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第二版)PPT (21)[42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系列
公共关系学(第二版)
胡百精
上篇 第一章~第五章
上篇理论地图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说服范式
第一节 修辞与说服 第二节 说服、态度与行为 第三节 说服传统的合流
第一节
修辞与说服
一 古典修辞修学 二 修辞的力量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在古希腊,修辞与说服几乎是同义的,修辞术即说服的技巧。古希腊修辞学者关心的是人们如何在公共情境 下进行有效的言说——知识、哲学的宣讲,公共事务的讨论,或者陪审团面前的激辩。无论何种情境,修辞 皆以说服对方为主旨。 后世公推亚里士多德为修辞学鼻祖,其实有失公正。他准确的头衔应是古希腊修辞思想的代表者和集成者。 第一篇有关修辞研究的文章出现在早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公元前476年,作者是科拉克斯(Corax)。 他和弟子提西亚斯(Tisias)开创了修辞技巧流派(technicalstrand),志在探求 言说技巧,教人改进言说的能力。
与者列举具体的、代表性的假设以回和观点。柏拉图的辩证法勾勒了后世修辞和说服研究的蓝图,也为对话理论
尤其是对话程式和伦理的建构提供了指导框架。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对修辞的道德性和实用性给予同等重视。他的修辞思想,落实到说服与公关领域,可以概括为如 下诸方面: (一)修辞的功能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有效的修辞具有四种功能:维护正义和真理并压制其反面;教化普通民众;全面分析和 评判问题;自我防卫。 (二)修辞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修辞或曰说服“三要素”:逻辑、信誉和情感。逻辑即透过“事实之所以如是”进行理 性论证,它依靠话语对真理和理性的演绎,而非表达者自身的资质——比如品格和魅力实现说服。信誉指向 了表达者的一项基本资质——可信度。情感是指表达者与聆听者之间的情感激发状态,它也是修辞成功与否 的前提条件之一。
二 修辞的力量
第一节
(二)逻辑语境与审美语境 “由言辞而来的说服论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在于演说者的品格,第二种在于使听者处于某种心境,第三种 在于借助证明或者表面证明的论证本身。”亚里士多德视信任、情感和逻辑为修辞与说服的三个基本前提, 分别指向了情感、审美语境和理智、逻辑语境。 逻辑语境下的修辞,主旨在于呈现事物排他性的逻辑关系,反映世界的现实秩序;审美语境下的修辞,则基 于超越乃至挣脱既有的逻辑关系,彰显情感和审美的表达题旨。 逻辑修辞与审美修辞并无高下之分,在社会交往和修辞实践中可根据题旨选用其一,更可在必要的情况下并 用、混用。公关中的修辞便经常综合运用以逻辑服人、以审美动人两种手段。所谓有效的公关,逻辑理性和 审美感召总是相得益彰。当然,这也极易沦为操纵,以强理取人,以虚妄的美感致人以幻觉。 虽然二者各有其用、不分高下,但人作为万物之灵长,在把握和运用逻辑的同时,更向往审美的意蕴和情境。 萨特有关人生、哲学和文艺之“积极介入”的概念刚好能说明这种向往。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在逻辑层面,西塞罗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过程进一步细分:事实、定义和性质。在德行层面,昆体良拓展了 亚里士多德的“好人理论” (goodmantheory)。该理论植基于这样一种修辞观念:修辞的使命 在于伸张正义、维护荣誉,导引听众以正直的人生道路。因此,只有擅长修辞的“好人”才能担当雄辩家的责 任。在情感层面,西塞罗和昆体良同样重视情感在修辞中的作用,因为听众很可能什么也没记住,却被充沛 的情感打动,并在头脑中烙下印痕。此外,古罗马修辞理论对非语言表达也极为关切。以西塞罗和昆体良对 “语调” (tone)的分类为例,他们认为要认真区分交谈语调(conversational)、辩论 语调(debating)和煽情语调(pathetic)。 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时期,被统称为修辞学的古典时期。 当中世纪将封建专制逐步推向顶峰后,修辞研究日趋平淡乃至衰落。 修辞研究的潜伏期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代。 随后,传统社会过渡至现代社会,现代性转型得以发生。
背后的知识、真理和道德。这一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所谓真相和真理,不过存乎言说建构的主观真实
之中,因而在哲学立场上被归入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
柏拉图基于修辞研究提出了被后世称为“最高级的教育和训练”的辩证法(
)。辩证
