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发酵工艺控制修改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最适合菌生长的温度不一定适合产物的合成。
例如:
青霉素产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而最适于青霉素 合成的温度是20℃。
发酵过程中,在生长初期抗生素还未开始合成,菌丝还 未长浓,这时的温度应适于微生物的生长;到抗生素分泌 期,菌丝已长到一定浓度,积累抗生素是重点考虑,此时 应满足生物合成的最适温度。
温度的选择还要参考其它发酵条件灵活掌握
● 通气条件 在通气条件差的情况下,最适的发酵温度应比在正常良 好通气条件下低一些;这是由于在较低的温度下,氧溶解 度相应大些,菌的生长速率相应小些,从而弥补可能因通 气不足而造成的代谢异常。
● 培养基成分和浓度 在使用较稀薄或较易利用的培养基时,提高培养温度则养 料往往过早耗竭,导致菌丝过早自溶,使抗生素产量降低。
2、最适pH的选择
◇ 选择合适pH值的准则是有利于菌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 生长期和生产期的pH不一定相同 例如利福霉素B发酵的最佳pH方案是:生长期pH保持
在6.5,生产期pH为7.0。
四、 pH的控制
1、在基础培养基配方中考虑到维持pH的需要 例如加入CaCO3,使用缓冲液等
2)消泡油加得过多
3)生理酸性物质的存在,氨被利用,pH下降
引起pH上升的因素:
(凡是导致碱性物质生成或释放及酸性物质消百度文库 的发酵,其pH都会下降)
1)培养基中碳氮比例不当,氮源过多,氨基氮释放,使 pH上升。
2)生理碱性物质存在
3)中间补料中氨水或尿素等碱性物质的加入过多使pH上升。
三、最适pH的选择
M — 以每升发酵液计的发酵液、容器、附件的重量 Cp — 代表各自的比热
一般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最大发酵热约为 4.186× (3000~8000) kJ / m3 ·h
三、温度与发酵的关系
1、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嗜冷菌在温度低于20℃下生长速率最大 嗜中温菌在30-35℃左右生长速率最大 嗜热菌在50℃以上生长速率最大
3)温度还可能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
例如: 四环素发酵中金色链霉菌同时能产生金霉素。在低于30℃下, 该菌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温度提高,合成四环素的比例提高; 在温度达到35℃时,则只产生四环素,金霉素的合成停止
四、最适温度的选择
◇ 最适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最适于菌的生长或产物的形成。 ◇ 在发酵的整个周期内仅选一个温度不一定好。
方法一: 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冷却水的流量和冷却水的进出口温
度,由下式求得这段时间内的发酵热:
Q发酵 = GC (t2- t1) / V (J / m3 ·h)
G --- 冷却水流量,kg/h C --- 水的比热, J/kg ·℃ t 1、t 2 --- 进、出口的冷却水温度,℃ V ---- 发酵液体积 , m3
● 温度除了直接影响发酵过程中各种反应速率外,还通过改 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间接影响菌的生物合成。
2)温度可能会影响终产物的质量
例如: 苏云金杆菌的发酵,一般在30-31℃进行,这样形成的晶体
毒力强。若发酵温度提高到37℃以上,虽然菌体生长繁殖较快, 最终含菌数也较高,但生物毒力较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1)菌种特性 2)培养基 (成分及配比) 3)发酵阶段 4)搅拌类型及搅拌速度 5)通气速度 (影响Q蒸发和Q显) 6)罐内外的温差
由于Q生物、Q蒸发、Q显在发酵过程中随时间而变化, 因此发酵热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也随时间变化。为了使发酵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二、发酵热的测定
◇ 由于缺乏直接测量重要参数的传感器,该法的使用受到 一定限制。
目前只有少数基质,如甲醇、乙醇、葡萄糖等可直接测量
2)间接法
以溶氧、呼吸商、代谢物浓度等作为反馈控制参数
第四节 溶氧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一、溶氧测定的意义
1、溶氧作为发酵中氧是否足够的度量,了解菌对氧利用的规律。
2、溶氧作为发酵异常情况的指示
3)影响培养基某些组分和中间产物的离解,从而影响微生 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
