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
一、前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语言点展开,从内容上来说虽然丰富,但是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这样的教学法下,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很少会去主动的思考和解决在学习中的问题。在新的学习背景下,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技巧、培养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革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际、交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法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法。
多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辅助作用,将学生主体和教师辅助相结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者主动的学习、学会语言,提高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
关键字: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学生
二、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由博雷泊自印度邦加罗尔地区首先提出,同时博雷泊不仅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还在实施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将语言的理论和应用理念转化成了在课堂实践中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辅助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一个阶段性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会语言。
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相关著作相继出现,1998 年Skehan 出版了《英语学习认知法》一书,该书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的主流思想。1979 年到1984 年,珀拉胡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最初形态,他曾在交际教学实验中提出在“做中学”,教学内容设计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
要求学生借助任务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珀拉胡亦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奠基人。1987年普拉布在《第二语言教学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任务”一词,并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他指出,任务的设定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调控,任务是学生根据一些给定的信息,通过自我思考的出来结论的一种活动。他将“任务”这种活动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形式中心活动、规则中心活动、目标中心活动和意义中心活动。普拉布认为任务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型教学法也是可操作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同时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着不足,例如,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任务进行需求性的分析,同时任务的等级划分也没有标准的依据,具有任意性和随意性,而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动都是不受待见甚至受到严重排斥的。普拉布提出的这些关于任务教学法中存在的不足也成为了之后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时首要考虑的问题。1987 年,在普拉布研究的基础上,坎德林和布林对任务型教学法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他们提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选择和衡量任务难度的一系列标准;1966年,威利斯在《任务型课堂教学结构》一书中明确指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实施以及需遵循的原则,即:任务的实施和选择需要具有意义和实用的语言,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使用语言,同时要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本身的特点,要分时机和场合的突出不同的语言,这为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上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同时她还将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严格的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任务前、任务轮以及语言焦点;1998 年,斯基汉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学习认知法,这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完善任务型教学法方面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斯基汉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与母语的习得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二是语言运用取决于规则系统和词汇化系统。1998 年,斯坎翰总结了1984 年到1997 年国内外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任务、目标、参与者和任务熟悉程度方面来进行总结的。
从国外近10 年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情况来看,除了上述的研究成果之外还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进入21 世纪,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2001 年,皮特·罗宾逊对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认知的复杂性以及
其复杂性对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做了深入的论述,同时还分析了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任务难度的理解等方面的问题;2002 年,巴克曼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型语言表现评估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03 年,Glenn Fulcher and Rosina Marquez Retier 总结了口语中任务的难度,在口语考试中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2004 年,辛西雅站在学习者话语的角度对第二语言系和任务学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为例,分析语言产生、交际策略以及交际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2004 年,大卫·努南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书中明确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对《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进行补充,详尽的讲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框架、任务构成、任务、任务教学评价、教师等多方面的内容;2005 年,埃利斯在《第二语言的计划与任务绩效》论文集中,表示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计划的本质,并论述了其对课堂、测试环境或者实验室中任务表现的影响;2007 年,《调查任务的形式语言学习》论文集中,有多篇论文讨论的的重点是教学中的任务,其中多数论文是通过数据来进行的实证性的研究,十分具有科学性和说服性,论文中将任务运用的研究做了深入的分析,分析了不同语言学习环境下口语互动、词汇学习和创新、语用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文章较少。较早的有马箭飞:2000 年发表的《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文中提出交际任务的三大特点: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明显的功能性、明显的情景性和话题性,更适合以培养语言交际技能为目标、教学周期较短、追求高效率并具有明显实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短期强化模式的教学。文中还根据调查和分析,为各级交际任务确定了相应的分类和具体项目。2002 年他又在《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这篇文章中进一步论述了交际任务的特点、分类和分级,同时提出建立以汉语交际任务为教学组织单位的教学模式的设想。
目前,国家汉办“十五”科研规划项目“交际任务教学法与汉语口语教学及其教材编写”也在开展中,吴中伟在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二《语言教学中形式与意义的平衡》中主要结合“任务教学法”对“形式焦点”观做了一些介绍和评论。此外,赵刚(2005)在《超越句型操练》一文中把任务教学模式引入对外汉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