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课件:专题八 实验与探究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课件:专题八 实验与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ce083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b.png)
家常用MPTP诱导帕金森动物模型。
(1)该实验方案有两处错误,请你加以修正:(简要写出修正思路即可)
修正一: 设置一组健康鼠作为对照
;
修正二: 人参皂苷Rg1治疗组步骤1应与模型组相同 。
(2)本实验的预期实验结果是 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数目:模型组>人参皂
苷Rg1治疗组>对照组
。
9.某同学利用若干等长的切段 S2、含 14C 标记的赤霉素的琼脂块及空白琼脂块, 设计实验证明赤霉素无极性运输的特点。但只做了一组实验,请在实验 2 的方 框中补充其对照实验,并写出各自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使用标记重捕法,尽量不影响标记动物正 常活动,个体标记后即释放
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 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③ 调查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在数量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调查
④
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设置0 ℃、37 ℃、100 ℃三个温度进行实 验,记录实验数据
A.实验①
。
提示 如图所示 实验1和实验2中的空白琼脂块中都含有一定量的14C标记的赤霉素
1.(多选)(2021·江苏卷,19)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
实验内容
① 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灰喜鹊的种群密度
②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获取数据的方法
极
D 用台盼蓝染液染色的酵母菌涂片
部分酵母菌被染成蓝色
解析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 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0.3 g/mL蔗糖溶液,所以将其置于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 生渗透失水,紫色的液泡逐渐变小,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深,B正确;观察洋葱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需要经过解离、漂洗、 染色和制片四个步骤,由于解离液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 的盐酸按1∶1比例混合制成,所以经过解离后根尖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在显微 镜下观察到染色体的行为变化,C错误;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检测 细胞膜的完整性、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台盼蓝染液不能进入酵母细胞,而死亡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染料 可以进入细胞而将细胞染成蓝色,实验所用酵母菌可能部分死亡,D正确。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8生物技术实践讲义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8生物技术实践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7edd06314791711cd791771.png)
考纲考频(全国卷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1.微生物利用的相关判断(1)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3)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4)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中,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5)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2.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判断(1)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3)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4)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5)在制作腐乳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3.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相关判断(1)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干薄荷叶作原料,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用萃取法提取薄荷油时,采用的溶剂是酒精,原理是薄荷油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中(×)(3)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干燥、粉碎、萃取、浓缩、过滤(×)(4)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5)提取的胡萝卜素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不需要对照(×)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2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及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考点突破固考基]1.图解识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填图)2.熟记微生物分离与计数的两个实例(填空)(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①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菌株。
②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
③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2020版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八单元生物技术实践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八单元生物技术实践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7e7a46aef8941ea66e0532.png)
第八单兀牛-物技术实践[考纲要求]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 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产物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5.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6.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7.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31识主线思雄串联/H.MW 合:.前搖盲Sill--元茵是甜切底的对u 【黜如何谩占 Mfi :M状元笔记1 •归纳微生物分离与计数中的5个“两”(1) 两种无菌技术一一消毒与灭菌(3) 两类纯化菌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4) 两种对照组一一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培养基是否起到 “筛选”作用(5) 微生物两类计数方法一一活菌计数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 •传统发酵技术中“氧”的控制|鯉消市袪—1 巴氏消蛊法一一消命'方找紫艸蝇消弗袪一; Mt 1511 ;LU :尿壺柞再啾-風源的諒戊 :选择培养甚 眾建关:联:'诵陋就乍晦和也附购川• 礬融弹蜒讎晦—…:培營 [富舎勺蜀竝的选择培养基"特‘屯■ 比较陶种[ 刚牝|;验: 色诛 :戚卡分解附 的知隊i 弹 THt 厂灼饶蓝肃肚 —F 雄火蘭诀 —们;汕漁汽喊備法 仍丼G 应用 厂;芒板划线注 —稀拝济怖平叛茯 ------------ 暗斥菇成井⑧碳源、越遁、水和无机杜种也讣设於 两卅丁纽法 较沖K0,方罠 比播厘朮进意 纤维来井邑鱼一配制暗养呈士 v 赵*倒平桓按种亠培并— ;醉母肃_雄洒制带闕弦住術 皓淋充記]展斛履閑,勰M 的雌樹 m 鱼瞄感 點乳剖作的主蜓雌詢服冉生料: 壬磔* -----------------------迢 ;乳醸歯.一池華制卄:的敢住術 L.联随. :■亚硝畸盘含缺的间左原理 —技术的应刖- 生物技术 在茸他方iJii 、的应用> 拽物件 效成仆 的拙农 理规悄讪 塑处一水蒸伽祕 畅哎情浊 扯胆卉仏 压榨迭 赳曲卜录凰配 曲 僭鉴定M 认单取比険取--戛- 咖 甌舷析祛哒案 s K X a K * a ■■■ a A s. a ■亠=K * a ■ * a K J a ■亠■“= K u ■ & * a ■■■ n * a n * a ■・■■■ 〔四类消种呼吸类型臣产物 1■汙提聽摘翳点圧适用时嫁时琳体色 -看提联与 '分"廃 (2)两类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无的枝术(1) 严格需氧一一用醋酸菌生产醋酸(毛霉制作腐乳也需氧)(2) 严格厌氧一一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6讲教材基础实验练习(含解析)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6讲教材基础实验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ce267202020740bf1e9b65.png)
教材基础实验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油脂和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原理及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于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组成相同,故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进行蛋白质的检测B.检测生物组织中油脂的实验必须要使用显微镜C.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可用碘—碘化钾溶液D.本尼迪特试剂加入待测液后,需加热以加速红黄色沉淀的生成解析:选D。
