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10-09
基金项目:本课题的研究得到武汉工业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支持,指导教师:白虹作者简介:
刘冬(1991-),男,湖北荆州人,本科在读,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现状
及发展对策分析
刘
冬
(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科学系,武汉430023)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老年人是我国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水平,他们的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程度。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6亿,随着20世纪5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相继进入老年,
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养老保险制度日趋完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基本得到了满足。
但今天的老年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文化产品与服务势在必行。
老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先驱,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
尤其是城市老年人,他们基本上领取着退休金,并享受着国家养老保险。
他们是清闲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
他们需要社会的特殊保护,
需要社会的特殊关照。
而城市老年人基本上以社区居住模式为主,他们在社区内进行大部分日常活动。
因此,在城市,对于老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和照顾的责任就更多地落在了社区的肩上。
与此同时,老年人问题是制约社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反作用于社区,影响着社区的和谐程度。
因此,有必要通过探讨如何发展老年文化来找出如何更好地完善社区工作,如何更好地增进社区和谐。
一、我国老龄社会发展的一般情况
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
与上年相比老年人净增725万,增长了0.5个百分点,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899万,占老年人口比重11.4%[2]。
而且可以预测,
我国老年人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模式,如果说家庭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领地的话,那么家庭所在的社区就是他们晚年生活的第二空间。
老年生活一般是一种休闲生活,但是由于体力衰退,他们的活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家门口活动的占65.5%,经常在市内活动的占15.6%,经常离开本市去外地活动的仅占1.4%,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是在居住社区之内。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3]。
但老年人是社会成员中的特殊群体,是社会成员中的弱势群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发生着独特的变化。
尤其是心理上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阶段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
1.失落。
在过去几十个春秋的交替中,
他们辛勤劳动,事业有成,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但退休之后,他们的社
摘要: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社区老年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所需。
社区工作者应以老年人为中心,摸清老年人的特点,根据老年人
的需求,有针对性地、
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老年人潜力,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走一条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道路,走一条自主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
城市社区;老年人;老年文化;自主养老中图分类号:G 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4-0097-03
Sh e H u i Xu e Yan J i u ☆社会学研究☆
97
Theory Research 学论
理
★★★★
会角色变了,昔日的荣耀没有了,昔日的繁忙也没有了,现在的生活变得冷冷清清,每天一个样,单调乏味。
在这种落差中,老年人难免会失落,难免会感慨万千,黯然神伤。
2.孤独。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离开了工作岗位之后,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少了,往日的交际活动也没有了,现在的生活很是清闲,甚至无所事事。
二是由于子女们都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了,在这空荡荡的房子里,只剩下老两口厮守,甚至很多都成为了空巢老人。
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老人常常会陷入独孤、空虚之中。
3.焦虑。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日渐衰退,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逐渐下降,老年人害怕疾病缠身。
同时,“日薄西山”、“时日不多”的没落感日益滋长[4]。
缺乏安全感的老年人常常变得焦躁不安。
4.渴望改变。
上述的心理特征让老年人对现有的生活状况并不满意,他们渴望交流、渴望交往、渴望充实自己、渴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
老年人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挑战,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老人们的生理心理素质都亟须提高。
老人们很清楚自身的需要,对于精神文化消费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就使得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着不断增长的老年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文化体系之间的深刻矛盾。
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的辅助方式,它是现代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或缺乏的必要补充或替代,发展社区老年文化,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可以优化社区养老服务。
二、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老年人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他们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
他们努力寻求着改变,积极寻找着生活的乐趣。
据调查统计,现阶段老年人主要参与的活动有:歌舞、棋牌、游园、栽花、养草、喂鱼、养鸟、篆刻、根雕、集邮、收藏、书法、绘画、写作、旅游、健身等等。
有的是以个人为单位随性地完成,这主要是以家庭为活动场地;有的是以集体为单位共同完成,这主要是以协会或老年人大学为活动场地。
目前,参加各种协会或上老年人大学深造被众多老年人追捧,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一系列的活动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繁荣文化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文化凸显性强。
虽然活动种类繁多,但基本上属于文化范畴。
参与文体活动,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广泛吸引老年人亲身参与。
文化的缤纷内涵,比任何其他一种活动更能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它对参与者的要求也很低,符合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的各方面条件。
(二)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互融合。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吸引了很多老者倾心专注;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也提供了足够的机会给每一位有兴趣的老年人。
同时,现代老年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文化氛围的熏陶,他们也追求潮流,也享受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舒适。
(三)可开发性强。
近年来,老年文化发展迅猛,活动的多样性不断丰富,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老年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而且消费群体的数量决定的市场可以做到多大,而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则决定了市场的容量与尝试。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城市的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
目前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至4000亿元[5],这就说明中国老龄产业蕴藏的巨大市场。
(四)追求娱乐和便利。
