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复习资料
中级宏观经济学试题-第五章分析题参考答案
![中级宏观经济学试题-第五章分析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69d875910ef12d2bf9e772.png)
第五章分析题参考答案
第1题
经济进入轻微的结构转变起会使自然失业率提高。
学校不放假只能暂时降低失业率,不会改变自然失业率下降。
利用互联网寻找工作虽然能使人们搜寻工作的时间减短,会使短期的失业率下降,但会改变人们求职成功率的预期,提高人们的等待时间,因此一般不会改变自然失业率。
增加社区服务只有短期就业效应,不会改变自然失业率。
设置找到工作的递减奖金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鼓励人们尽快找工作,能够降低自然失业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失业的总体补贴水平,延长了人们搜寻时间,提高了自然失业率。
第2题
利用L N U /1=-,题目中的公式可以写为L L
N N H H Y Y ⨯⨯⨯=。
对这个公式取自然对数,然后取增量形式,有 L
L L N L N N H N H H Y H Y Y Y ∆+∆+∆+∆=∆/)(/)(/)( 当失业率甚小时,失业率U 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业率N/L 大约降低一个百分点。
由奥肯定律可以得到:L N L N Y Y /)(3∆=∆。
代入上式消去L
N L N /)(∆后得到: L
L N H N H H Y H Y Y Y ∆⨯+∆⨯+∆⨯=∆23/)(23/)(23 其含义为:单位小时劳动产出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或工人平均工作小时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或劳动大军增加一个百分点,GDP 对应增加1.5个百分点。
注:以上关系式只是一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全因套用奥肯定律而来,因此不包含任何因果联系。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1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bfa57d04a8956bec0975e3a6.png)
第五章财政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当()时,挤出效应小。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2.当()时,挤出效应最大。
A.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零B.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无穷大C.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零D.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无穷大3.挤出效应越大,扩张性财政政策()A.乘数越大B.越难实施C.越难实施D.越无效4.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Δ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5.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6.“挤出效应”发生于()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7.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8.在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B.国民收入减少C.国民收入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发生9.如果政府支出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相关10.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项主要目标之一()A.政府预算盈余B.充分就业C.价格稳定D.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1.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是()A.税收B.举债C.发行国库券D.公债12.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产生()A.预算赤字B.预算盈余C.物价上涨D.失业减少13.弥补赤字的途径有()A.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B.增加转移支付C.货币升值D.促进经济增长1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政府债务15.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16.在政府的财政政策中,属于内在自动稳定器的是()A.政府公共工程支出B.货币供给C.税收D.政府购买17.下面哪项财政政策工具能够在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增加就业水平()A.提高个人所得税B.增加货币供给C.增加政府购买D.提高税率水平18.如果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缺口,要消除这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A.增加政府支出B.增加税收C.增加转移支付D.减少税收19.下列哪种情况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带来的结果()A.产出下降,利息率下降B.产出下降,利息率上升C.产出上升,利息率下降D.产出上升,利息率上升20.内在稳定器的功能()A.旨在减少周期性的波动B.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推迟经济的衰退21.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22.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精品文档]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d43b000f111f18582d05a34.png)
第五单元 AD—AS模型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总需求的构成及其曲线;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3.产量(或就业)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
一、单项选择1.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
a.其他情况不变而货币工资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c.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d.以上都可能。
2.下列哪一种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a.时际替代效应;b.国际替代效应;c.预期通货膨胀效应;d.实际余额效应。
3.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4.随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 )。
a.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5.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
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b.货币供给量增加;c.税收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
6.长期总供给曲线( )。
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c.是一条垂线;d.是一条水平线。
7.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收入是( )。
a.充分就业收入;b.低于充分就业收入;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d.实际收入。
8.技术进步会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9.自然失业率的降低将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宏观经济学资料
![宏观经济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693e86f5acfa1c7aa00cceb.png)
第五章1.货币的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贮藏职能。
2.下列各项满足了哪一种职能?a 信用卡(交换媒介-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价值储藏-用于存钱)b 徐悲鸿的画(价值储藏)c 地铁票(计价单位),不属于货币。
2、在威克纳姆国中,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
实际GDP每年增长5%,货币存量每年增长14%,而名义利率是11%。
实际利率是多少?答: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M+△V=△P+△Y,通胀率△Y=9%,那实际利率是2%。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英国都有纸币武器的计划:它们各自印另一个国家的通货,试图用飞机大量空投。