法是论证和建构理念体系的方法,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对话参与者之一提出问题并界定相关概念;另一个参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三)受众反应 亚里士多德怀有强烈的受众意识,主张既要关切聆听者的个性特质,也要研究他们共同的倾向和意志。为了 适应聆听者,说服者必须做出改变和调整,兼顾不同听众的年龄、身份和脾性,以及他们共同的喜好、向往 和追求。唯有如此,说服者才能选择合理的言说策略,乃至拓展科学的修辞方法体系。 (四)修辞的内容与情境 亚里士多德概括了三种修辞话语形态(formsofdiscourse)和与之相应的演说情境(sp eakingoccasions):诉讼的(forensic)、审议的(deliberative) 和仪典的(epideictic)。 修辞教育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教育门类之一。 古罗马在修辞研究和实践方面,大抵沿袭了古希腊之风。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更关心修辞的本质和功能,重视修辞与知识、真理与生活的关系,是为哲学流派。
在技巧流派和哲学流派之间,还存在一个智辩士流派,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格拉和高吉亚斯。智辩士们更关心
言说的实际表现和有用性,因而不像技巧流派那样重视言说内容的整体设计和技巧安排,亦无耐心循证言说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西塞罗
西塞罗(Cicero,前106—前43)和昆体良(Quin tilian)是古罗马最具代表性的修辞学者。
前者的最大贡献在于夯实修辞的哲学基础,他身体力行,推动哲学 的修辞和修辞的哲学并进。可惜,精于修辞的西塞罗最终也死在嘴 上,因演说犯忌而遭杀戮。昆体良则致力于丰富修辞的实践技巧, 提出“人之所言多假于隐喻”等观点。他靠一张嘴谋得一生荣华富贵, 成为古罗马四朝元老。
二 修辞的力量
第一节
从根本上看,修辞是人类以语言方式进入世界的一种自觉。正是语言及其修辞构建了思考与行动、内在与外 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而这些关系乃人之在世的基本面向。就此而论,人的存在就是一场语言游戏。与此 相应,从语言学和修辞学的视角看,世上只存在可能基于事实而最终为叙述、表达所建构的事件、品牌和形 象。 公共关系之所以重视修辞,也正是因为借助语言运动,可以构建一个预设的世界或想象的共同体。言说和修 辞何以完成这种建构? (一)概念认知与修辞认知 人类创制概念以描述和理解世界,是为概念认知。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皆因循“语言世界”的路径,即人类通 过语言反映和建构世界。前者试图建立与事实世界对应的语义空间,后者则重在编码精神世界。
公共关系学(第二版)
胡百精
上篇 第一章~第五章
上篇理论地图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说服范式
第一节 修辞与说服 第二节 说服、态度与行为 第三节 说服传统的合流
第一节
修辞与说服
一 古典修辞修学 二 修辞的力量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在古希腊,修辞与说服几乎是同义的,修辞术即说服的技巧。古希腊修辞学者关心的是人们如何在公共情境 下进行有效的言说——知识、哲学的宣讲,公共事务的讨论,或者陪审团面前的激辩。无论何种情境,修辞 皆以说服对方为主旨。 后世公推亚里士多德为修辞学鼻祖,其实有失公正。他准确的头衔应是古希腊修辞思想的代表者和集成者。 第一篇有关修辞研究的文章出现在早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公元前476年,作者是科拉克斯(Corax)。 他和弟子提西亚斯(Tisias)开创了修辞技巧流派(technicalstrand),志在探求 言说技巧,教人改进言说的能力。
与者列举具体的、代表性的假设以回和观点。柏拉图的辩证法勾勒了后世修辞和说服研究的蓝图,也为对话理论
尤其是对话程式和伦理的建构提供了指导框架。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对修辞的道德性和实用性给予同等重视。他的修辞思想,落实到说服与公关领域,可以概括为如 下诸方面: (一)修辞的功能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有效的修辞具有四种功能:维护正义和真理并压制其反面;教化普通民众;全面分析和 评判问题;自我防卫。 (二)修辞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修辞或曰说服“三要素”:逻辑、信誉和情感。逻辑即透过“事实之所以如是”进行理 性论证,它依靠话语对真理和理性的演绎,而非表达者自身的资质——比如品格和魅力实现说服。信誉指向 了表达者的一项基本资质——可信度。情感是指表达者与聆听者之间的情感激发状态,它也是修辞成功与否 的前提条件之一。
二 修辞的力量
第一节
