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显示 ,2003 年武汉市居民全家一起锻炼的 次数较少 ,每月 1 次的占 43 % ,4 —8 次的占 28 % ,8 次以上的 仅 为 2 % , 而 不在 一 起锻 炼 的比 例高 达 37 % ,[3 ] 这说明我国家庭体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 3. 2. 3 家庭体育的参与内容
调查显示 ,家庭体育活动内容呈多样化 ,且具有 城区化地域特点 。61. 2 %的家庭选择体育游戏 ,55. 4 %的家庭选择慢跑 、散步 ,42. 1 %的家庭选择观看 体育节目、阅读体育报刊 。其中 ,慢跑 、散步、羽毛球 等项目为大多数家庭首选 。活动场所城市居民多为 小区内空旷平地和公园、广场 、郊外空地 ; 农村居民 多为房前屋后和家庭院落等 ;城市家庭参与体育锻 炼的频度高于农村家庭 。[ 2 ] 3. 2. 4 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附表 高校对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共享的 态度 调查表
来自百度文库所持态度
领导 体育 教师 学生
( %)
( %)
( %)
不能向社会开放
13. 5
5. 0
9. 2
条件不成熟 、暂不 开放 10. 7
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可行 53. 3
支 持 、可行
22. 5
3. 8 67. 4 23. 8
5. 1 57. 2 28. 5
走访部分师生、家长和专家 。
3 结果与分析
3. 1 学校体育现状 当前 ,我国大中城市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较好 ,
拥有相当数量的专职体育教师 、设施齐全的体育场 馆和运动场地及众多的运动爱好者 ,但也有一些不 容忽视的弊端存在。 3. 1. 1 学校体育场馆利用率偏低
很多学校为了保证其教学环境的安全和纯净 , 实行封闭式管理 ,无形中阻碍了学校丰富的体育资 源的开发和利用 ,造成学校体育资源的浪费。
当前许多学校管理层观念相对陈腐 ,跟不上现 代社会的发展节奏 ,不能积极主动地促进学校体育
©
和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实现互动。 据马春兰对唐山市河北理工大学 、华北煤炭医
学院 、唐山学院 、唐山职业技术 学院四所高校的 领 导、体育教师学生分别进行“资源共享”调查显示 (见 附表) ,高校领导持反对意见占了 24. 2 % ,满足教学 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开放占 53. 3 % ,持无条件支持 态度的只有 22 . 5 %。[1 ] 这说明相当比例的学校领导 层还没有摆脱学校教育只限于学校范围内的传统教 育管理观念 ,尚未树立学校体育与社会 、家庭体育三 方共赢的新理念 。
因此 ,倡导“学校 、家庭 、社会”体育一体化 ,具有 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1 研究对象 学校体育 、社会体育 、家庭体育 。
2. 2 研究方法
3收稿日期 : 2008 - 04 - 18 修回日期 :2008 - 04 - 26 作者简介 : 吴玲 (1971 - ) ,女 ,江苏南京人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 体育教育训练学。
1995 年 6 月 20 日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 划纲要》,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已由计划经 济下的“群众体育”进入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育”时 期 。其后 ,社会体育的发展 ,遵循国家宏观调控 、市 场调节 、全民参与的道路 ,以全民健身为核心 ,在我 国城乡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普及 。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社 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的人力 、物质 、信息 、 文化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主要体现为 : 组织 形式基层化 ; 参与主体老年化 ; 管理结构自主化 ; 活 动时间早晚化 ;活动内容简洁化 ;活动场所随意化 。 3. 3. 1 社区体育的参与动机
dations for peer disc ussio n.