为什么这是一种有效的武器呢?答:纸币武器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
提高了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化更加频繁、税则成本增加,使计价单位变得无意义,增加了不确定性和财富分配的任意性。
恶性通货膨胀破坏公众和经济政策。
4.在1994年,据美联社的一篇报纸文章报道,美国经济正经历低通货膨胀率。
它说:“低通货膨胀有一种负面影响:4 500万社会保障和其他津贴的领取者将看到他们的支票在下一年中仅仅提高2.8%”。
A 为什么通货膨胀影响到社会保障和其他津贴的增加?立法者希望社会保障和其他津贴的实际价值长期保持稳定。
用津贴对生或非用的指数化来衡量,名义津贴和价格上涨幅度一致。
B 这是通货膨胀的成本吗?为什么是或不是?如果通货膨胀率预期正确,靠养老金生活的人不受低通货膨胀影响。
手中钱变少,商品价格也便宜了,购买力与高通货膨胀时相同。
5.通过互联网找两个国家,一个国家在过去一年里经历了高通货膨胀,另一个国家则经历了低通货膨胀,找到这两国家的货币增长率和目前的名义利率水平。
把你的发现和本章所学的理论联系起来。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1.假设央行减少货币供给5%:A 总需求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央行减少货币供给,消费减少(总需求下降),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B 短期和长期中产出与物价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动?短期价格粘性,基本保持不变。
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版
![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f8a48a90c69ec3d5bb75d1.png)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选择题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二、计算题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求预算盈余BS;(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 (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7404e16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0b.png)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05
![宏观经济学-05](https://img.taocdn.com/s3/m/37a372204b73f242336c5fe3.png)
6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蓄 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含义一般来说不是消极地使一 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 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 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
7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 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必须通过干 11 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
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经济计划 4) 收入政策 5) 产业政策
23
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 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 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 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 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 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 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1)
两大支柱
12
二、财政政策
1.财政的构成 2.自动(内在)稳定器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 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13
1. 财政的构成
1)政府支出:
A、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 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 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 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 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 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 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 资的购买性支出。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五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五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bf47fd7f1922791688e8cc.png)
第五章《总需求与总供给》1. 解释下列概念:总需求: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财富效应: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指某种财富的累积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产生对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者是控制效应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本币的贬值有利于该国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是本币贬值最重要的影响,也是一国货币当局降低本币对外汇率经常要考虑的方面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总供给函数:是指总供给(或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始终出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是惟一的一条垂直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结合分析的一种模型失业均衡:经济均衡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等于潜在产出水平超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大于潜在产出水平总需求冲击:是指当政府为控制通货膨胀而实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将直接导致私人消费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促使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减少,继而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 以上结论均正确3. 总需求曲线( D )。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4. 若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量( A )。
中级宏观经济学试题-第五章计算题参考答案
![中级宏观经济学试题-第五章计算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8fcbbf960590c69ec376a1.png)
第五章计算题参考答案第1题:劳动大军1.3亿,失业910万,%3=b ,%40=e 。
下个月的失业为:9364.091003.013000910=⨯-⨯+。
平衡时的失业为:975/13000=⨯e b 。
第2题:一场上的解雇工人损失与工人生产率关系为解雇工人造成的美元损失工人为避免解雇而提高的生产率 1000 1000 20003500 30005000 4000 5500 其他厂商每周支付500美元,工作持续50周。
a) 若工人被解雇后可以立即找到工作,厂商应支付560503000500=+美元/周,厂商增加效益2000美元。
b) 需要6500/3000=周。
c) 自然失业率为%7.106506=+第3题:设奥肯定律成立,为)(3/)(***--=-U U Y Y Y ,失业率的单位为小数。
假定自然失业率为0.06。
a) GDP 的缺口分别为:1.2%,-2.4%,-4.5%,-2.7%,-0.3%,1.2%。
b) 计算潜在GDP :缺口GDP Y Y +=*1,可以得到潜在GDP 分别为:5676,6063,6538,6731,6952,7160。
潜在GDP 平均增长率可以分别计算逐年的增长率,然后取算术平均。
也可以如下计算(几何平均):5)1(56767160g +=,0473.01)26.1ln 2.0exp(=-=g ,年均增长率为4.73%。