老人们参与各种活动,目的也就想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让自己安享一段充满欢笑、充满温馨的夕阳时光。
而且老年人不像年轻人,毕竟精力有限,能简单就简单,能轻松就轻松,能方便就方便。
但这一系列的活动,毕竟还处在起步阶段,有着众多的问题还需要兼顾考虑,主要表现如下:
1.组织性不强。
老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随意性强。
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场所,也没有一定的活动规则。
社区工作者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引导、组织和监督,这就使得活动规模得不到扩大,活动影响力得不到提高。
2.活动孤立分散。
社区内活动稀少,能够让老人有所娱乐、有所充实的屈指可数。
老年人没有多少精力可供长途游玩,众多老年人更加倾向于待在家里。
尽管现在社团、协会以及老年人大学等发展迅速,但组织成员却是来自四面八方,在同一个社区生活的为数甚少。
从现阶段的社团活动来看,他们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相聚在一起,而且时间有限。
并且社团的多样性也造成了社团分布的零散性,同一个社区的老人们被分散到各个不同的场所,平日社区内的冷清局面也就不难解释了。
3.覆盖面小。
老年人的差异性决定了活动种类的多样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参与其中。
可以说多半老年人并未有足够的条件让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老年人的生活都是单一乏味的,他们也渴望参与其中,从而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只是有的没有那个经济条件,有的没有那种技能,有的性情孤僻、不善交际。
4.成效不大。
我们时不时地会看到书画展等老年人文体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会听到几个老年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那毕竟只是少数人的事,社区的文化氛围并不强,众多老人并未享受到文体活动带来的好处,他们的生活也并没有因此而有多大的改变。
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发展老年文化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需求,是解决老年问题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现阶段,老年文化
98
发展迅猛,被众多老年人所推崇,老年文化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老年文化消费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老年文化的发展缺乏良好的机制进行引导、管理,自身矛盾重重,这就使得其自身潜在的力量没有有效地释放出来,老年文化所带来的好处并没有被普遍享受。
怎样才能规范老年文化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其有效地服务于老人,还需仔细探讨、深刻追寻。
三、强化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途径
发展老年文化有着巨大的潜力市场,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社区工作者应充分认识老年文化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重大意义。
要在思想上重视老年人,重视老年文化。
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老年文化消费氛围,把工作当责任,把关爱当义务,多宣传,多扶持。
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社区工作者要进行长远规划,加大政策的扶持和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进行文化消费提供必要的平台。
为老年人娱乐修身提供必要的平台是发展社区老年文化的基本保证,也是满足老年人文化消费需求,促进社区老年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社区工作者应开展的最实际的、最具体的工作。
社区工作者可以充实绿化覆盖,创造更多社区休闲场所;也可以增加健身器材,丰富健身项目,提升老人身体素质;还可以修建石凳石桌,吸引老年人户外对弈;更可以广设阅览窗口,提供多彩报刊,提高更新频率等等。
(二)积极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社区工作者应加强对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以社区为场所,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不定期开展一系列有趣味、有内涵、有竞争、有合作、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
比如厨艺大比拼、书法争雄、棋牌争霸、时政辩论等等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竞技活动,让老年人在竞赛中娱乐,在娱乐中充实。
同时,各社区可以因地制宜地建立本社区的老年业余文化艺术团体,提高活动的组织性。
而节假日更是社区工作者可以有效利用的平台,节日的喜庆和温暖,是平常日子所不能比拟的。
借助传统节日,特别是重阳节,开展特色活动,不仅有利于渲染节日气氛,有利于凝聚人心,也有利于削减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色彩,还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提升老年人文化素养,更有利于保证社区和谐、安定。
(三)加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大力办好老年教育,完善社区文体组织建设。
老年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是组织建设。
老年文体组织是开展老年文化活动的支柱。
社区要积极开展老年文体组织建设,依托区域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馆培育一批老年文化、体育骨干队伍,带动基层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同时,单个社区的力量是有限的,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加强与其他社区的联合,组织大型老
年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广场文化和群众文化。
也可以联合
发展老年人大学,满足老年人继续深造的愿望,也有利于
提供更多的老年人才,充分挖掘老年人的潜力,推动老年
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加强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
合,坚持走产业化道路。
发展老年文化需要广泛的社会支
持,特别是在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积极引进市场机制,以市
场机制运作的方式来实现老年文化的经济价值能够有效
地解决资金匮乏的困境,也有利于为老年文化的发展提供
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
老年文化具有浓厚的公益性,同时
也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
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
2010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
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5]。
大力发展老
年文化产业,将商业引入老年文化事业,加强公益性与商
业性相结合,符合社会发展必然需求,也是老年文化保持
青春活力,维持长久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老年问题将是中国未来20年内必须应对的最大挑
战,是社区工作者必将面临的艰巨任务。
老年人群体是一
个特殊而脆弱的群体,但同时也是个潜力巨大的群体,要
想充分挖掘老年人的潜力,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
就需要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产业。
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是
解决老年问题最有效、最便捷、最持久的途径。
大力发展老
年文化,可以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升老年人的文化
内涵;也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谐社区环境。
社区工
作者应以老年人为中心,摸清老年人的特点,根据老年人
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
老年人潜力,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
动,化压力为动力,走一条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道路,
走一条自主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学士,柳新义.简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老年文化建设[C]//
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中
国老年学学会,2006.
[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
公报[EB/O L].(2010-06)[2010-10-5]ht t p://w w .
cn/info/9196.ht m l.
[3]胡楚青.朝阳产业服务夕阳——
—社区助老服务调查[N].中老年时报,2008-07-02.
[4]江绍基,陆汉明,张延龄.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G]//中老年
保健.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5]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老年资源,一块尚待开发的沃土[EB/O L].
(2008-02-27)[2010-10-20]ht t p://w w /m orelist.php?
t ype=list new s&nid=280&id=297.
(责任编辑/姚丽)
Sh e H u i Xu e Yan J i u
☆社会学研究☆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