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的诗歌艺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 术 殿 堂
浅谈 《红楼梦》 中的诗歌艺术
◎孟皓玭
(湖北省公安县闸口镇初级中学 湖北・公安 434300)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艺术成就上具有难以比肩的高度, 尤其是其诗歌艺术更为突出。我们要更 摘 要 《红楼梦》 好地了解 《红楼梦》 的艺术特点, 读懂它, 欣赏它, 就有必要研究它的诗歌艺术。 《红楼梦》 中的诗歌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 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艺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 体格多样, 兼收众体之长;二) ( 借题发挥, 讥讽政治黑暗;三) ( 量体裁衣, 读诗如见其人;四) ( 诗似谶语, 暗示人物命运。我就把对这些诗歌的思想、 艺术的研究同欣赏结合起来, 做一次 探究性的尝试。 关键词 红楼梦 诗歌 艺术特征
话的, 而还想表达, 就最好乞援于诗词 ” 《红楼梦》 中常有一些 诗歌就是借题发挥微词讥贬。 比如第七十八回中贾宝玉应贾政之命, 吊林四娘而作的 人事的圣德, 实质上则是指桑骂槐, 讥斥满朝的君臣, 揭露当 朝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恒王好武兼好色” 一开头就把矛头 指向了统治者,天子惊谎恨失守, “ 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 竟不如一介女流。这首诗歌借歌颂林四娘, 突出林四娘的勇 武英豪, 反衬天子、 朝臣的腐败无能, 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 最高统治者及封建王朝。 这就是一首典型的借题发挥的讽刺 诗。 再如 “杜撰” 《芙蓉女儿诔》 这是贾宝玉为掉念晴雯而 的 。 作的长篇祭文, 是宝玉真情实意的 “洒泪泣血” 之作。在第七 十七回至七十八回里, 宝玉身边的侍女晴雯遭诬陷被赶出大 观圆, 凄惨地病死在表兄家里。宝玉闻讯, 悲不自胜, 后听信 小丫鬟信口胡诌, 以为晴雯死后作了专管芙蓉花的花神, 就把
留下几分想象的空间, 体现了探春的精明。 在这一番考察中, 平时吟花弄月也带有这一特点。以探春为例:
颂德后的一句谦词, 却也微露其含蓄稳重, 圆滑世故的个性: 洁” 正是 , “才自清明志自高” 的同义语。 “芳心一点娇无力” 使
社会奴役压迫下的最低层, 可是心高气傲。 她鄙视王夫人 “打 点子哈巴狗” 她痛恨狐假虎威为非作歹的王善保老婆,难道 ; “ 她的相貌是最出众的。七十四回里,王夫人对她的描述是: 丫头就数晴雯长得好” 她还心灵手巧, 。 所有丫头嬷嬷中就她 补得了。 没想到却由此招来这么多非议, 正应了 “风流灵巧招 人怨” 。也正是她的美丽, 聪慧, 耿直不阿, 落得个 “寿夭多因 毁谤生” 的悲剧。王夫人将她逐出大观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受了那些小人的挑拨。 “多情色子空牵念” 她死后宝玉一直 : 念念不忘, 还为她作了一篇情真意切的 “新奇” 祭文。由此可 以看出, 判词对人物命运的预示十分明了, 后面的行文对人物 的处理也与判词一致。 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带有预言性质的判词外, 小说人物 探春的判词就点出了她远嫁他乡的结局, 而在她的诗词 中也处处隐含这一归宿。如在 《咏白海棠》 “玉是精神难比 中 人联想到断线风筝 “千里东风一梦遥” “缟仙” 。 “羽化” 也使 , 人联想到远离家乡。还有 《残菊》 也有深刻的寓意。 这是十二 首菊花诗的最后一首。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 “……末卷便以 《残菊》 总收前题之盛。表明 ” “盛” “残” 要以 作 结。 “金陵十二钗” 菊花诗就刚好十二首, , 这显然不能算纯粹 的巧合, 应该是作者刻意的安排。 “万里寒云” 正是她远嫁时 的情景;暂时分手莫相思” “ 也可同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 莫牵连” 的曲子对应起来。 暗含着一败涂地时群芳叶 这些似谶语的诗歌为小说增添了几分诗意和伤感, 使其 构筑的意象渗透性更广, 更容易获得艺术张力, 形成了含蓄独 特的风格。 《红楼梦》 中的诗歌, 艺术价值是很高的, 它的艺术作用也 是多方面的。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 闪耀着 夺目的光芒。 “字字看来皆是血, 所谓 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 , 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呕心沥血, 才在中国文学史上建立了这 座伟大的艺术丰碑。 本文所提及的, 只不过挂一漏万, 然窥斑 而乃知豹, 希望读者能从中探知曹公的用心良苦、 富有逻辑的 缜密思维以及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