“第四章计算题参考答案”第1题更正:c) 设A A /∆和N N /∆保持原增长水平不变,投资比重Y K /∆比原水平增加4%,5.0/=K Y ,可以得到GDP 比原增长水平提高%6.05.0%43.0=⨯⨯。
第五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五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484a1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a.png)
第五章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五章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五章开放宏观经济学一、简释下列概念1.出口/进口2.封闭经济3.贸易盈余4.贸易赤字5.资本净流出6.升值7.贬值8.净出口9.平衡贸易净外国投资名义汇率实际汇率为购买力平价贸易政策资本外逃双赤字17.开放经济模型18.进口配额二、单项选择题1.衡量一个国家开放程度的标准是(a)进口与GDP之比(c)净出口与GDP之比(b)出口与GDP之比(d)2.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均衡,但国际收支有盈余的状况,这是最适宜采用下列()项宏观经济调节政策a、紧缩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c调高汇率d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3.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将使()a、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了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B.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了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C.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了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D.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了对美国商品的进口4.如果德国在美国大量出售股票和债券,然后将资金用于购买本国商品,对美元所造成的短期影响是()a、美元汇率趋于下降,或美国黄金和外汇储备流出B.美元汇率趋于上升,或美国黄金和外汇储备增加C.对美元汇率没有影响d.对美元汇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5.在外汇市场,以下各方()是英镑的供应商A.购买美国股票的英国人B.前往英国的美国人c.进口英国商品的美国人d、将在美国获得的利润汇回英国的英国人6.在外汇市场中,下列各方中()是美元的需求者a.进口国外商品的美国厂商b、向美国慈善机构捐款的外国人C.出国旅行的美国人d.获得美国公司股息的外国人7.净资本流出是指()A国内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减去外国居民购买国内资产b国内居民对国外资产的购买减去国内居民对国外产品和劳务的购买c国外居民对国内资产的购买减去国外居民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购买d国外居民对国内资产的购买减去国内居民对国外资产的购买假设同一型号(或任何其他商品)的计算机在美国售价5000美元,在德国售价20000马克。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2207e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9.png)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第五单元A D—A S模型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总需求的构成及其曲线;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3.产量(或就业)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
一、单项选择1.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
a.其他情况不变而货币工资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c.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d.以上都可能。
2.下列哪一种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a.时际替代效应;b.国际替代效应;c.预期通货膨胀效应;d.实际余额效应。
3.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4.随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 )。
a.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5.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
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b.货币供给量增加;c.税收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
6.长期总供给曲线( )。
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c.是一条垂线;d.是一条水平线。
7.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收入是( )。
a.充分就业收入;b.低于充分就业收入;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d.实际收入。
8.技术进步会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9.自然失业率的降低将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GDP和经济增长的测量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GDP和经济增长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5c3723481a37f111f0855b49.png)
第五章GDP和经济增长的测量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最终产品的选项是A、卖给一个纽约大学学生的一台新电脑B、出售给阿维斯用于所在出租车车队使用的一辆新出C、出售给一名外国游客的一个小钱包D、出售给芝加哥熊星足球赛一位观众的一个热狗2.GDP等于A、总支出B、总收入C、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的总产出的价值D、以上选项都正确3.一国的投资A、仅仅来源于国民储蓄B、来源于政府的预算赤字C、仅仅来源于向世界其他国家借款D、来源于国民储蓄和向世界其他国家借款两部分4.是流量A 、GDP B、财产C、储蓄账户中的余额D、资产5. 是存量A、收入B、折旧C、投资D、资本6.私人总投资是衡量GDP时的组成部分A、收入法B、支出法C、联系法D、产出法7.不是收入法衡量GDP时所包含的项目A、净出口B、工资和薪水C、企业利润D、所有者收入根据表1中的有关数据,答复第8-15题表1 单项选择第8-15题消费支出2000亿美元政府支出600亿美元净税收500亿美元投资500亿美元企业利润300亿美元进口200亿美元出口100亿美元8.总支出是A、4400亿美元B、3300亿美元C、3000亿美元D、2700亿美元9.GDP是A、4400亿美元B、3300亿美元C、3000亿美元D、2700亿美元10.总收入是A、4400亿美元B、3300亿美元C、3000亿美元D、2700亿美元11.净出口是A、200亿美元B、100亿美元C、0亿美元D、-100亿美元12.家庭储蓄是A、3000亿美元B、2000亿美元C、1000亿美元D、500亿美元13.政府储蓄是A、600亿美元B、500亿美元C、0亿美元D、-100亿美元14.国民储蓄是A、2000亿美元B、500亿美元C、400亿美元D、-100亿美元15.从世界其他国家借款是A、200亿美元B、100亿美元C、0亿美元D、-100亿美元16. 目前,实际GDP是采用来计算的。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成本课后练习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成本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847fbde53a580216fcfed3.png)
第五章 成 本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Q ),(K L f 的产量表:L 1 2 3 4 5 6 7 TP L 103070100120130135AP L MP L(1)在表中填空。
(2)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做出TP L ,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
(3)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w=200,完成下面的短期成本表。