4)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代谢产 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 例如:黑曲霉在pH2-3时,发酵产生柠檬酸,在pH接 近中性时,则产生草酸。 ● 又如:丙酮丁醇发酵中,发酵后期pH为4.3-5.3时积累 丙酮丁醇,pH升高则丙酮丁醇产量减少,而丁酸、乙酸 含量增加。
二、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及影响pH变化的因素
1、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
1)生长阶段 pH有上升或下降趋势(相对于接种后起始pH而言)
如:利福霉素B发酵起始pH为中性,但生长初期由于菌 体产生的蛋白酶水解蛋白胨而生成铵离子,使pH上升至 碱性;接着,随着铵离子的利用及葡萄糖利用过程中产 生的有机酸使pH下降到酸性范围。
◇ 在菌体代谢过程中,菌体本身有建成其生长最适pH的 能力,但外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pH将会不断波动。
引起pH下降的因素:
(凡是导致酸性物质生成或释放及碱性物质消耗的发 酵,其pH都会下降)
1)培养基中碳氮比例不当,碳源过多,特别是葡萄糖过 量,或者中间补糖过多加之溶解氧不足,致使有机酸大量 积累而pH下降。
1、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最适pH
● 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 pH6.3~7.5
● 霉菌最适生长 pH3~6
● 放线菌生长最适 pH7~8
微生物生长阶段和产物合成阶段的最适pH往往不同, 这不仅与菌种特性有关,也取决于产物的化学性质。
例如:
一般产生碱性抗生素的,如灰色链霉菌生产链霉素、 红色链霉菌产生红霉素,其合成产物的最适pH为6.8-7.3, 中性偏碱;而产生两性抗生素的,如金色链霉菌生产 金霉素,其合成产物的最适pH为5.9-6.3,弱酸性。
方法二: 通过罐温的自动控制,先使罐温达到恒定,再关闭自
动控制装置测得温度随时间上升的速率S, 按下式可求得发 酵热 :
Q 发酵 = K ·S
S --- 温度随时间上升的速率,℃/h K --- 总参数,代表系统的热容量,J/L·℃
K值可由下式求得: K = (MCp)发酵液 + (MCp)容器 + (MCp)附件
影响因素: 搅拌器的类型及搅拌速度
3、蒸发热 (Q蒸发)
空气进入发酵罐后,就和发酵液广泛接触进行热交换, 同时必然会引起水分的蒸发,蒸发所需的热量即为蒸发热。
4、显热 (Q显)
排出气体所带的热
5、辐射热 (Q辐射)
◇ 因罐内外的温度不同,发酵液中有部分热通过罐体 向外辐射。 ◇ 辐射热的大小决定于罐内外的温差
◇ 这种热的主要来源是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 蛋白质等的分解。
◇ 释放出的能量部分用来合成高能化合物(ATP),部分用来 合成产物,其余的则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
影响生物热的因素:
菌株特性 培养基成分和浓度 发酵时期
◇ 菌株对营养物质利用的速率越大,培养基成分越丰富,生 物热也就越大。 ◇ 发酵旺盛期的生物热大于其它时间的生物热 (四环素2050小时; 苏云金杆菌10-18小时)
2)生产阶段 在生产阶段,pH趋于稳定,维持在最适 产物合成的范围
3)自溶阶段 菌丝自溶阶段,随着基质的耗尽,菌体蛋白酶的活 跃,培养液中氨基氮增加,致使pH上升,此时菌 丝趋于自溶而代谢活动终止。
2、引起发酵液中pH变化的因素
◇ 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培养基的 组成和发酵条件。
五、温度的控制
方法: 罐壁调温 夹层调温 罐内调温
第二节 pH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pH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
1)pH影响酶的活性 当pH抑制菌体中某些酶的活性时,使菌体的新陈代谢
受阻
2)pH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从而改变细 胞膜的渗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 物的排泄,因此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
利用计算机模拟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正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 根据模拟计算机对发酵温度最佳点的计算,得到青霉素发 酵的最适温度是: 起初5h维持在30℃;随后降到25℃,培养35h;再降到20℃培 养85h;最后回升到25℃培养40h放罐。 ● 采用这种变温培养,比在25℃恒温培养青霉素产量提高 15%。
第 四 章 发 酵 工 艺 控 制 修 改 版