Key word s : school sports ;fa mily sports ; social sport s ;cur rent situation ;integration
1 前 言
教育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 育的若干意见》中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作了明确解释 :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 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 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 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 者的态度、能力 、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 、活 泼 、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 22 卷第 4 期 2008 年 8 月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J our nal of Nanjing Inst it ut e of Physical Ed ucat ion
● 体育社会学
3
“ 学 校 、家 庭 、社 会 ”体 育 一 体 化 的 研 究
Vol. 22 . No . 4 Aug. 2008
家庭成员一起参加体育休闲和锻炼可以使家庭 的幸福指数提高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 的首要条件 。开明的家长能理解孩子好动的天性 , 能身体力行地引导孩子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休 闲和锻炼 ,能培养孩子正确的体育态度和行为 。家 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催化剂 ,也是社会体育的原动 力。
同时 ,孩子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时间有限 ,特 别是我国实施双休日制度后 ,学生在家的时间增多 , 学校体育必须和家庭体育相结合 ,才能更好地实现 学校体育的目标 。 3. 3 社会体育现状
学校吸纳了众多理论知识渊博 、教学经验丰富 的优秀体育教师 ,若能将其优势延伸到社区 、家庭 , 则可带动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快速发展 。现实情 况是 ,除了负责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外 ,他们参与社 区体育和家庭体育活动的比例偏低 。
相关数据显示 ,截止 2003 年 4 月福建省本科院 校在职体育教师约有 515 多人 ,参与社会指导体育 指导工作的有 86 人 ,占 16. 69 % ; 离退休教师约有 113 人 ,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者约有 34 人 ,占 30. 08 %。[2 ] 体育师资参与社会体育工作的比例偏低 ,在 职体育教师参与社区体育指导工作的比例低于离退 休人员 ,学校体育师资的优势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 , 不能有效促进社会体育 、家庭体育的发展 。 3. 1. 3 学校管理层观念陈腐
调查得知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依次 为 :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为 55 % ;缓 解工作 、生活压 力为 13 %; 丰富余暇 生活 为 9 % ; 增进 社会交往为 6 % ;恢复健康为 5. 6 % ; 摆脱孤独感为 4. 4 % ;给孩 子做榜样为 4 % ;其它为 3 %。 3. 3. 2 社区体育的参与对象
吴 玲 ,杨建国
(襄樊学院 体育系 ,湖北 襄樊 441053)
摘 要 :以学校体育 、家庭体育 、社会体育为研究对象 ,运用文献资料法 、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 对三者现状及关系进行研究 ,分析了“学校 、家庭 、社会”体育一体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并提出 相应建议 ,以供同行商榷 。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家庭体育 ;社会体育 ; 现状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 G80 - 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1909 (2008) 04 - 0050 - 04
3. 1. 4 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 ,强调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在校生进职业队 ,俱 乐部向高校和家庭渗透 ,家庭成员间相邀进行体育 休闲等现象使学校体育和社会 、家庭体育的界限逐 渐模糊 ,三者相互渗透 ,共同促进 ,这种现象在高校 尤为明显 ,休闲体育已成为大学生追捧的新时尚 ,很 多俱乐部 、健身会馆甚至家庭都出现了大学生的身 影 ,学校体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如何发掘 、利用学 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 、家庭体育资源实现优势互 补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 3. 2 家庭体育现状
调查得知 ,家庭体育的参与对象以家庭成员为 主 ,老年人成为家庭体育的带头人 ;小学生家庭体育 活动的参与率为 2. 32 次/ 周 ; 家庭的中坚力量爸爸 妈妈 ,因为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压力 ,较少参与家庭 体育锻炼 。
25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第 22 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逐 渐加强。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家庭体育人口的比例 1991 年为 35. 04 % , 1996 年为 38. 14 % ,2001 年 为 40 %。[ 2 ] 我国家庭体育的参与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 3. 2. 1 家庭体育的参与动机
调查得知 ,家庭体育的参与动机依次是 :增强体 力、增进健康 ; 与家人团聚 、交流情感 ;休闲娱乐、放 松释压等 。除了健身 、娱乐等动机外 ,慢慢也有一部 分家庭开始注重体育的教育功能和心理调节功能 。 3. 2. 2 家庭体育的参与对象
©
第 4 期 吴 玲 ,杨建国 :“学校 、家庭 、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研究
15
2. 2.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十年的体育期 刊 、杂志 , 浏览各 体育网
站 ,广泛收集有关学校体育 、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改 革的资料。 2. 2. 2 数理统计法
运用 SPSS12. O 对调 查结果进行数 理统计分 析。 2. 2. 3 访谈法
Sport s Integrat ion Research of“school , fa mily and social”
WU Ling1 , YAN GJian - guo2 ( P. E. Dept . of Xia ngf an Univer sit y , Xiangfan 441053 , China)
Abstract : The resear ch a bout the school spor ts , the f amily sport s and the social sports , use of literat ure , mathe ma tical statistics and inter views on the status a nd rela tio nship a mong re search , Analysis of the“sc hool , f amily , communit y”spor 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ed fo r inte gration , and to make app ropriate recommen2
资料显示 ,杭州市参加社会体育锻炼的人群中 ,
老年人占 73. 4 % , 中年人占 29. 1 % , 青年人 占 6. 4 %。天津市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人群中 ,60 岁以 上占 76 % ,60 岁以下占 24 %。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襄樊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 锻炼的人 群中 , 60 岁 以上占 69. 8 % ,40 —60 岁 占 12. 6 % ,40 岁以下占 17. 6 %。
据 2005 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 , 截至 1995 年底 ,我国体育场地总数为 615693 个 ,平 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 5 个 。其中教育系统场馆数 量占总数的 67. 5 % ,企事业系统的体育场馆数量占 总数的 15. 56 %。教育系统体育场馆经常对外率为 12. 99 % ,不对外开放率为 51. 88 %。学校体育场馆 设施除满足平时教学训练外 ,周末和假期基本闲置 , 无形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 ] 3. 1. 2 学校体育师资的社会参与率偏低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 可以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体育卫生知识 、良好的锻 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理念 ,为其将来立足社会 ,创建 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
同样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离不开社会和家 庭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生产力水平 的不断提高 ,学校 、家庭 、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国民体质的增强 、健康水 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 善 ,是现代 社会健康 、文 明、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