短期生产的成本表L Q TVC= wLAVC=LAP w MC=LMP w1 102 303 704 1005 1206 130 7135(4)根据上表,在一张坐标图上做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根据(2)(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答: (1)L 1 2 3 4 5 6 7 TP L 10 30 70100 120 130 135 AP L 10 15 3123 25 24 2132 1972 MP L102040302010 5(2)如图所示:TP204060801001201401234567TP510152025303540451234567APL MPL(3) 短期生产的成本表L Q TVC= wL AVC=LAP w MC=LMP w1 10 200 2020 2 30 400 10 3 70 600 74854 100 800 83265 120 1000 318 10 6 130 **** ****20 7135140027101040(4)如图所示:(5)从图形可以看出,当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上升,此时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
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下降,此时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上升。
当边际产量上升时,边际成本下降,总产量上升,总可变成本以递减速率上升。
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此时平均产量最大而平均可变成本最小。
2.下面是一张某厂商的LAC 曲线和LMC 曲线图。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补充练习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补充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5351171c850ad02de8041ca.png)
第五章成本理论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反映到会计帐表中。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机会成本属于隐成本,可以大致衡量,但不能在会计帐表中反映。
2.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当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正常利润为零。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当经济利润为零时,正常利润大于零。
3.在短期内若企业的总成本函数为:STC=aQ+b,据此可判断固定成本为b。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由短期总成本函数可知,b不随企业的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当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增加时,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最终必是递减的。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必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才会如此。
5.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只有在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才是如此。
6.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都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短期如此,长期是由规模经济造成的。
7.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长期总成本线是短期总成本线的包络线,而不是相反。
二、选择题1.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是指A.总收益与显形成本之间的差额B.正常利润C.总收益与隐形成本之间的差额D.超额利润2.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A.显成本B.隐性成本C.变动成本D.固定成本3.让MC=边际成本,MP=边际产出,w=工资,TC=总成本,VC=可变成本,MC可以表示为:A.wMPB.(TC+VC)/wC.MP/wD.w/MP4.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C.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D.是该产量上的TF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5.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 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会越来越小,直至两曲线( )。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0880dc770bf78a65295451.png)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
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2.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
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留的准备金的比率,用rd 表示。
4.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公众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以及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总额。
由于基础货币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5.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和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行为。
6.凯恩斯极端:在LM 曲线呈水平状态时,挤出效应为0。
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7.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8.超额准备金:银行实际贷款与其贷款能力的差额即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项。
二 选择题DAACC CDDCA1.D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2.A .经济中存在失业,则说明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等。
3.A.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 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
4.C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中央实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实施卖出业务等政策从而达到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压制消费和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的目的。
5.C.因为政府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挤出效应越大;只有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具有反向作用。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标准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1c03ccb307e87101f696c2.png)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作者:————————————————————————————————日期:心之所向,所向披靡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总供给函数需求约束均衡供给约束均衡价格效应产出效应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有价格P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3.什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4.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什么决定的?5.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IS-LM模型推到总需求曲线。
6.简述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7.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8.用AD-AS模型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9.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10.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1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1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14.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 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 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15.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400-P,求(1)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与价格水平。
