

• 树的整体形态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第 二 课 : 校 园 的 树 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天气与气候
04
天气的变化
总结词
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详细描述
天气变化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 影响。例如,暴雨、暴雪、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 房屋倒塌、交通瘫痪、农作物受损等。因此,了解天气变 化的原因和规律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总结词
天气变化的类型
详细描述
天气变化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 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气压、湿度、气 温和地形等。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预测天气变化。
总结词
书写工具的种类与特点
详细描述
介绍铅笔、钢笔、圆珠笔等书写 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总结词
书写工具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详细描述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正确 的坐姿、握笔姿势和书写速度等

总结词
书写习惯的培养
详细描述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书写工 具,以保持书写的流畅和整洁。
纸的制造过程
总结词
纸的原料与制造过程
种子发芽
种子吸收水分和氧气,胚根突破种皮 ,开始发芽。
植物的生长过程
01
02
03
萌芽阶段
种子发芽后,植物进入萌 芽阶段,此时植物开始长 出根、茎、叶等器官。
生殖生长阶段
随着植物的生长,会进入 生殖生长阶段,此时植物 开始开花、结果、繁殖。
成熟阶段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 ,会进入成熟阶段,此时 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基本稳 定。
详细描述
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中,学生 将学习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通过分 类,学生可以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为一 类,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共性和特征。通 过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 和特点,进一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课件

材料的利用与保护
总结词
了解材料的利用价值,以及如何保护材料资源,促进可持续 发展。
详细描述
介绍不同材料的利用价值,如金属用于制造工具和机器,塑 料用于制造容器和包装等。同时,介绍如何保护材料资源, 如分类回收、减少浪费等,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03
水与我们的生活
水的特性
总结词
水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及与其他物质的差异
04
天气与气候
天气的变化
总结词
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天气变化对人类出行的影响
天气变化会影响人们的出行计划,如 雨天、雪天、雾天等天气状况可能导 致人们改变出行方式或时间。
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不同的天气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 成,如干旱、洪涝、高温等极端天气 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结词
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详细描述
水资源保护包括减少水污染、节约用水和合理排放废水等方面。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建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及进行水 资源调配,以满足人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制定合理的水价和水资源保护政策,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如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会 对人类生活造成影响。
胞受精结合,直接由母体的一部
分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指将植物的茎、叶等
器官插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
03
,从而形成新的植株。
组织培养
04 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细胞、组
织或器官进行人工培养,使其发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河北人民版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河北人民版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
四、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 气体交换。(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 土壤表面的摩擦)
讨论:下雨天蚯蚓为什么都爬上地面? 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了,
蚯蚓没法呼吸,被迫爬上地面进行呼吸。
讨论: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蚯蚓, 而冬天却要在深层挖?
二、思考蚯蚓吃些什么?
今天我在觅食的路 上遇到了蚂蚁,他 拿了好大一块饼干, 看上去很好吃的样 子哦!口水都要流 出来了!
好啊,要 吃饼干吗?
你好。
蚯蚓的食物
它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以腐败有机 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 物的茎叶等碎片。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为习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它 白天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面,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茎、叶 为食。
不能腐烂
√ √
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可 以形成腐殖质,也是土壤的 一部分。
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答:能腐烂的垃圾会变成腐殖质, 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对于植物,它相 当于天然肥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料, 还能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根部呼吸 和吸收水分。
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生命世界有什 么影响?
注意:两纸的距离不要 过近或过远。
课堂讨论 解释现象
向中间靠拢
• 空气少了,外面压力大于里面的压力
扩展活动:吹乒乓球
如图,用手轻轻 托住乒乓球,从 漏斗颈口向下吹 气,再慢慢放开 手,看看发生什 么现象?
注意:均匀、快速、连 续吹气
课堂讨论 解释现象
总结一下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2
你还可以用哪些办法 来记录现在的自己。
很久很久 以前……

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河北人民出版社)精选全文

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河北人民出版社)精选全文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
壤。
• 生活习性:

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
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 形态结构及功能:
1.身体分节。
2.体表有刚毛。
有利于运动
3.体表有黏液,无专门的 呼吸器官——利用溶解在空 气中的氧进行呼吸。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 疏松土壤。 • 蚓粪可以肥沃土壤。 • 处理垃圾。 • 做饲料。 • 富含蛋白质,可以食
现象:水中产生了气泡,用小勺搅拌时,我们 看到水变得浑浊;静止后,看到土壤分成两层,上 层的颗粒大,下层的颗粒小,水面上飘着的好像是 烂树叶。
结论:颗粒大的小石子叫做砂,颗粒小的叫做粘土; 最上面不容易看清的、漂浮在水面上的物质叫做腐殖质; 产生气泡是因为土壤里有空气。
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组成。
保护边坡土壤的方法:
保护土壤

保护土壤的措施:

1.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管理,减少工业三废的
排放,并且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2.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
对病虫害实现综合防治,提倡以虫治虫。

3.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如蚯蚓能降解农
药、重金属,蜈蚣草能吸收大量磷,也能吸收含
砷的有毒化合物,研制转基因烟草等。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一比:汇报小组成果
用“在……地方,用……方法,找到了……”的形 式,向全班同学描述你组观察的结果。
课间安全提示语
1、不在楼梯、走廊间追逐打闹。 2、上下楼梯是要靠右走。 3、不能在楼梯上推挤、跑跳。 4、不爬窗户和阳台,不拉爬窗 户防护栏。
玫瑰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ppt课件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ppt课件

04
CATALOGUE
天气与气候
天气的定义
01
天气是指在较短时间(如一天或 一周内)在某一特定地点所经历 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 降水、风速、风向等。
02
天气是由大气环流、地理位置、 地形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可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 业生产。
气候的定义
气候是对一个地区长期(通常是30 年)的平均天气条件的描述,包括温 度、降水量、风速等的平均值和变化 范围。
生物链的例子
总结词
生物链的例子包括草、兔子和狐狸。
详细描述
草是生产者,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生物链。在这个 生物链中,草、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 。
生物链的实验
总结词
生物链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生态系统来进行。
详细描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链,可以通过模拟生态系统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可以设置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水 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等,并在其中放入不同的生物,观察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链的概念和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候是对一个地区长期天气条件的统 计描述,与特定时间的天气状况不同 。
天气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天气
通过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温度计、湿 度计、雨量器和风速计等,可以观测 和记录天气状况。
记录天气
记录天气状况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地 的气候特点,预测未来的天气趋势, 以及制定相应的生产和活动计划。
05
CATALOGUE
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 步,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发
现。
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解 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索身边的科学问题2. 动物与植物认识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特征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奥秘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现象5. 磁铁与电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电的基本概念与电路二、教学目标1. 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 掌握空气与水的性质,提高环保意识。

4. 理解声音与光的传播原理,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能力。

5. 了解磁铁与电的基本概念,为学习更深入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电的基本概念与电路2.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空气与水的性质声音与光的传播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磁铁、电路元件等演示实验器材:声音传播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等2. 学具:动植物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身边的科学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6. 知识巩固: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框架2. 板书形式:采用图示、表格、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收集有关空气和水的资料,讨论它们的性质。

2. 答案:动植物特点描述准确,语言表达清晰。

资料收集全面,能正确阐述空气和水的性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科学小实验,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全册课件(2010新教材)
第1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 第1单元2.水沸腾了 第1单元3.水结冰了 第1单元4.冰融化了 第1单元5.水能溶解 第1单元6.加快溶解 第1单元7.混合与分离 第1单元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2单元1.感受空气
第3单元1.我们关心天气 第3单元2.认识气温计 第3单元3.测量气温 第3单元4.测量降水量 第3单元5.观测风 第3单元6.观察云 第3单元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4.实验只做一次,实验结束, 熄灭蜡烛,把材料放好。
这 时 候 需 要 水 蒸 发 得 更 快 一 些
这 时 候 需 要 水 蒸 发 得 更 快 一 些
这 时 候 需 要 水 蒸 发 得 更 快 一 些
这 时 候 需 要 水 蒸 发 得 更 快 一 些
谢谢 下课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课 件