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组成不同;并且二者的使用方法也存在差异,本尼迪特试剂是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而双缩脲试剂是先加NaOH溶液,后加CuSO4溶液,故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蛋白质,A错误。
对油脂的鉴定方式有两种:一是对切片染色,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二是将材料制成匀浆,滴加染色液,肉眼观察是否有颜色反应即可进行判断。
就第二种方法而言,如果加入苏丹Ⅲ染液后,组织匀浆液呈现橙黄色,则待测液中含有油脂;反之,则说明待测液中不存在油脂,B错误。
检测还原糖用本尼迪特试剂,碘—碘化钾溶液用来检测淀粉,C错误。
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反应,能在加热情况下加速红黄色沉淀(Cu2O)的生成,D正确。
2.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解析:选D。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因不断失水而导致紫色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A项正确;滴加30%的蔗糖溶液的细胞失水速率比滴加10%蔗糖溶液的细胞失水速率高,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B项正确;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C项正确;用高浓度的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D项错误。
3.菠菜绿叶是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常用的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充分研磨叶片B.实验过程中要迅速连续多次画滤液细线C.在滤纸条上最窄的色素带呈橙黄色D.由于叶绿体的存在,菠菜叶肉细胞不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解析:选C。
2020高考生物通用版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第1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高考生物通用版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 第1讲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600d52af1ffc4ffe47ac94.png)
第1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5.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6.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1.培养基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1)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在微生物所需要的化合物中需要量最大的是碳源,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类型的划分也是以是否能合成含碳有机物为依据,能合成含碳有机物的是自养型,反之则为异养型。
(3)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有机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
2.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1)为了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学实验一般会设置空白对照: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
(2)观察菌落需用固体培养基,因此培养基要添加琼脂。
(3)倒平板的温度一般在50 ℃左右较为适宜,温度过高会烫手,温度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
(4)平板需倒置,这样既可减少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挥发,又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培养基污染。
(5)平板划线法只适用于微生物的提纯,不适合进行计数,并且在最后一次划线的末端处的菌种最纯。
(6)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算公式估算水样中的活菌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7)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法长期保存。
3.利用微生物加工食品的误区(1)误认为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
实际上,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的含量是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2)误认为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都需要无氧条件。
果醋制作过程中,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因此需要有氧条件。
1.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统计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数()2.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再开启锅盖()3.腐乳制作中,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调味()4.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5.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6.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7.通常使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8.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装满整个发酵装置()9.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菌能在缺氧条件下产生乳酸()答案 1.× 2.× 3.× 4.√ 5.√ 6.√7.×8.×9.√1.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17讲 生物变异的来源 含答案
![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17讲 生物变异的来源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2f745ae87101f69e3195cd.png)
第17讲 生物变异的来源考点一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1.(2017·浙江11月选考)人类的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A -T 替换成了T -A ,引起血红蛋白结构改变所致。
该实例不能说明的是( )A.该变异属于致死突变B.基因突变是可逆的C.碱基对替换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D.基因控制生物性状解析 人类的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A 正确;题干中只是提到了碱基对A -T 替换成了T -A ,并未体现可逆性,B 错误;碱基对替换导致了基因结构的改变,即遗传信息的改变,C 正确;此例体现了基因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 正确。
答案 B2.(2016·浙江4月选考)某自花授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花色取决于细胞中的花色素,花色素合成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设花色由2对等位基因A 和a 、B 和b 控制。
取白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杂交,F 1全为红色,F 1自交得F 2,F 2中出现红色和白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株甲能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若亲代白花植株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则该植株一定开红花C.用酶1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该植株的基因型仍然不变D.若基因B发生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则基因B不编码氨基酸,植株开白花解析根据花色素合成主要过程的示意图知,开红花的植株基因型是A_B_,开白花的植株基因型是A_bb、aaB_、aabb,由于白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红色,所以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则其产生的配子的种类为1种,为Ab或aB,A错误;亲代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因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故基因a或b不一定会突变成A或B 基因,所以该植株不一定开红花,B错误;用酶1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的现象是不遗传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酶1的抑制剂只是抑制了酶1的活性,所以该植株的基因型不变,C正确;基因B发生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会使肽链的合成提前终止,不是不能编码氨基酸,D错误。
(B版,浙江选考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8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与凋亡课件