(2)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 时,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计算并画图说明这个变化)1.名词解释(1)总需求: 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d8df34a1c7aa00b42acba6.png)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总供给函数需求约束均衡供给约束均衡价格效应产出效应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有价格P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3.什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4.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什么决定的?5.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IS-LM模型推到总需求曲线.6.简述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7.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8.用AD-AS模型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9.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10.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1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1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14.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 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 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15.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400-P,求(1)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与价格水平。
(2)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时,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计算并画图说明这个变化)1.名词解释(1)总需求: 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五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五章-陈正伟](https://img.taocdn.com/s3/m/bc1432fc770bf78a65295432.png)
第五章投资需求统计分析习题五解答1.投资: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回报而投入资源的行为和过程。
-名词2.经济投资:经济投资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而将国民收入转换为资本的过程。
-名词3.经济投资可以分为狭义投资和广义投资。
-填空4.狭义投资:狭义投资是指实业投资,也就是为了建立新的生产能力和维护补偿原有生产能力,以及为了直接或间接服务于社会再生产所从事的基本建设过程。
-名词5.广义投资:广义投资是指货币投资,它不仅包括实业投资或基本建设投资,而且包括一切金融资产投资。
-名词6.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投资一般指()。
-单选A 广义投资B 狭义投资C 经济投资 B 投资7.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投资一般指()。
-单选A 广义投资B 实业投资C 经济投资 B 投资8.下列属于狭义投资的有()。
-多选A 固定资本投资B 存货增加C 住宅投资D 股票投资E 社会保险9.下列属于实业投资的有()。
-多选A 修建构筑物、建筑物 B购买安装机器设备 C 购置车辆运输设备D 购买原材料E 购买住宅商品房10.投资总额即总投资可以划分为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两部分。
-填空11.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为了补偿原有资本的磨损而进行的投资,是为了维护社会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投资,其来源为固定资本的折旧费提取。
-名词12.净投资:净投资是指从国民经济在上期所新创造价值中转化而来的,可以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形成新的资本存量,扩大社会生产规模。
-名词13.简述投资需求分析的重要意义。
-简答答:投资需求分析具有如下重要意义:1)消费的变动是比较稳定的,而投资则往往呈现剧烈的变动,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
对投资的调控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对象之一。
2)投资还具有二重性。
从短期来看,投资活动要占用大量的资本、劳动力和物质资源,而不能增加供给,是影响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从长期来看,投资项目建成投产以后,可以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商品和劳务,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总供给函数需求约束均衡供给约束均衡价格效应产出效应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有价格P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3.什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4.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什么决定的?5.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IS-LM模型推到总需求曲线。
6.简述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7.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8.用AD-AS模型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9.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10.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1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1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14.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 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 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15.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400-P,求(1)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与价格水平。
(2)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 时,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计算并画图说明这个变化)1.名词解释(1)总需求: 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
(2)总供给: 指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3)总需求函数:指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4)总供给函数: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5)需求约束均衡:由于存在价格粘性,此时总供给大于或小于总需求,而实际产出将等于该价格对应的需求量,这种情形称为需求约束均衡(6)供给约束均衡价格效应:在总供给保持不变或变动较小的请提下,由于总需求曲线变动而引起产品价格相应发生变动,但是产品价格最终 受市场供需的影响而趋于均衡,这种受供给量影响形成的均衡价格称为供给约束均衡价格效应。
(7)产出效应: 由于通货膨胀中物价水平的上升快于货币工资的上升,从而实际利润增加,产量和就业增加的情形。
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 -LM 模型中,由价格P 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和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个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是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 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是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下面的两个图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 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