第一节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 发酵热
------ 发酵过程中释放出的净热量。[ J / m3 ·h ] 或
------ 单位体积的发酵液在单位时间内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1、生物热 (Q生物)
◇ 产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本身会产生大量的热,此为 生物热。
传质状况差,对产物的合成不利
例如: 以乙醇为碳源发酵谷氨酸,当乙醇浓度达35g/L,可延长
谷氨酸生产时间,提高产量;但在更高浓度下,菌体生长受 到抑制,产量降低
二、 基质浓度的控制 —— 补料控制
为解除基质过浓的抑制、产物的反馈抑制和葡萄糖效应, 以及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一次性投糖(料)过多造成细胞 大量生长,耗氧过多而供氧不足的状况,通常采用中间补 料工艺。
补料的方式:
1)于预定时间一次性补料或间歇补料 2)连续恒速补料
3)变速补料(指数流加)
为有效地进行中间补料,须选择恰当的反馈控 制参数;掌握这些参数与微生物生长、基质利用 和产物形成之间的关系。
反馈控制操作分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
◇ 直接以限制性营养物质浓度作为反馈控制参数 例如碳源、氮源、碳氮比
2、搅拌热 (Q搅拌)
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之间、 液体和设备之间的摩擦,产生数量可观的热。
搅拌热与搅拌轴功率有关,可用下式计算: Q = P ×860 ×4186.8 (J / h)
P --- 搅拌轴功率,kW 860×4186.8 --- 机械能转变为热能的热功当量, J /kW.h
当温度超过一 定数值,细胞得 率降低。主要原 因是生命活动维 持方面的需求增 加
2、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1) 温度影响产物合成的速率及产量
●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综合表现的结果 从酶动力学来看,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大,代谢加快,
生产期提前;但因酶本身很易因热而失去活性,温度越高, 酶的失活也越快,表现在菌体易于衰老,发酵周期缩短,影 响产物的最终产量。
2、通过补加酸、碱来调节控制
3、通过中间补料来控制 例如可以根据生产菌的代谢需要用改变加糖速率来控制
pH, 也可通过中间补加尿素或硫酸铵等调节
第三节 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1、 对生长的影响 可用Monod 方程来描述基质浓度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 max S
Ks + S
---比生长速率 max --- 最大比生长速率 S --- 基质浓度 Ks --- 饱和常数
(= 0.5max时的基质浓度)
● S>>Ks,趋向于max ● 然而,由于代谢产物或基质浓度过浓可能会导
致抑制作用,出现比生长速率下降
● 当浓度超过某值,还可能导致细胞脱水
2、 对产物形成的影响
● 基质浓度对产物形成的影响类似于生长 ● 在一定范围内,基质浓度大,通常产物产量高 ● 过浓,使菌体生长过于旺盛,发酵液非常粘稠,
◇ 曲线形状相似;当温度增加10℃,生长速率大致增长一倍。
◇ 当温度超过最适生长温度,生长速率随温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微生物产物的生成与微生物的生长一样受温度的 影响,但适于生长和适于产物合成的温度不一定相 同;必须分别考察,在考虑培养温度时需要采用折 中的办法。
温度也会影响微生物培养的其它重要方面,如细胞 得率系数等。
4、溶氧作为考查设备、工艺条件对氧供需与产物形成影响 的指标之一
二、适当溶解氧的选择
◆ 在好氧微生物反应中,一般取 [DO]
>[DO]cri 以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
临界氧浓度是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 氧的满足度
—— 实际溶解氧浓度与临界氧浓度之比。
合适溶解氧选择的原则:
如果要使菌体快速生长繁殖(如发酵前期),则应达 到临界氧浓度;如果要促进产物的合成,则应根据生产 的目的不同,使溶解氧控制在最适浓度(不同的满足度)
➢ 溶氧一反往常,在较短的时间内跌到零附近,且跌零 后长时间不回升,这很可能说明污染了好气菌 ➢ 如发酵过程中溶氧迅速回升,发酵液变稀,则很可能 是污染了噬菌体
3、溶氧作为发酵中间控制的手段之一
• ➢ 补糖后,溶氧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 ➢ 因此可利用溶氧作为参数来控制加料的次数、流加
速度和加入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