新洒脱……各有个性, 互不相犯。 这得归功于语言的个性化, 发花子” “恩赐” 她嘲笑奴颜婢膝的袭人, 似的 ; 说她是 “西洋花 正如启功先生所言:每首诗都是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 谁又比谁高贵些?冲撞了太太, “ 。 我也不受这口气” 在丫鬟里 。 芷阶通萝薜门, 也宜墙角也宜盆” 在多愁善感以泪还债的林 “水蛇腰, , 削肩膀” 眉眼又有些象林黛玉” 王熙凤也说 , “ ; “这些 持庄重恪守封建妇德的薛宝钗那里就成了 “珍重芳姿昼掩门, 一个人会 “界线” 宝玉的 , “雀金裘” 烧破了也只有她一个人能
的学子, 甚至一些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都为之倾倒、 折服。 与其 《姽婳词》 表面上看是颂扬当今皇帝有褒奖前代所遗落的可嘉
加物'的性质, 出自旁人或者说书者的口吻, 《红楼梦》 到了 里, 立朝纲, 不及闺中林四娘?” 直接地指出满朝文武到危急之际
上看:以诗而论, “ 有五绝、 七绝、 五律、 七律、 排律、 歌行、 骚体, 晴雯当作芙蓉花神来祭奠, 写了这篇情深谊长的祭文来哀悼 有咏怀诗、 咏物诗、 怀古诗、 即事诗、 即景诗、 谜语诗、 打油诗, 她。因为 “古人多有微词, 非自我作俑”, 所以也不妨抒发点 有限题的、 限韵的、 限诗体的、 同题分咏的、 分题和咏的, 有应 “伤时骂世” “微词” 的 。文中热情地歌颂了大观园中这位 “心 制体、 联句体、 拟古体, 有拟初唐 《春江花月夜》 之格的, 有仿中 晚唐 《长恨歌》 击瓯歌》 、 《 之体的, 有师楚人 《离骚》 招魂》 、 《 等 作而大胆创新的……做到了真正的文备众体。 从内容上看 ” 既有对人物情态的描摹, 又有对自然景物的刻画; 既有对社会 风尚的反应, 又有对心理情感的抒发。 据周雷先生统计, 约有 陈述立意本旨; 约有 25 篇诗词深化 4 篇诗词注明撰书来由, 主题思想, 表达人物观点; 约有 130 篇诗词塑造典型形象, 隐 寓人物命运, 约有 29 篇诗词描绘典型环境, 烘托故事氛围, 约 有 14 篇诗词展开故事情节, 贯穿艺术结构; 约有 7 篇诗词交 待历史背景, 反映社会风尚 。可谓五花八门, 丰富多彩。 二、 借题发挥, 讥讽政治黑暗 不过为了掩饰其 “伤时骂世之旨” 罢了。而 “诗词是表达幽微 情意的妙手。幽微的情意, 其中有些是不宜于打开窗户说亮 比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的女仆, “其为质则金 如 玉不足喻其贵, 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 其为神则星日不足 喻其精, 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姊妹悉慕娴, 妪媪咸仰惠 德。 同时对她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 ” 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以及毫不掩饰自己对惯用鬼蜮伎俩陷害别人的邪恶势力的痛 恨, 孰料鸠鸩恶其高, “ 鹰鸷翻遭罦罳, 萤施妒其臭, 苣兰竟被 芟钮!” “固鬼蜮之为灾, 岂神灵而亦妒!钳诅奴之口, 讨岂从 宽; 剖悍妇之心, 忿犹未释。一任意纂著”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 心中的不平, 对黑暗的现实和昏暗的政治发出了悲愤的控诉, 进行了有力抨击。 其他如 《捐躯报国恩》 护官符》 , 《 等也从不同程度上揭露 三、 量体裁衣, 读诗如见其人 红楼梦中刻画了大量的人物, 但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
“开谈不说 《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 《红楼梦》 是我国 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 位有口皆碑, 无人不晓。 无论学识渊博的专家, 还是孜孜以求 他古典小说相比, 红楼梦》 《 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小说中 的诗歌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闲文, 而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周汝昌在 《曹雪芹》 一书中提到:过去小说里的诗词, “ 多属'附 诗才正式成为小说的内容有机组成部分, 用诗来帮助刻画人 里大多数诗歌都是故事 物性格自然是目的之一。 ”《红楼梦》 情节的暗示与人物描写的衬托。 要想深入透彻地读懂这部巨 著, 首先要读懂它的诗词歌赋。 一、 体格多样, 兼收众体之长 《红楼梦》 是汇聚了众多体裁的诗文佳作, 据粗略分类统 计, 共有诗 81 首, 其中五绝 4 首, 七绝 26 首, 五律 9 首, 七律 排律 2 首, 歌行 2 首, 乐府 1 首; 18 首; 18 首; 词 曲 赋 37 首, 谣、 共计 207 篇诗文。从体裁 1 篇。若还包括歌、 谚等体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红楼梦》 虽开头就宣称 “毫不干涉时世……大旨谈情” 了官宦的奸猾虚伪以及官场的黑暗。 , 对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106