上图为IS-LM 图。
下图小时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 的数值为1P 时,此时的LM 曲线1()LM P 与IS 曲线相交于1E 点,1E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1y 和1r 。
将1P 和1y 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1D 。
现假设P 由1P 下降到2P 。
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移动到2()LM P 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2E 点。
2E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2y 和2r 。
对应于上图的点2E ,又可以在下图中找到2D 。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 和P 。
于是就有许多P 和y 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 便是总需求曲线。
3.什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当劳动市场出清时,无论价格水平高低,厂商提供的产出均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Y 。
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 )是一条位于Y Y 处的垂直线。
4.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什么决定的?总需求函数表示的是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其几何表示即为总需求曲线。
在任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都有一个既定的均衡的总支出或收入与之对应。
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比如,价格水平上升时,在构成支出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会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下降,从而使得总支出水平下降,最终导致均衡的收入下降,则有一个与上升的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均衡的总支出或收入,两点则决定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而根据总需求函数的表达式,M AD AD A P ⎛⎫= ⎪⎝⎭可知,在自发性支出A 、名义货币供给量M 以及价格水平P 三者中,假定其中两个因素不变,变动另外一个,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发生位置的变动。
5.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IS-LM 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1)从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推导图5-1为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的总需求曲线的示意图。
从图可以看到,当价格水平为P 0时,均衡的总支出或收入为y o , 于是在图中就得到也价格P 0相对应的y o ,即图中的A 点,该点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例如从P 0上升到P 1时,在构成支出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价格上升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下降,从而使总支出水平下降,表现在图中,总支出从AE 0下降到AE 1,从而使均衡的收入从y o 下降到y 1, 于是又得到图中的B 点,该点亦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将A 、B 等这类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得下图中的总需求曲线AD 。
从图中可以看出,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价格水平越高,总需求量或者说均衡总支出水平越低,这与前面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2)从IS-LM 模型推导1 0 1 0 图5-1 总需求曲线r r P P总需求函数一般同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有关。
换句话说,总需求函数也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
以两部门经济为例,这时IS 曲线的议程为:IS 曲线: dr E I -=求解方程组得到:b1dr E a Y Y d b 1d E a r --+=--+=或 即满足式的利率与收入组合必然在IS 曲线上。
LM 曲线的方程式为:hr k )r (L )Y (L )r ,Y (L PM)r ,y (L Y 21-=+==求解方程组得到: )PM (k 1r k h Y )P M (h 1Y h k r +=-=或 即满足式的利率与收入组合必然在LM 曲线上。
进一步将式和式联立方程求解r ,y 值得到:)b 1(h dk )E a (h P 1)b 1(h dk dM )]b 1(h dk [P )E a (Ph dM Y -+++•-+=-+++= 或)]E a (h Y )b 1(h dk [dM P +--+=式和式就是总需求曲线的两种形式的表达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总需求(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式求关于价格的导数,得到:)P1()b 1(h dk dM dP dY 2-•-+= 亦即为:M)b 1(d h k )P (dM )b 1(h dk )P (dY dP 22-+•-=-+•-= 在式和式中,d 、k 、 h 均大于零并且a 、b 小于1,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或0dp dY <0dYdp < 由式可知,在总需求曲线中,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呈负相关首级。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总需求曲线的形成及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假设在某两部门社会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满足下列关系式:产品市场IS 曲线:⎩⎨⎧-=+-=r2402500)r (I Y 5.01000)Y (S货币市场LM 曲线:⎪⎩⎪⎨⎧==-=P 1000P M m r 260Y 5.0)r ,Y (L 根据前面的式或式可以求出y 、P 间的总需求函数式为:P9603640P 960P 3640Y +=+= 该式即为总需求函数的表达式,且价格与总需求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由上面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可知,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
因此,总需求曲线还可以从IS-LM 图形中求取。
这里不再给出具体分析的过程,请读者自己思考。
6.简述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由于企业的成本(工资、原材料价格等)在短期内表现出相对稳定,当产品价格上升时,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企业就会扩大生产,社会总产量也就随之增加。
因此,在短期内,价格水平上升,厂商所愿意提供的总产量就增加,表现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
如果名义工资完全缺乏伸缩性,也就是不论价格如何变动,工人的工资始终保持不变,那么短期总供给曲线SAS 就是一条与横轴平行或接近于横轴的水平线7.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
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8.用AD-AS 模型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在用AD-AS 模型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
如下图所示。
从图(a )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AD 是总需求曲线, S A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 ,价格水平为P ,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 向右移动到'AD 时,短期总供给曲线S AS 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 的交点'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 ,价格水平为'P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