(二)逻辑语境与审美语境 “由言辞而来的说服论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在于演说者的品格,第二种在于使听者处于某种心境,第三种 在于借助证明或者表面证明的论证本身。”亚里士多德视信任、情感和逻辑为修辞与说服的三个基本前提, 分别指向了情感、审美语境和理智、逻辑语境。 逻辑语境下的修辞,主旨在于呈现事物排他性的逻辑关系,反映世界的现实秩序;审美语境下的修辞,则基 于超越乃至挣脱既有的逻辑关系,彰显情感和审美的表达题旨。 逻辑修辞与审美修辞并无高下之分,在社会交往和修辞实践中可根据题旨选用其一,更可在必要的情况下并 用、混用。公关中的修辞便经常综合运用以逻辑服人、以审美动人两种手段。所谓有效的公关,逻辑理性和 审美感召总是相得益彰。当然,这也极易沦为操纵,以强理取人,以虚妄的美感致人以幻觉。 虽然二者各有其用、不分高下,但人作为万物之灵长,在把握和运用逻辑的同时,更向往审美的意蕴和情境。 萨特有关人生、哲学和文艺之“积极介入”的概念刚好能说明这种向往。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在逻辑层面,西塞罗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过程进一步细分:事实、定义和性质。在德行层面,昆体良拓展了 亚里士多德的“好人理论” (goodmantheory)。该理论植基于这样一种修辞观念:修辞的使命 在于伸张正义、维护荣誉,导引听众以正直的人生道路。因此,只有擅长修辞的“好人”才能担当雄辩家的责 任。在情感层面,西塞罗和昆体良同样重视情感在修辞中的作用,因为听众很可能什么也没记住,却被充沛 的情感打动,并在头脑中烙下印痕。此外,古罗马修辞理论对非语言表达也极为关切。以西塞罗和昆体良对 “语调” (tone)的分类为例,他们认为要认真区分交谈语调(conversational)、辩论 语调(debating)和煽情语调(pathetic)。 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时期,被统称为修辞学的古典时期。 当中世纪将封建专制逐步推向顶峰后,修辞研究日趋平淡乃至衰落。 修辞研究的潜伏期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代。 随后,传统社会过渡至现代社会,现代性转型得以发生。
背后的知识、真理和道德。这一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所谓真相和真理,不过存乎言说建构的主观真实
之中,因而在哲学立场上被归入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
柏拉图基于修辞研究提出了被后世称为“最高级的教育和训练”的辩证法(
)。辩证
法是论证和建构理念体系的方法,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对话参与者之一提出问题并界定相关概念;另一个参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三)受众反应 亚里士多德怀有强烈的受众意识,主张既要关切聆听者的个性特质,也要研究他们共同的倾向和意志。为了 适应聆听者,说服者必须做出改变和调整,兼顾不同听众的年龄、身份和脾性,以及他们共同的喜好、向往 和追求。唯有如此,说服者才能选择合理的言说策略,乃至拓展科学的修辞方法体系。 (四)修辞的内容与情境 亚里士多德概括了三种修辞话语形态(formsofdiscourse)和与之相应的演说情境(sp eakingoccasions):诉讼的(forensic)、审议的(deliberative) 和仪典的(epideictic)。 修辞教育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教育门类之一。 古罗马在修辞研究和实践方面,大抵沿袭了古希腊之风。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更关心修辞的本质和功能,重视修辞与知识、真理与生活的关系,是为哲学流派。
在技巧流派和哲学流派之间,还存在一个智辩士流派,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格拉和高吉亚斯。智辩士们更关心
言说的实际表现和有用性,因而不像技巧流派那样重视言说内容的整体设计和技巧安排,亦无耐心循证言说
一 古典修辞学
第一节
西塞罗
西塞罗(Cicero,前106—前43)和昆体良(Quin tilian)是古罗马最具代表性的修辞学者。
前者的最大贡献在于夯实修辞的哲学基础,他身体力行,推动哲学 的修辞和修辞的哲学并进。可惜,精于修辞的西塞罗最终也死在嘴 上,因演说犯忌而遭杀戮。昆体良则致力于丰富修辞的实践技巧, 提出“人之所言多假于隐喻”等观点。他靠一张嘴谋得一生荣华富贵, 成为古罗马四朝元老。
二 修辞的力量
第一节
从根本上看,修辞是人类以语言方式进入世界的一种自觉。正是语言及其修辞构建了思考与行动、内在与外 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而这些关系乃人之在世的基本面向。就此而论,人的存在就是一场语言游戏。与此 相应,从语言学和修辞学的视角看,世上只存在可能基于事实而最终为叙述、表达所建构的事件、品牌和形 象。 公共关系之所以重视修辞,也正是因为借助语言运动,可以构建一个预设的世界或想象的共同体。言说和修 辞何以完成这种建构? (一)概念认知与修辞认知 人类创制概念以描述和理解世界,是为概念认知。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皆因循“语言世界”的路径,即人类通 过语言反映和建构世界。前者试图建立与事实世界对应的语义空间,后者则重在编码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