2008 年第
11 期
安徽文学
艺 术 殿 堂
性格和风采, 如黛玉的风流别致, 宝钗的含蓄浑厚, 湘云的清 即茅盾先生所说的 “按头制帽” 。 比如同是写白海棠,英豪阔大宽洪量” “ 的史湘云写来便是 “蘅 黛玉笔下则为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到了矜 自携手瓮灌苔盆” 。 不同的诗体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 即所谓诗如其人。如 同是奉贾妃之命题诗, 迎春是 “奉命羞题” 符合她内向懦弱的 性格。 探春是 “何惭学浅” 突出其大胆爽快的个性。 从两首诗 整体来看也与她们身份相符。 迎春软弱, 怕事, 又逆来顺受。 所以自谓能 “旷性怡情” 。她没有才情也缺乏想象力, 诗也写 得空洞无物直白拙稚。 探春也没写出什么, 但巧在 “藏拙” 她 , 虽只作一绝以 “塞责” 但其中的 , “精妙一时言不出” 倒也给人 宝钗也用了个 “惭” 字却给人又不一样的感受。 “自惭何敢再 为辞” 这本是那位 “无情也动人” “冷美人” 的 在借写景来歌功 既然看到元春所题的才智非凡的联额和诗后自惭才疏, 不敢 措辞, 那这一番花团锦簇的颂扬又算怎么回事呢。如果说探 春的 “何惭” 显得大胆爽快, 那宝钗的 “自惭” 就有几分虚伪矫 情了。 作者不仅将大观园中那些高雅灵秀的儿女们之作拟写得 诗如其人, 其他不同职业, 不同个性, 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物特 点也摹写得活灵活现。如妓女云儿唱的小曲, 从词句语气到 所唱内容, 无不惟妙惟肖, 且只符合云儿的妓女身份, 放到其 刘姥姥的牙牌令等就其本身看或许显得笨拙、 粗俗但从摹拟 对象来看却是很成功的。每一首都符合他们各自的个性、 修 养、 特点 , 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 诗似谶语, 暗示人物命运 《红楼梦》 中的诗歌大多具有谶语性质, “谶语” 指旧时迷 信的人认为将来能够应验的预言、 预兆。在 《红楼梦》 中表现 为前面以各种形式隐约委婉地喻示出家族和人物的命运, 在 后文中则一一予以兑现, 这样就使全书显得更紧凑, 更像一个 完美的整体。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判词和曲, 包括后面的那 些谜语, 灯谜。 在第五回中作者大量运用了谶语。 作者让宝玉梦中游历 幻境, 并以判词及歌词的形式将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一一作 了交待。 如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预示晴雯的判词: “霁月难逢, 彩 云易散。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困 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判词中的每一句在后文都有照应。 ” “霁” 雨后新晴, “晴” 雯” 有花纹的云彩, “彩云” : 寓 ; : “ 与 相合。 “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隐喻了她的名字并点明了她的悲剧结 局。 “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她地位低下, 从小被卖给贾府的 奴才赖大供役使, 后来又辗转到了宝玉房中。她虽处于封建
注释: 清京都竹枝词. 周汝昌著.曹雪芹.作家出版社,1964 年版. 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1 页. 刘耕路著.红楼梦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年版第 4 页. 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从话.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5 页.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脂砚斋批评红楼梦.岳麓书社,2006 年.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6 年. [3]张中行.诗词读写从话.中华书局,2006 年.