![(B版,浙江选考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8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与凋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e9f0d3cfc789eb162dc8e6.png)
形成不同的细胞
①组织、器官的形成 ②组织、器官的修复
①局部性;②周期性
①持久性;②稳定性和不可逆性;③普遍性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裂只是增加了细胞数量,细胞分化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态、 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如果没有细胞的分化,多细胞生物不可能正常发育
第四页,共19页。
二、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及相互(xiānghù)比较
细胞膜内陷,细胞变圆,与周围细 胞脱离
细胞膜破裂
①无限增殖的“不死细胞” 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细胞” 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细胞”
结果与意义 ①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都经历 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的过 程 ②细胞衰老是时刻都在发生的
①清除多余的无用的细胞 ②清除完成使命的衰老细胞 ③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第十三页,共19页。
突破方法
方法 正确解读有关(yǒuguān)细胞分裂、分化等图形信息
第十四页,共19页。
1.图中,组成②③④三个细胞群的细胞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形态不同, 功能也不同。
2.从①→②、①→④的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
稳定性差异,这种过程叫作细胞分化(fēnhuà)。细胞分化(fēnhuà)的结果是产生了不同 的 组织,②④分别属于不同的组织。
第五页,共19页。
例1 有人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下 图。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正确(zhèngquè)的是 ( ) A.若其中有一个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基因,则最有可能是基因5 B.若其中有一个控制细胞呼吸酶的基因,则最可能是基因7 C.功能最为近似和差异最大的细胞分别是1与6、5与7 D.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中的RNA完全不同
第十八页,共19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1fe2d14daef5ef7ba0d3c91.png)
第17讲微生物的利用与酶的应用[考纲要求] 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3.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
4.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1.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提醒(1)LB固体培养基添加琼脂等凝固剂,用于单菌落的分离。
(2)全营养LB培养基与尿素固体培养基:①全营养LB培养基(含琼脂糖)是基础培养基;②尿素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如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尿素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如尿素培养基中加入酚红)。
(3)加入尿素前的固体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尿素溶液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
2.灭菌与消毒的比较3.微生物分离的两种常用方法的比较提醒划线分离操作的注意事项(1)每次划线之前及最后一次划线之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2)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4)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4.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操作(1)原理①接种在LB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快速分裂增殖。
②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接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
(2)流程5.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1)实验原理①筛选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②有些细菌合成的脲酶能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③细菌合成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从而使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变红。
(2)操作步骤提醒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中的易错点(1)误以为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时,配制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作为酸碱指示剂,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应加入琼脂糖作为凝固剂。
(2)误以为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只有尿素。
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除了尿素外还有水。
(3)误以为尿素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尿素遇高温会分解,所以其灭菌方法为G6玻璃砂漏斗过滤除菌。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7讲实验设计与分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7讲实验设计与分](https://img.taocdn.com/s3/m/feb1232877232f60dccca157.png)
第17讲 实验设计与分析 对实验目的的考查 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表。
实验组ⅠⅡⅢⅣ处理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 h 机械破损种皮,25 ℃蒸馏水浸泡24 h 种皮完整,25 ℃质量分数为0.05%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 h 机械破损种皮,25 ℃质量分数为0.05%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 h尝试通过表格信息书写不同组别对照实验的实验目的:(1)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能否获取确切的实验目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照实验,确定自变量(实验中必须保持单一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说明因变量的变化缘由。
由表格及题干可知本题是探究自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即实验中的因变量为种子的萌发情况。
通过Ⅰ组与Ⅱ组对照可知,自变量为种皮的完整性,故实验目的可描述为:探究机械破损种皮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Ⅰ组与Ⅲ组对照可知,自变量为种皮完整条件下有无赤霉素,故实验目的可描述为: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Ⅱ组与Ⅳ组对照可知,自变量为机械破损条件下有无赤霉素,故实验目的可描述为: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Ⅱ组与Ⅲ组分析发现自变量不具有单一性,故无法形成对照。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9a57f2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4.png)
第1讲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2015高考导航[答案]□1限制酶□2载体□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5转基因动物□6基因治疗□7基因□8可产生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9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0植物体细胞杂交□11作物新品种的培育□12细胞增殖□13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14细胞膜的流动性□15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16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链接思考]1.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涉及哪些工具酶?提示: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克隆技术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胰蛋白酶。
2.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涉及到哪些生物工程?提示: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移植。