沸腾前
沸腾时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93 97 99 100 100 100


温度/℃

105

100
95
90
0
5
15
时间/min
实验结论:
1.沸腾是在 一定温度才下能发生的
在液体 表面和内同部时进行的 的 剧烈
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在沸腾时 做 . 沸点
水在“低温”下才能结成 冰
新知讲解 分组实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器材 试管,纯净水,温度计, 塑料杯,毛 巾,冰块,食盐。
新知讲解
实验步骤
(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约取 半试管的水,并测出它的温度并 记录。
新知讲解
(2)用毛巾裹住一个杯子制成保温 杯。在保温杯中装满碎冰。把试管 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 的水温的变化。
蒸发得越快。
“火洲”坎儿井是一个地下灌溉工程,输水过程中可以减少 水的蒸发和渗漏。你认为坎儿井的哪些结构特点能达到上 述目的。
比较蒸发、沸腾的异同点
汽化方式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均是汽化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 和内部

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
在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1、请判断下列图像属于水的沸腾图像的是( ) C
T
T
T
T
A t B t Ct
Dt
2、用煤气灶煮鸡蛋当锅内水开后,是继续用大火加
热还是改用小火?试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
由。
谢谢 下课
水结冰了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
导入新知
想知道这个袋子里装 的是什么吗?
上台来摸一摸说说你怎样猜出来的?
导入新知
很冷,很硬
冰袋
新知讲解 一、冰的观察
当心手不要被 冻坏!
实验装置图:
此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听: 二看: 三记:
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
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
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 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 5min
四画: 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象
气泡 温度 声音
水在沸腾前 由大变小 逐渐升高

水在沸腾时 由小到大 保持不变
蒸发。
加热是否能加快水的蒸发?
①各加1小勺水
②点燃蜡烛
③在火的外焰加热
④吹灭蜡烛,放好勺子
条件
哪个蒸发得更快
水加热之后

看到的现象
水没有加热
我们的发现
加热
(能、不能)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要求:
1.组长负责加热,其他同学认 真观察,轻声交流。
2.记录员把同学看到的现象全 部记录下来。
3.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眼睛要离 水尽量远一些。
新知讲解 加较多食盐
温度计示数下降的很慢 怎么办呢?
有神奇的现象出 现吗?
新知讲解
哇!
盐可加速冰溶解可制 造更低的温度!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食盐, 保持几分钟,持续观察试管里 水温变化。
新知讲解
重点环节: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新知讲解
实验要 求
(1)温度计和试管容易破碎,使用时注意 安全; (2)实验中,要注意观察,水刚开始结冰 时停止实验并做好记录;
新知讲解
思考: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1)冰是固体。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 固体
新知讲解

固体 有固定的形状 坚硬、很光滑 温度低……
无色 无味 透明 ……
水 液体 无固定的形状 会流动 柔软……
冰与水相同与不同的特征
新知讲解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你能把液体的水变成固体的冰吗? 猜测:那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时才会结冰呢?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
蒸发的特点
)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蒸发过程要从周围物体吸热(使周围的物体温度降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 高?
温,度这不个变温度叫
3、液体沸腾的条件:a、达到沸点。
b、继续吸热
注意:二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几种液体的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液态铁 2750
液态铅 1740
水银
357
亚麻仁油 287
甲苯 水 酒精 液态氨
111 100 78 -33.4
液态氧 -183 液态氮 -196 液态氢 -253 液态氦 -268.9
第2单元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单元3.压缩空气
第2单元4.空气有质量吗
第2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2单元6.我们来做 “热气球”
第2单元7.风的成因
第2单元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的过程叫
摸一摸冰块
新知讲解 说说你的感觉吧!
我知道
比较硬,很光滑,冷, 温度低。
新知讲解
观察
冰有颜色吗? 隔着冰能不能看到其他的物体? 隔着冰能看见,冰是透明的。 冰块有固定的形状么? 冰有固定的形状。
冰是无色的。
新知讲解 小组活动
仔细观察冰与水,找到它们相同 与不同的特征,并用简洁的文字 记录在表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