浅谈 《红楼梦》 中的诗歌艺术
◎孟皓玭
(湖北省公安县闸口镇初级中学 湖北・公安 434300)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艺术成就上具有难以比肩的高度, 尤其是其诗歌艺术更为突出。我们要更 摘 要 《红楼梦》 好地了解 《红楼梦》 的艺术特点, 读懂它, 欣赏它, 就有必要研究它的诗歌艺术。 《红楼梦》 中的诗歌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 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艺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 体格多样, 兼收众体之长;二) ( 借题发挥, 讥讽政治黑暗;三) ( 量体裁衣, 读诗如见其人;四) ( 诗似谶语, 暗示人物命运。我就把对这些诗歌的思想、 艺术的研究同欣赏结合起来, 做一次 探究性的尝试。 关键词 红楼梦 诗歌 艺术特征
话的, 而还想表达, 就最好乞援于诗词 ” 《红楼梦》 中常有一些 诗歌就是借题发挥微词讥贬。 比如第七十八回中贾宝玉应贾政之命, 吊林四娘而作的 人事的圣德, 实质上则是指桑骂槐, 讥斥满朝的君臣, 揭露当 朝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恒王好武兼好色” 一开头就把矛头 指向了统治者,天子惊谎恨失守, “ 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 竟不如一介女流。这首诗歌借歌颂林四娘, 突出林四娘的勇 武英豪, 反衬天子、 朝臣的腐败无能, 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 最高统治者及封建王朝。 这就是一首典型的借题发挥的讽刺 诗。 再如 “杜撰” 《芙蓉女儿诔》 这是贾宝玉为掉念晴雯而 的 。 作的长篇祭文, 是宝玉真情实意的 “洒泪泣血” 之作。在第七 十七回至七十八回里, 宝玉身边的侍女晴雯遭诬陷被赶出大 观圆, 凄惨地病死在表兄家里。宝玉闻讯, 悲不自胜, 后听信 小丫鬟信口胡诌, 以为晴雯死后作了专管芙蓉花的花神, 就把
留下几分想象的空间, 体现了探春的精明。 在这一番考察中, 平时吟花弄月也带有这一特点。以探春为例:
颂德后的一句谦词, 却也微露其含蓄稳重, 圆滑世故的个性: 洁” 正是 , “才自清明志自高” 的同义语。 “芳心一点娇无力” 使
社会奴役压迫下的最低层, 可是心高气傲。 她鄙视王夫人 “打 点子哈巴狗” 她痛恨狐假虎威为非作歹的王善保老婆,难道 ; “ 她的相貌是最出众的。七十四回里,王夫人对她的描述是: 丫头就数晴雯长得好” 她还心灵手巧, 。 所有丫头嬷嬷中就她 补得了。 没想到却由此招来这么多非议, 正应了 “风流灵巧招 人怨” 。也正是她的美丽, 聪慧, 耿直不阿, 落得个 “寿夭多因 毁谤生” 的悲剧。王夫人将她逐出大观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受了那些小人的挑拨。 “多情色子空牵念” 她死后宝玉一直 : 念念不忘, 还为她作了一篇情真意切的 “新奇” 祭文。由此可 以看出, 判词对人物命运的预示十分明了, 后面的行文对人物 的处理也与判词一致。 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带有预言性质的判词外, 小说人物 探春的判词就点出了她远嫁他乡的结局, 而在她的诗词 中也处处隐含这一归宿。如在 《咏白海棠》 “玉是精神难比 中 人联想到断线风筝 “千里东风一梦遥” “缟仙” 。 “羽化” 也使 , 人联想到远离家乡。还有 《残菊》 也有深刻的寓意。 这是十二 首菊花诗的最后一首。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 “……末卷便以 《残菊》 总收前题之盛。表明 ” “盛” “残” 要以 作 结。 “金陵十二钗” 菊花诗就刚好十二首, , 这显然不能算纯粹 的巧合, 应该是作者刻意的安排。 “万里寒云” 正是她远嫁时 的情景;暂时分手莫相思” “ 也可同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 莫牵连” 的曲子对应起来。 暗含着一败涂地时群芳叶 这些似谶语的诗歌为小说增添了几分诗意和伤感, 使其 构筑的意象渗透性更广, 更容易获得艺术张力, 形成了含蓄独 特的风格。 《红楼梦》 中的诗歌, 艺术价值是很高的, 它的艺术作用也 是多方面的。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 闪耀着 夺目的光芒。 “字字看来皆是血, 所谓 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 , 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呕心沥血, 才在中国文学史上建立了这 座伟大的艺术丰碑。 本文所提及的, 只不过挂一漏万, 然窥斑 而乃知豹, 希望读者能从中探知曹公的用心良苦、 富有逻辑的 缜密思维以及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