[真题自测]判一判(1)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2013重庆,5D)()(2)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可能同时进行ATP 的合成与分解(2013四川,1C)()(3)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2013安徽,6C)()(4)将目的基因B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感染并转入玫瑰细胞(2012浙江,6D改编)()(5)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组织培养(2012广东,2A)()(6)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2011四川,5D)()(7)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2011江苏,14B)()(8)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体后不能表达(2010江苏,18C)()提示:(1)√。
α萘乙酸为生长素类似物,可诱导愈伤组织生根。
(2)×。
在诱导离体的组织或器官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伴随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等需要能量的生理过程,一定会进行ATP的合成与分解。
(3)×。
DNA分子杂交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
(4)×。
(最新实用)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 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解析版)
![(最新实用)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 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d7456d0066f5335a812154.png)
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1.近五年的考题中,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考查尤为突出,侧重考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对传统发酵技术的发酵原理、制作流程等的考查频度也在不断提高。
对植物组织培养、胡萝卜素的提取仅进行了两次考查,前者侧重考查营养条件及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等;后者侧重考查胡萝卜素的萃取剂的选择等。
2.常借助某一特定的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考查微生物的营养、接种方法等;对于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常借助发酵实例考查,填充内容多为教材中一些结论性语句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考查也多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主。
3.备考时,从以下5个方面来把握:(1)掌握大肠杆菌的纯化原理、主要方法及菌种的保存方法。
(2)认真分析教材中两个微生物分离与计数的实例,并掌握微生物的筛选及技术方法。
(3)利用比较法归纳总结并掌握常见传统发酵技术的原理、流程及影响因素等。
(4)列表比较玫瑰精油、橘皮精油及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原理、实验步骤等异同。
【知识网络】知识点一、微生物的营养1.微生物的营养2.培养基种类及用途3.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①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
②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①原理:即: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②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3)鉴定方法:(4)计数方法:①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该方法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
②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理论依据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即代表一个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每个稀释倍数涂布3个平板进行计数,取平均值。
【特别提醒】消毒和灭菌的区别知识点二、酶的应用1.酶的存在与简单制作方法(1)酶在生物体内的存在(或分布)部位:酶是在生物体活细胞中合成的。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c9a1f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2.png)
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中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
答案 C 解析 2008~2010年,λ保持不变,但是λ>1,种群数量增加,A项错误;2010~2015 年,λ先增大后减小,但是始终大于1,该种群数量继续增加,B项错误;该图直 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数学模型,D项错误。
2022
专题八 第1讲 种群与群落
01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密度调查
内
容
索
02 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引
03 专项模块 素能培优
【网络构建 知识串联】
③迁入率和迁出率 ④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⑤“S”型曲线 ⑥波动
①样方法 ②标志重捕法
⑦物种组成 ⑧竞争 ⑨垂直 ⑩水平 ⑪初生 ⑫次生 ⑬初始植被
提示 调查互花米草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否则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 确性。
⑤[2020全国卷Ⅰ,T6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常用 标志重捕法。( × ) 提示 应使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 ⑥[2018全国卷Ⅰ,T5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 度制约。( √ )
3.[教材必修3 P61“探究”讨论2]样方法中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提示 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 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4.[教材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 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提示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 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 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 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因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专题八 人体的稳态及免疫调节-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通用版)
![专题八 人体的稳态及免疫调节-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a6633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b.png)
专题八人体的稳态及免疫调节第一篇:回归教材【基础回扣】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血浆中水的主要来源:________。
3.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________。
4.“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_。
“血泡”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
5.人输液时使用的生理盐水是________,其与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______。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________,从而不能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6.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7.持续发热会使体液减少,通常通过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来矫正,这两种溶液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
8.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________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
9.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三部分。
免疫细胞主要指________;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________等。
10.艾滋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是________。
11.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借助________回流而组成的。
12.体液免疫过程中,________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细胞吞噬消化。
13.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________细胞,进而与________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14.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乙肝病毒侵染机体时,人体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讲练精品讲义:8-14生物技术实践-全国卷地区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讲练精品讲义:8-14生物技术实践-全国卷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1bad475210661ed9ad51f3e2.png)
