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韩荣敏
摘要: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由于能够同时表现聚合物与纳米粒子两个方面的特性
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概念,综述了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
材料的一些常用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由于纳米粒子的存在杂化材料在力学、光学、电、磁等
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并对其进行展望。
关键词: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制备性能
引言
聚合物材料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具有各种各样的性能,如导电性聚合可以像金属材料一样应用于电学的各行各业,但是一些导电性聚合物如聚苯胺、聚吡咯等聚合物虽合成方法较简单,具有较高的导电率,但是很难像其他高分子聚合物那样易加工成型,且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不能长期使用[1],聚酯和聚酯纤维虽具有高模量、高强度、耐酸,耐热性等优点,但其因其可燃性而应用受到限制[2]。聚氯乙烯等一些树脂类聚合物在橡胶方面应用广泛,但其脆性大、热稳定性差,在热、氧气、光等环境下性能下降[3]。为了提高、优化各种聚合物的各种性能,用纳米粒子对其进行掺杂,得到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充分体现聚合物的一些性能如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易加工等特点,也能够体现纳米粒子所具有得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特别是还能够产生一些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新的性能,使其在生物、医药、化工、材料、电子、催化剂、传感器、生物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4-6]。目前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都通过高科技手段,采用纳米新技术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将纳米粒子用于聚合物和杂化材料的改性中,以提高其各种性能,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几种主要的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性能和应用情况。
1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聚合物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是探索高性能杂化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材料的制备是性能研究的基础,因此,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是材料科学领域中重要研究的课题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发展建立起来的制备方法也多种多样,各种制备方法并非截然分开,有可能互相渗透,这些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共混法、自组装法、原位生成法、超声波法等。
1.1共混法
该方法是首先合成出各种形态的纳米粒子,再通过各种方式将其与有机聚合物混合[7]。此种方法的优点是,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的合成分步进行,可控制纳米粒子的形态、尺寸,方法简便经济、易于实现工业化,缺点是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极大,粒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极易产生团聚,失去纳米粒子的特殊性质;而聚合物本身粘度又较高,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很难达到理想的纳米尺度杂化。通常采用表面活性剂、偶联剂、表面覆盖、机
械化学处理和接枝等方法对纳米粒子进行处理,以提高纳米粒子在基质材料中的分散性、相容性和稳定性。此外,常采用加强搅拌混合,如超声波和高速搅拌等方式来提高纳米粒子在基质材料中的分散效果。共混法可分为溶液共混、乳液共混和熔融共混。
1.1.1溶液共混法
溶液共混是先将聚合物溶入溶剂中,加入纳米粒子,充分搅拌使之均匀分散,再除去溶剂而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方法[8]。羊海棠等[9]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出PP/Si02杂化材料。
1.1.2熔融共混法
熔融共混法是将聚合物融体与纳米粒子共混而制备聚合物纳米杂化材料的一种常用方法。由于有些聚合物的分解温度低于熔点,不能用此种方法,使得适合该法的聚合物种类受到限制,在熔融共混过程中,熔体具有较高的粘度,纳米粒子在加热时碰撞机会增加,易于团聚,两相的混入和分散是相当困难的。为此,共混设备必须提供足够大的剪切力,使熔体产生足够的形变和流动,以利于纳米粒子及其团聚体的混入、破碎,分散。孙阁彪等[10]通过熔融共混法将经适当表面处理的纳米TiO2粒子均匀地分散在聚丙烯(PP)中,制备出PP/ TiO2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任显诚等[11]通过对纳米级CaCO3粒子进行表面预处理和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PP/CaCO3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
1.1.3乳液共混法
乳液共混法是先制备聚合物乳液(外乳化型或内乳化型),再与纳米粒子进行均匀混合,最后除去溶剂(水)而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方法。外乳化法由于乳化剂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使纳米粒子更加稳定,分散更加均匀;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杂化材料的一些物化性能,特别是对电性能影响较大。内乳化型既有外乳化的优点,又能克服外加乳化剂对材料电学光学性能的影响,性能更好。鲁德平等[12]以纳米A12O3为种子进行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得到了PV Ac/A12O3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
1.2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13]是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应用最早的方法,指的是将硅氧烷或金属盐等前躯体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质溶液,在酸、碱或盐的催化作用下促使溶质水解,生成纳米粒子并形成溶胶[14],随着水解的缩聚反应的进行,溶胶的粘度进一步增加,最后成为凝胶。凝胶经过陈化、干燥成为干凝胶。溶胶-凝胶法的特点是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两相分散均匀,通过控制前驱物的水解-缩合来调节溶胶凝胶化过程,从而在反应早期就可以控制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有利于实现纳米甚至分子尺度上的杂化。该法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凝胶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小分子、水的挥发可能导致材料内部产生收缩应力,影响材料的力学和机械性能。尽管如此,溶胶-凝胶法仍然是目前应用最多,也是较完善的方法之一。
1.3纳米粒子原位生成法
纳米粒子原位生成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聚合物网络中利用相应的前驱体,一步实现聚合物与纳米粒子的杂化[15]。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纳米粒子直接在聚合物基体中成核、生长,从而抑制了不必要的纳米粒子聚集。优点在于聚合物链中的官能团能够稳定生成的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控制粒子的大小,阻止纳米粒子的团聚。另外,这种原位生成的纳米粒子通常和聚合物有很强的作用,一方面保证了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良好的分散性和均一性,通常还可以作为聚合物的交联点来稳定聚合物,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稳定性,这对于保护材料的稳定性和功能性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缺点在于未反应的前驱体原料以及副产物会影响最终目标材料的性质。黄莹莹等[16]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不同含量纳米SiO2的PET/SiO2切片,并对其进行纺丝,结果显示含纳米SiO2的纤维有更好的可纺性和拉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