新洒脱……各有个性, 互不相犯。 这得归功于语言的个性化, 发花子” “恩赐” 她嘲笑奴颜婢膝的袭人, 似的 ; 说她是 “西洋花 正如启功先生所言:每首诗都是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 谁又比谁高贵些?冲撞了太太, “ 。 我也不受这口气” 在丫鬟里 。 芷阶通萝薜门, 也宜墙角也宜盆” 在多愁善感以泪还债的林 “水蛇腰, , 削肩膀” 眉眼又有些象林黛玉” 王熙凤也说 , “ ; “这些 持庄重恪守封建妇德的薛宝钗那里就成了 “珍重芳姿昼掩门, 一个人会 “界线” 宝玉的 , “雀金裘” 烧破了也只有她一个人能
的学子, 甚至一些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都为之倾倒、 折服。 与其 《姽婳词》 表面上看是颂扬当今皇帝有褒奖前代所遗落的可嘉
加物'的性质, 出自旁人或者说书者的口吻, 《红楼梦》 到了 里, 立朝纲, 不及闺中林四娘?” 直接地指出满朝文武到危急之际
上看:以诗而论, “ 有五绝、 七绝、 五律、 七律、 排律、 歌行、 骚体, 晴雯当作芙蓉花神来祭奠, 写了这篇情深谊长的祭文来哀悼 有咏怀诗、 咏物诗、 怀古诗、 即事诗、 即景诗、 谜语诗、 打油诗, 她。因为 “古人多有微词, 非自我作俑”, 所以也不妨抒发点 有限题的、 限韵的、 限诗体的、 同题分咏的、 分题和咏的, 有应 “伤时骂世” “微词” 的 。文中热情地歌颂了大观园中这位 “心 制体、 联句体、 拟古体, 有拟初唐 《春江花月夜》 之格的, 有仿中 晚唐 《长恨歌》 击瓯歌》 、 《 之体的, 有师楚人 《离骚》 招魂》 、 《 等 作而大胆创新的……做到了真正的文备众体。 从内容上看 ” 既有对人物情态的描摹, 又有对自然景物的刻画; 既有对社会 风尚的反应, 又有对心理情感的抒发。 据周雷先生统计, 约有 陈述立意本旨; 约有 25 篇诗词深化 4 篇诗词注明撰书来由, 主题思想, 表达人物观点; 约有 130 篇诗词塑造典型形象, 隐 寓人物命运, 约有 29 篇诗词描绘典型环境, 烘托故事氛围, 约 有 14 篇诗词展开故事情节, 贯穿艺术结构; 约有 7 篇诗词交 待历史背景, 反映社会风尚 。可谓五花八门, 丰富多彩。 二、 借题发挥, 讥讽政治黑暗 不过为了掩饰其 “伤时骂世之旨” 罢了。而 “诗词是表达幽微 情意的妙手。幽微的情意, 其中有些是不宜于打开窗户说亮 比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的女仆, “其为质则金 如 玉不足喻其贵, 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 其为神则星日不足 喻其精, 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姊妹悉慕娴, 妪媪咸仰惠 德。 同时对她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 ” 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以及毫不掩饰自己对惯用鬼蜮伎俩陷害别人的邪恶势力的痛 恨, 孰料鸠鸩恶其高, “ 鹰鸷翻遭罦罳, 萤施妒其臭, 苣兰竟被 芟钮!” “固鬼蜮之为灾, 岂神灵而亦妒!钳诅奴之口, 讨岂从 宽; 剖悍妇之心, 忿犹未释。一任意纂著”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 心中的不平, 对黑暗的现实和昏暗的政治发出了悲愤的控诉, 进行了有力抨击。 其他如 《捐躯报国恩》 护官符》 , 《 等也从不同程度上揭露 三、 量体裁衣, 读诗如见其人 红楼梦中刻画了大量的人物, 但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
“开谈不说 《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 《红楼梦》 是我国 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 位有口皆碑, 无人不晓。 无论学识渊博的专家, 还是孜孜以求 他古典小说相比, 红楼梦》 《 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小说中 的诗歌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闲文, 而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周汝昌在 《曹雪芹》 一书中提到:过去小说里的诗词, “ 多属'附 诗才正式成为小说的内容有机组成部分, 用诗来帮助刻画人 里大多数诗歌都是故事 物性格自然是目的之一。 ”《红楼梦》 情节的暗示与人物描写的衬托。 要想深入透彻地读懂这部巨 著, 首先要读懂它的诗词歌赋。 一、 体格多样, 兼收众体之长 《红楼梦》 是汇聚了众多体裁的诗文佳作, 据粗略分类统 计, 共有诗 81 首, 其中五绝 4 首, 七绝 26 首, 五律 9 首, 七律 排律 2 首, 歌行 2 首, 乐府 1 首; 18 首; 18 首; 词 曲 赋 37 首, 谣、 共计 207 篇诗文。从体裁 1 篇。若还包括歌、 谚等体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红楼梦》 虽开头就宣称 “毫不干涉时世……大旨谈情” 了官宦的奸猾虚伪以及官场的黑暗。 , 对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106