选修模块专题十四生物技术实践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利用(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3)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3)植物的组织培养。
3.实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1.[2015 ·全国卷Ⅰ] 已知微生物 A 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 B 可以产生脂肪酶。
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回答有关问题:(1) 显微观察时,微生物 A 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染色。
微生物A 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 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 B 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 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 B 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
(4) 为了确定微生物 B 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 ℃、40 ℃、45 ℃温度下降解10 g 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 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
2. [2014 ·海南卷] 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
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
回答相关问题:(1) 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 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教案【共2套50页】
![(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教案【共2套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bd436aaa0975f46526d3e119.png)
本套资源目录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实验与探究第15讲教材基础实验教案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实验与探究第16讲实验设计与评价教案第15讲教材基础实验[考纲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活动),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或完善实验思路,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1)实验名称①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②观察叶绿体。
③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2)操作流程模板(3)归纳总结①“观察叶绿体”实验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一定用活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用活或死的细胞;其余考纲中规定的观察类实验用死细胞。
②不需染色直接观察的实验:“观察叶绿体”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③任何渗透装置,隔着半透膜(玻璃纸、细胞膜、原生质层),水分子都是双向移动的,只是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两个方向水分子移动的速率不同而已。
④显微镜观察类实验要先制片,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
装片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用葫芦藓观察叶绿体);切片法(把材料切成薄片,以便观察,如油脂的检测);压片法(把材料压成薄层,以便观察,如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鉴定类实验中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探究性实验中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⑥洋葱在实验中的“一材多用”2.鉴定提取类实验(1)实验名称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微生物的利用与酶的应用
[考纲要求] 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3.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
4.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1.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
提醒(1)LB固体培养基添加琼脂等凝固剂,用于单菌落的分离。
(2)全营养LB培养基与尿素固体培养基:①全营养LB培养基(含琼脂糖)是基础培养基;②尿素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如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尿素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如尿素培养基中加入酚红)。
(3)加入尿素前的固体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尿素溶液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
2.灭菌与消毒的比较
3.微生物分离的两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提醒划线分离操作的注意事项
(1)每次划线之前及最后一次划线之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2)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4)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4.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操作
(1)原理
①接种在LB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快速分裂增殖。
②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接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
(2)流程
5.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实验原理
①筛选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②有些细菌合成的脲酶能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③细菌合成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从而使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变红。
(2)操作步骤
提醒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中的易错点
(1)误以为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时,配制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作为酸碱指示剂,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应加入琼脂糖作为凝固剂。
(2)误以为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只有尿素。
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除了尿素外还有水。
(3)误以为尿素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尿素遇高温会分解,所以其灭菌方法为G6玻璃砂漏斗过滤除菌。
6.探究酶活性最适条件和用量的实验设计
(1)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因素实验的分析
①实验原则: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严格控制变量,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②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温度、pH或酶抑制剂的影响,在最适温度或pH时,其活性最高,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都与果胶酶的活性大小呈正相关。
(2)三个实验的变量分析
提醒关于果胶的两点说明
(1)果胶的作用:粘合细胞。
(2)果胶的鉴别方法:果胶不溶于乙醇,滴加95%的乙醇出现沉淀。
7.固定化酶的制作原理、方法及作用
(1)固定化酶的制作原理、方法
(2)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1.微生物利用的正误判断
(1)从有机废水中分离能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时,接种后的培养皿需要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提示异养微生物不需要光照。
(2)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3)每一次划线后都要将接种环灼烧(√)
(4)除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第一次划线的末端(×)
提示除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5)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所利用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
(6)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分解尿素时,可以将尿素转化为氨,使得培养基的酸碱度降低(×) 提示氨使培养基的酸碱度升高。
(7)划线分离操作简便,但涂布分离更容易得到单菌落(√)
(8)高压蒸汽灭菌法是进行各种无菌操作都需要进行的灭菌方法(×)
(9)利用LB液体培养基和LB固体培养基分别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扩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