2008 年第
11 期
安徽文学
艺 术 殿 堂
性格和风采, 如黛玉的风流别致, 宝钗的含蓄浑厚, 湘云的清 即茅盾先生所说的 “按头制帽” 。 比如同是写白海棠,英豪阔大宽洪量” “ 的史湘云写来便是 “蘅 黛玉笔下则为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到了矜 自携手瓮灌苔盆” 。 不同的诗体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 即所谓诗如其人。如 同是奉贾妃之命题诗, 迎春是 “奉命羞题” 符合她内向懦弱的 性格。 探春是 “何惭学浅” 突出其大胆爽快的个性。 从两首诗 整体来看也与她们身份相符。 迎春软弱, 怕事, 又逆来顺受。 所以自谓能 “旷性怡情” 。她没有才情也缺乏想象力, 诗也写 得空洞无物直白拙稚。 探春也没写出什么, 但巧在 “藏拙” 她 , 虽只作一绝以 “塞责” 但其中的 , “精妙一时言不出” 倒也给人 宝钗也用了个 “惭” 字却给人又不一样的感受。 “自惭何敢再 为辞” 这本是那位 “无情也动人” “冷美人” 的 在借写景来歌功 既然看到元春所题的才智非凡的联额和诗后自惭才疏, 不敢 措辞, 那这一番花团锦簇的颂扬又算怎么回事呢。如果说探 春的 “何惭” 显得大胆爽快, 那宝钗的 “自惭” 就有几分虚伪矫 情了。 作者不仅将大观园中那些高雅灵秀的儿女们之作拟写得 诗如其人, 其他不同职业, 不同个性, 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物特 点也摹写得活灵活现。如妓女云儿唱的小曲, 从词句语气到 所唱内容, 无不惟妙惟肖, 且只符合云儿的妓女身份, 放到其 刘姥姥的牙牌令等就其本身看或许显得笨拙、 粗俗但从摹拟 对象来看却是很成功的。每一首都符合他们各自的个性、 修 养、 特点 , 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 诗似谶语, 暗示人物命运 《红楼梦》 中的诗歌大多具有谶语性质, “谶语” 指旧时迷 信的人认为将来能够应验的预言、 预兆。在 《红楼梦》 中表现 为前面以各种形式隐约委婉地喻示出家族和人物的命运, 在 后文中则一一予以兑现, 这样就使全书显得更紧凑, 更像一个 完美的整体。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判词和曲, 包括后面的那 些谜语, 灯谜。 在第五回中作者大量运用了谶语。 作者让宝玉梦中游历 幻境, 并以判词及歌词的形式将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一一作 了交待。 如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预示晴雯的判词: “霁月难逢, 彩 云易散。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困 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判词中的每一句在后文都有照应。 ” “霁” 雨后新晴, “晴” 雯” 有花纹的云彩, “彩云” : 寓 ; : “ 与 相合。 “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隐喻了她的名字并点明了她的悲剧结 局。 “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她地位低下, 从小被卖给贾府的 奴才赖大供役使, 后来又辗转到了宝玉房中。她虽处于封建
注释: 清京都竹枝词. 周汝昌著.曹雪芹.作家出版社,1964 年版. 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1 页. 刘耕路著.红楼梦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年版第 4 页. 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从话.中华书局,2006 年版第 5 页.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脂砚斋批评红楼梦.岳麓书社,2006 年.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6 年. [3]张中行.诗词读写从话.中华书局,2006 年.